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4-20 02: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各位的关注。小孩已经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小学五年级就读。终于圆了他的钢琴梦。
…………………………………………………………………………
原回答:我家小孩是盲童,今年11岁,从4岁开始学琴,从他的学琴之路和视角,来回答下这个问题。
从初学开始,他对陌生事物是恐惧的,是哭着抱上琴凳,老师拉着他的手指一个音一个音的开始摸索的。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是采用老师做示范,录音笔记录后回来后听着自己练,还课再纠正。当初还打算找盲谱,后来觉得还是算了,摸谱还不如听着来的快,更容易培养记忆能力。
现在,找了本地名气比较大的一个老师,水平很高,孩子进步非常大。现在在弹肖邦练习曲,贝多芬奏鸣曲,巴赫平均律,期望能走上专业道路,进入音乐院校附小学习。
作为盲童,他和正常琴童相比,优势在于:
1、乐感,音准、节奏非常好。心无杂念,坐得住。喜欢音乐,白天练了整天琴,睡觉前给他放钢琴曲,一样听的津津有味。
2、听音能力超强。像740,平均律的一些曲目,就靠听cd,他就可以弹出来,当然,指法容易搞错。
3、记忆能力超棒。3年前弹过的曲子,他一样可以弹出来,现在课程多,作品大,完全靠记忆。
4、很好教。很多初初接触的老师,直叹在无法看谱,无法看键盘的情况下,学琴简直无法想象。但是,带过他的老师都认为很好教,很多地方,一点就通。往往老师认为很难的地方,他很快就掌握。
劣势在于:
1、由于与社会接触少,情感与想象力不够丰富。
2、在力道,姿势方面,做不到行云流水般的曼妙。动作模仿差。
3、无法通过乐谱自学。谱子上的强弱,呼吸连线,音部结构处理等都需要老师讲解。
4、弹奏跨度大的曲目,找位慢,需要以后经年累月的练习,找到空间感和距离感。
作为盲童家长,我觉得之所以难以培养出盲人钢琴家(对于国内情况而言),主要在于:
1、盲童的大部分家庭都非常困难,经济条件不好,往往有心无力。对于学琴这种天价投入,根本无法承受。就孩子所在的唯一省级学校而言,学钢琴的寥寥无几。
2、老师没有摸索出合适的教学方法。很多老师没有遇到过这种学生,大部分都是一边教学一边摸索。
3、很多优秀琴童想要进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附小、附中深造,都是何其艰难,对于盲童而言,更是千难万难。不经过专业的培训,想成为钢琴家,更是几无可能。
由于孩子的原因, 我经常在盲童学校接触到他的同学,发现很多盲童是非常具有音乐天赋的。所以,我呼吁社会对盲童更多关爱,社会接纳度更高一些,学校更开放些。于这类琴童,如果社会不帮助他们成就梦想,世界将少一个钢琴家,多一个按摩师。
…………………………………………………………………………
…………………………………………………………………………
没想到现在已经2k赞同了。面对知友的祝福和鼓励,在下很是感动,在此一并致谢。
但是,也有部分知友对我最后一句话很敏感,直言我歧视按摩师,我想说的是:
你可曾体会过,当医生望着满怀期望的你,告诉你4个月大的儿子双眼无视力的时候,那种瞬间崩溃………那种撕心裂肺的痛…………
当走出岁月昏暗,以泪洗面的日子………我特别自信,我认为儿子一定会有美好的明天………
所以,我不希望儿子未来成为一个盲人按摩师,尽管如知友所言,当按摩师一样能自食其力,但是,我觉得抱着这种想法,就是一种放弃,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是的,长大后选择当按摩师,我不累,他轻松,看上去更现实。但是,放眼未来,如果未来社会保障不完善,他的晚景将是何等凄凉……学琴是很苦,也很累,但是,少年不苦,老来必苦。
所以,他有天赋,有爱好,我想到的是如何正确引导他,帮助他,让他人生有更高的目标和追求,并和他一起攻坚克难,前路虽艰,也要凛然前行。
嗯嗯,还得说下,我和孩子妈妈很超脱,不在乎别人的目光,找机会带他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带他游泳,逛步行街,看电影,玩各种娱乐设施……他还可以在楼下骑自行车(带辅助轮)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