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900为什么不下船?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感悟和解读。
我曾经发布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对于1900为什么宁可与轮船同归于尽也不下船,我的拙见是——
1900是海上邮轮的弃婴,降生不知父母何人,养父又意外离世。无依无靠的他与钢琴结缘,懵懂孩童就别无选择地进入了音乐世界。
1900无师自通便被毫无争议地认定为钢琴天才,没遇任何周折就有了首席演奏家的地位。铁打的邮轮就是他的舞台,流水的游客就是他的听众。只要调动好88个琴键,他就有华服美酒,就可以心无旁骛、怡然自得地沉醉于自已的艺术人生。
1900将邮轮当做他的人生家园,将琴键当作他的精神侣伴。而且,还有了小号手这样一个推心置腹的朋友。
这样的人生经历,生存空间和精神家园,决定了他在产生融入世俗念头的时候,却害怕在上千条街道承载的生活方式的选择中崩溃掉,所以他画地为牢不肯离开那条船。
正像一位影评人所写的那样,他对邮轮外的世界“一生畏缩至死。究其原因,是因为他所缺失的与命运抗争的尊严和信心,使他习惯了孤独,他的‘不做’使他的幸福成为了一个永远存于心中的悲剧”。
然而,这毕竟是旁观者的解读。对于1900来说,留在船上和融入尘世,究竟哪个是悲剧?别人是无法揣测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