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适合启蒙。
但是作为老师 一定不能把某一本教材当成唯一选择,或者把固定的某些教材当成最高指示标准。任何一种得已流传下来的教材都有其独到之处 也会存在一定的偏颇或者短板,老师们需要具备的能力是“取其精华” 并对学琴的孩子们“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并不是指有天赋的孩子学难些 天赋略逊一筹的学慢些简单些而已。每个孩子在学习钢琴 练习钢琴时的专注力是有很大不同的,性格也是千差万别。有些孩子性格沉静 专注度高,那么就对高密度出现的知识点有较强的接受力、那么针对这类学琴者,打“组合拳”就会有不错的收效,比如将几种教材中的知识点结合老师个人的方法用较为系统的方式集中呈现。
那么还有一些孩子 天性活泼好动 头脑灵活却坐不住,那么上述的方式就显然不合适,想要稳住这些猴儿并且学到东西 可能就需要更多加入一些趣味性强的教材并且辅以一些“玩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
所以不管是哪一类性格的孩子 其实更重要的是老师们对孩子们学琴过程的把握以及老师自身的能力。一位专业的 合格的老师对谱子 教材使用的包容度是很高的,自小专业学琴的经历让他们积累了庞大的曲目池,对各个时代 风格 作曲家们的作品有着充分的理解与实践,对出现在他们学琴的每一个阶段中的每一本教材的特点烂熟于心,因此他们更倾向制定出一套自己的组合教材,并且想要不断去发掘新出现的好东西 然后融入到教学中。对特定某种教材奉若神明 甚至踩一捧一的情况只能反映出一位老师眼界之狭隘 能力之匮乏。
重在给谁用 如何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