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12-7 10: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IP:福建厦门
Arthur Rubinstein
做一个简单的思考,基本上顶级演奏家的老师都是顶级演奏家或演奏家,负盛名的教授往往自己同时也是高超的演奏家.
事实上不能割裂地看音乐演奏和音乐教育,难道自己弹得不好仅凭教育理论就可以让学生达到高水平了吗?有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没有认清教育学的原理. 本质上来说教育是一种研究如何应用认知学原理的学科. 如果认知学研究出了人类通过每三天复习一次可以更好地背单词(这个例子是假的,事实上单纯背单词对英语学习起不到实质性的帮助),那么学教育的就知道要让学生每三天复习一次,而没学过教育的就可能会两天复习一次,或者五天或者别的什么. 这样前者的学生单词背得更快. 教育学就是这样使教育者在教育这个行为上取得了优势. 但是,前提是这个教育者自己要懂英语,否则不管学生背会了还是没有他都一概不知,就会教得稀里糊涂. 所以,高超的技术是高超的教育水平的基础. 举例,只有老师自己有切身的优秀地处理一个乐句的经验,他才会真正知道一个乐句要怎么处理,哪个音强,哪个音弱,哪个音要说话,哪个音要歌唱等等,这样他才能看出自己的学生到底处理好了没. 如果他自己都不会弹,只学过说什么地方要怎样弹,就会教得稀里糊涂,误人子弟. 然而现在国内的现实就是考不上钢表才会考钢教,所以钢表的学生普遍要比钢教的学生演奏水平高的.
因此得出结论,除去混文凭的学生,钢表毕业的钢琴教育者应该要更好一些.
但其实这个问题本来就有问题,因为从事实和上述的推理来看,基本上优秀的钢琴教育家同时都是优秀的钢琴演奏家,而在街边琴行当老师的属于我在上文中排除掉的混文凭的那一类,因为他既接不到演出,又不去继续进修,还得不到大学里教课的职位,多半是弹得和教得都够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