A蓉城婚礼 发表于 2019-10-26 13:00:04

逼孩子,孩子恨你;
不逼孩子,孩子长大了恨你;
太难了。
关键不是逼不逼,而是怎么逼。
你家长要是不懂只能瞎逼,那还不如不逼。
逼的效果好,那当然要逼。

心柔 发表于 2019-10-26 13:00:43

A是我的朋友,非常热爱音乐。一家人都是。A从小就学琴,因为不肯练没学多久就放弃了,家长也没有坚持。于是A一直遗憾一直遗憾。
A的孩子五岁的时候,表现出了强烈的练琴欲望,于是A的孩子走上了琴童的路。A的孩子起初非常喜欢弹琴,进步飞速。然而,任何一项学习都会有瓶颈,当孩子碰到了瓶颈期,抵触退缩都接踵而至。A自己在这个阶段放弃了,而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于是,她自己练,帮孩子练,用各种方法“逼”孩子坚持。
A用尽一切办法,告诉孩子:坚持,只要你坚持,仅仅希望,当你成为我的时候,你不会像我今天那样的后悔...A不强迫孩子,因为她身边有太多过了10级彻底不肯碰琴的朋友。她只希望琴能陪伴孩子一辈子。
很多人说,有很多孩子练琴,其实是为了实现父母未竟之梦,对孩子是不公平的。
又有人说,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当父母知道自己曾经错过,又有无限的遗憾之时又怎能轻易让这样的遗憾再继续?
我家也有一个琴童。
我和A一样,希望她能喜欢音乐,希望她的将来能有音乐相伴,能多一些快乐。
起初,她学琴想练就练,不想练就不练。因为,我不想逼她,不希望她因为过早地压力而抵触。然而,任何的学习,都需要练习,为了训练大脑训练手指,就必须有重复的过程。到了琴这里,如果大脑或者手指养成了一个坏习惯,要纠正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
于是,孩子开始抗拒练习,我也走上了“逼”孩子练琴的路。
我无数次问过自己,要不要放弃?我也无数次的问过孩子,要不要放弃?
无数次孩子痛哭,说妈妈,我恨你跟我说要我放弃。是的,她用了hate这个词。说到放弃,她哭的比任何一次“逼”她练琴都要厉害。
我非常赞同 @思齐 说的——“决定孩子是谁,以后活得怎么样的关键因素,是人格的培养,而不是技能的培养。”
但这恰恰也是我纠结很久没有让孩子轻易放弃的原因之一。
钢琴作为一门技能,并不是我们最想要的,但是在学习钢琴这一路上,我们和孩子都体会到了很多。
关于面对挫折
每一首曲子,不管你弹得多熟练,换新曲子的时候都会有很大的挫败感。要沉下心来,面对全新的挑战,不惧怕不抵触从头开始。分手练习再到合手练习又是一个坎,如何迈过去。无数次在自己觉得“这不可能”的时候告诉自己“我一定可以!”。
我希望,孩子的将来碰到任何挫折都会告诉自己,这看起来真的很难,但是我一定可以!关于自信
不断的挑战新曲子,每一首新曲子过一些日子都会成为旧曲子。过了三个月半年,回头的时候发现突然自己之前最大的弱点被克服,甚至成了强项。孩子的内心会由衷的为自己感到骄傲。
同时,在继续面对新的挑战的时候,必须有强大的内心,不断地告诉自己,我可以的,我一定可以的。关于正确习惯的培养
练琴如果一开始指法正确或者处理方式得当,后面进展会很快。反之,则会特别痛苦。当手指已经养成了坏习惯,要打破坏习惯从头开始就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于是,孩子就需要特别痛苦停下原来的节奏,从头开始培养正确的良好的习惯,比如手型比如指法等等。当正确的习惯养成了,一切都会迎刃而解,老会弹错的地方就突然不会再错了。
于是孩子在这中间体会到,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弹好一首曲子的关键。
我希望,孩子碰到任何事情,先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而不是急于求成,最后从头再来去纠正坏习惯。同时,也希望孩子能明白,坏习惯要纠正非常困难,但是一样是有可能的。关于放慢脚步
孩子学琴总是急于求成,希望快快地能弹出很好听的曲子来。经常练到一定的地步就开始为了求速度而弹飞掉。每次这种时候总是要告诉孩子,慢下来慢下来,欲速则不达。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要求快,慢慢的跑,一步一个脚印。关于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
老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practice makes perfect。只有练习才能纠正错误,才能把音阶弹的行云流水,才能把细微的小差别表示出来。
于是,这句话在任何场合任何情景下都成了不变的真理。
当孩子做数学多位数加减法出错,当孩子跳绳跳不好,当孩子游泳的时候不会换气,当孩子问我为什么她打字不够快。。。
每一次,她一开口问我,我们都会相视一笑,然后一起说——practice makes perfect.
我希望她在任何时候,都会对自己说,我现在还做不好,那么不要紧,我好好练,practice makes perfect.关于think touch play(思考,触键,弹奏)
钢琴的练习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无脑型。就是那种光弹琴不动脑子的,就是光弹。错了继续错。家长说弹一小时,就弹一小时。完全靠肌肉的习惯。还有一种是需要大脑介入,一边思考一边练习的。重效果不重时间。
下面这段视频讲了如何进行有效的练习。简单地说,首先需要专注力,开始的时候需要很慢很慢,加以不断地重复,缓慢提高速度。其次是重点练习一些常见的错误部分,也就是说把练习切成很多块,有针对的联系。需要不断打断节奏去思考去纠正自己。最后,在大脑中不断地重现练习的过程,细致到每一细节。
练习的关键不仅仅是时间,更是练习的质量和效果。
有效练习是帮助孩子挑战自己的极限,达到新的高度以及最大程度上挖掘个人潜力的最佳方式。
孩子现在练琴如果出现出错较多的情况,会停下来,深呼吸,调整坐姿,最后告诉自己,think, touch, play.
这一条不仅仅是钢琴,对任何领域的练习都有效。

TED ED视频——如何有效地练习?
https://www.zhihu.com/video/1171261461581549568
关于学习方法
弹琴不是一上来就弹,是需要思考的。曲子叫什么名字是什么风格的,是什么调子,节奏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调子会有哪些降音或升音,指法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殊的符号,曲子是什么风格的。。。是什么时期的曲子,是什么特色的,左手是独立的还是和弦,又或者是否都是一些固定的模式?
这一系列分析完成之后,练习的效率会很大程度上提高。
孩子的乐谱上会写着很多她对于曲子的分析,这里是One Chord,这里是five seven,这里需要注意一个特殊的符号。。。
学习其实都是这样的。写一篇作文也好,做一道数学题也好,甚至是做一个体操动作也一样,思考总是要走在动手之前。关于感受和表达
孩子慢慢长大,有很多方式可以让孩子坚韧不拔的品质,也有很多方式可以让孩子收益,并不一定非要是钢琴。是的,钢琴是培养坚韧不拔品质中非常困难的一种方式,不是非它不可。
有什么是钢琴独特的呢?
应该不是钢琴独有的,但是作为乐器都会附带一个特质,就是音乐和艺术类对孩子感受和表达的帮助。
机器人弹琴要多快就能有多快,还不会错,那为什么孩子还要学琴?
钢琴可以是孩子发泄情绪表达自己的一个出口,也是去感受情绪的一个入口。贝多芬和莫扎特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贝多芬的Rage over a lost penny要表达他什么样的情绪,而莫扎特又是怎么样的喜欢搞些小的恶作剧。于是,爱上大海的孩子那天翻出谱子里面的一首By the Seaside开始自己练习,她把对海的热爱用手指表现出来,弹完之后我们会用乐曲的节奏去感受海浪一阵一阵拍到岸上。。。
她弹的时候无比享受的样子让我不禁颇为感动,如此艰难的坚持,就是为了这样的一刻。关于天赋和努力
钢琴是要靠天赋的。有天赋的孩子听一遍就能直接弹出来,又或者视奏看一会儿就能重现。这是不得不面对的事实。不同孩子之间的差距太大。
但是,没有天赋的孩子是不是完全不能学呢?
我的孩子四岁的时候,完全没有节奏感。幼儿园里的小朋友跳舞碰到节奏感强的会用腿压拍子,她完全无感。当时我就意识到,这孩子多半不是这块料子。然而有一天,她却一边哼哼一边在琴上弹奏出了学校歌咏比赛的歌曲。
幸运的是,她遇上了一个不放弃她的老师,帮助她在天赋和努力之间找平衡。
作为家长,我们的初心并不是让她成为钢琴家。即使不是天赋异禀,不妨碍她通过钢琴去感受音乐,表达自己的快乐。
近期学校发了一个竖笛。老师还没有开始教,孩子就开始在家练,已经能自己吹出一首完整的曲子。她不断练不断用手指体会哪个气孔出什么音,不断地调整。
在学琴的路上,她知道自己是有缺点的,需要认真地面对,并且用多于别人的努力来弥补。同时,她也有闪光的地方,我把她弹的曲子发给朋友,问朋友听见了什么,朋友说,那是海浪,换了一首又发给朋友,朋友说那是万马奔腾。

她练琴这些年来只参加过一次RCM考级,她考了90分优秀。而相比考级的成绩,我更在意评委的评价。这一条的最后Impressive tempo control throughout.(整个曲子的节奏控制非常出色),还记得她是一个对节奏完全无感的孩子吗?
上面说了很多学琴这一路来的感受。
就像所有学琴的孩子都千差万别一样,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学琴。孩子到底是偶尔的畏难还是真的不合适,是需要家长经常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需要尝试之后才会真正体会到。在美国的小学,音乐课学一门乐器基本属于必修,哪怕是很简单的一个小乐器,至少要给孩子一个机会体验一下学一门乐器的感受。但是当发现孩子真的很抵触或者真的很不合适的时候,家长需要及时调整。
我还记得孩子小的时候学芭蕾。她学了两年,但是完全没有那种感觉,她能记住所有的动作,却完全没有美感。虽然她还想继续,我们还是跟她商量把芭蕾换成了体操,承诺她如果不喜欢可以换回来。换成体操后,她初学时无感,不久就爱上了这项运动。她的柔韧性非常的差,原本我只是想让她做做运动,但是没想到她的力量很好,于是她一点一点练习倒立,练习劈叉,练习平衡木...练习体操这几年,除了音乐独有的感受和表达,其它同钢琴是完全一样的。
还是需要找到适合孩子的,而在尝试的路上需要家长非常的用心。坚决反对为了让孩子练琴而打骂孩子。即使有钢琴大师是如此培养出来的,但是大师凤毛麟角,更多的是孩子因此错过成为别的大师的可能,更糟糕的是会由此破坏亲子关系。
还是回到那句话“决定孩子是谁,以后活得怎么样的关键因素,是人格的培养,而不是技能的培养。”
家长是用钢琴来培养孩子的人格,养成良好的习惯,重点不是钢琴本身的技能。因此,当家长发现钢琴做不到这些的时候,就应该考虑换个途径了。
最后,某年某月某一天,她用钢琴为快乐加分。
希望所有学琴的孩子都能感受到快乐!

未显示 发表于 2019-10-26 13:01:02

不对,你应该去战乱贫困的收养一个失去父母的难民小孩,作为条件,要他从小学钢琴,满足你的要求
你的亲生孩子不欠你什么,不该逼他练钢琴

king 发表于 2019-10-26 13:01:22

我记得,我大学的时候,我们教室有一架钢琴,平常没人弹,有一次下课,大家乱哄哄的,然后一个男生坐了上去,弹了一首简短的 kiss therain


全班安静,然后他追到了我们班的班花。。。靠,男生会弹钢琴简直就是buff加身。。。


还有一次,我高中同学,说是篮球健将,然后大学毕业之后,他创建了一个公司,他的风投是来自他的球友,就是因为他篮球打的好。。
当年我约了我的女神,在操场上,我一时找不到话题,于是给我女神狂补三小时法学常识,最后被女神仰慕,她成为了我的女朋友。。
人生在世这么长,你会钢琴,会篮球,会法学,些许他现在帮不了你,但是人生这么长,他总能帮助到你的。。。

玉婷 发表于 2019-10-26 13:02:03

说应该逼的,绝大多数不是自己没有任何特长自卑的就是学了半桶水在外行面前装逼还自鸣得意的。
很多家长自己并不了解音乐,但是莫名其妙对音乐寄托了很多美好的幻想,比如可以“陪伴终身”,“发泄情绪”这种打个游戏都能代替的功能,奇怪的是他们自己并不愿意花功夫去学习。
逼出来的后果就是能在完全不懂音乐的人面前露个脸。某高票答案提到的比赛,我在上海读书的时候跟老师提了一嘴说自己跟着学校去看,老师马上骂我“这种业余的东西看什么看”(幸好当时在学校没去报名)。不过话说回来,真的有人回复我“装逼比没逼可装要好”。现在家长的对孩子的期望就是自欺欺人过一辈子?
艺术如果一旦有可以被替代的途径就无法证明自身存在的合理性。既然打游戏可以发泄压力为什么要花时间学琴?多读书同样能修身养性为什么要牺牲读书的时间练琴?跳舞对气质是立竿见影的提高,学钢琴弹成狼桑的水平也被拿来做表情包,死盯着钢琴真没有美容的效果,为什么还要学琴?
有逼孩子的这个心劲还不如逼自己多读点书呢。脑子清楚点就不会折磨别人了。

gr5aK4 发表于 2019-10-26 13:02:11

您有问过孩子是怎么想的吗?
现在孩子几岁?
当初这个特长是他自己选的,还是你们给他选的?
他学习特长的过程快乐吗?
他有从这项兴趣中得到过成就感吗?
他有明确说过,“我不喜欢弹钢琴吗”
你们有没有和孩子沟通过原因?
......家长很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先入为主:
我觉得弹钢琴好
我觉得你应该坚持下去
我这都是为你好
......说到底,孩子的真实想法是什么,您真的清楚吗?
我们再回过头来回答题主的问题:
逼孩子从小弹钢琴,到底对不对?题主提供的信息太过简单了,有一点还是很重要的:
当初学钢琴孩子自己主动申请的,还是家长要求的。
主动or被动去做一件事,自然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不管是孩子自己选,还是家长选,都要问一问当初选择学钢琴目的是什么?
英国通信行业监管部门曾发布过一份报告,在数字时代一个人一生获取知识以及情商发展的潜能是一条抛物线,6岁与45岁的能力相当,14到15岁则达到顶峰。
也就是说,6岁到15岁是孩子找到自己真正兴趣的黄金时期。
现在的孩子学业都挺忙的,周末两天就16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学习把,那么为什么当初会让孩子去练钢琴呢?
这涉及到一个概念:沉没成本。
这是经济学和商业决策制定过程中,会用到的概念,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要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
你给孩子买衣服买、买鞋,不合适可以扔掉重买。但是孩子花出去的时间就没有办法再回来了。所以选择兴趣的时候,也不应该是一个一拍脑门就做的决定。
1、一开始在选择要学什么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这几个问题:
第一,考虑孩子目前成长阶段可以发展什么。这个选择可以帮助他更好地成长吗?身为家长是需要不断去学习专业的知识,好的书籍、讲座都可以帮助你理清头绪。
当初您让孩子学钢琴,孩子清楚他学钢琴的目的是什么吗?为了考级、为了发展一门特长、为了开心,都可以。
第二,孩子的性格特点。比如,一个非常内向的小孩你非要让他参加表演班,和天生爱表现的孩子同台竞技显然不合适。可能您的孩子非常的活泼外向,坐不住您让他坐着练琴几个小时,可能他会受不了,当然,说不定这能帮助孩子变得沉稳,但还是要因人而异。
第三,整体家庭氛围如何。书香世家的孩子自然会对阅读感兴趣,而如果有个爱好体育的爸爸,无形中也能给孩子传递出运动就是一种习惯,好过苦口婆心的劝说。
2、让孩子参与决策,才能避免日后的习惯性放弃
参与决策,应该是从一开始决定弹钢琴的时候就和孩子沟通商量好,不是单方面的决定。
题主现在用到了“逼”这个词,那么可能孩子已经对弹钢琴出现了厌恶心理。
不管您做出让他停止还是继续的决定,都要去和孩子深入聊一聊,不要简单地说,“我觉得弹钢琴不适合你”、“你不喜欢那就别学了”之类。
这很容易让孩子成为以后放弃的借口。
问问他:“最开始,我们一块来参与这个班的目的是什么,你觉得有收获吗?”
目的是要要找到问题的根源。
不是轻易地说“好”或者是“不好”。很多事情都没有这么简单,让孩子参与其中,找一种更好的方式和孩子一起面对,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个提高的机会,他可以看到父母是怎么进行选择和做决策的。
孩子在放弃一件事的时候,最容易说出的理由是“我不喜欢”,但“我不喜欢”不是一个答案,你要和孩子一起分析他为什么不喜欢的原因,然后真正用心去和孩子谈,去观察。
你会发现,有的时候孩子并不是不喜欢这项活动,他可能是不喜欢这个老师说话的方式,可能是不喜欢在团队里面没有被重视,可能是不喜欢总输给别人。你要解决的,是他不喜欢的那个原因。
3、商量好了,孩子和家长都还是该坚持
这里的坚持,指的不仅仅是孩子不要放弃,家长也不应该放弃。
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现在很多父母在幼儿园时期就会给孩子报大量的兴趣班,目的不是要让孩子学习那么多专长,而是让孩子广泛接触后,能够发现对其中的哪几项最感兴趣。
上了小学后便会选择2-3项坚持下来,到中学高中则根据兴趣、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精简到1-2项兴趣特长。
如果不选中1-2样去坚持的话,那孩子的经历会过度分散,结果只会一事无成。
希望孩子能有所成,家长的付出也很重要。
平时接送孩子去兴趣班、晚上检查作业、督促孩子练琴,包括孩子想要放弃时,找到原因,给到合理帮助让孩子别放弃,这都是家长的坚持。
都需要您“逼一逼”孩子,也“逼一逼”自己。


综上3点,其实这真的不是简单的对错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您如果能按照以上几点去和孩子一起做复盘,或许也就有了自己的答案。
欢迎关注【少年商学院】,获取更多国内外最新教育资讯

okey 发表于 2019-10-26 13:03:05

我觉得逼孩子这个事,还是在于你想把他逼到什么程度?
成为朗朗?还是音乐系科班?还是业余十级?还是作为爱好会弹琴气质好?
第一种的话,估计逼不出来,毕竟还有天赋的问题。
第二种和第三种,估计得使点劲儿,每天一边哭着一边练,看你忍不忍心了。
第四种,佛系吧,每天弹会儿也行,每两天弹会儿也行,不冲着考级去,孩子应该能够接受,慢慢成为习惯甚至爱好。
所以没有绝对,都在家长。

Linxiaoqin 发表于 2019-10-26 13:03:54

结论:我很感谢妈妈陪我坚持了下来


幼儿园学电子琴,小学学钢琴
三年级之前一直都是妈妈坐我旁边
拿着尺子守着我
看我有没有专心,手型对不对
当时觉得自己好惨,每天都要练琴
别的小朋友放学吃完晚饭就能出去玩
我大概只有周末才能出去玩
周一到周五晚上都是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练琴


但是!
1.我从小学到高中读的私立学校
课外活动比较多艺术周、社团啥的
这时候我就可以表演钢琴了,开心
2.心情不好也会弹琴
3.喜欢的爱豆喜欢的歌可以自己弹出来,开心
总之,感谢妈妈当时逼我,或者说陪着我坚持了下来,甚至觉得当时妈妈再逼着我学其他技能就好了

阿牛 发表于 2019-10-26 13:04:24

为什么不去发现孩子的兴趣呢?即便不知道孩子最什么感兴趣,但是强迫孩子做的就是孩子没兴趣的吧。不喜勿喷

高先生 发表于 2019-10-26 13:05:20

我来答一波吧,我觉得我还是有点经验和方法的。老婆是钢琴教师,儿子六岁半,五岁才开始让他接触钢琴,而且还是以听音,乐理为主。
首先这个“逼”字就用的不对,即便是大师,也不会是逼出来的。朗朗和李云迪成名后,依然坚持每天弹4个小时,那是发自内心的喜爱。
当然这种喜爱不是一戳而就的,你问一个五岁的小孩,他喜欢干什么,那多半就是喜欢玩。即便是喜欢某种乐器,这个喜欢也是建立在玩上面的。
那如何让孩子转变这种态度,从学习一门特长当中真正感到快乐,愿意去学,这个问题其实是家长应该去思考的。
如何做?首先不要期望过高,不是每一个学习乐器的孩子都能成为大师,乐器这个东西,能不能出名真得看天分和资质的。拿钢琴来说,手指如果不长,基本就不可能有专业路子,这个不是努力不努力的问题,是原材料的问题。所以父母心态一定要平稳,不要急于求成,孩子真的是这块料子,那也得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培养中不断去发掘潜力的。不是这块料子,不能到很高的专业程度,那就走一般的。实在不行,就当成一个兴趣爱好,一门特长,以后交朋友格调也不一样。
再一个,要懂得“哄”。我一开始就对“逼”提出了质疑。很多人觉得优秀是逼出来的,这个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没错,优秀的大师在练童子功的阶段都被自己的父母,老师逼过,其实电视上的名人访谈节目都有介绍从小就搞专业的成名人士,福原爱,朗朗等等等等几乎都是在父母老师的威逼加利诱下,不断成长突破自我,直到功成名就。可惜很多人只看到了表面的逼,却没有学会内在的鼓励与引导,还有支持。
接着说一个,还是父母的问题。艺术这条路是个无底洞,尤其是走专业道路。给大家报个价吧,我堂弟——罗超文,今年18岁,全国青年小提琴演奏家(名字写上无所谓了,就当是我这个当哥哥的炫耀了一下 )百度上可以查到名字。5岁学习小提琴,当年以全国第一名考去上海音乐学院附小,三年后又是全国第一名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今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国内国际的比赛基本是前三。到现在为止我小叔已经花了不下500万人民币,还不算投入的时间与精力。计划是在25岁前都不让他去赚钱,大学读完送欧洲留学,越往后越花钱。他能取得的这样的成绩,勤奋,天分,经济能力,好的老师,父母支持,缺一不可。不说多了,就冲经济能力这一点,很多的家长应该是做不到,很多家庭也没有这个能力。所以,那些个逼孩子学特长,弄的夫妻要离婚,孩子抑郁的家长们,你们图什么呀。搞艺术学乐器这个事,就算孩子是个天才,是块好铁,想成才那还真就得花大价钱请个好铁匠。大师课一节2000起步,45分钟,多一分钟都没有,一星期三节。各位逼孩子的家长,你们准备投入多少钱把孩子培养好啊?现实吧?就是这么现实。你想把孩子逼出成绩来,不如去逼自己多赚点钱,为孩子铺路造桥。
最后,我和孩子他妈对于孩子学钢琴的态度,从来都是:必须学而且只学钢琴这一样,家里这么好的资源不能浪费。但是我们只要求孩子每天都坚持,勤训练,按部就班,每天进步一点点。加上正确的方法,成名我不期望,成才就只是时间的问题。
希望我的意见能帮到那些在逼自己孩子学乐器的困惑中的家长。打字不易,经验也更无价,欢迎大家共同探讨,留下您的一个赞,给予支持。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逼孩子从小弹钢琴,到底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