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题主的问题,反倒不想过多的讨论学不学琴。因为,题主所呈现的并不是单一事件的判断困难,而是整套思考逻辑的荒谬。问题的表述根本不是问题本身,而是自我说服的借口。接下来,不管女儿是否学习,在未来学习强度越来越大的成长过程中,这一幕将不断上演。
借口一:女儿学琴的缘由
理由有三:一个是为了满足一下自己儿时的缺憾,一个是为了让她学一门特长,音乐可以陶冶情操,更是听说学钢琴的孩子都很聪明,也算是为了智力开发。 但事实上,真正的原因恐怕只有一个,“为了满足一下自己儿时的缺憾”。毕竟,能作为特长的有的是,能够促进智力开发的也有的是,为什么非要学钢琴呢?
借口二:家人反对的缘由
理由是:家人主张根据孩子的兴趣学习反对学琴。 但事实上,“由于我工作原因,导致每天陪练时间比较晚,有时候会出现孩子都想睡觉我还要逼着她练钢琴,弄不好就会引起我的河东狮吼,我老公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越来越反感我让女儿学习钢琴”,是题主的行为导致家人反对学琴,并不是针对学琴本身。这也是为什么我在一开就提到,“在未来学习强度越来越大的成长过程中,这一幕将不断上演”。
题主的问题:“我该怎么办?”
所以,这里的问题其实根部不是是否学琴的问题,而是题主需要想清楚自己的教育观。
- 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 你希望你的家庭承载着怎样的教育期待?
- 你和伴侣是否明确过对于孩子教育的愿景?
- 你是否能够区分孩子教育过程中的轻重缓急?
- 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 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
没想清楚这些,你不会知道“该怎么办”。
<hr/>关于兴趣学习的观点
以下是我个人关于各种兴趣班学习的观点。
在我看来,与其说兴趣班是“让孩子学习感兴趣的东西”,不如说是“让孩子尝试这是否令自己感兴趣”。
很多时候,大人所判断的孩子兴趣是想当然的。很多孩子其实对某件事物只有表面认识的时候,就被大人逼着回答是否有兴趣。
于是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组画面:
家长:你来看看这个(琴棋书画等等),喜欢吗,有兴趣吗?
孩子:还行。
家长:喜欢就给你报班。是你自己主动说喜欢的,不要半途而废哦!
——若干节兴趣班课程后——
孩子:我不想去了,没意思。
家长:说喜欢的是你,一点点困难就坚持不下去!就会浪费钱! 这样的场景重复上演,我见过不只一次,不只十次,不只百次......
孩子凭借想象而来的兴趣未必是真兴趣,所以参加各种兴趣班的最大价值其实是让孩子接触各种事物,来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拥有兴趣,真的可以为生活平添色彩。而不是纯粹为了功利目的。
无论是何种学习,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令自己痛苦的兴趣自然有放弃的意义,但是什么样的“兴趣”,家长可以进行适当地鼓励促进坚持呢?
- 孩子真的很有兴趣,只是一时的困难。这种类型,适时地鼓励就能让孩子坚持下去。
- 孩子对此很有天赋,但缺乏耐力与信念。这种类型,则需要用成就感来鼓舞孩子坚持下去。
此二者主张坚持,此外的兴趣不过是让孩子在一生中增加情趣的玩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