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钢琴学习 | 钢琴家-弗朗茨·约瑟夫·海顿,被誉为“交响乐之父 ...

[复制链接]

901

主题

2145

帖子

394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947
发表于 2022-3-20 16: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IP:香港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8世纪欧洲著名音乐家。他的音乐作品体裁广泛,涉及声乐、器乐各个领域,是世人公认的“交响乐之父”和“弦乐四重奏奠基人”。以下是钢琴家-弗朗茨·约瑟夫·海顿,被誉为“交响乐之父”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介绍。




一、钢琴家-弗朗茨·约瑟夫·海顿人物生平介绍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南部的罗劳,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弗朗茨·约瑟夫·海顿是继巴赫之后又一位伟大的器乐作曲家,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被誉称交响曲之父和弦乐四重奏之父。他同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另外弗朗茨·约瑟夫·海顿将奏鸣曲式从原来的简单的“两步式”改进成为一种精巧灵活的风格。海顿还发明了奏鸣回旋曲式,一种带有两个主题的曲式。他还是第一个将赋格和对位法引进古典音乐的杰出作曲家。他被尊称为"交响乐之父"。他纯补的风格,优美的旋律,幽默的音乐语言曾经感动无数听众,并对后代音乐家的创作产生巨大影响,他指引了包括贝多芬在内的数位著名作曲家。弗朗茨·约瑟夫·海顿海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一生共创作了100余首交响曲、80余首弦乐四重奏、30部左右的歌剧,以及弥撒曲和宗教礼仪曲、康塔塔、清唱剧等。他将奏鸣曲式从钢琴发展到弦乐重奏上,他是器乐主调的创始人,将传统对位法的独立声部完全同化了,将主题发展自行展开。因为在交响曲和四重奏领域作出的贡献,获得“交响曲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的头衔。

1、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的艺术生涯
1732年3月31日,弗朗茨·约瑟夫·海顿出生于奥地利东部的小村庄罗劳。这里聚集了奥地利人、匈牙利人、斯洛伐克人和克罗地亚人。他的童年充满了音乐,家乡多民族的民间音乐对他后来的创作起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经常与家人或邻居们一同歌唱。在海顿很小的时候,他爸妈就发现了他的音乐天分,并接受了约翰·马提亚·弗兰克校长兼唱诗班指挥的意见,同意将弗朗茨培养成一位音乐家。

维也纳青年时期
1750年左右,暂住在米歇尔教堂合唱团成员施庞格勒提供的顶层陋室,开始扩大社交圈,结识宫廷诗人皮特罗·梅塔斯塔希奥等人。

1751年至1753年,创作了首部歌剧《狡猾的魔鬼》。1755年,为约瑟夫·冯·费恩贝格男爵创作了第一批弦乐四重奏,这些作品是弦乐四重奏历史上的首批作品,结构具有过渡阶段的混成性质 。

1759年,成为费迪南·莫尔金伯爵的音乐主管,这是他职业生涯的首个任命。在这一阶段,为伯爵的小型管弦乐队创作了15首交响曲,其中包括他的《第一交响曲》。

艾斯特哈奇宫廷时期
1761年5月1日,签署合同,成为艾斯特哈奇亲王乐队的第二指挥。1762年,52岁的保罗安东·亲王去世,其弟弟尼古拉斯亲王继位,海顿为该亲王效力了28年。

1765年,开始为自己的作品建立目录,即编撰到1780年为止的《手稿目录》;同年,创作的《上低音维奥尔琴三重奏》、早期《弦乐四重奏-嬉游曲》在阿姆斯特丹和伦敦出版,初步奠定了海顿的国际声望。

1766年3月3日,宫廷老乐长维尔纳去世,海顿正式成为宫廷首席乐队指挥;同年,开始创作包括宗教、世俗音乐在内的大型声乐作品。

1768年,创作歌剧《药剂师》,该剧是为艾斯特哈奇歌剧院开张而作。1769年,创作了歌剧《渔女》,该剧是18世纪60年代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

1772年,创作了深受“狂飙突进”运动影响的《升f小调第45号交响曲》,该作又被称为《“告别”交响曲》。1773年,玛利亚·特雷西娅女王访问期间,演出由海顿创作的歌剧《不贞受骗》、歌唱剧类型的木偶剧《菲利蒙和鲍西斯》。

1775年至1777年,创作谐歌剧《不期而遇》《月亮世界》。1779年,创作由梅塔斯塔西奥负责脚本的短歌剧《荒岛》。

1780年,成为意大利莫纳德爱乐协会会员。

1784年,与莫扎特结识;同年,接受了共济会相关组织—奥林匹克分会音乐会的委约,创作了第82至87交响曲,该六首作品又被合称为“巴黎交响曲”。1785年1月,去维也纳参加莫扎特献给他的四重奏演出;同年2月,海顿被吸收为维也纳共济会分会会员;同年10月,《欧洲人杂志》刊载了题为“约瑟夫·海顿”的评论文章。

1786年,创作了为约翰·托斯特而作的第88与第89号交响曲,其中的《G大调第88号交响曲》被公认为他最优秀的交响曲之一。

1788年,创作了由奥尼伯爵委约的第90号至第92号交响曲,其中的《G大调第92号交响曲》又被称作《“牛津”交响曲》,这三首交响曲展现了海顿的配器才华,尤其是他对木管的运用。

远赴伦敦时期
1790年12月,受萨洛蒙之邀启程去伦敦前,与莫扎特见了最后一面。

1791年至1792年,创作了第93号至第98号6部伦敦交响曲,其中,《G大调第94号交响曲》又被称为《“惊愕”交响曲》,是其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

1793年,贝多芬开始向海顿学习作曲;同年,创作《降E大调第99号交响曲》。1794年,第二次前往英国;同年,完成了第100号至104号五部伦敦交响曲的创作。1795年8月,重返维也纳。

维也纳晚年时期
1796年2月,创作的清唱剧《救世主七言》在黑山宫上演。1797年2月12日,为庆祝约瑟夫二世,在皇家话剧院演出了由海顿创作的《上帝保佑弗朗茨陛下》。

1798年3月,创作的清唱剧《创世纪》在维也纳皇家话剧院首次公演,参与演出的人员达400人。1801年4月,清唱剧《四季》在黑山宫首演。

1803年,创作最后一部弦乐四重奏,即作品33号《D大调第68号弦乐四重奏》,该作未完成;同年4月,维也纳市授予荣誉市民奖;同年12月26日,在皇宫方形大厅指挥了清唱剧《救世主七言》,这是他最后一次公开演出。

1808年3月27日,为庆祝海顿的76岁生日,维也纳大学礼堂上演了《创世纪》。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有着令人尊敬的头衔—交响乐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他对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这两种音乐形式的贡献确实是毋庸置疑的。正是在弗朗茨·约瑟夫·海顿手上,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进入了成熟阶段。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人物,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尤其在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中,更为这些音乐形式确立了规范,尤其在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中,更为这些音乐形式确立了规范,因此也获得了"交响乐之父"和"弦乐四重奏之父"的美誉。

2、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的个人贡献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是古典乐派创始人,一生中创作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乐曲,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位作曲家,在古典乐派中也是非常典型的代人物,其作品具有一定的创造精神。弗朗茨·约瑟夫·海顿对古典音乐的主要贡献是交响曲和四重奏,由于他对于交响曲体裁的形成和完善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作“交响乐之父”。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的音乐幽默、悠闲、明亮、轻快,他将奏鸣曲式从钢琴发展到弦乐重奏上,他是器乐主调的创始人,将传统对位法的独立声部完全同化了,将主题发展自行展开。后期他访问英国,接受牛津大学授予的音乐博士头衔,受到了亨德尔的影响,产生旋律优美抒情色彩,出现类似巴洛克的风格。他用弦乐四重奏代替钢琴,用管弦乐代替管风琴,创造了两种新型的和声演奏形式。

3、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的音乐特色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音乐的主要的特点是把细微简单的音乐主题扩展成宏大的结构。他的音乐通常浓烈饱满,在一个乐章中的关键情节经常迅速展开。他的很多作品的结构原理遵循奏鸣曲式。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的作曲实践也影响了莫扎特和贝多芬。贝多芬的初期作品经常是以冗长松散的奏鸣式展开,但紧接着在他所谓的“中期”运用了海顿的方法,这就是在十分简单的基调上逐渐发展出高度有机的音乐结构。弗朗茨·约瑟夫·海顿海的音乐风格热情、典雅,充满了欢乐、幸福、和平的气氛。他的音乐就象优美的田园诗一样。他总是用这种笔调来歌颂大自,歌颂生活。在他的作品中,还经常可以感受到鲜明的奥地利民歌风格。



二、弗朗茨·约瑟夫·海顿作品介绍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作品涉及的范围也十分广泛,其中包括歌剧、神剧、清唱剧、交响曲、器乐协奏曲、弦乐四重奏以及其它室内乐作品。弗朗茨·约瑟夫·海顿海的作品数量是惊人的:交响曲104部;弦乐四重奏77部;各类三重奏180部;钢琴奏鸣曲50部;歌剧14部;清唱剧两部.较名的代表作有:《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Abschied)、《第九十二交响曲》(牛津Oxford)、《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Surprise)、《第一百交响曲》(军队Military)、《第一百零一交响曲》(时钟Clock)、《第一百零三交响曲》(鼓声Drum-roll)、《第一百零四交响曲》(伦敦London);弦乐四重奏第三、十七、二十、六十四、七十六、七十七号;清唱剧《创世纪》(The Creation)、《四季》(The Seasons)。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惊愕交响曲》、《告别交响曲》、《时钟交响曲》、清唱剧《创世纪》和《皇帝四重奏》等。这些作品都与奥地利民间音乐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深刻地反映出海顿纯朴、明朗、幽默和乐观主义音乐风格,并对后代音乐家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弗朗茨·约瑟夫·海顿他的音乐作品体裁广泛,涉及声乐,器乐各个领域,尤其对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的形成,完善和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被世人誉为“交响乐之父”和“弦乐四重奏奠基人”。

1、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的交响曲介绍
在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00余首交响曲中,较为著名的是《第31号交响曲(号角)》《第45号交响曲(告别)》、6首《巴黎交响曲》、12首《伦敦交响曲》等。在他不同创作阶段的交响曲中,乐章的数目也并不固定。其中有四个乐章结构的,如《第22号交响曲(哲学家)》;有三个乐章的,如《第44号交响曲(悼念)》;也有五个乐章的,类似于古组曲或帕蒂塔。在他重要的12首《伦敦交响曲》中,不仅将交响曲定型为四个乐章的结构,而且将各乐章的性质与常用曲式也确定了下来:第一乐章,快板的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抒情的、歌唱性的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性的三部曲式;第四乐章,舞曲性的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奏鸣回旋曲式。从曲式结构的细部看,海顿的奏鸣曲式中两个主题的对比性质还不强烈,但第一乐章前常有一般对比形象的引子作为补充,其连接部与展开部要比曼海姆乐派的规模要大。首尾乐章,已经常使用展开主题短小动机的发展手法。此外,以弦乐四声部基础的、双管制的现代管弦乐队体制,在其手中逐渐定型。弗朗茨·约瑟夫·海顿他的交响曲作品中最能体现他音乐创作风格,是他运用积累一生的经验创作的十二首伦敦交响。这十二首交响曲和声更加大胆,旋律更加优美,配器手法更加宏伟,节奏也更加彰显活力。

2、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的弦乐四重奏介绍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对弦乐四重奏也有突出的贡献。在他中、晚期的作品中,弦乐四重奏的形式结构与技巧已趋于成熟,确定了和交响乐相同的四个乐章的结构,废除了数字低音,明确了弦乐的四个声部,声部之间更为协调、均衡,不再只强调第一小提琴。他较为重要的弦乐四重奏包括《云雀四重奏》《皇帝四重奏》等。在这些作品中,通常主要主题显得更为重要,它反复出现或以动机的形式穿插于乐章之中。

3、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的钢琴奏鸣曲介绍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所创作的钢琴奏鸣曲是从巴洛克时期演变到古典主义时期的重要桥梁。弗朗茨·约瑟夫·海顿海的钢琴音乐创作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作品以钢琴奏鸣曲为主,共创作有62首奏鸣曲。1767 年以前为创作早期,即从第1到第30首奏鸣曲。他将这一时期的奏鸣曲称之为《帕蒂塔》。1767至1784年为创作中期,即从第31到第57首奏鸣曲。此时的钢琴奏鸣曲摆脱了《帕蒂塔》似的风格,作品中出现宣叙性的音调和悲壮的气概,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激越高亢的情绪。1789至1794年为创作晚期,即第58到第62首奏鸣曲,虽然只有5首,但却是他最富有独创性、风格最为成熟的作品。

4、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的钢琴三重奏介绍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性人物,他所创作的钢琴三重奏这一室内乐体裁以其独特的个性和艺术魅力。弗朗茨·约瑟夫·海顿钢琴三重奏的创作手法和艺术特色,展现了这一古典主义时期艺术精品的特有价值与魅力。

5、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的《D大调钢琴协奏曲》介绍
D大调钢琴协奏曲》是弗朗茨·约瑟夫·海顿创作的钢琴协奏曲中最为优秀的作品之一,也是流传的很广的一首。《D大调钢琴协奏曲》就是其在钢琴领域的代表作,集中展示出了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特有的创作风格和特征。全曲共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有着较为浓郁的理性色彩和宏大的音乐主题,整个音乐按照严格的逻辑顺序向前发展,给人以规整有力之感。第二乐章则是深沉而怀旧,表现出了宗教音乐风格,给人以庄重和肃穆之感。第三乐章则是清新明快,一下子带回了童年时代中。三个乐章风格各异,却又统一为一个整体,给人以变化中有统一的审美感受,是钢琴作品中的典范之作。

6、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的清唱剧《创世纪》介绍
1798年3月,弗朗茨·约瑟夫·海顿创作的清唱剧《创世纪》在维也纳皇家话剧院首次公演,参与演出的人员达400人。《创世纪》是弗朗茨·约瑟夫·海顿晚年创作的一部清唱剧,也是他一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这部清唱剧结构庞大,宗教精神和启蒙思想的交汇孕育了这部音乐的巨作。在该作品中,弗朗茨·约瑟夫·海顿赋予乐队和合唱队古典交响音乐的特征,乐队被注入了交响乐的辽阔气势,合唱终曲的复调化,赋格曲的运用也体现着《创世纪》的交响性结构思维特征,使之成为清唱剧历史上的一座丰碑。

7、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的清唱剧《四季》介绍
清唱剧《四季》是作曲家弗朗茨·约瑟夫·海顿在晚年时期创作的传世巨作,该作品被视为整个古典时期十分杰出的清唱剧。《四季》脚本取材于英国诗人詹姆斯·托马斯写的诗歌,原诗描绘了自然界一年的四季变化,音乐形象以农夫西蒙、简与年轻的农民鲁卡斯为主线而展开。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的《四季》这部作品里的场景,如同一幅幅绘画,充满了叙事性。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用他优美的音乐向我们展现了美丽的田园景色与乡村的农民生活。典型的古典风格,音乐语汇通俗易懂,充满着清新的活力。作品分为四个乐章,分别以春、夏、秋、冬为标题。序曲是用钢琴奏鸣曲式写成,描绘出“从冬到春”的景象。小提琴和木管乐器之间的轻快对答,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自然界里万物生长,人们愉快地开始了新一年的劳作。音乐充满了明朗的气息,典雅工整,每一个小节都充满了欢快的气氛。乐曲结束在最后的欢乐之歌中。



以上就是钢琴家-弗朗茨·约瑟夫·海顿,被誉为“交响乐之父”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介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打赏鼓励一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