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 今天追了大半天的《声入人心》,有好多的感触要记录下来。节目没有狗血煽情、任性哭闹,质量高,价值观正向,选手技术好,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综艺节目。大约从林忆莲那一季的《歌手》之后我就没再追过综艺了,这是为数不多从头到尾几乎是目不转睛追下来的综艺节目。
![]() 《声入人心》里有非常多的好听的音乐剧、歌剧、新编曲的流行歌: 歌曲或雷霆万钧如《世界之王》 或缠绵悱恻如《山楂树》 或轻声低音如《绒花》 ![]() 美的音乐触动令人愉悦。 但除了好听的音乐之外,触动我最大引发我最多思考的却是“教育”这件事。
为什么会是教育? 罗列一下这个节目的部分选手的背景: ![]() 贾凡: 博士在读,硕士以全A的成绩毕业于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
百度显示,茱莉亚音乐学院被誉为是音乐界的哈佛,全校只有舞蹈、戏剧与音乐三个专业学科,录取率非常之低, 2007年学院收到了来自2138名学生的申请书,仅有162名学生最终被录取,录取百分比为7.58%。2009年秋季学期的录取百分比为8.0%。2011年这一比例为5.5%。2012年秋季接纳2657名,仅有7.2%被录取。茱莉亚学院录取大学阶段的学生和大学预科阶段的学生。所有希望就读音乐系预科的学生必须先进行个人表演,并且年龄在8岁~14岁之间。2014年茱莉亚学院接受的166名学生中成绩平均基点(GPA)为3.5;SAT测验分数为1748分。
![]() 周深: 我听了他的歌很久了,《卷珠帘》和《大鱼》相信不少粉丝也听过,但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他长什么样子。他毕业于毕业于乌克兰利沃夫国立音乐学院美声专业。利沃夫国立立谢科音乐科学院是乌克兰和东欧最古老的音乐教育机构之一,建于1853年。
![]() 黄子弘凡: 19岁,伯克利音乐学院现代音乐制作专业的在读生。这个学校大家应该听得比较多了,王力宏就是这个学校毕业的。 豆瓣上有个帖子扒了黄子弘凡,父亲是被誉为“西部歌王”的男高音歌唱家黄金中,而母亲则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是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的教授。受到父母音乐熏陶的黄子弘凡,师从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先生,中央音乐学院赵登营教授等。 ![]() 南枫: 27岁,本科毕业于西北大学,研究生毕业于耶鲁大学美声歌剧专业。 ![]() 选手们有海外名校的履历背景的很多,国内的各大音乐学院的教育背景也不少,我最喜欢的两个选手阿云嘎和郑云龙,是北京舞蹈学院音乐系毕业,是两个专业的歌剧演员,也是大学同学,配合非常默契。我很少喜欢偶像型的艺人,但这次被酷似周渝民的郑云龙圈粉了。 ![]()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各大音乐比赛的冠军们, 比如参加过《我是歌手》、曾获得金钟奖金奖、青歌赛冠军的王晰,星光大道的总冠军鞠红川,知名音乐人简弘亦,曾上过春晚的阿云嘎、《中国好声音》冠军李琦等等……值得一提的是,以上无一不是科班音乐专业出身。
![]() 贾凡、陆宇鹏 这些专业水平的中位数水平锚定了节目的最终水平,基本上每一个人、每一组的表现都没有太大的槽点。在此之外,节目的价值观也传递了向上、拼搏、乐观、温暖的正能量,
比如在一开始贾凡会说鼓励陆宇鹏“插上一对翅膀”所以一起组队比赛; 王晰会再周深单人挑战失败之后再让周深去第二次挑战,周深虽然请教失败,但全队依然对他竖起大拇指; 在阿云嘎、郑云龙、梁朋杰唱《偿还》的时候,c位会是年龄最小实力最不好的梁朋杰。 ![]() 郑云龙、梁朋杰、阿云嘎 即便抛开专业技术表现不谈,《声入人心》完全区别于一些只会哗众取宠的音乐类选秀节目,脱离掉了用可怜来换观众眼泪的低俗审美。 没有同情、可怜、哭闹,只有温暖、努力、专业。 ![]() 熟悉我的老粉都知道我有一个亲弟弟,我弟和我完全是两个不同个性。我从小到大都要力争最好,我弟则比较随遇而安。但从前年开始他突然开始决定要奋发考研,每天学习,其实我也一头雾水。直到他有一天跟我说,姐,教育就是用来区分阶层的。我想搞好教育,必须要有一个好学历。我当时非常震惊,一时竟也不知道回什么。 看了这个节目我算是对我弟的这句话深有感触,为什么一个节目能脱离低俗的审美,因为节目的演员不来自必须靠低俗审美哗众取宠才能上位的阶层。 而不来自这个阶层的原因是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至少是良好的学历教育。
![]() 我以前从没深入思考过教育到底意味着什么,《声入人心》使我思考了很多。 这个节目的模式是由3位出品人廖昌永、尚雯婕和刘宪华在100天内,对36位演唱成员进行分组打磨、陪伴成长。36位演唱成员在“首席”和“替补”两个角色间轮换,仅有的6个首席之位引发激烈角逐。经过10轮训练,评选出10次TOP6首席,最终6位首席演唱成员,获得美声音乐会全国巡演和发行音乐专辑的机会。 因此有多个替补“请教”首席的环节,在几个“替补”请教“首席”的环节,都能看出来选手的素养很高,有很多环节是钢琴清伴,或2人对唱,考核颇像是艺术类专业的考试。比如王凯和廖佳琳这一组表演: ![]() 这些专业考核环节叫我想起了我的艺考经历。 说起来我考广院(现在叫中国传媒大学)的艺考经历颇为戏剧化,我是陪发小去考试,因为没有特长所以报考了两个不需要表演才艺的专业,一个是电视编导,一个是制片管理。我一个打酱油的0才艺选手在艺考10天见识到了17年都没见过的俊男靓女,她们都背着乐器,每个人都有一厚摞奖状,我看了内心颇为震惊,相较之下我也只会写几笔字而已。 我还记得考电编的时候有一个环节是新闻即兴评述,是一则讲打工子弟学校的新闻,读罢给十五分钟时间准备,然后当着考官即兴发表评论。我一个边陲小镇的少女根本不关注太多时事,完全不懂什么叫做“打工子弟学校”,一通胡说,没曾想考官竟然给我过了。制片专业最后的笔试环节是看一个叫做《东京不相信眼泪》的纪录片,然后写3千字的影评,我在那之前在小镇里看过的电影都很少。 ![]() 艺考那几天叫我觉得大开眼界,我想如果以后上大学是跟这些优秀的人在一起,那世界应该很精彩。我们那个制片班整个黑龙江省最后只录取了4个人,全班只有30个人,报考人数我后来推测超过四位数,我能考的上也纯属是运气太好,上天眷顾。 我阴差阳错地考上了广院,这个机遇改变了我的一生。我常常感慨如果没有高考我也许现在是另一番景象。 上了大学之后的我见识到了各个领域在原本高中都极其优秀的同学们,他们带我看了世界,我的自信心也在大一那一年稀碎一地,真的跟玻璃碴子一样,但很快通过不断的学习又重建了。我常常说非常感谢广院鼓励自由个性的教学氛围,正因为如此我才可能建立真正的自信,我的不同和闪光并不因为他人的优秀被否定和忽略,这是整个7年学生生涯对我最大的影响。 因为我没有在很弱小的时候被恶意打击、不公对待,所以我也学不会用曲意逢迎、伏低做小、恶意欺骗、苦心计算拿到我想要的,我所接受的教育是自由追求自己想要的,同身边更加优秀的同学学习和进步,靠努力和专业说话,就能拿到自己想要的。 这也进而影响到我的工作作风,进而影响到我长大之后如何对我的团队,我想也许这使得自由个性的精神得以慢慢传递。 ![]() 我去年得闲,学了几节课的钢琴,很快没有再坚持,再谈好每一首曲子之前,每一个音的枯燥重复的练习,都是令人崩溃的。《声入人心》里的选手们的声乐学习也不能例外。 相比哗众取宠这种“捷径”,踏实努力是一个苦差事。学习是一个苦差事,因为没有任何的学习成果是一日之功换来的,保持一个恒定的速度和姿态渗入思考及实践这件事,是反人类的惰性的。 但,正是在一件事上夜以继日的努力与专注,才使人高贵。长期努力得到的结果使得你赢得与更优秀的人得以交往和对话的空间和机会,进而得到更大的提升。而往往优秀的人身上有更多的正能量,对待事物更加积极向上,更能视困难为挑战,更能深度思考、长期坚持。 榜样就是有光明有希望,偶像就只有欲望。
我想这就是题目的答案。 ![]() 今天好听的歌很多,晚安了。 10万优雅女生聚集地 |
|钢琴世界
( 陕ICP备16012637号-2 )
GMT+8, 2025-9-22 11:45 , Processed in 0.22676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钢琴世界 PIANOWORLD.CN
Copyright © 2015-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