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厂家的宣传资料上看,国产高档琴定位给钢琴演奏家、音乐学院或者想从事专业音乐的考生用的琴。竞争对手是施坦威、雅马哈、KAWAI。
应该由专业的使用者来评价,最好是使用了一段时间,对优缺点都有比较真实的认识。
很多评价缺乏最基本的数据支持,比如几种琴在相同的使用状态下新琴对比、使用十年的对比、国外二手琴与国内同价位新琴对比。缺乏相关的使用数据,尤其是在专业人士手里钢琴长期高强度使用,击弦机、音板、铸板等核心部件的疲劳老化数据。只有主观评价,很难客观量化的评价。应该把主流的琴,在一起做疲劳老化实验,看看谁的更耐用。
“Piano Buyer"对我国和印尼的钢琴厂家,使用计算机技术生产钢琴,给予很高评价。它认为这是到2011年为止,中国和印尼占领市场份额的重要武器。从“Piano Buyer"的专业标准出发,对比一下市场上6万-10万价位的钢琴的生产工艺可以看出,50年的德国琴和30年的日本琴是手工或者普通机床加工的。精度上不如国产数控机床加工出来的。比如琴轴的分布是均匀的,老师傅的眼睛比不过数控技术。木材加工还可以说手工打造有多少好,其实是少量定制木制品,用手工的成本低,上数控设备不划算。如果是金属件,说手工比数控好,是真真的不了解机械制造。
相信不久的将来,包括“音色”、“钢琴演奏家偏好”这些非常软性的指标,也可以由计算机识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