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
天生好动,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
也正是这些天真烂漫的本性
让每一个孩子都像天使一样可爱
但是在学习面前,这些却可能成为隐形的阻力
孩子一到练琴的时候你就会发现
他们总是自觉性很差
多动坐不住,总是找各种借口逃避
你看那些把坚持练琴变成乐趣的孩子
背后一定有这样的家长!
积极的引导和鼓励
经常在学习之余与孩子谈心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交流弹琴的目的和必要性,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学琴的感受。一定要注意平等的交流状态,很多家长会在交流过程中不自觉的变成指责,这样会关闭孩子的心门,更拒绝与你沟通,慢慢厌烦弹琴。正向积极的引导,鼓励会更容易让孩子接受你的建议,赢得对你的信任,更坚定学琴的信念,增加自信。
坚持原则
很多孩子拒绝练琴会跟家长哭闹,有的家长心疼孩子,一哭闹就妥协了,今天不想练就不练了,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只要不想练,哭就可以了,哭、闹成了有效的办法。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不能一惯纵容,如果孩子哭、闹,可以暂停练琴,待孩子安静后再重新开始,要让孩子觉得,哭、闹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该练还是要练!
制定计划,养成练琴习惯
给孩子制定完整的练琴计划,奖励机制,不要随意改变计划或安排,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练琴任务,让孩子养成练琴习惯,头脑中形成弹琴的意识。寒暑假时间可以和孩子共同协商制定练琴计划,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曲目,让孩子因为兴趣而爱上弹琴。
共同学习,同步提升
虽然是孩子学琴,作为家长也可以同步进行学习,这样在孩子的练琴过程中如果出现错误,家长可以及时提醒纠正,大幅提高孩子的学琴效率。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生活中音乐素养的日常熏陶会让孩子学习音乐的过程更轻松和愉快。
专注的训练比“耗时间”更高效
高度集中的练琴效果比心不在焉的“耗时间”更有效,不要拿更好玩、有趣的互动吸引孩子,如果有也要尽量错开这样的安排,以免孩子分心。
音乐会、活动、赛事
多给孩子看钢琴相关的课外书籍,音乐会,演出,比赛,活动等等,多多益善,音乐素养的提升会大大提高孩子的练琴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不要给孩子过高的心理负担
音乐应该是让人快乐的一件事,不要让孩子觉得学钢琴是一件负担极重的事,想让孩子懂得父母的辛苦,点到即可,过分的施压会让孩子失去学习钢琴最初的意义,容易造成“为了父母的付出而学琴”的想法,把学习钢琴变成了帮父母完成任务的负担。
学习钢琴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与刻苦耐劳的毅力,就算是钢琴家也还在每日勤奋的思考和练习中不断收获和提高。
所以把学习钢琴当作一辈子的事去做吧,他不是一项任务,也不只是获利的工具,而是让我们的孩子在美妙的琴声,发现自己,享受人生的伙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