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钢琴曲《少女的祈祷》级别大致有多少?

[复制链接]

760

主题

2348

帖子

387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872
发表于 2022-1-13 11: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IP:北京
钢琴世界神文章推荐:


[1]刚星,赵丹丹.音乐美学之欣赏圆号曲目[J].戏剧之家,2020(20):66.
[2]李杭笑.浅谈中国音乐美学[J].戏剧之家,2020(20):81.
[3]胡琳琳.论音乐美学在声乐学习中的应用价值[J].戏剧之家,2020(20):95.
[4]戴晓立.钢琴表演中音乐美学素养的重要作用[J].艺海,2020(07):44-45.
[5]张婧.基于音乐艺术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探讨——评《音乐美学》[J].中国食用菌,2020,39(07):288.
[6]赵娴,申林.中国动画电影音乐美学与创作理论探源[J].当代动画,2020(01):18-25.
[7]李巧伟.道家“天乐”论音乐美学传播思想探究[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0(01):3-12.
[8]李玉鹏.当代音乐美学与声乐表演艺术研究[J].艺术品鉴,2020(20):173-174.
[9]宋子龙.音乐美学自我觉醒之路——评《音乐美学十讲》[J].中国教育学刊,2020(07):111.
[10]余心屿.中国古诗歌歌曲的音乐美学思考[J].作家天地,2020(13):152+196.
[11]王文卓.续力鼎新继往开来——《西方现代音乐美学》述评[J].人民音乐,2020(07):88-91.
[12]王洋.音乐美学在音乐表演中的意义作用[J].黄河之声,2020(12):86.
[13]周娴婷.音乐美学视角下的音乐形式——以歌剧《长征》选段《三月桃花心中开》为例[J].黄河之声,2020(12):87.
[14]文雅,毛智.德彪西印象音乐美学研究[J].四川戏剧,2020(06):85-88+92.
[15]胡婷婷.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在演奏艺术中的启示与运用思考[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20(02):30-39.‍


‍[16]孟赟.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J].戏剧之家,2020(17):52+54.
[17]钟超.音乐美学与古筝表演的融合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17):236.
[18]黄芷芊.综合类院校音乐专业音乐美学课程探析[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0,41(03):103-108.
[19]高玉杰.20世纪下半叶以来李世民音乐美学思想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艺术评鉴,2020(11):5-8.
[20]李博诗.泉州南音“百鸟归巢”的音乐美学特征[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2):25-27.
[21]叶静.中国古琴音乐美学“清”范畴论[D].南昌大学,2020.
[22]高京伟.声音之“淡”:弗朗索瓦·朱利安的音乐美学思想探析[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20(02):185-192+5.
[23]任晓艺.司马承祯《素琴传》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20.
[24]曹家慧.茅原音乐美学学术贡献刍议[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20(02):148-155+168.
[25]薛冉.古言今意—孔子音乐美学思想对声乐演唱的情理导构[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26]王肃.音乐美学在钢琴演奏中的应用[J].艺术家,2020(06):119.
[27]闫懿新.论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J].艺术家,2020(06):129.
[28]完颜振清.三部《中国音乐美学史》著作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0.
[29]林玉.庞德音乐美学思想在其《诗经》译本中的体现[D].华侨大学,2020.
[30]过玲洁.江南园林空间中的音乐美学探析[D].江南大学,2020.‍


‍[31]刘雨矽.克尔恺郭尔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20.
[32]张海涛.音乐美学知识应用于钢琴表演的实践[J].戏剧之家,2020(15):43+45.
[33]轩一丹.音乐美学视角下的中国古诗词歌曲艺术研究[J].北方音乐,2020(10):230-231.
[34]谭玉龙.论“川西夫子”刘沅的音乐美学思想——以《乐记恒解》为中心[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20(03):89-92+102.
[35]赵鑫洋,姜华升.“和”的内涵在中国古代音乐美学中的深远意义[J].牡丹,2020(10):67-68.
[36]黄培俐.初中音乐课堂中音乐美学原理的运用研究[J].学苑教育,2020(11):91.
[37]吴雪梅.体验式学习在《音乐美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6):62-63.
[38]宋子龙.音乐中的美学内涵——评《音乐美学要义》(修订版)[J].领导科学,2020(10):129.
[39]郑节节.音乐美学与黑美学[J].黄河之声,2020(09):174.
[40]金洁.音乐美学知识应用于钢琴表演的若干思考[J].中国文艺家,2020(05):174+177.
[41]何永璨.高校音乐美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戏剧之家,2020(13):188.
[42]李盼盼.浅谈现代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艺术的影响[J].参花(上),2020(05):89.
[43]刘瑾,陈艺冰.“雨课堂”在《音乐美学》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3):139-140.
[44]商怡.浅析道家音乐美学思想[J].艺术家,2020(05):154-155.
[45]乔珂.声乐独唱曲《在水一方》音乐美学初探[J].艺术大观,2020(13):17-18.‍


‍[46]毛可心.刍议音乐美学哲学基础[J].戏剧之家,2020(12):62.
[47]轩一丹.以钢琴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为例探讨中西音乐美学元素的融合[J].黄河之声,2020(08):78-79.
[48]周若兰.从音乐美学视角来看待民族民间音乐的继承意义——以毕节苗族支系红线苗的花山节为例[J].北方音乐,2020(08):27+29.
[49]葛怡君.浅谈巴赫哥德堡变奏曲中关于老子的音乐美学——以朱晓玫演奏版为例[J].北方音乐,2020(08):253-254.
[50]王恺龙.论《左传》的音乐美学思想[J].中国民族博览,2020(08):182-184.
[51]胡小双.帕克“音乐美学”与嵇康“声无哀乐论”的比较分析[J].文化学刊,2020(04):124-127.
[52]冯宇.从《琴赋》的音乐美学思想解读嵇康的外道内儒[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0(04):34-35.
[53]吴静.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中的“乐与政”[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0,29(02):97-100.
[54]曾艳.基于音乐形式视角的音乐美学研究[J].黄河之声,2020(07):143.
[55]刘琛钊.从音乐美学中的自律论和他律论角度浅淡新音乐运动的两派观点[J].黄河之声,2020(07):144.
[56]高姝玥.钢琴表演中音乐美学素养的重要作用分析[J].戏剧之家,2020(10):56.
[57]张晓琪.中国钢琴曲《夕阳箫鼓》的音乐美学研究[J].艺术品鉴,2020(11):335-336.
[58]吴友如.刘天华的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
[59]刘晓秋,李婷婷.音乐美学素养在钢琴表演中的作用[J].戏剧之家,2020(09):70.
[60]赵晶.浅谈古筝表演与音乐美学原则的结合[J].戏剧之家,2020(09):71.‍


‍[61]王军妍.简析从音乐的美育功能谈音乐美学[J].北方音乐,2020(06):207+209.
[62]马丽.艺术的永恒“真理”性[D].四川师范大学,2020.
[63]王肃.从音乐美学视角探究大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J].文化产业,2020(08):157-158.
[64]岳翰.当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发研究[J].艺术品鉴,2020(09):299-300.
[65]刘佳.情感与形式:汉斯立克形式音乐美学述评[J].艺术评鉴,2020(05):72-73.
[66]张晶.浅谈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渗透[J].北方音乐,2020(05):193-194.
[67]付晓鹏.浅析从“声有哀乐”到“声无哀乐”的音乐美学[J].黄河之声,2020(05):118-119+121.
[68]王秋莎,蓝宏.模仿·象征·暗示:美国体育电影音乐美学的生命诠解[J].电影评介,2020(05):52-55.
[69]陈强.研究黄自音乐美学思想的基本观点和本质[J].今古文创,2020(11):74-75.
[70]李月杰.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探析[J].鸭绿江(下半月),2020(09):87.
[71]钟超.试述古筝表演与音乐美学原则的融合研究[J].鸭绿江(下半月),2020(09):95.
[72]王灏,张永东.研究音乐美学思想对音乐启蒙教育的重要意义[J].鸭绿江(下半月),2020(09):94.
[73]葛雅琳.音乐符号学论坛暨2019年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专题笔会综述[J].人民音乐,2020(03):68-69.
[74]刘佳.音乐美学在音乐表演中的指导作用分析[J].艺术家,2020(03):127-129.
[75]牛玉兰.刘向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20.‍


‍[76]王玉年.从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看待《4分33秒》[J].黄河之声,2020(04):71.
[77]曾艳.音乐美学教研对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主要意义研究[J].北方音乐,2020(04):153-154.
[78]李甜甜.普通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美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北方音乐,2020(04):156-157.
[79]底秋涵.音乐美学思想对音乐启蒙教育的重要作用分析[J].参花(下),2020(02):136.
[80]陈晨.在钢琴表演中音乐美学素养的重要作用[J].中国民族博览,2020(04):153-154.
[81]黄亚萍.钢琴演奏中音乐美学素养的重要性探析[J].明日风尚,2020(04):113+115.
[82]沈玉华.论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演唱的启示[J].艺术品鉴,2020(05):340-341.
[83]金鹭.论“悲音”之美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上的承延[J].艺术品鉴,2020(05):352-353.
[84]谷裕,杨婷.姜夔音乐美学思想探微——以《大乐议》《白石道人歌曲》为例[J].艺术大观,2020(06):8-9.
[85]李梅.钢琴曲《彩云追月》的音乐美学分析[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0(02):18-19.
[86]陈明,彭钦文.老子音乐美学思想及其影响论略[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3(01):60-65.
[87]张瑶.浅析手风琴演奏中的音乐美学[J].黄河之声,2020(03):54.
[88]夏艺文.孔子音乐美学思想对后世音乐文化发展影响之我见[J].黄河之声,2020(03):64.
[89]赵璐.后现代音乐美学的思考[J].黄河之声,2020(03):65.
[90]陈可可.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20,41(01):137-140.‍


‍[91]徐阳.古筝曲《枫桥夜泊》音乐美学思想浅析[J].鸭绿江(下半月),2020(06):77.
[92]王思宁.论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艺术的重要性[J].鸭绿江(下半月),2020(06):91.
[93]闵彦锦,李劲.音乐美学在中国声乐作品演唱中的体现——以《望乡词》为例[J].中国文艺家,2020(02):25.
[94]董小曼.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声乐表演艺术的启示[J].明日风尚,2020(03):115+117.
[95]刘祎.雅颂之乐世俗之音——《诗经》音乐美学思想浅谈[J].人民音乐,2020(02):80-83.
[96]刘虹雨.浅析《声无哀乐论》与《乐记》中音乐美学思想的异同[J].北方音乐,2020(02):253-254.
[97]王肃.试论现代音乐美学在音乐表演中的应用[J].文化产业,2020(03):44-45.
[98]丘约靖.古筝表演与音乐美学原则的融合研究[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0(01):36-37.
[99]郭思言.魏晋文人音乐美学研究文献综述[J].艺术大观,2020(03):13-19.
[100]刘承华.文人音乐美学思想的价值取向[J].中国音乐,2020(01):78-90.
[101]金婷婷.世变中的艺术歌曲——论黄自音乐美学[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0(01):62-70.
[102]龙汝芝.浅谈音乐美学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J].北方音乐,2020(01):91+93.
[103]曹家慧.茅原音乐美学思想分期考察[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20(01):92-99.
[104]王次炤,韩锺恩,罗艺峰,宋瑾,黄汉华.一次关于音乐美学和音乐哲学的讨论[J].音乐研究,2020(01):135-143.
[105]尹慧.孔子“善美合一”音乐美学思想在音乐艺术教育中的体现[J].中国文艺家,2020(01):214.‍


‍[106]王佳玉.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探究[J].鸭绿江(下半月),2020(03):48.
[107]张鑫.音乐美学知识应用于钢琴表演的实践分析[J].艺术家,2020(01):43.
[108]施维礼.《朱子语类》中的《乐记》与当代中国音乐美学的可能[J].朱子学研究,2019(02):62-69.
[109]王怀瑾.运用音乐美学原则分析李斯特管风琴音乐作品——《“巴赫”主题前奏曲与赋格》[J].福建茶叶,2019,41(12):84.
[110]莫雨莎.音乐美学教育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J].智库时代,2019(51):139-140.
[111]郝燕.重审汉斯立克音乐美学的“形式”概念[J].艺苑,2019(06):66-70.
[112]沈丹.探究音乐美学素养在钢琴表演中的重要性[J].北极光,2019(12):35-36.
[113]刘伟.论孟子的社会功用性音乐美学思想的现实意义[J].宿州学院学报,2019,34(12):59-61.
[114]吴佳.“感性声音结构”及其音乐美学意义探析[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9(04):110-117+5.
[115]艾小强.音乐美学在音乐表演中的指导作用[J].当代旅游,2019(12):199.
[116]薛楷莨.对卓菲娅·丽莎音乐美学思想中“概念”与“情感”的再认识[J].人民音乐,2019(12):55-59.
[117]陈渝奇.汉语音乐美学的学科建设与历史演变[J].黄河之声,2019(21):64-65.
[118]李子豪.中期的整合与晚期的突破——论阿多诺的贝多芬音乐美学[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9,17(04):95-100.
[119]刘鹏.基于音乐美学角度的电影音乐与电视音乐探析[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22):111-112.
[120]武轶帆.论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J].牡丹,2019(33):32-33.‍


‍[121]汪茹婷.“政教型”音乐美学模式下的审美意识研究——以《论语》和《仪礼》中的论乐文字为例[J].北方音乐,2019,39(21):213-215.
[122]姚丹丹.扬琴二重奏《莲花》的音乐美学及演奏分析[J].北方音乐,2019,39(21):73+77.
[123]邱新昕.探索音乐美学思想对音乐启蒙教育的重要作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1):171+173.
[124]张利鸽.中国音乐美学原范畴探究——评《中国音乐美学原范畴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11):138.
[125]李晓囡,祝春华.音乐美学教材的分析与比较[J].当代音乐,2019(11):150-153.
[126]袁野璐.以刘勰和柏拉图的文艺理论之差异论中西方音乐美学思想[J].艺术教育,2019(11):197-198.
[127]孙頔.试论音乐美学对钢琴演奏和教学的作用及意义[J].艺术教育,2019(11):46-47.
[128]范晓峰.面对音乐现象——音乐美学如何是?[J].人民音乐,2019(11):68-72.
[129]高英.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J].艺术评鉴,2019(20):50-51.
[130]路俊芳.论古曲《关雎》所体现的《周礼》音乐美学思想[J].戏剧之家,2019(33):46-47.
[131]周爱荣,李雪梅.浅谈音乐美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及意义[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56-57.
[132]龙汝芝.音乐美学在钢琴演奏中的实际作用研究[J].艺术品鉴,2019(29):158-159.
[133]张潇潇.音乐美学素养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J].艺术品鉴,2019(29):162-163.
[134]谭玉龙.战国竹简与先秦儒家音乐美学新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9(04):69-74+94.
[135]韦尚莹.现代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艺术的启示[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10):122.‍


‍[136]杜欣.论《左传》音乐美学思想在筝曲《墨客》中的体现[J].北方音乐,2019,39(19):70-71.
[137]张星宇,崔杨俊麒.音乐美学对钢琴表演的探究[J].黄河之声,2019(17):40.
[138]高慧.20世纪中国音乐美学近代部分研究述评[J].黄河之声,2019(17):44-45.
[139]张代吕.简析从音乐的美育功能谈音乐美学[J].黄河之声,2019(16):79.
[140]李雪洁.赫哲族音乐美学他律性分析[J].北方音乐,2019,39(18):50+69.
[141]李思羽.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对钢琴演奏的启示[J].中国文艺家,2019(10):184-185.
[142]关月婵.唐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多元特征研究[J].戏剧之家,2019(30):52-53.
[143]赵云燕.音乐美学视角下对合唱《大鱼》的音乐欣赏方式研究[J].戏剧之家,2019(30):76.
[144]韩霖,肖桂彬.赵元任音乐创作中“和而不同”音乐美学思想探析[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9(03):80-85.
[145]韩锺恩.置于美学与艺术之间的音乐美学——2019上海音乐学院第二期音乐美学与艺术学理论主题讲坛暨暑期研习班主旨报告[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9(03):14-17.
[146]王凯锟.以历史维度窥探西方音乐美学——18世纪后的情感艺术历程[J].北方音乐,2019,39(17):3+5.
[147]米媛.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J].中国文艺家,2019(09):143-144.
[148]黎姿.音乐美学的哲学基础研究叙事[J].黄河之声,2019(15):40.
[149]于亮.于润洋音乐美学学术谱系研究[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9(03):165-176.
[150]易宁艳.音乐美学视域下的民族声乐表演艺术[J].艺术教育,2019(09):209-210.‍‍‍‍‍‍‍‍‍‍‍‍‍‍‍‍‍‍‍‍‍‍‍‍‍‍‍‍‍‍‍‍‍‍‍‍‍‍‍‍‍‍‍‍‍‍‍‍‍‍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打赏鼓励一下!

1221

主题

2655

帖子

510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100
发表于 2022-1-14 13: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IP:北京
乐邻,“乐”在身边!音乐信息共享&交流平台
<hr/>编辑 / 落雨
校对 / Luna



https://www.pianoworld.cn/video/1455005761625993216
被误解为现代流行作品的古典音乐有很多,比如莫扎特奏鸣曲kv331第三乐章“土耳其进行曲”,比如贝多芬第八号奏鸣曲op.13“悲怆”。值得庆幸的是,当类似的误导性言论出现的时候,总会有热心的古典爱好者加以指正,一番交流下来,往往能引发一些人对古典音乐的兴趣。而今天我们所探讨的巴拉诺夫斯卡的《少女的祈祷》却没有这份运气。作为有史以来最为畅销的钢琴曲之一,这首曲子真实的作者与创作年份却鲜为人知。许多人误将《少女的祈祷》归入流行音乐的范畴,其朗朗上口的旋律和简单易懂的和声进行似乎也佐证了这一点。事实上,若按照曲目完成并发表的时间来看,出版于1856年的《少女的祈祷》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浪漫派作品。
巴拉诺夫斯卡这个名字却逐渐被人忘却,并未有幸因《少女的祈祷》而以浪漫派作曲家的名号流传于世。巴洛诺夫斯卡并未接受过系统的钢琴或音乐教育,而是由自身兴趣与爱好驱动活跃于华沙的音乐沙龙舞台上。巴洛诺夫斯卡一生作有30余首作品,绝大多数为钢琴独奏作品,也曾改编长笛、小提琴与声乐的版本。在此之中仅有《少女的祈祷》一曲得以保存,其余作品皆消逝在时间的长河之中。
正因为“天然”的作曲风格,《少女的祈祷》在百余年间频遭非议。这一首形象单纯、手法朴素且几乎没有任何技巧难度的曲子时常被人认为是“多愁善感的沙龙音乐”,甚至有音乐学者兼钢琴家将其描述为“肮脏无能的产物”。然而这并不能阻挡这首曲子的成功与流行。时至今日,《少女的祈祷》在业余钢琴爱好者们心中的地位可以比肩李斯特《爱之梦》在专业钢琴演奏者们心中的地位,这首在19世纪中期创作完成时以“流行音乐”身份出版的作品已成功流行了150余年,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将继续流行下去。
(《爱之梦》赏析请参见乐赏析|弗朗茨·李斯特《爱之梦(Liebesträume)S.541》)
回到曲目本身,《少女的祈祷》是一首结构简单的变奏曲式作品。与一般变奏曲不同的是,《少女的祈祷》并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主题,只是将一个动机以四种相似但不同的手段展现给听众。整曲由一个引子和五个变奏组成,一个八度演奏的降E大调下行音阶配合一个终止式为我们拉开了整曲的序幕。



(引子)

第一个变奏将主题旋律完整地呈现给听众。这一饱受争议的弦律沿用了之前的八度奏法,以引子结尾处出现过的降E大调的终止式为基础创作而成。第一变奏中的两个乐句除结尾处的小变动外几乎没有差别,在一次反复后进入了第二变奏。



(第一变奏,第一与第二变奏交界)

第二变奏中将右手的八度旋律改为快速的分解和弦,但人们还是能通过最高点开始的下行音轻而易举地分辨出这一醒目的主题。第二变奏与第一变奏的和声相比没有任何变化,但快速的音型跑动,特别是第二变奏后段出现的10连音还是让听众们耳目一新。与第一变奏不同的是,第二变奏在结尾处并不是完全反复,而是引入了一个二房子,为第三变奏的沉稳平和打下了基础。



(第二变奏,第二与第三变奏交界)

第三变奏将主题旋律置于中间,将持续了两个变奏的左手和弦伴奏移至高声部,高声部时隐时现的和声配合中音区沉稳迷人的旋律为这个变奏添加了一丝厚重感。与前两个变奏相比,第三变奏仅保留了必要的主题枝干,将多余音符全部省去,大幅减少了音符的密度。同时,第三变奏也是全曲唯一一个结尾处低音伴奏由属音(五级音)向下解决至主音(一级音)的变奏。



(第三变奏)

第四变奏为第二变奏的翻版,和第二变奏的乐思如出一辙。与第二变奏不同的是,第四变奏将第一句的起始音由弱起调整为正拍并加上了颤音,这或许是为了凸显起始音的重要性,让听众不要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其后的快速跑动中。随后,起始音回到了自己原本的位置,但之后的跑动却不再如第二变奏中的十连音那样急促。一个与第二变奏相同的二房子结尾将我们引入整曲的尾声——第五变奏。



(第四变奏,第四与第五变奏交界)

相较“第五变奏”这个名称,“尾声”似乎更适合这一段落。之前征服了无数听众的旋律进行在这一变奏几乎消失了,除了左手和声照旧外,所剩的仅有八度的恒定音程律动。虽然我们依稀能够通过八度进行找到之前旋律的影子,但它们主要是为了烘托结尾的氛围。随着八度的不断推进,整曲结束在一个高潮之中,保持了整曲的反复记号却消失不见,让期待着八度段落再次进行的听众的希望落了个空。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段落实为尾声的安排。



(尾声)

这一首久经追捧却又饱含争议的曲子成功战胜了绝大多数质疑它的人,并在世间不断流传着。俄罗斯作曲家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在听到对该曲的针对性言论时评论道:“按照所有的规则来衡量,它都应该属于不好的音乐,但是我每次听它的时候,泪水就涌上眼眶”。这句话几近完美地概括了这首矛盾的曲目,和对它又爱又恨的矛盾的人们。

文:墨噗
<hr/>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打赏鼓励一下!

0

主题

314

帖子

22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8
发表于 2022-1-14 13: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乐邻,“乐”在身边!音乐信息共享&交流平台
<hr/>编辑 / 落雨
校对 / Luna



https://www.zhihu.com/video/1455005761625993216
被误解为现代流行作品的古典音乐有很多,比如莫扎特奏鸣曲kv331第三乐章“土耳其进行曲”,比如贝多芬第八号奏鸣曲op.13“悲怆”。值得庆幸的是,当类似的误导性言论出现的时候,总会有热心的古典爱好者加以指正,一番交流下来,往往能引发一些人对古典音乐的兴趣。而今天我们所探讨的巴拉诺夫斯卡的《少女的祈祷》却没有这份运气。作为有史以来最为畅销的钢琴曲之一,这首曲子真实的作者与创作年份却鲜为人知。许多人误将《少女的祈祷》归入流行音乐的范畴,其朗朗上口的旋律和简单易懂的和声进行似乎也佐证了这一点。事实上,若按照曲目完成并发表的时间来看,出版于1856年的《少女的祈祷》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浪漫派作品。
巴拉诺夫斯卡这个名字却逐渐被人忘却,并未有幸因《少女的祈祷》而以浪漫派作曲家的名号流传于世。巴洛诺夫斯卡并未接受过系统的钢琴或音乐教育,而是由自身兴趣与爱好驱动活跃于华沙的音乐沙龙舞台上。巴洛诺夫斯卡一生作有30余首作品,绝大多数为钢琴独奏作品,也曾改编长笛、小提琴与声乐的版本。在此之中仅有《少女的祈祷》一曲得以保存,其余作品皆消逝在时间的长河之中。
正因为“天然”的作曲风格,《少女的祈祷》在百余年间频遭非议。这一首形象单纯、手法朴素且几乎没有任何技巧难度的曲子时常被人认为是“多愁善感的沙龙音乐”,甚至有音乐学者兼钢琴家将其描述为“肮脏无能的产物”。然而这并不能阻挡这首曲子的成功与流行。时至今日,《少女的祈祷》在业余钢琴爱好者们心中的地位可以比肩李斯特《爱之梦》在专业钢琴演奏者们心中的地位,这首在19世纪中期创作完成时以“流行音乐”身份出版的作品已成功流行了150余年,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将继续流行下去。
(《爱之梦》赏析请参见乐赏析|弗朗茨·李斯特《爱之梦(Liebesträume)S.541》)
回到曲目本身,《少女的祈祷》是一首结构简单的变奏曲式作品。与一般变奏曲不同的是,《少女的祈祷》并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主题,只是将一个动机以四种相似但不同的手段展现给听众。整曲由一个引子和五个变奏组成,一个八度演奏的降E大调下行音阶配合一个终止式为我们拉开了整曲的序幕。



(引子)

第一个变奏将主题旋律完整地呈现给听众。这一饱受争议的弦律沿用了之前的八度奏法,以引子结尾处出现过的降E大调的终止式为基础创作而成。第一变奏中的两个乐句除结尾处的小变动外几乎没有差别,在一次反复后进入了第二变奏。



(第一变奏,第一与第二变奏交界)

第二变奏中将右手的八度旋律改为快速的分解和弦,但人们还是能通过最高点开始的下行音轻而易举地分辨出这一醒目的主题。第二变奏与第一变奏的和声相比没有任何变化,但快速的音型跑动,特别是第二变奏后段出现的10连音还是让听众们耳目一新。与第一变奏不同的是,第二变奏在结尾处并不是完全反复,而是引入了一个二房子,为第三变奏的沉稳平和打下了基础。



(第二变奏,第二与第三变奏交界)

第三变奏将主题旋律置于中间,将持续了两个变奏的左手和弦伴奏移至高声部,高声部时隐时现的和声配合中音区沉稳迷人的旋律为这个变奏添加了一丝厚重感。与前两个变奏相比,第三变奏仅保留了必要的主题枝干,将多余音符全部省去,大幅减少了音符的密度。同时,第三变奏也是全曲唯一一个结尾处低音伴奏由属音(五级音)向下解决至主音(一级音)的变奏。



(第三变奏)

第四变奏为第二变奏的翻版,和第二变奏的乐思如出一辙。与第二变奏不同的是,第四变奏将第一句的起始音由弱起调整为正拍并加上了颤音,这或许是为了凸显起始音的重要性,让听众不要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其后的快速跑动中。随后,起始音回到了自己原本的位置,但之后的跑动却不再如第二变奏中的十连音那样急促。一个与第二变奏相同的二房子结尾将我们引入整曲的尾声——第五变奏。



(第四变奏,第四与第五变奏交界)

相较“第五变奏”这个名称,“尾声”似乎更适合这一段落。之前征服了无数听众的旋律进行在这一变奏几乎消失了,除了左手和声照旧外,所剩的仅有八度的恒定音程律动。虽然我们依稀能够通过八度进行找到之前旋律的影子,但它们主要是为了烘托结尾的氛围。随着八度的不断推进,整曲结束在一个高潮之中,保持了整曲的反复记号却消失不见,让期待着八度段落再次进行的听众的希望落了个空。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段落实为尾声的安排。



(尾声)

这一首久经追捧却又饱含争议的曲子成功战胜了绝大多数质疑它的人,并在世间不断流传着。俄罗斯作曲家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在听到对该曲的针对性言论时评论道:“按照所有的规则来衡量,它都应该属于不好的音乐,但是我每次听它的时候,泪水就涌上眼眶”。这句话几近完美地概括了这首矛盾的曲目,和对它又爱又恨的矛盾的人们。

文:墨噗
<hr/>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2

帖子

32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9
发表于 2022-1-14 13: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难度大概六到八级左右吧,如果题主299已经基本练完,是可以摸索一下这首作品的。建议平时多练琶音和八度,对完成这首曲子会比较有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3

帖子

5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3
发表于 2022-1-14 13: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这首曲子好像是分简化版和原版。
简化版不太了解,估计一定是低于业余五级的。
而原版的话,因为带有较多的八度,琶音,十连音,速度也很快。这些部分显然是要超出业余6级的范畴。许多人是被这首曲子激发起了学琴的兴趣,但对于手指灵活性较弱的初学者来说,想把这首小品弹出表现力是很困难的(翻译成人话就是:硬啃也能啃下来,但是想弹好听有难度。毕竟人们平时可能会经常听到这首曲子,你如果跑动不起来,听着就别扭。不像是其他古典乐曲,你哪怕弹慢一点大家估计也听不出来,因为大家就没听过,甚至听众们还会跟着节奏频频点头。)
不过它的左手部分又比较简单,综合来看,应该是业余7~8级。
题主299弹完,如果开740的话,把3、20、21、这几条练一下,再弹这首曲子绝对是很轻松的,易如反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2

帖子

23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9
发表于 2022-1-14 13: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IP:上海
说难度在6到8级的那个属于搞笑么?
钢琴考级,10级难度,音阶部分的难度,速度属性是1分钟480音。其中的琶音部分模式与少女祈祷琶音模式完全一样。
少女祈祷,原始曲谱原速,这部分琶音处理速度,是1分钟700音。
嘿,10级难度?

所谓业余考级,本来就是难度极低的一个东西。
可以这样说,考完10级,就算要求全部“达到”,其实你连专业入门的程度,都差了一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