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4-10 16: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在女儿快4岁的时候也开始让她学习弹钢琴,下面分享我的几点考虑: 原因1:在目前常见的乐器中,只有钢琴是最均衡发展十个手指的,这对孩子早期教育中手指精细动作的培养以及智力的开发具有积极意义。
仔细想想我们能看到的乐器,有的乐器演奏中很少或者不用小指,有的乐器演奏中很少用到大指,有的左手动作比较精细,右手相对机械化,是不是这样呢?
相比较而言,钢琴的演奏使包括左手和右手的所有的手指活动起来,并且对两个手都有力度和灵活度的要求。
我们经常说“左撇子”比较聪明,原因在于它对右脑的开发作用,但是如果两个手的所有手指都较大程度的开发和精细运用起来,对全脑的开发应该是更加给力的。
原因2:在目前所有的乐器学习的教材中,钢琴最系统全面。
中国传统的乐器学习长期以来“口传心授”,自刘天华以后才开始学习西方编写系统的乐器练习曲,让民族乐器的演奏进入专业音乐教学领域。
再拿钢琴与其他西洋乐器比,光一个启蒙教材就非常丰富:小汤、巴斯蒂安、菲伯尔等等,而且都是成套成系列,方便孩子循序渐进的学习。每套教材呢,还都配着图画,有的黑白,有的彩页,有画面感可以帮助孩子理解音乐感受音乐;而且在同一教材的系列中有的还分有演奏、基础、技巧、视奏、乐理分册版块,总之,细节突出、方便教学。
原因3:从小学习钢琴,有利于音准的培养
众所周知,钢琴是固定音高的乐器,也就是在演奏中不需要像某些乐器那样要首先自己用耳朵先去建立音高的概念。
在孩子学琴之初的时候,如果老师能够引导他们进行唱谱的训练,那么孩子在演唱方面的音准就能够循序渐进的建立起来。
经常有成人很遗憾在单位的活动中,或者朋友的聚会中,或者在ktv不敢唱歌,因为自己五音不全或者跑调,但是如果他是从小学习过较长时间钢琴学习的人,并且在长期钢琴学习中练习唱谱,即便他没有过专门的声乐训练,音色不那么完美,但是这样的跑调现象其实不太能够发生,这就是钢琴学习建立起来的音准感。
原因4:从小学习钢琴,可以鼓励孩子进行音乐创作
想起来我给女儿正式上的第一节钢琴课——寻找黑键的规律,女儿盯着键盘看了一会儿说“都是两个黑的以后跳一下然后又三个黑的,就好像一个巫婆一样。”
“那你能在黑键上表演巫婆吗?”
女儿想了想,自言自语道“巫婆不会好好走路的,说话还尖尖的”,她用稚嫩的手指在钢琴高音区的黑键上轻轻的跳跃,每按出几个音,就会试着哼着这几个音的音高告诉我“巫婆说。。。。。。”
后来我常常有意识的让她用钢琴来讲故事,这成为她乐此不疲的小游戏。
当然,这个功能其他的乐器也有,但是它们没有钢琴这么宽的音域,所以在故事的塑造上可能表现力没有钢琴这么强。
原因5:从小学习钢琴,也有利于日后学习其他乐器
前面说过,钢琴的学习灵活了全部的10个手指,乐器的学习是触类旁通的,以后如果孩子还想学习其他的乐器会更容易上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