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我是张小姐,当我重拾这个身份,你不知道我有多激动,我终于可以又和你对话了。没错,就是屏幕前的你。
近来是春天了,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这是一篇久违的非评论了,上一次还是三年前呢。
今天我们来聊:智能钢琴教育真的那么好吗?
(我终于“逃出来了”)
<hr/>如果说用一个词来形容近两年的生活,除了疫情也许就是“内卷”了。我们仿佛都在一个循环里,不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而是没有选择。
“内卷”:本意是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看看现实吧:考研考公卷、找工作除了销售没有不卷的。你卷我我卷你,大家都卷一起,没有生,没有活,没有生活这东西。
如何逃离内卷?无解。无论你去哪里,有人就有斗争。现在的好都是之前痛苦的叠加,只不过是人赶在在大厦崩塌前还是大厦崩塌后而已。
近来音乐电气化风格越发明显,音乐节上的摇滚乐队越发大放异彩,之前的考试迫使我脱离音乐环境太久,当我重新来过时发现事情并非我想的那么简单,我之前是不能理解摇滚乐的但随着我的社会角色的变化而变得理解和认同。不是痛苦和悲哀没有了,而是痛苦和悲哀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我也突然明白为什么“垮掉的一代”会出现那么多的乐队,没有出口的人生是悲哀的,没有理想的人是“死的”,文化的丧不是丧,现实的丧是真的。
<hr/>这两天音乐上有什么事?可能会有周杰伦代言的某个钢琴吧,其实也无可厚非。让更多的人因为明星的号召而可以去学习一门乐器从某种意义来说是积极正向的。我没有想批评明星的意思,但是“互联网+教育”这事你要看怎么说。
丁太昇在《吐槽大会》上对李菲儿说:假唱是卑鄙的。我想对某些智能化教育说:骗人是卑鄙的,误人子弟无耻之极。
<hr/>当你回忆小时候最深刻的事无非有三件:1、挨了一顿胖揍;2、在学校里干的那些蠢事;3、被迫在亲戚前展现你不成熟的小才艺。第三件事几乎是所有人的噩梦,除了违背本心外还要接受一旦你表演不好就要为父母“虚荣心”得不到满足而受到惩罚。也许正是这种“虚荣心”让相当一部分“人傻钱多”的父母频繁上当。
鸡娃、内卷,奔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和父母们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痛苦而又漫长的事,总有一些人拿着“新教育”的方式告诉这些父母,学习可以是快乐的,我们可以帮助你实现。他们不会告诉父母的是:当脱离了他们预设好的环境后,现实的残酷会成几何倍奔涌而来。水过地皮湿般的“新教学”+特定环境下虚假的“正向反馈”在面对真正的教育面前就是不堪一击。
当家长迷惑同样是学习同一件东西却效果天差地别时,一般不会认为自己选择是错的、培养的方式是错的。因为在中国几乎没有家长会认错,为了不显得自己“蠢”,他们会将情绪转嫁到他物上。OK,他物背了黑锅,正儿八经痛苦学习的人又要因为“新教育”的垃圾行为而背锅买单。
于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最后演变成大骂“内地音乐是个什么玩意儿?”(请不要一棒子打死一船音乐创作者)
<hr/>
有的时候你能看到音乐工作者的良心
我从不反对互联网时代对于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正向影响,但我对于所有行业都想“互联网+”表示担忧。想要过得更好无可厚非,但“互联网+”真的是万金油吗?就以我短暂的工作经历,我就看到了我最讨厌的东西。
我作为一个音乐专业的学生,我无法说服自己所看到的智能化的钢琴学习是可以给孩子启好蒙的,在我眼里它就是一个动画玩具。可怜天下父母心到最后也只变成了商家割韭菜的利器。
也许有人会说:何不食肉糜,三四线就不配有音乐教育了?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我的根本观点是:艺术类教育并非是空中楼阁,人人都有权利学习,但是不要让这个权利被利用了。
智能化只能帮助学习,趣味化接受过程,但是跟传统的学习在本质上一定是有差别的。如果智能化说的是:趣味学习,让接受不在困难,那我双手双脚赞成。但是如果是强调可以做到传统教育那样,请问这是不是那么一丢丢问题。
专业老师+系统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长远的发展基础。
我相信无论是什么样的所有人都会对“二把刀”“非专业”表示不满吧,无论他花了多少钱。
赚钱不可耻,别偷换观念
艺术教育不遥远,可怕的是“二把刀”
(链接为邓科老师对智能钢琴的看法)
-END-
文章版权作者所有,切勿抄袭
欢迎交流指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