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官方微信

钢琴世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极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钢琴世界 首页 钢琴培训 查看内容

如何评价钢琴家朱晓玫?

2021-12-9 08:57| 发布者: 傲雪风| 查看: 346| 评论: 14

摘要: 「这么多年来,我只想躲在音乐背后,躲在作曲家背后,这样往往会让音乐更有力量。」 —— 朱晓玫朱晓玫,“真正的钢琴大师。她演奏的巴赫,惊为天人!”不用手机,不上网,从不宣传自己。60多岁还没有华丽的演出服 ...

「这么多年来,我只想躲在音乐背后,躲在作曲家背后,这样往往会让音乐更有力量。」
—— 朱晓玫

朱晓玫,
“真正的钢琴大师。
她演奏的巴赫,惊为天人!”
不用手机,不上网,从不宣传自己。
60多岁还没有华丽的演出服,一生视琴如命。



就连怼人无数的王思聪都高调赞扬她;




提起钢琴大师,无数人都知道朗朗的大名。
但是朱晓玫是谁,何许人也?
这样一位钢琴大师,怎么从来没听过?
大多数人对这个名字并不熟悉,就连她的百度百科也这样低调介绍:“一位目前不为人知,低调而有实力的中国钢琴家。”
连具体的出生日期都没,只说,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



和多数著名的钢琴家不一样,朱晓玫十分低调,几乎过着“隐士”般的生活,旅居巴黎塞纳河畔。
演出时没有华丽的服饰,甚至不愿意多开音乐会。
这样一位艺术家,从不愿高调的出现在世人面前,她一生都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默默的弹奏着,奉献着。




1


朱晓玫1949年出生于上海,在北京长大,从小就显示出极高的音乐天赋。

8岁已经在电台和电视上演奏,1962年考取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可以说,前途一片光明。




但在1966年,她的命运来了一场猝不及防的风暴。

她被送到河北张家口锻炼,一待就是5年。




冬天的时候,这里冷冻的连手都伸不直,但她还是对钢琴和音乐念念不忘。

她费尽周折找到一台破旧钢琴,开始手抄曲谱,偷偷在农民家中练琴。

当时她的琴少了根琴弦,她竟然就用钢丝代替。

在张家口的无数个夜晚,只要她坐在钢琴前,弹奏着曼妙的音乐,就忘记了所有寒冷和孤独。

5年时间,钢琴和音乐成了她唯一能够撑下去的动力。

“在田野里工作完之后,每晚我都会去那里练习,一开始我弹奏 Rachmaninov,但冬天实在是太冷了,也没有暖气,我弹奏不起来。

后来我记起我的老师曾告诉我,‘热身的最佳方式就是弹奏巴赫’,我发现,不只是我的手在变暖,而是我的心脏,一切都变暖了。




2


1977年时,她顺利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并在1979年考上了研究生。

同年,著名小提琴家斯特恩来到中国访问,在与这个知名国际大师接触后,朱晓玫赫然认识到自己在钢琴上的薄弱。

也一下看清了中国和世界在音乐教育上的差距。

她决定出国深造。




在周广仁的帮助下,朱晓枚前往美国深造。

第二年开始就读于波士顿的新英格兰音乐学院。

在美国时的第一节钢琴课,就给了朱晓玫当头一棒。

老师对她毫不留情地批评说:

“你的手指跑得很快,技术绝佳,但是音乐完全不对。”

深受打击的朱晓玫自嘲地说:“30岁的人连音乐的门都还没有进呢,只会活动活动手指。”




她曾向波士顿交响乐团,首席女长笛手提出请求,以给她家打扫卫生为条件,换得在她家钢琴上练琴的机会。

当时在美国求学的她,生活非常艰辛,每天靠打工生活。

在美国闯荡的6年,她换了35个住处,做过保姆、清洁工,无依无靠。

那时她脑子里只有两件事,活着,学琴。

命运以痛吻我,我愿报之以歌,所有美好的幸福都从音乐里找。




3


6年后,1985年左右,朱晓玫决定离开美国,去往巴黎再闯一个梦。

这一次和在美国境遇不同的是,她得到了莫大的肯定。

她再度在巴黎音乐学院名师面前,弹奏起乐曲时,一个老教授老赞扬说:

“对不起,我教不了你,你已经很好了。”




这位教授被她的音乐深深折服和打动,并开始主动为她介绍教职工作。

还给她到了一处便宜的居所和7个可以免费练琴的地方。

自此之后,她每天的生活又开始打工,练琴。

但这次,她没有像以前一样拼命为了工作,而是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练琴上。

她的练习方法,像极了“苦行僧”一般。

“每天早上起来,我不接电话,不安排活动。在弹奏了3到4小时巴赫以后才会出门,进入日常生活。每天当我弹奏巴赫的时候,我都会觉得很幸福,巴赫是高尚的人性。”




这时候的她有时还会接到一些演奏的机会。

一次,在巴黎家庭音乐会上,她演奏了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一位老太太听完非常感动。

立刻决定把她在塞纳河边的公寓,非常便宜的租给她住。

有了安逸的住所,朱晓玫彻底把自己沉浸在了音乐的世界里。

只要周围邻居一出门工作,她就开始坐在钢琴面前弹起心中的音乐。

每天至少5个小时。






有一次邻居问她:“昨天你弹的是不是斯卡拉蒂的那个奏鸣曲?”

朱晓玫开始以为打扰到她了,就赶忙说对不起。

邻居说,没有,我觉得非常的优美动听。

就这样她过着安逸而又简单的生活,在巴黎不经意的住了9年。




4


1994年,她终于迎来了人生中第一场独奏演唱会,而且是在巴黎演奏。

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

一开始以为会非常的冷清,没有人听,没想到音乐厅还是来了不少人。

连平日里听了无数遍的邻居,都私下里买了60多张票支持她。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朱晓玫一下子火了,媒体们纷纷称赞报道。

44岁她,名字一下传遍整个巴黎,甚至成了“朱晓玫现象”。






之后,只要是她的音乐会,就必定是场场爆满,座无虚席。

面对突如其来,不绝于耳的赞赏,她却说:

“我不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来听,我很怕把我吹得太好,捧得太高了,那样让大家上当受骗,所以,我不要那么多音乐会,宁愿把时间用在练琴上。”






在许多西方人眼里,朱晓玫指下的《哥德堡变奏曲》是独一无二的。

“当我听到有人说我在通过西方音乐传达中国古代思想的时候,我感到非常兴奋。
因为这正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并将继续这样做。”



图片来源自纪录片《朱晓玫与哥德堡变奏曲》

5


2014年,时隔50年之后,为了给妈妈还愿,朱晓玫第一次回上海开音乐会。

演奏会当晚,四百多张门票抢售一空。

上台时,她身上穿的那件中式长衫,已经20多年了,右肩还磨了个洞。




演出结束后,她这样说:

“别人看我,觉得像苦行僧般,我自己觉得却很快乐。以琴为伴,生活简单,对钢琴,我永远不会厌倦,离开钢琴,我基本就是个废人。”

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天才,只有一生一心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人,才是了不起的。




已经60多岁的她,为了心中的理想辗转了大半生。

她的未来还是以音乐为生,自己弹不了了,就去教学生,让他们少走弯路。

她一生视琴如命,穷极一生都在追求心中热爱的光。

这样的大师,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去传扬吗?



PS:首先我要诚挚感谢大家能抽时间读完此文。

我是1号唠嗑员,业余讲故事,职业唠嗑员。唠万象娱乐,嗑人生百态。

专注于讲述深度娱乐(不八卦)和经典人物故事,经典影评。所以就开了个叫“1号唠嗑员”的公众号(ID:laokeyuan01)。也希望能通过讲述更多经典故事,带给大家更多思考和让自己变得更好。

打赏鼓励一下!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旅行 2021-12-9 09:04
和全国人民一起夸李小文一个德行,自己听不懂内容只能去吹外表。
引用 刘建华 2021-12-9 09:03
朱晓玫是个蛮有特色的人,也挺有自己的演奏思想,不过技术缺陷不小(主观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被造神了。我自己觉得可能很多喜欢人设的文青会喜欢她吧。人设很冷门低调有内涵,外表也不张扬,看起来就像是非常有实力的样子。但是,她演奏的水平到底配不配的上高赞答案的一通猛赞这就不好说了。我也不敢乱说,但是我并不觉得她有国内网络上说的那么神。当然这也只是我的个人看法,可能非常不专业。
引用 胜利 2021-12-9 09:02
一位低调又纯粹的艺术家。
引用 Celeste 2021-12-9 09:01
朱晓玫,20世纪50年代出生在上海的一个艺术家家庭,8岁时就在北京的电台中演奏钢琴。现在六十多岁,居住在法国巴黎塞纳河畔,任教于巴黎高等音乐学院。.一位目前不为人知,低调而有实力的中国钢琴家。1994年,在塞纳河对岸的巴黎城市剧院邀请她开独奏音乐会,这也是她第一次在巴黎公开演奏。为朱晓玫出版CD的是著名的“疯狂音乐节”的创始人,这个热爱音乐的法国音乐狂人被业内称为音乐奇迹。今年秋天,唱片公司还要为朱晓玫录制一张DVD,分别在巴黎、上海和不宜诺斯爱丽丝(科隆剧院)录制《哥德堡变奏曲》低调而实力强大
引用 刘建华 2021-12-9 09:01
能在法国高师任教足以证明水平了,在国内能请到他来上大师课,基本只有音院了
引用 花开富贵 2021-12-9 09:01
有机会听过一次她的哥德堡变奏曲现场,个人一点主观体验:基本功到位,起码和某个用同性恋绯闻带热度的网红钢琴家云泥之别。的确是道家风格,静水流深。但可能是因为我年龄还不够大,所以不是太感冒这种风格。相比之下我个人更喜欢朗朗的哥德堡变奏曲。在哥德堡变奏曲上,无论是朱还是朗朗,他俩相比于人尽皆知的古尔德老先生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引用 Linxiaoqin 2021-12-9 09:00
其实音乐界可能有很多朱晓玫,也可能只有一个朱晓玫;可能她足够伟大,也可能她只是平凡的钢琴家。看待艺术水平这件事,有时候取决于人们的审美,取决于机遇,取决于媒体宣传,最终其实还是非常主观的事情。实际上就是有一些钢琴家,靠着卓越的技术活跃在音乐会舞台上被众人顶礼膜拜;有的钢琴家不断拓展自己的曲目库,录制了大量的录音,总带给你新的东西;有的钢琴家不断在探索雕琢自己喜欢的音乐,追求自己心中完美的艺术表达;有些钢琴家本身就在依次经历着这些不同的阶段。有时候我们是无法评价孰高孰低的,对于音乐的理解本就是很主管的东西。对比同样醉心于巴赫键盘艺术的钢琴家,你都能听到好几种不同的声音(比如平均律,古尔德,里赫特,席夫和埃德温费舍尔版都有很大不同),就我个人而言听多了古尔德再去听朱晓玫,那自然朱晓玫版本的很多曲目就是更动人的巴赫了吧。比如赋格的艺术,朱晓玫的演奏真的震撼到我了。如果对古典音乐感兴趣,其实很容易从最初比较版本优劣中,过渡到我全都要,变得能欣赏各种特色的演出风格演奏的同一首乐曲。所以要我来说,朱晓玫的巴赫真的很棒,也可以说她是独一无二的,但她代替不了任何其他艺术家,这种多样性和包容性才是音乐迷人的地方。
引用 ksbbd 2021-12-9 08:59
人设作用比较大。演奏不讲了。
引用 小玲~ 2021-12-9 08:59
巴赫弹得很好。海顿和莫扎特弹得更好。
引用 雨中的伞 2021-12-9 08:58
技术上因为自己练习期间的社会原因在踏板技术方面有较大的缺陷还有练肌肉记忆味道很严重但是她的音乐里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闪光,就已经足够了
引用 花开富贵 2021-12-9 08:58
在六年前曾初听朱晓玫,当时觉得她貌似故意把有些句子弹得非常不均匀,好似一个人坐于车上,不时在山路上碰到石块而颠簸的感觉,而这些年过去了,再听这感觉还是没变。。。
引用 漫天飞雪 2021-12-9 08:58
大家都说朱奶奶的巴赫棒,但我个人觉得她的莫扎特和海顿甚至比巴赫更胜一筹。    总体来说朱奶奶的音乐低调内敛,追求简单,但充满了童真,感性成分很丰富(要大于理性,毕竟法国文化熏陶出来的),这是她音乐独特的标志。从巴赫的录音中可以听出来,虽然她的巴赫很美很美,但是掩盖不住有些时候细微的紧张,不从容和着急,因为巴赫真的太难了,一丝的掩饰和不足都被明显的放大。就算女性巴赫的巅峰hewitt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而莫扎特和海顿作品中,她的颗粒性好的这一技术优势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从而把古典音乐以极具个性的方式变得灵动,活力而又那么亲切自然。巴赫的音乐强度太大,但需要演奏者有着超越的灵魂和内心来驾驭,从而将这一福音般的精神力量传递给听众。而莫扎特,尤其海顿的音乐是纯粹,孩童般的,也是朱奶奶一直身体力行所去追求的艺术境界,他们之间的气质秉性不谋而合。比如奶奶专辑对Mozart奏鸣曲的选择,是最灵动活泼的C大调和升D大调,而非那些沉思性情感复杂的其他奏鸣曲。就像上面有个回答说的那样,奶奶的演奏肯定能找出一大堆问题,甚至错音,但是我们听她的演奏听的就是为了那些最能够触动我们的闪光点,其他演奏家的音乐里不曾出现的亲切可爱纯真之处,就算她会在f的地方着急节奏加快甚至没控制好去砸琴(我也有这个毛病)。她的音乐与她的人生经历不可分割,正因为我们经历现实和内心的不稳定,所以我们要寻求简单和平静,所以我们去寻找像巴赫一样的圣人去引领我们。但这也恰恰是制约她之处所在,因为如果我们没有一颗海纳百川的胸怀、智慧和格局,我们永远不能对接巴赫。但朱奶奶已经很好的找到了她的自洽,她通过每一首音乐来讲她自己的故事,一个个五颜六色的故事,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哥德堡的每一个变奏代表着他人生中的不同篇章。今晚我们不提巴赫,不提莫扎特和海顿,因为她是朱晓玫,独一无二的朱晓玫。题外:如果我按照朱奶奶的方式去处理,肯定被我们老师当场骂,因为她想要的是最纯正的最原汁原味大度的德奥风格,也特别好听值得推敲。
引用 刘建华 2021-12-9 08:58
有特色,但没互联网吹嘘的那么夸张
引用 Celeste 2021-12-9 08:57
「这么多年来,我只想躲在音乐背后,躲在作曲家背后,这样往往会让音乐更有力量。」
—— 朱晓玫
朱晓玫,
“真正的钢琴大师。
她演奏的巴赫,惊为天人!”
不用手机,不上网,从不宣传自己。
60多岁还没有华丽的演出服,一生视琴如命。

就连怼人无数的王思聪都高调赞扬她;


提起钢琴大师,无数人都知道朗朗的大名。
但是朱晓玫是谁,何许人也?
这样一位钢琴大师,怎么从来没听过?
大多数人对这个名字并不熟悉,就连她的百度百科也这样低调介绍:“一位目前不为人知,低调而有实力的中国钢琴家。”
连具体的出生日期都没,只说,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

和多数著名的钢琴家不一样,朱晓玫十分低调,几乎过着“隐士”般的生活,旅居巴黎塞纳河畔。
演出时没有华丽的服饰,甚至不愿意多开音乐会。
这样一位艺术家,从不愿高调的出现在世人面前,她一生都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默默的弹奏着,奉献着。


1
朱晓玫1949年出生于上海,在北京长大,从小就显示出极高的音乐天赋。8岁已经在电台和电视上演奏,1962年考取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可以说,前途一片光明。


但在1966年,她的命运来了一场猝不及防的风暴。她被送到河北张家口锻炼,一待就是5年。



冬天的时候,这里冷冻的连手都伸不直,但她还是对钢琴和音乐念念不忘。她费尽周折找到一台破旧钢琴,开始手抄曲谱,偷偷在农民家中练琴。当时她的琴少了根琴弦,她竟然就用钢丝代替。在张家口的无数个夜晚,只要她坐在钢琴前,弹奏着曼妙的音乐,就忘记了所有寒冷和孤独。5年时间,钢琴和音乐成了她唯一能够撑下去的动力。“在田野里工作完之后,每晚我都会去那里练习,一开始我弹奏 Rachmaninov,但冬天实在是太冷了,也没有暖气,我弹奏不起来。后来我记起我的老师曾告诉我,‘热身的最佳方式就是弹奏巴赫’,我发现,不只是我的手在变暖,而是我的心脏,一切都变暖了。”


2
1977年时,她顺利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并在1979年考上了研究生。同年,著名小提琴家斯特恩来到中国访问,在与这个知名国际大师接触后,朱晓玫赫然认识到自己在钢琴上的薄弱。也一下看清了中国和世界在音乐教育上的差距。她决定出国深造。



在周广仁的帮助下,朱晓枚前往美国深造。第二年开始就读于波士顿的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在美国时的第一节钢琴课,就给了朱晓玫当头一棒。老师对她毫不留情地批评说:“你的手指跑得很快,技术绝佳,但是音乐完全不对。”深受打击的朱晓玫自嘲地说:“30岁的人连音乐的门都还没有进呢,只会活动活动手指。”



她曾向波士顿交响乐团,首席女长笛手提出请求,以给她家打扫卫生为条件,换得在她家钢琴上练琴的机会。当时在美国求学的她,生活非常艰辛,每天靠打工生活。在美国闯荡的6年,她换了35个住处,做过保姆、清洁工,无依无靠。那时她脑子里只有两件事,活着,学琴。命运以痛吻我,我愿报之以歌,所有美好的幸福都从音乐里找。


3
6年后,1985年左右,朱晓玫决定离开美国,去往巴黎再闯一个梦。这一次和在美国境遇不同的是,她得到了莫大的肯定。她再度在巴黎音乐学院名师面前,弹奏起乐曲时,一个老教授老赞扬说:“对不起,我教不了你,你已经很好了。”


这位教授被她的音乐深深折服和打动,并开始主动为她介绍教职工作。还给她到了一处便宜的居所和7个可以免费练琴的地方。自此之后,她每天的生活又开始打工,练琴。但这次,她没有像以前一样拼命为了工作,而是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练琴上。她的练习方法,像极了“苦行僧”一般。“每天早上起来,我不接电话,不安排活动。在弹奏了3到4小时巴赫以后才会出门,进入日常生活。每天当我弹奏巴赫的时候,我都会觉得很幸福,巴赫是高尚的人性。”


这时候的她有时还会接到一些演奏的机会。一次,在巴黎家庭音乐会上,她演奏了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一位老太太听完非常感动。立刻决定把她在塞纳河边的公寓,非常便宜的租给她住。有了安逸的住所,朱晓玫彻底把自己沉浸在了音乐的世界里。只要周围邻居一出门工作,她就开始坐在钢琴面前弹起心中的音乐。每天至少5个小时。





有一次邻居问她:“昨天你弹的是不是斯卡拉蒂的那个奏鸣曲?”朱晓玫开始以为打扰到她了,就赶忙说对不起。邻居说,没有,我觉得非常的优美动听。就这样她过着安逸而又简单的生活,在巴黎不经意的住了9年。


4
1994年,她终于迎来了人生中第一场独奏演唱会,而且是在巴黎演奏。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一开始以为会非常的冷清,没有人听,没想到音乐厅还是来了不少人。连平日里听了无数遍的邻居,都私下里买了60多张票支持她。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朱晓玫一下子火了,媒体们纷纷称赞报道。44岁她,名字一下传遍整个巴黎,甚至成了“朱晓玫现象”。




之后,只要是她的音乐会,就必定是场场爆满,座无虚席。面对突如其来,不绝于耳的赞赏,她却说:“我不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来听,我很怕把我吹得太好,捧得太高了,那样让大家上当受骗,所以,我不要那么多音乐会,宁愿把时间用在练琴上。”




在许多西方人眼里,朱晓玫指下的《哥德堡变奏曲》是独一无二的。“当我听到有人说我在通过西方音乐传达中国古代思想的时候,我感到非常兴奋。
因为这正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并将继续这样做。”

图片来源自纪录片《朱晓玫与哥德堡变奏曲》
5
2014年,时隔50年之后,为了给妈妈还愿,朱晓玫第一次回上海开音乐会。演奏会当晚,四百多张门票抢售一空。上台时,她身上穿的那件中式长衫,已经20多年了,右肩还磨了个洞。



演出结束后,她这样说:“别人看我,觉得像苦行僧般,我自己觉得却很快乐。以琴为伴,生活简单,对钢琴,我永远不会厌倦,离开钢琴,我基本就是个废人。”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天才,只有一生一心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人,才是了不起的。



已经60多岁的她,为了心中的理想辗转了大半生。她的未来还是以音乐为生,自己弹不了了,就去教学生,让他们少走弯路。她一生视琴如命,穷极一生都在追求心中热爱的光。这样的大师,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去传扬吗?

PS:首先我要诚挚感谢大家能抽时间读完此文。我是1号唠嗑员,业余讲故事,职业唠嗑员。唠万象娱乐,嗑人生百态。专注于讲述深度娱乐(不八卦)和经典人物故事,经典影评。所以就开了个叫“1号唠嗑员”的公众号(ID:laokeyuan01)。也希望能通过讲述更多经典故事,带给大家更多思考和让自己变得更好。

查看全部评论(14)

下级分类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QQ|钢琴世界 ( 陕ICP备16012637号-2 )

GMT+8, 2024-5-18 20:55 , Processed in 0.13356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钢琴世界 PIANOWORLD.CN

Copyright © 2015-2022,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