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降B大调第十三弦乐四重奏 String Quartet No.13 in B-flat Major Op.130

[复制链接]
发表在  2019-1-13 22: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IP:陕西
[comiis_subject]
  • 四手联弹 
  • 艺术家 Beethoven 路德维希•冯•贝多芬
  • 曲谱分类 四手联弹 
  • 艺术家索引 B
  • 难度系数 ★★★★★
  • 调性选择 Bb/bb
  • 类型 古典曲谱
  • [comiis_views]人浏览[comiis_user] 发布于[comiis_time]
[comiis_stamp]

乐谱详情


《降B大调第十三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 No.13 in B-flat Major Op.130 ,作于1825年,是题献给加利钦公爵的三部“加利钦四重奏”中的第二首。实际上这部Op.130 是在贝多芬已经开始创作第三首“加利钦四重奏”《a小调第十五弦乐四重奏》Op.132 之后方动笔的,两者的创作同时进行,Op.132 早于Op.130 先完成,但因为Op.130 这首出版在先,因此标为“第十三”号。这部四重奏原来的末乐章即《大赋格》Grosse Fuge Op.133,因过于冗长而成为独立的一首,另配以一个快板末乐章。这是在贝多芬晚年不幸生活中最具幽默的一首作品,其乐思的流露也是极其自然,带有幻想的陶醉。在贝多芬的谈话笔记中,他称这首乐曲为“亲爱的四重奏”。全曲共六个乐章:

第一乐章,不过分的柔板-快板,降B大调,3/4-4/4拍,略带幻想曲风格的自由奏鸣曲式。其中发展部极短,结尾由序奏及快板动机交互错杂发展而成,益发充满幻想风格。开头不过分的柔板部分并不只是个序奏,还是主题的一部分,它重复了多次,并和其它材料结合在一起,快板同时带出了两个乐句,一个是跑动的十六分音符,另一个是大音程跳跃的四分音符。该乐章的第三个动机,是第一小提琴声部的象小瀑布式的下行音型,它来自开头柔板的大提琴声部,第二主题由大提琴在C弦的高把位单独奏出,松散的发展部包含了三个动机及柔板的片断。在结尾处也是速度多变的,有人指出,这个乐章是“帝王的尊严与玩笑并存”。

第二乐章,急板,降b小调,2/2拍,复合的三段体。这是类似间奏曲般的短小急板。虽未标以谐谑曲,这个乐章实际上是非常典型而丰满的谐谑曲,表现了贝多芬性格滑稽的一面,尤其是交替性的中段,小提琴的三连音音型里坚持重复了54次,由于节奏上强调的是弱拍,f 与p 的交替就象是光线明暗的效果,充满了戏剧化的紧张度。

第三乐章,稍快而不过分的行板,降D大调,4/4拍,三部曲式。若将第二段视为发展部,这个乐章也是自由的奏鸣曲式。在中段,转为降A大调,第三段又转回降D大调。这个乐章混合了愉快和忧伤,两小节引子后中提琴在暗暗的低音区开始了阴沉的主题,大提琴的顿音改变了乐曲的性格,使其转向了开朗。对比旋律是活波快乐的,第二次插段时一提奏出了叹息恳求的旋律,此时二提的装饰音跳音却防止了它的过度悲伤,乐章其余部分基本是自由的变奏,重复前面的材料,最后以明亮而感叹的和弦结束。

第四乐章,德意志舞曲风格的甚快板,G大调,3/8拍,复合三部曲式。这是这首四重奏中的第二个谐谑曲乐章,第一部分抓住了摇摆的节奏,是三拍子的德国“兰德勒舞曲”风格,中间部分也是乡村的舞蹈风格,三个重复的音形成了突出的旋律。临近结束时旋律被拆成了片断出现,再次突出了幽默性格。

第五乐章,小歌调,深情的柔板,降E大调,3/4拍,三部曲式。其中的第一主题因旋律极优美而著名。这个如诗一般的乐章,按贝多芬自己所说,创作于1825年夏天,当时他正处于深度忧郁之时,他的朋友说贝多芬写这首音乐是含泪创作的:“他在精神上是这样至诚,以致只要提起这段音乐,他眼泪就会涌出。”

第六乐章,终曲,快板,降B大调,2/4拍,回旋奏鸣曲式。此乐章作于1826年11月,贝多芬用以代替了原来过于长大的“大赋格”。主题以微微的快乐开始,材料是从第一乐章中的快板而来的,呈示部有一个华丽的小结尾,发展部中新主题由第一小提琴以降A大调呈示,随即开始第一主题发展,用赋格手法造成高潮,尾奏相当宏大。结束的节奏使人回想到这首四重奏的引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打赏鼓励一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