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tLUxYT 发表于 2023-3-7 13:45:54

在音乐的国度体验音乐教育

才发现想法不能编辑,只好把在想法里没写完的东西搬到文章这来接着写。


今天有幸陪孩子去州府参加奥地利一年一度的青少年音乐比赛州内赛。孩子所在的8-10岁年龄组不设全国决赛,所以今天就是这次参赛的全部赛场经历了。这是孩子人生中第一次参加音乐比赛,我们抱着重在参与,涨涨见识的心态进行了赛场一日游,收获颇丰。

作为以音乐闻名的国度,奥地利的音乐教育可谓是全民教育:一般来说,联邦州的每一个县,大城市的每一个区,都设有音乐学校,类似中国从前的少年宫,为儿童青少年也为成年人提供课余/业余的音乐教育。音乐学校绝大部分为公立,少数私立。所有音乐学校都在一个体系下,其运营费用平均而言80%来自公共财政,20%来自学费。低廉的收费使得绝大部分家庭都有能力让孩子接受至少一种音乐教育。在奥地利,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小学生课余去音乐学校学习。

以我儿子的经历为例,在村里(其实是县,但是人口不到一万,以天朝眼光看更像个村)读幼儿园时就收到音乐学校的音乐早教宣传单,去音乐学校的开放日参观后,4岁开始每周去音乐早教班愉快地玩耍40分钟,费用貌似是每学期130欧左右,假期与学校假期同步。早教班上孩子们有机会使用各种乐器培养节奏感,也耳闻了各种音色,这个阶段就是让给他们空间进行探索,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音乐方向。

我儿子在音乐早教班玩了两年,在他的要求下,6岁开始跟音乐学校的打击乐老师学习架子鼓,一开始每周半小时,每学期费用大概140欧,一年后换成每周40分钟,学费180左右/学期。玩为主,回家基本上不练习。疫情期间,一对一的线下课改为网课,架子鼓老师也修过录音专业,所以对各种设备非常熟悉,网课效果还蛮好,因为每次我都待在一旁随时准备处理技术问题,所以也听了几耳朵孩子敲的状态,不得不称赞老师的教学,娃就靠上课那一小会儿功夫也有了(缓慢而)稳定的进步。因为家里的电子鼓就是自己搭建起来的,老师上网课时大概发现了摆放和高度有不对的地方,主动提出用周末休息时间赠送一次上门调校,调完了顺便还给孩子上了一会儿课,就用的孩子婴幼儿时期玩的小木琴伴奏。老师每周还会在YouTube开一小时的live streaming,学生们可以点播自己喜欢的曲子让老师演奏。遇到这样热爱音乐热爱教学的老师感觉真是非常幸运。

事实上,我们在音乐学校遇到的绝大部分老师都专业过硬又充满活力,之前早教班的老师主要负责长笛教学,带早教班大概是因为她特别喜欢跟小朋友们一起活动。另一个时段的早教班老师主职教竖琴,说话时表情特别丰富夸张,可能也是因为跟小小孩打交道比较多吧。

音乐学校每个乐器老师会在学期末举办本组的音乐会,让所有学生都有登台演出的机会,观众大多是学生的家庭成员们。同时音乐学校也有一年一度的圣诞音乐会,观众是全村群众。这种氛围下,身边家家户户的孩子都有学乐器的,不仅仅是亚洲热门的钢琴小提琴,更多的是各种吹奏类的乐器。据说长号圆号这种铜管类的乐器由音乐学校提供,可以带回家练习。此举大概也是为村里的铜管乐队(类似中国农村红白喜事需要的唢呐队吧)储备力量,不知道是不是乐队人才青黄不接,音乐学校今年还给有兴趣的成年人提供一年的免费铜管课。这些费用当然都是由村里的财政补贴。

去年夏天儿子终于提出要试试钢琴,本来我是很发怵钢琴陪练,不想给他报整年钢琴课,就问了问打击乐老师可不可以给他顺便入门一下试试看(老师在音乐学院也辅修了钢琴),老师说带他入门没问题但是还是建议找钢琴专业的老师,音乐学校新来的钢琴老师人很好,他已经帮我们跟钢琴老师打过招呼了,我们可以随时约试课。于是很顺利地试了课,老师和孩子互相都很满意,就等村里预算批下来拿学位。整个暑假儿子念了好几次喜欢那个钢琴老师,好在开学前老师终于通知我们位子有了,新学期第一周就可以开始上课,每周半小时。这个学期又很开心地通知我可以加到40分钟。

说回音乐比赛。不管是架子鼓还是钢琴我们都没打算过考级,比赛就更没关注过了。去年圣诞节前,钢琴老师和她的几个同事试着组织了几个孩子一起构想一个创意小短剧,我家的负责其中的钢琴和打击乐部分,几个初学者即兴一下的效果还蛮好,孩子们也觉得很有意思,就组建了一个小乐队参加全国青少年比赛的创意合奏单元。圣诞节前编定剧本,节后开始利用休息日排练,修改编曲细节,利用狂欢节音乐会测试,又彩排多次,终于在三月第一个周末参赛了。
比赛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家长除了接送排练,偶尔充当彩排的观众,并没有被要求过啥,从报名到准备乐器准备道具都由老师们负责。比赛当天一早,老师们开着音乐学校的小巴,带着乐器和道具前往比赛所在的音乐厅。家长带着各自的娃驱车前往。音乐厅有一大一小两个演奏厅作为创意合奏节目的比赛场地,当天共有9组小乐队参赛,每个组有40分钟时间在分配给他们的演奏厅内闭门做准备,然后评委和观众入场观看表演,每两组表演结束后,评委会跟每组的老师和孩子单独交流反馈意见,当天下午宣布比赛结果。
在前台登记后,孩子们就跟着老师去分配给他们组的演奏厅布置舞台+彩排了,我们去另一个演奏厅观摩前一组的表演,这组孩子年龄差距比较大,起主导作用的孩子乐器水平很不错,但是孩子们只是开始在一开始有一些戏剧表演,后面就是单纯地一个曲子接一个曲子地演奏了,不够活泼的感觉。让我口水的只有台上两台2米9的贝森朵夫,以及带谱灯的谱架。
我家孩子的组分在小演奏厅,本来我还略感遗憾,小演奏厅只配了一台中等尺寸的Yamaha三角,哎,儿子错失一次在舞台上弹贝森朵夫帝王琴的机会。后来老师跟我说她觉得分到小演奏厅很辛运,舞台不大,跟观众席几乎齐平,更接近孩子们熟悉的音乐学校的演奏厅的氛围,会让孩子们不那么紧张。孩子们确实发挥还算稳定,作为当天9个乐队中唯一全程未使用乐谱的组,有小瑕疵但是没有任何忙乱不堪,老师和家长们都很满意。虽然儿子才刚学了半年钢琴,但十分钟内四首钢琴伴奏,一首打击乐伴奏还有分幕的小管钟都完成了,第一首中虽然有一个音出了错,但磕碜了不到一小节又跟着其它的乐器继续合下去了,这份从容是我当年学了半年钢琴后所没有的。孩子们表演前,我们村的村长夫妇也来助阵了,表演完村长让孩子们和老师们在台上合个影。LG跟我嘀咕,村长这是来捞政治资本了吧。我倒觉得这种政治资本捞一捞也没啥不好。并且,村长夫妇并没有加入合影,就是真心来表示支持的吧。
看完自家孩子的演出,我们又去大演奏厅观摩了另一组同龄孩子的合奏。三个女孩子的组合,一个长笛,一个钢琴+小提琴+竖琴,一个钢琴+小提琴+手风琴,三人还合唱了一首改编过的Lemon tree。我儿子看完就说,这简直比我们好上一千倍。我也被震惊了,两个三乐器女孩子每种乐器看起来都很娴熟,这平时得花多少功夫啊。之后看了节目单,发现这俩女孩是姐妹,Lemon tree的改编者跟她们同姓,难怪了,大概是音乐家的孩子吧。
午饭大家一起去州府老城中心吃了老师事前订好的意大利餐,一共3桌25人,村长买的单。小音乐家们加上他们的兄弟姐妹坐一桌,很快就玩起游戏来了。打击乐老师坐我旁边,跟我说,我们组评委点评阶段,评委们blablabla夸孩子们夸了有五分钟,就听我儿子突然问:那还有什么负面的东西呢?仿佛他等着一个转折句已经等了很久了 好在评委反应迅速,还继续夸奖了他对自己要求严格的好习惯 哎,不知道评委心里是不是在想,又是一个活得辛苦的亚洲小孩。。。
我跟打击乐老师和钢琴老师分别交流了一下我也想跟娃合作的愿望,他们都十分赞同,让我找找喜欢的曲子,钢琴+鼓以及四手联弹赶紧安排起来。席间,老师们还给每个小乐手赠送了礼物,感谢他们这几个月的认真排练。我儿子得到的礼物是一套郎朗演奏的迪斯尼电影配乐CD
下午我们又听了两场大孩子的表演,其中一组中学生的表现真是让人赞叹,齐特琴+马巴林+长笛+低音大提琴,曲目既有现代感十足的又有民歌,中间穿插了诗朗诵,很先锋又很神圣的氛围,体验感不比看专业演出差。很感动,觉得年轻人们好棒,这片土地上所流淌的音乐的泉水永不会干涸。我们的打击乐老师听完也赞叹不已,专门去祝贺了他们。
也是在听孩子们的表演中,我一下子意识到,在这个国度,对于大多数接受音乐教育的人来说,追求的并非一门技艺,而是通过一种或多种乐器学习音乐体验音乐的过程。
后来颁奖,貌似当天所有的组都得了一等奖,只不过一部分组还加获“优秀”,两个大孩子的组还获得参加5月全国决赛的资格。照咱们天朝思维,这也太糊弄了,既然是比赛为啥不争出个一二三来,都得第一,那这第一还有啥含金量。但是再多想想,举办孩子们的比赛,开设这样的创意合奏单元的初衷到底是什么呢?不就是给孩子们一次一起创作,勤奋练习,互相配合,在正式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机会吗?
比赛结束后回到家,儿子认真地把证书用文件夹装起来,又把所有表演曲目弹了一遍。第二天早上睡完懒觉来找我还跟我说,妈妈,明年我还想参加这个音乐比赛。我想,这段学音乐组乐队的经历已成为他童年记忆中非常美好的一页了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音乐的国度体验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