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拿 发表于 2023-4-13 14:29:22

中产阶级的焦虑源于何处?

中产阶级的焦虑源于何处?

え織芜元嬰 发表于 2023-4-13 14:29:58

再多表象的本质,都不过是缺乏安全感而已。
得不到想要的东西自然痛苦,但得到后却失去会更痛苦——所以害怕失去比希望拥有更容易焦虑。
还有就是负债,比如借了几百万几十年贷款的那种,路就很窄啦,稍微有点风吹草动能不焦虑么?

-WyShan 发表于 2023-4-13 14:30:22

中产就是接盘侠。
中产阶级在努力模仿着上流社会的一切,从衣着饮食,到兴趣爱好,而上流社会则努力在摆脱模仿,你追一步,我就逃一步。
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过扑克牌中的大小王,穿着法国贵族的代表性船鞋,贵族穿船鞋的原因就是绝不会有农夫穿它。
现代工业社会,生产力极度发达,这就导致普通的消费品,甚至弹钢琴、骑马、登山等昂贵的嗜好,都不再有消费门槛,白领咬咬牙,一样也能省出钱来学,LV 包包,公司前台人手一个。
摆脱中产的追赶,潮流变更的速度在加快,从法国太阳王时期的一代人一变,到现在的一年半载一变。
当然,中产和富人还是存在差距的,无论是眼界、毅力、人脉,还是可以调用的资源、信息网络、智慧,富人都呈全面碾压的态势,所以并不是「追逐—逃避」游戏这么简单。
知其然
精英更了解社会运行的规律,中产则只能模仿其皮相。
整体来看,在知识点、生命长度方面,精英要比中产强一些,主要在于精英「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而中产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精英了解一件事,是知道它的来龙去脉,知道它的前置后置条件,知道它的应用场合。
譬如说法式大餐。
大家都知道,法式大餐享誉海外。
法国菜之所以获得「法式大餐」的美誉,是因为法国是西欧最早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
当时的伦敦还是雾都呢,英国工人还在煤矿中刨食呢,他们每周工作 7 天,只能吃炒豆子、拌鱼骨屑。
而此时的法国早已进化出了宫廷、贵族社会和无止境的假发舞会。
然而,到了 400 年后的今天,法国菜的地位早已不复从前。
吃过米其林的人都知道,味道委实不怎么样。
到了 21 世纪,你还以蔚蓝海岸、法餐、高脂肪高奶油为荣,是很低端的。
近年来,以澳大利亚、南非、美国为首的新世界葡萄酒攻城略地,法国、意大利的旧世界葡萄酒则被揍得一败涂地——大家都是蒸馏产品,有什么难学的?
澳大利亚阳光更充沛,地广人稀,种个葡萄,再酿酒,没什么难的。
再譬如说,法语。
你翻出 19 世纪的国际文献,几乎所有的外交协议都是用法语签的。
我上学时,历史老师讲到此节时,他的解释是:「法语是非常精确的语言,用于国际文书可以减少歧义。」胡说,你看看 21 世纪的联合国档案,几乎所有的重大外交合同都是用「粗鲁」的英语签的。
英语取代法语,其背后的实质是美国确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外加法语国家相对实力的下降。
有位朋友的小孩读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德、日、俄四大语种要选修一门。
传统意义上,欧美学生的第二外语都首选法语。但我建议别选法语了,您修德语吧。
未来 30 年,欧盟的主导者肯定是德国,德国处于上升轨;法国人天天折腾,不事生产,处于下降轨。
而中国精通德语的人又特别少,至少交流的频次和内容远远低于中法交流。
未来如果中德之间的贸易关系、技术进口加强了,你再考个德国的律师证,那在国内你就是绝对稀缺的资源。
我讲这么多例子,就是为了说明:
富人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可以看到历史变化,抓住机会;而平庸的中产阶级,只会继续吃法餐。
出国留学
中国的大多数三线城市家庭,现在依然把出国深造当成一条光明的前途。
中产阶级家庭孩子的典型规划如下:买学区房 → 学钢琴、小提琴、芭蕾 → 读本科、硕士、博士 → 在其中某个阶段出国深造 → 进大公司做白领、以工薪收入为荣 → 买世界名牌武装自己 → 大爱无疆,不生孩子。
可惜的是,这一切的模仿行为,每一个都是坑。
一架钢琴,至少有几千个零件,在 19 世纪是一件超级昂贵的东西,同时也是富家小姐的象征。可是到了 21 世纪,钢琴已经是中产阶级都能负担的小资物件,钢琴弹得好有什么价值?你想在火锅店门口伴奏吗?
同样的道理,1977 年恢复高考的时候,大学生由于稀少,毕业了直接就是国家预备干部。
在匮乏年代,大学生每月可以领到免费的米和油,且很容易被提拔。
1999 年大学扩招之后,大学生就不值钱了,如今的硕士、博士更是多如牛毛,你一心一意想让孩子提高学历,其实是一个无底深坑。
就如同玩游戏一样,你在「新手村」的经验全都基于父母一辈。
一个人从懵懂到 20 岁,是没有时间刷「经验包」的,你的所有谋生技能、世界观、路径依赖……都习自你的父母。
而你父母在小地方的国企、事业单位端了一辈子铁饭碗,其实是坐井观天而不自知。
作为一名中产阶级,你确实可以窥见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却始终不明白上流社会是怎样运转的。
根据你父母的观察,当年的国企领导都是大学生;根据你父母的观察,贵族小姐都是弹钢琴的;根据你父母的观察,外国人都靠炒股票发财……
中产阶级只擅长模仿,却不了解事物的本质,他们的技能点数仅止于此。
接盘侠
好了,若文章只写到这里,那还仅仅是对中产阶级的吐槽,只是精英对底层的鄙视感。
而我接下来想说的是,在某些场景下,中产成了自然而然的接盘侠。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杨昌敏和杨 发表于 2023-4-13 14:30:53

在整个社会中,中产阶级就是羊,全社会的羊毛衫都靠羊身上剪来的羊毛织就,所以保护羊是不可能的。因此,中产阶级最应该做的,就是让自己「不亏钱」。爬阶很难,滑落很容易。
1、前言

前段时间我在人文经济学会做了一次讲座,很快就有编辑找我约稿,并说:「您讲的都太高大上,动辄三四千万的理财配置,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您什么时候也讲讲 100 万元现金的中产阶级如何投资啊!」
我听了吓得猛一哆嗦,100 万元投资,这个话题没法写的,怎么写都是死路一条。
因为你能接触的投资全部不灵,都要被 M2 干掉。
而好的投资你又都接触不到。
在整个社会中,你就是羊,全社会的羊毛衫都靠羊身上剪来的羊毛织就,所以保护羊是不可能的。
在「赚钱」的道路上,你百转千回、九死一生才能绕出地雷阵。
所以,赚钱的门路找一个都很难。
不过,我可以给你写写「亏钱」的法子,因为亏钱的门路我闭着眼睛都能说上一千种,保证让你的 100 万元全部打了水漂,一颗子弹定向消灭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我下面就列举三个例子。
这三个例子非常巧,都和子女教育有关。
2、教育投资

知乎上有一个很有名的帖子《有哪些政治正确的东西是错误的》。
答案是一位 ID 名为「温酒」的答主写的——「全部都是错误的」。
一件正确的事我们可以直接称呼它「正确的」,只有不正确的事才需要形容为「政治正确」。
同样的道理,在我们的生活周边,也有一些事情「政治正确化」。
一旦「政治正确」,人类就只能用惯性和世俗的眼光去看待它,而失去了进一步思考,尤其是进一步控制它的能力。
第一个明显的陷阱:对教育的无限投资。
比如说,你在家里大喊要买一套大房子,要四室三厅,并带一个大露台,这类户型极其罕见,房东的报价只有市场价的七成。
机会难得,笋盘(低于市场价的房产)一去不复返。
然后你会得到怎样的待遇?家里的老人决不会砸锅卖铁支持你的「挖笋」(买低于市价的房产)进程,相反,他们会冷嘲热讽,说「房价马上就要开跌了,现在不宜买房」「中央三令五申,挂牌猛增 1.5 万套」「控制风险,安全第一,破产就在眼前」。
但是,你换个说辞。
你不再买 200 平方米、1000 万元的大笋盘了,你改买 30 平方米,但价钱还是 1000 万元的,你在家里竟然会得到「英雄般」的待遇。
因为你买的是「学区房」,亲戚好友不管谁质疑,你只要直接回答:「房价是要跌了,但为了孩子,没有办法。」
然后你用四只手指捂着眼睛,通过指缝半得意半炫耀地看着亲戚。
这时,谁敢跟你说半个不字?
「为了教育」这四个字,在中国目前就是刀枪不入、金钟罩、铁布衫、神勇铁金刚,谁也不敢批评半句。
亲戚们永远也不会评说,200 平方米和 30 平方米房子,哪个泡沫更大,他们也不会拉着你死命劝你别买学区房,告诉你危险。
可实际情况呢?没有劝阻,没有建议,大家一起轰隆隆地坠落无底深渊。
在中国,本科之后的教育回报率基本上是负数,并不是学历越高越好。
而对于内陆省份来说,如果上不了 211,那么上普通大学的学费回报就是负数,还不如考个蓝翔技校。
对于京、沪等大城市来说,本科之后的教育回报也是个负数。
决定人生的是高考,第一学历才是学历。
「教育」这种事,本质是一种投资学选择。
在研究生「录取率」如此高的今天,绝大多数的人并不是因为「考不上」而不读研究生,他们纯粹是因为「不划算」而不读研究生。
研究生本身也并不意味着更高的情操,或者更高的审美品位。
例如,你每天看着 200 对果蝇交配,连续看上两年,你觉得这种事很有美感吗?但是,中产阶级并不明白这个道理。
在目前的中低阶层中,对教育的投资几乎是不计成本、压倒性的一边倒战略。
我们知道,经济规律这种事,你可以不理睬它,但是它不会不理你。
不计成本、不计回报、无限制的教育投资,必将恶果显现。
我们看到一些 Mid-Low Class 的父母,本身可能仅仅是一个营业员,或者是一个卡车司机,但他们会倾注全部的资源,省吃俭用,把全部家财堆积在孩子身上,供他们学习特长(如钢琴、美术、声乐等),并希冀孩子可以成才。
我并不是说学「八国语言」不好,我指的是「经济学」才是高等科学。
凡事都要讲「费效比」,你大把投资,牺牲掉所有的人生和幸福,孩子能成才吗?不能。
孩子能赚钱吗?不能。
孩子能快乐吗?不能。
3、移民投资

中产阶级手里有了 100 万元,不满足于传统的股票、债券投资,还想要高人一等。
除了把钱砸在孩子身上,进行硕博教育,还能干什么呢?答案是:出国。
我真的不明白,一些 40 岁事业有成的单位实权骨干为什么要那么着急出国?
中国有几件「政治正确」的事——教育是一项,出国又是一项,老百姓习以为常,以为天经地义,实则荒谬绝伦。
为什么要出国?什么人需要出国?出国有什么利益?出国有什么缺点?去哪些国家?用何种方式、什么渠道出国?对于这些问题,中产阶级一无所知。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喜兰爱莲 发表于 2023-4-13 14:31:17

不造啊

拓域新疆巴 发表于 2023-4-13 14:32:16

保本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产阶级的焦虑源于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