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1-4 13: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高抬低抬,还成技术了?
高抬低抬根据演奏的实际需求,在所有技术里,都有。
只不过吧,所谓的高抬的演奏极限需求,也仅仅是将手指,抬起到与手掌同水平而已。
再在这个基础上再额外高抬,那叫作死。
同时,你现在接触的钢琴老师,事实上属于骗子。
钢琴演奏的连奏,仅仅是音乐效果,可从来都没有限定技术模型。
或者说,任何有效的发力技术,都可以完成连奏!
同时,任何技术也一样可以完成断奏。
而不会去进行什么什么技术才能完成断奏。
断奏与连奏,仅仅是基本的音乐表达效果而已。
音值能够尽量让前一个音与后一个音完美衔接,这叫连奏。
音值方面,前一个音与后一个音的触键,有时机空挡,这就叫断奏。
很明显,仅仅是具体的音乐效果,而不是技术本身。
说某某技术是连奏技术,某某技术是断奏技术,那根本就是骗术。
起码不严谨。
同时,不要高看高抬指的训练效果。
基本来说,国内现在这种钢琴教学,教高抬指,近乎于没教任何有效的技术知识。
高抬指的运动极限,只有1分钟600.
高抬指那种练法练出来的生理习惯,之后转换为贴键,那也只有1分钟800.
距离真正钢琴专业的演奏极限,差着好几倍。
是好几倍。
不是百分10,百分20.
同时,正确的技术知识,是以发力点,运动形式,运动效果,运动极限这几个方面构成的。
以发力点来区分,那就是大臂肌肉群,前臂肌肉群,手腕,掌指关节,手指指节5个发力点。
发力点,指的是一门发力技术,构成触键的主要动力源。
不同的发力点,在运动性与耐受力,有非常巨大的差异,本身,在这方面手指会比起臂力发力技术的发力点,会整整差接近一倍。
同时,由于发力点的选择不同,运动形式,也受限!
不同的运动形式,会在基础的运动性与耐受力的基础上,再次放大。
放大到2倍到5倍的地步。
所以,如果讨论极限的话,所谓的机能锻炼,高抬指练法,跟正确技术的极限对比,可以达到10倍,甚至不止。
臂力技术的极限单次运动,是0.06秒,手指发力能比?
同时,运动形式上,臂力发力技术,带动手指完成触键,手指在触键刹那可以保持手型定式。
手型定式的一动多音,一动2音到一动5音。
那么,在0.1秒(健康安全区,0.06秒则是极限)单次运动的基础上,那就是2音,到5音的完成。
0。1秒2音,0.1秒5音,1秒20音,1秒50音,1分钟1200音,1分钟3000音的高速就出来了。
实例自己看。
呦,2400播放量了。
提前锁死固定好的123指,然后由一个动作。0.1秒完成。
当然了,实际的演奏,其实手指状态是流动的。不可能是锁死的。
锁死只是明确手型定式这个概念而已。
然后,我讲你的技术知识学的不对。
你自己看看。
你学的技术知识。
发力点讲了么?
耐受力与运动性,告诉你了么?或者给你展示过?
运动形式,讲清楚透彻了?
运动效果,即各种音乐效果,比如跑速,强弱,放松,通过怎样的运动形式达成透彻了?
运动极限,运动效果的各种数据,比如跑速极限,这些的技术指标知道?
如果你连一门技术,都无法说清以上。
那么你就等于白学,跟自学有什么区别?
唱谱则是必须。
现在的钢琴教学急功近利,都是让盯手,快速教考级曲目,快速终结学生学业。
而正常的学习。
应该是建立两层。
第一层,是脑内的音乐旋律相关。
这些可以使你获得关于曲谱的音符音高,音值长短,所应该采用的技术知识。
然后,才是将这些抽象化的概念,转变为技术动作。
而不应该是直接教学技术动作。
这样的学习,你靠记忆硬背几首,或者程度较浅时候可以。
但是数量多了,难度高了,立马完蛋,越学越困难。
而具有两层逻辑概念的,即,脑内音乐,以及整体的技术动作互相关联。
则随着进度的推进,越学越简单!
只要技术知识保证正确有效,来来回回使用的都是同一种,而在不断地运用同一种技术知识的情况下,脑内音乐与技术动作的互相关联建立的越来越紧密,最终反倒是越学越简单。
并且,长期不练,不会存在技术性的倒退,最多是曲目稍微不熟练,而曲目的不熟练,1天两天,练回来了!
而唱谱,别的不说,起码你唱出来的时候,你脑子是真的过了一遍,音乐性。
对了,明确讲,国内的高抬指教法,属于骗术。
今年不是美育纳入中考全国普及么?
再等大半年吧。
大半年后,立马就知道为什么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