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钢琴师其实是一个挺荒诞的故事,一个天赋异禀的钢琴家,他出生在邮轮上,甚至到了船即将被爆破的时候,宁愿以生命为代价拒绝下船,他的行为似乎不符合现实世界的正常逻辑。
你可以说他很懦弱,也可以说他很勇敢。
因为这其实是存在于这世界上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信念。
电影开场不久有一个片段-在邮轮即将到达美国时,总有一个人会率先发现自由女神像,并高喊America,这样的片段在之后也有出现。
自由女神像代表着自由、富足,充满着未知与机遇的生活,而那一声高呼则代表着世人对这样的生活的期待与追求。
这是一种进取的人生观,正如大多数人一样,船上的人欢呼雀跃,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想象,就正如主角的好友,他总是希望主角能下船,去发挥他的才华,找一个老婆成立家庭,过上美满的生活。
但人生同时也是不可控的,悲剧的来源有时正是因为我们自以为自己能掌控一切。
事实上我们知道,电影背景是1900年,之后的数十年世界形势多么的动荡不安,普通人的人生在战争阴影之下多么脆弱。
正如1900所说,外面的世界是上帝的钢琴,拥有无数琴键,也有着无数的可能,而这样的钢琴是他无法演奏的。
这样的想法也许很消极,但却很真实,即便是在今天,也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我们每个人都像是一朵浪花,总是在汹涌的浪潮中追逐浪尖,可大多数浪花几经浮沉便消失不见。
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从追逐中解脱出来。正如1900一样,他的世界仅仅是钢琴上的88个键,却能演奏出无穷无尽,沁人心脾的音乐。
他的音乐并非来自虚无,而是来自于每一次航行,两千人的微缩世界。人们来来去去,1900感知着这一切,将它融入到自己的音乐中,演奏出独一无二的旋律。
他的世界是有限的,同样也是熟悉而稳固的,不去追求这个世界复杂的可能性,而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空间中和自己和解,未尝不是一种勇敢。
现实世界真实的情况是许多人在追逐中头破血流,遍体鳞伤仍然不肯回头,而那些选择了躺平的人,也会在无数个时刻怨恨自己没有拼搏过,热血过。
这就是人纠结的地方,我们总是不安于现状,无论我们是在奔跑还是停下来。
1900也同样有过这样的时刻,他也会因为寂寞而给陌生人打电话,遇到自己心仪的女生也会想努力靠近她。
也曾期待过在陆地上听到大海的声音,为此差点下了船。
不过当他将帽子丢向空中转身回头那一刻,他终于明白了自己人生的意义。
整部影片我印象最深的除了1900,另一个则是那个失去了一切却依旧坚定选择面对生活的大叔。
他的信念影响了1900,让他差点选择下船,而1900最终没有选择下船,我想那是因为他早已听到了大海的声音,他熟悉的一切,那艘他出生的船,那船上来来往往的人,就是他的世界,他的生活。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1900从来不存在与这个世界,唯一留下的是那张破碎的唱片。
定义人生的从来不是成就,相较于这广阔的世界,每个人究其一生也只是在这世界上留下了一个浅浅的脚印。
怎么看待自己,才是这短短一生唯一的修行。
有人厉兵秣马,有人美食甘寝。
人生只是一个个选择,我们会遗憾只是因为潜意识里认为有更好的选择,这是大多数失落的根源。
就像我们遗憾1900的结局一样,我们总认为他有更好的选择,却殊不知那是我们代入自身的情感投射。
1900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还开着自己死后的玩笑,我想他唯一的遗憾是和自己的好友不能笑着离别,所以他一直开玩笑逗好友开心。
除此以外,他短暂而灿烂的一生极其圆满。不受世俗价值观的胁迫,随心所欲的做着自己最喜欢的事情。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