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大调第十五钢琴奏鸣曲“田园”》Piano Sonata in D-dur "Pastorale" Op. 28 中的“田园”这个曲名并不是贝多芬自己所作的标题,由于当时十分流行拥有田园情调的音乐,汉堡的出版商克朗兹(1789~1870)为这首曲子取了这一名称。
第一乐章,快板,D大调,3/4拍,奏鸣曲式。第一主题自爱低音持续弹奏的D音上悠闲地唱出。第二主题在A大调上呈示,华丽的音群与第二主题的发展相互交替,至小结尾又出现一个可爱的新乐思,并增强至高潮。展开部以第一主题为素材进行发展,这一段有用八分音符构成的非常流畅的对位。在再现部中,第二主题回主调再现。最后,音乐在极为温和的气氛中慢慢结束。
第二主题,行板,d小调,2/4拍,三部曲式。第一段以断奏的伴奏音型优雅柔和地奏出主题。中段是D大调,开始于惹人爱怜的主题。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到了尾声,音乐则回想开始的主题和中段的主题,并像梦幻般的结束。
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谐谑曲,D大调,3/4拍。首先是由大幅度下降的印象性动机开始的主题。然后夹着一段把这一主题用在低音部的中间乐节而再现主题。中段是b小调,是民歌风的朴素的主题。最后反复到前面的谐谑曲。
第四乐章,不太快的快板回旋曲,D大调,6/8拍。这是充满晴朗而快乐的田园气氛的音乐。这首乐曲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对它做过文学上的形容,如“远方传来的钟声,或是森林的细语”、“跳跃嬉戏喧嚷的健康的村庄儿童”、“牧童的音乐”等等,有各种非常丰富的幻想。回旋曲主题拥有轻快的节奏。第一插部主题是A大调,节奏与回旋曲主题的伴奏节奏相同。回旋曲主题再现后,出现第二插部主题。随后是华丽的经过部并转为回旋曲主题。接着第一插部主题也以D大调再现,最后是回旋曲主题的变化,将速度转为急板,右手是连奏的快速动作,左手则弹奏回旋曲主题的伴奏型,之后渐强结束乐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