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bing2796 发表于 2023-2-20 11:58:08

狂飙 | 大嫂都在强调的演奏手型究竟是什么?

“ 手型教育一直都是琴童家长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小编甚至在最近“高开疯走”的《狂飙》中看到了如下的片段。

大嫂教育孩子弹钢琴片段
https://www.pianoworld.cn/video/1604823623218434048


由此可见,眼光毒辣、拥有着菩萨心肠霹雳手段的大嫂都在钢琴陪练中重点强调了手型的重要性。手型是必须严格要求的,这也是钢琴第一课就要教的内容,在另一方面,对手型的严苛教育也引发了一些新的理念和热议,认为这是在限制音乐表达,不仅不刻意强调手型,还放纵琴童自由发展,一边放纵一边说“没事,放心谈吧,以后就好了”,甚至于出现了另外一种偏激的声音:手型中国钢琴教育的第一大骗局。

                                                                                       01

<hr/>
    这彻底把一些琴童和琴童家长搞晕了,既不敢质疑传统,又觉得另一方说的也有道理——带着“脚链”的打击式教育过时了。那到底孰是孰非呢?



    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那就要从源头说起,演奏时注意的手型究竟是什么。
    保持比较圆的手型,这是因为这几百年来键盘演奏史上总结出来的最容易发力的手型,这个是演奏的基本动作,就像写字必须先学楷书,然后才能学行书、草书一样,先掌握了拿笔的姿势,才有继续学习更高级的运笔能力。从演奏的曲目来看,慢版乐章和浪漫派以及之后的时期风格,经常要用到手放平、松弛有度并使用更多指肚来触键,这种音乐类型就需要弹得很软,手指需要很慢的离开琴键,否则声音听起来很突兀;而带有快速跑动的音乐作品,往往脱离不开每个关节的灵活度,这就异常强调手型的松弛。说到这里,可能已经有很多琴童家长都恍然大悟了:手型是服务于音乐表达的。

                                                                                       02
<hr/>
手型严格标准派&手型自然成长派的战争

手型严格派:是国内目前音乐教学环境下最常见也是最普遍的手型教学,通常要求学生一板一眼严丝合缝的弧度和标准“握鸡蛋、馒头、拱形桥”。通常老师心理都有一个具体、固定的想象,并要求琴童按照这个标准来演奏。



手型自然成长型:一般表现在较为温和的老师口中,“慢慢来,不要着急,现在看着差点意思,但随着时间和程度的加深以后就好了”。这也是自然成长型老师们的核心理念,一开始不标准没关系,以后可以慢慢训练成标准且轻松的手型。



最后,再回到手型上的问题,其实是因人而异的。不同年龄段的琴童遇到的问题都是不同的,但目的都是为了声音服务,是先为了表达出特定的声音,后才逐渐形成一套约定俗成的手型规范;因“乐”而异,相对完美的手型,一定是一个动态的范围的,可根据类型(音量、情感、音色、速度)灵活变动,有所调整。如果只关注固定的形状,而忽略了音乐的表达,是本末倒置的行为,琴童痛苦,家长痛苦,老师和听众都痛苦,得不偿失。

值得一提的是,手型和琴童面临的其他的问题一样,是一个长久训练的过程,无法一步到位,初期慢慢训练关键的框架,形成一种自动的肌肉训练模式。这个问题就自然而然的迎刃而解啦~



最后,白竹老师想给大嫂说一声,达咩,不是的嗷,学钢琴不打也是可以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狂飙 | 大嫂都在强调的演奏手型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