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ihdlfgxf 发表于 2023-4-18 16:18:33

乐赏析 | 弗雷德里克·肖邦《b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op. 58》

乐邻,“乐”在身边!音乐信息共享&交流平台
<hr/>
编辑 / Cycas & Luna
校对 / Luna

https://www.pianoworld.cn/video/1626228422564446208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重视起个性与情感的表达。在音乐方面,代表着框架与规则的赋格和奏鸣曲等曲式逐渐没落,取代它们的是狂想曲、即兴曲和各种民族风格的音乐体裁。在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们对奏鸣曲的创作热情急剧下降,不再将奏鸣曲作为他们创作生涯的重要作品形式,甚至有许多作曲家终其一生也没有创作任何一首奏鸣曲。与此同时,一些新的被冠以奏鸣曲的名字,却不太符合人们认知中的奏鸣曲形式的奏鸣曲被创作出来,如弗朗兹·李斯特的《b小调奏鸣曲》。还有一些以奏鸣曲式作为灵感来源,却最终被冠以其他体裁名字的作品,如罗伯特·舒曼的《C大调幻想曲》(点击此处查看:乐赏析 | 罗伯特·舒曼《C大调幻想曲(Fantasie in C major), op. 17》)。但不可否认的是,对比起古典时期的如贝多芬、莫扎特等前辈们,浪漫时期的作曲家们所创作的奏鸣曲数量十分稀少。



虽然在数量上和前辈无法相提并论,但浪漫派作曲家们所创作的奏鸣曲质量却是毫不逊色。在浪漫主义盛行的19世纪,音乐,特别是作曲技法的传播已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通过音乐学院等渠道快速传播开来。经历了良好训练的作曲家们对曲式和作曲技法的掌握是古典时期前辈们无法比较的。浪漫时期对个性和情感的重视也给了浪漫时期作曲家们选择创作题材的自由。从贝多芬晚期的奏鸣曲开始,奏鸣曲式的意义已经逐渐改变,作曲家们不再固守某种模式来进行奏鸣曲的创作,而是将自己伟大的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尝试以自身独特的理解对奏鸣曲进行突破。例如贝多芬的《c小调第32号奏鸣曲op. 111》是一首只有两个乐章的奏鸣曲,并且并不能在第一乐章中很明确地分出“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我们也可以从李斯特的《b小调奏鸣曲》中发现,它是一首“单乐章奏鸣曲”,与传统奏鸣曲式中多乐章的概念相悖。肖邦创作奏鸣曲的原因十分有趣。肖邦的一生创作了三首奏鸣曲,其中,第一首奏鸣曲是他在波兰华沙音乐学院就读的时候创作完成的。当时的肖邦尚在学习作曲,这首奏鸣曲也只是他作为奏鸣曲式训练而随意创作的作品。肖邦本人对这首奏鸣曲并不满意,并拒绝将其公开出版。然而,在肖邦成名后,他的出版委托人托比亚斯·哈斯林格(Tobias Haslinger)未经肖邦的允许,擅自将《c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出版。这带给了肖邦相当重的压力。许多人批评奏鸣曲的质量,并对肖邦的作曲能力产生了质疑。在这种压力下,肖邦开始了他的《第二奏鸣曲op. 35》(点击此处查看:乐赏析 | 弗雷德里克·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 op.35》)的创作。而这部被视为翻身之作的奏鸣曲作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为肖邦的作曲能力完美正名。
<hr/>
若您对古典音乐感兴趣,想了解更多古典音乐作品、作曲家及他们背后的故事,您也可以关注我们。我们每周为您推荐一首臻选曲目,并附以曲目赏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乐赏析 | 弗雷德里克·肖邦《b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op.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