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来自海上的孤独灵魂

[复制链接]

1478

主题

3009

帖子

596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63
发表于 2021-12-22 09:54:3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IP:北京
来自海上的孤独灵魂
                                         ——浅析影片《海上钢琴师》的人物形象
    剧情音乐电影《海上钢琴师》上映于1998年,经过二十余载岁月洗涤,更显出其不菲的艺术价值。影片由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蒂姆·罗斯主演,讲述了游轮弃婴1900在海上演奏钢琴的传奇一生。影片蕴含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导演通过1900的角色塑造敲响了关于欲望的警钟,对于自我价值的追求的意义,以及对人类永恒的追求——自由的诠释。
    导演将叙事的视角放在1900的挚友小号手身上。开篇,小号手将史上最伟大的、也是唯一一个一生在海洋上生活的钢琴师的传奇一生娓娓道来。倒叙叙事,设置悬念的方式赚足了观众的眼球,也为这位虚构中的钢琴家蒙上了一层传奇与神秘的色彩。作为世俗性的代表,小号手始终无法理解1900的理念,但他尊重1900的选择。因此,以他的视角叙事,两个角色的行为理念产生了了十分强烈的对比,更体现出1900身上的避世属性和浪漫主义色彩。三次拒绝下船,导演借1900的视角将陆地上人们的茫然、庸碌、贪婪讽刺得淋漓尽致,也投射出1900与周围的人们格格不入的孤独感。
    影片意蕴丰富的台词设置是对1900的内心剖白,也是对荧幕前观众敲响的警钟。“你们陆地上的人冬天刚到就不等及夏天,夏天来到,又害怕冬天的降临。”对于生在邮轮的1900来说,船上形形色色的船客便是他认知世界的全部途径。从衣衫褴褛的穷人,到面西装革履的大企业家,船是社会的缩影,也使得1900即使未曾踏上陆地,却对地上的生活看的通透,看得清醒。拒绝下船的时候,他说:“城市么大,有尽头吗?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而是因为所不见。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他是一个典型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也是一个极端孤独的悲剧符号,他看透了身心中贪婪的恶,于是将自己置身于永远开阔而包容的海洋中。
    贯穿全篇的音乐元素,影片打造人物形象的灵魂所在。小号手和1900的第一次相遇,在怒涛汹涌的雷雨夜晚。这位拥有纯粹音乐信仰的钢琴师在暴风骤雨中肆意演奏,钢琴的乐声和海浪的怒吼交织出一曲自然和灵魂的大合奏。导演使用叠画形式将1900弹琴的手与大海融为一体,隐喻着他对于身份的自我认同:一位海上钢琴师。此处不仅呼应了片名,也奠定了整个影片的情感基础。同时,导演赋予1900能够通过音乐来描摹对一切事物的感知的能力,拥有了不下船便洞悉人心的能力。因而他生于海,死于海,是于属海上的自由灵魂,他曾站在长长船梯的半腰处眺望那座繁忙而充满欲望的城市,却最终选择了他海上的灵魂归宿。这是他对于无边欲望所发出的极富警示性的格言。可以说,他对自由的定义与人们所追逐的事物背道而驰。
   《海上钢琴师》与导演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和《天堂电影院》一同感动并征服全球的电影观众,这位虚构的极端浪漫主义色彩的钢琴家也成为影史上不朽的经典角色。导演将一切融于1900的选择,指向人性的弊病。欲望的过度彭胀使人们忽略其下的危险,也导致人们不自由和庸碌无为的生活,这也许是影片希望向观众传递出的警示性意义。
打赏鼓励一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