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小朋友如何进行音乐启蒙和乐器选择?

[复制链接]

111

主题

1000

帖子

122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22
发表于 2021-12-14 22: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IP:浙江杭州
各位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姗姗老师。




很开心能有这样的一个机会,跟大家聊聊关于小朋友音乐启蒙和乐器选择的话题。

我相信家长都有给孩子做音乐启蒙的美好初心,也知道音乐启蒙的好处多多。

但是在我这10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孩子最初本来对音乐很感兴趣,但是家长不正确的启蒙方式,结果孩子不仅在音乐中没有得到养分,反而慢慢对音乐无感了。

那今天,我来针对家长们常见的几个音乐启蒙困惑,跟大家一起聊聊到底该怎样给孩子做音乐启蒙。

困惑1‍

我家孩子看起来好像没啥音乐细胞啊
做音乐启蒙有用吗?
各位家长,我在这里回答你:一定是有用。

我想您一定不曾怀疑过您的孩子不适合学语文、数学和英语,因为往往您会认为这是孩子适应社会的基本技能。

其实音乐也是,音乐是孩子与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沟通的一种方式,学习音乐是每个孩子的权利,没有适合与不适合这一说!

为什么我说每个孩子都可以学音乐呢,那就来讲一讲家长们一直说的“音乐细胞”吧!

一般而言,家长会如何判断孩子有没有音乐细胞呢?

我来还原一些场景,比如有的宝宝听到音乐就跟着跳啊,拍啊,扭来扭去。

家长就会说:我家孩子对节奏很敏感,很有音乐细胞;而有的宝宝听到音乐没有什么明显的反应,家长就会说:我家孩子对音乐不感冒,想来是没有音乐细胞了!

那么这个判断方式对吗?

明显是不对的:宝宝表面没反应不代表内心没感受、没想法!

事实上,音乐人人都能感受,只是每个人的表现形式不同罢了,不要期望或要求孩子对音乐要做出什么具体的反应,像语言能力的发展一样,宝宝讲不出来,但是他内心有感知!

亲爱的家长们,请不要随便说:我的孩子没有音乐细胞。

我在美国读书时,Edwin Gordon 的婴幼儿音乐学习理论对我有特别大的影响。

简单介绍下,Edwin Gordon 是美国著名的音乐心理学家、音乐教育学家。他研究发现:儿童的音乐能力,在0-9岁之间通过培养,是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的,而且啊,越早越好。

同时,父母在音乐方面的具备的能力与孩子的音乐能力,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很多音乐家并不是出身于音乐世家,很多音乐世家也没有培养出音乐家。

所以,亲爱的家长们,千万不要以自己的音乐能力来判断孩子的音乐能力!

如果你在家庭生活中从来没有给孩子提供过任何音乐环境,只是靠孩子每周去音乐班,培训班一两个小时, 学了一段时间,以此来论定孩子是否有天分,那对孩子也太不公平了。

所谓的音乐细胞,对于每个孩子来说,在儿童时期都是变量。

而作为父母,需要真正要关心的是后天可发展的部分,缺少了后天环境的培养。就像你把好的种子,放在沙化的土壤里,它无法长大,那么孩子的音乐能力的提升真的被错过了!

困惑2‍


父母五音不全,也能为孩子做音乐启蒙吗?

那么很多家长会担心,我行不行?我可以不可以?我又没学过乐器,我行不行啊?我五音不全可咋办呢~

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你可以的。

先跟大家分享我自己的一个例子。其实我家除了我,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人是会乐器的。

小时候,因为父母工作很忙,所以都是我姥姥照顾我。我最初对于音乐的喜爱,可以说,完全是从我姥姥那儿得来,只是你们可能想不到,她唱歌啊跑调~~~~~~

我还记得,她特别愿意用收音机放电台音乐和各种音乐磁带给我,“酒干倘卖无”, 就是当时特别火的一个曲子,对于一个90年代的东北城市来说,这已经是很稀有的音乐资源了。

虽然,她唱歌跑调,可是只要一有音乐响起,她就愿意跟着一起唱,边唱还变跳几下,让我也觉得,听音乐,唱歌,是很有意思的事儿。

我爸曾经买过一把吉他,当然,全家人没有一个人会弹。姥姥就经常抱着吉他,一边扒拉着6根弦,一边唱歌。

大家可以想象下,一把音都没调过的吉他,6根弦一起出声,那个效果,就相当于你一屁股坐到钢琴上发出的音响效果。

可是我看她这么嗨,也总会跟着一起边跳边唱。当然,后来等我再大一些开始学琴了,我就坚决抵制她的这种边弹边唱的行为了,而变成我给她伴奏,她来唱。

所以说,我姥姥,她就是我的音乐启蒙老师。

每个家庭是孩子最好的音乐启蒙学校,而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音乐启蒙老师。

困惑3‍


哪些音乐启蒙,家长在家就能实践操作呢?
1. 听 ‍

听,对于孩子来说是最最重要的输入,想要有好的输出,首先就是要有大量的好的输入。听,就是音乐输入的第一步。

关于输入,我们为孩子们做的最有价值的事儿,就是让他们能有足够的机会有意无意的吸收周围的音乐,就像学习我们的母语一样。

那孩子听什么

首选一定是父母的歌声,因为父母的声音对于孩子来说是最熟悉、最自然,最喜欢的声音了!

而且,当音乐是来自父母的歌唱时,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面对面的沟通,实实在在的沟通,跟他有关的沟通。

让孩子通过最熟悉的歌声,来发展听觉,同时还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这个方法,既省钱,又管用。

跟孩子在一起时候,唱点儿童谣,儿歌,旋律简单的民歌,或者只是哼唱一些旋律,都是不错的选择!

我们还可以给孩子选择旋律性明显的古典音乐乐器独奏、合唱、国外艺术歌曲。

当然,不同国家的各种儿歌童谣,比如迪士尼的儿童歌曲,欧美经典儿歌,在虾米音乐,网易云音乐上都能搜到很多资源。用这些音乐给孩子磨耳朵,是特别合适的。

在这里,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份推荐歌单



孩子听音乐,家长们又该注意什么呢?



那讲到这儿,有的家长会问:除了听,我们还能做啥呢?

我们如果总结下国外知名的音乐教育体系,就会发现:
儿童阶段的音乐活动,一定会通过说、唱、动、弹。4种方式,让孩子参与。

那我们的家长,也可以把这几种方式各种组合起来,就能在家带领孩子参与很多的音乐启蒙活动。
2. 唱 ‍

唱,大家很熟悉了,用嗓音,来把音乐表现出来。
像之前我们提到的,父母经常给孩子唱,就是很好的手段。之前只是家长唱,孩子听,慢慢的,可以让孩子模仿出家长唱的音乐。
那么对于那些在唱上,的确不太在行,自称是五音不全的爸爸妈妈们,就可以考虑下面的说、弹、动这三种方式。
3. 说 ‍

说,通常指的是有韵律的念比如小白兔,白又白,这种童谣,是节奏没有旋律的,技术层面上,肯定是难度很低的。孩子模仿起来,也是不费事儿的。
此外,家长还可以把一些经典的耳熟能香的童谣,改变下词,形成孩子的专属小指令。
比如小白兔,白又白,同样的节奏,可以换成,好宝宝,起床啦。念给孩子。甚至,当孩子完全掌握某个童谣的节奏韵律后,让孩子自己把词进行改编创作。
4. 弹 ‍

弹,指的就是演奏各种乐器。其实,有不少的乐器,0基础也能够很容易上手的。比如,手鼓,响铃啊,尤克里里,木琴,拇指琴,音筒!
这里主要给大家介绍下音筒:它是塑料制成的管子,每个管子颜色不同,通常一套有8个,12345671 八个音,通过音筒的长度就能很容易的辨别音的高低。



这个小乐器,非常适合小朋友来体验音乐,通过敲打地面啊,桌子啊,就能发出声音,很好操作。

此外,家长还可以带着小朋友用一些常见的物品去自制小乐器。
弹的部分里,让孩子体验到跟大人一起,演奏乐器,玩音乐是很有意思的事,这比演奏什么更重要。而且,通过体验不同的乐器,也能够帮助孩子慢慢形成自己的音乐偏好,通过家长的观察,也有助于在未来给孩子选择乐器时做决定。
5. 动 ‍

动,动是孩子的天性,同时也是孩子感受音乐特别好的一种手段。人体打击乐就是小朋友很容易参与实践的。
所以说,唱、说,动,弹,四种表现形式,是可以以各种方式组合在一起的,通过不同表现形式的运用,让孩子通过多元感官,来体验音乐,感受音乐。
多元感官学习的观念,大量运用在了各种著名的音乐教学法中,包括奥尔夫,达尔克罗兹等。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家庭音乐启蒙后,不少家庭准备直接让孩子进入某项专门的乐器学习了。
所以,我们能看到各种钢琴班、声乐班,火的的不得了,学生的年龄也是有越来越小的趋势,家长们好像很怕自己的孩子学晚了,而落在别人家的孩子后头。
和国内的情况不太一样,美国儿童的音乐学习情况是这样的。



困惑4‍‍

如何帮助孩子选择适合又喜欢的乐器呢?
说到这儿,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选择适合又喜欢的乐器呢?
学乐器并非越早越好,不同乐器开始学习的年龄建议,根据孩子生理的发展,都有着不同的需要。



其实,无论是什么乐器,它就像是我们人身体延伸出来的部分,我们是借助这个部分去更好的理解音乐、感受音乐、表达音乐。

而作为工具来说,所有乐器涉及到的底层的音乐理论都是相通的,区别呢主要在于演奏技巧上的不同。

因此,各位爸爸妈妈们,请不要在乐器的选择上,过于纠结,而是要把决定权交给孩子。

我在美国伊斯曼的钢琴即兴老师 Dr Azzara,他自己演奏钢琴,他主要教人如何即兴,如何创作。



可是他的一对儿女,一个是学习小号,另一个学习单簧管,没有一个的主要乐器是钢琴。
作为父母,其实可以从以下3个角度,观察孩子的喜好,帮助孩子选到更喜欢的乐器。
01 音色
用钢琴,和小提琴举例,即便是演奏同样的旋律,我们只靠听,也能辨别出是哪种乐器在演奏,就是因为他们音色上的不同。
通过家庭环境中的音乐启蒙,以及各种线上线下的音乐启蒙课,音乐活动的积累,孩子是会形成自己的音色偏好,比如更喜欢弦乐,还是吹奏的声音。这对于孩子的乐器选择,是首要因素。
02 音域
音域指的是指人声或乐器所能达到的最低音至最高音的范围。比如长号,音域相对比较低,小提琴,音域就偏高。
这个因素,是家长们常常在为孩子选择乐器时忽略的。试想下,如果孩子对某件乐器的音域,听起来感到不舒服,不喜欢,又怎么能坚持长期的学习演奏呢?
03 乐器的外形
有的小朋友喜欢小巧一些的乐器,有的会喜欢体积大的。
这三个选乐器的原则,请家长们着重考虑前两个原则,再观察孩子的喜好。
其实,如果我们一直有意识的给孩子做音乐引导,随着音乐活动和欣赏的积累,孩子自己就会有个性化的音乐审美了。
他会有自己的偏好,之后再学习某一个乐器,肯定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不用家长逼迫,因为这是孩子自己发自内心的喜欢而选择的。
最后,姗姗老师真心的希望,家长能给与小朋友更多体验各种乐器的机会,让每位小朋友都能更享受美妙的音乐世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打赏鼓励一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