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6-10 21: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
1、预算5万,如果想要日本原装进口的新琴,国内yamaha官方最便宜的U1也不够,kawai的k300使劲砍砍差不多。平行进口路线能再低一些,不超5万拿得到。日本第三大钢琴制造公司TOYO东洋的apollo阿波罗,全新的日本原装立式,在日本价格不比y和k便宜,反到是国内没有原装新琴代理,可以低于5万拿到,注意,是日本原装全新钢琴。
2、关于贴牌钢琴,所有业内人士都非常清楚,在哪里生产的,就是哪里的琴。目前中国(人)制造的钢琴,噱头分以下四类:一、国际品牌在中国成立投资公司贴原标琴,比如杭州产yamaha,没有任何日本yamaha原装零件以及日本技师,雅马哈在日本滨松的工厂名称叫:雅马哈日本乐器制造株式会社。而在中国,雅马哈的名称叫:雅马哈乐器音响(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很明显,日本雅马哈在中国不做生产制造,做的是管理。在杭州萧山的工厂,只有管理层是日本人,干活的全是中国人。雅马哈最初进入中国,是抱着试水的态度,与中国国营钢琴厂龙头广州珠江合作,整套击弦机由yamaha日本滨松工厂提供,其他部件由珠江提供并完成整琴的装配和调整。
世界钢琴制造商品牌信息词典。
本人从英国购买。
日本雅马哈原装生产番号对应年份查询表。以及美国工厂、印尼工厂、广州珠江工厂yamaha的生产标号查询。唯独没有杭州萧山,萧山工厂的yamaha在欧美是严禁流入的,在国际市场上是不被承认的。
广州珠江与日本yamaha的合作始于1996年,由于销量火爆,供不应求,让雅马哈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也让日本人知道中国消费者不懂音色手感。为了获取更大利润,从2003年开始,yamaha在中国成立投资公司,收购杭州一家钢琴厂独家贴牌,日本人担任管理层,工人全部中国人。为了节约成本,不再提供任何日本原装零件。真正高品质钢琴的生产工艺,甚至是材料处理都是这些百年企业的独家技术垄断,是需要技术精湛的工人来操作。老外不可能把真正的技术教给中国员工。雅马哈完全国产化,在商业上最成功的是管理,也就是对价格的管控。一个省只能有一个代理商,非省会城市代理商不能找官方直接拿货,必须让省代扒皮,逐级代理机制严控,更严把异地串货关,发现串货,不仅取消代理权还要巨额罚款。
从2010年,某二级代理商进货价格单就可以看出国产雅马哈是何等暴利。所有的业内人士都明白,雅马哈官方指定琴行,如果卖日本原装进口雅马哈,利润非常有限,以全新C3X为例,标价273000,音乐学院老师去买最低九折,代理商能赚2万都算多。同样,一架实际售价7万多的新U3,代理商能赚10%就是顶天了。而杭州产yu121,利润保守100%。这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声东击西,反正中国消费者不懂,10个买琴的9个是小白,只认识yamaha的logo,这就够了。
日本原装进口yamaha,使用寿命80-100年,美产yamaha也一样水准。
(1902年产yamaha至今在日本本土仍在使用)。http://m.youku.com/video/id_XNDc4NjQ4OTM2.html?sharefrom=iphone&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1
(日本NHK电视台纪录片,日本钢琴发展历史)
印尼产,部分零件日本原装,主要部件就地取材,工人就是廉价当地人,但是总体质量相当于日本原装的50%。价格并不实惠,性价比远不如日本原装。杭州yamaha,负责任的说,搞专业的人士用两年就经不住摧残,后期维修成本高,五年大修,十年报废。而珠江产yamaha,由于击弦机整套日本原装,部分国内音乐学院十多年前采购的珠江yamaha,虽然音色不太好,但至今还能使用。同样,国产kawai和日本原装kawai的差距也是如此,只不过,最初kawai进入中国市场合作伙伴是国营北京星海,击弦机整套日本原装,后期为了赚更多的钱,追随yamaha路线,区别在于,kawai日本把生产和销售权都给了在宜昌有工厂,前店后厂的Bai斯集团。产品质量和国产y异曲同工。同样模仿y和k路线的还有韩国英昌,选择天津的钢琴厂贴牌,但是制造成本差不多,品牌没有y和k的优势,始终做不过前者。以上是国产贴洋牌的第一个噱头。
第二个套路:施坦威、博兰斯勒、贝希斯坦这样的钢琴之王,钢琴中的劳斯莱斯、宾利、迈巴赫,当然不会放过中国市场的肥肉,但不会让中国人制造的钢琴贴上steinway、C·Bechstein的logo,那就彻底臭了。由于斯坦威是精明的美国商家,早在90年代,为了扩展国际中档次市场,就创立boston波士顿,定位施坦威副牌,旗下家族产品,让日本kawai代工,真正牛逼的钢琴都是纯手工制作,工期很长,选材苛刻,手工艺技术是家族垄断。施坦威不会把真正的技术给日本人,只是允许kawai工厂在钢琴铸铁板上贴上施坦威设计的字样,目的就是为了赚取贴牌费。同样,2004年,施坦威进驻中国,由于yamaha刚刚甩了珠江,施坦威就顺手摘到了桃子,随后,原本由韩国英昌工厂代工的埃塞克斯Essex由广州珠江代工,除了logo不一样,音色手感和做工用材,和珠江的恺撒堡三角没有区别。随着某钢琴家名气越来越大,随后施坦威又让珠江做减配版的埃塞克斯,名曰langlang郎朗。制造成本9000-13000的珠江立式,售价11000-18000,贴上langlang的logo,加上琴身施坦威设计的英文,售价变成了38000-48000。可怜的国营珠江,赚的依然是老老实实的廉价工钱,暴利都被施坦威的贴牌费以及代理商实体琴行赚去了。买一架施坦威的k132,40万,代理商最多赚20%,寿命150年以上,不论新的还是二手德国美国产原装steinway,价格年年涨,因为是顶级奢侈品、艺术品;硬通货、抗通胀。用20年,至少可以7折出手卖掉,根本不愁卖。而国产钢琴,不论贴什么牌子,买回去第二天就身价大跌,用五年就是白菜价。因为制造成本在那里,使用价值也在那里。
bechstein旗下分别:捷克代工hoffmann,中国海伦代工zimermann齐默尔曼;
bluthner德国国宝博兰斯勒,旗下海斯勒是德国原厂制造,欧米勒既有欧洲产又有广州贴牌,此外还有霍普菲尔德等家族旗下产品,由青岛代工。
捷克国宝佩卓夫petrof,旗下罗瑟rosler由海伦代工,舒尔茨也是近几年出的代工,都是没有任何捷克原厂配件,都是国内各配套厂的零件,中国工人组装。这都是学习施坦威在中国的经营模式,因为只有这种模式才能赚到钱!真正原装的,产量太低,因为原材料稀缺,有高超技术的工人稀缺,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另外制造成本极高也与中国老百姓的消费水准不匹配。
第三个套路:国产中小琴厂,起个名字,编个故事,尤其以音乐家名字贴牌的。这种钢琴厂都不具备零件生产能力,都是国内各钢琴零件专项作坊采购。做的就是拼装贴牌。弄几个老外拍拍照装装样。质量比前两个套路的国产洋牌琴差,制造成本更低。
第四个套路:国内奸商带着中国工人到东南亚国家开工厂,将上百年前成千上万的欧洲小厂牌(1800年至二战之前,欧洲有上千个小作坊,早在二战前倒闭)在欧洲重新注册皮包公司,在东南亚生产(用地等成本更低)后拉到国内,这样就是欧洲原装进口了,只不过产地不是欧洲,是马来西亚,越南……那也是原装进口!拿着所谓的报关单当噱头,“百年品牌”当挡箭牌,真正暴利卖假货。四个套路中,最坑的就是这个套路。
记住,钢琴1709年由意大利人克里斯托弗里发明,到1860--1875年施坦威改进铸铁板和击弦机结构,至一战前发明128项专利,钢琴的结构早在150年前就成熟了,在音色和手感玩不出新花样。真正能把钢琴做好的,必定是欧、美、日这样的发达国家,制造业强国。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不是强国,东南亚的小苍蝇更不用多说了。买钢琴,有钱就要买新的真正大品牌,真正原装货!钱不够就考虑二手进口琴。日本钢琴平均80年的寿命,用新琴3分之一甚至更低的价格,换取还有余下50-80%的使用期限,音色手感几乎一样,何乐而不为?另外,二手钢琴在中国是没有垄断代理的,激烈的竞争导致利润低,甚至带来的质量负面是存在的,在这里不多说,与你的问题无关,只是提供参考。先说到这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