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乐麒说历史——钢琴王子李斯特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
发表于 2019-4-20 15: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Morning~!又到周一啦!我是乐麒,一个用音乐说故事的钢琴者;一个用历史写旋律的作曲者。

听聊爸说我的上一篇文章,钢琴诗人肖邦赚了好多眼泪……额,这个锅好像已经写上了我的名字了……没关系,那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钢琴界里第一位演绎明星——弗朗茨 . 李斯特



对于李斯特同学的定义,各大音乐派系,媒体,学院在一个词上达成了难得的统一,那就是
The Show Man
作秀的明星

华丽的舞台;闪亮的服装;夸张的动作;阳光的形象;丰富的情绪……别小看明星们,这里水可深了呢!有些人能红一两年,有些人能红三五年,如果能红十年那几乎算是非常有才华有道行的了,而能红二十年以上的,那是刘德华,周润发。

能红一个世纪,名声美貌,德才兼备的,也有,她就是奥黛丽.赫本。

李斯特,红了多久呢?2011年欧洲各国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李斯特200岁生日的活动。



那么你们一定会问乐麒了,这样的人,为什么你还把他定义成明星?

天地良心,乐麒才疏学浅,年少德薄,这么重大的评论绝对不会一个人私了的,正如我上面所说,李斯特是被他之后的历代德高望重的音乐家们定义为“明星”的。

这是为啥呢


19世纪,为李斯特尖叫呐喊、神魂颠倒的女性

1811年,李斯特生于奥匈帝国匈牙利的小镇所布隆。虽然他的生日和肖邦很近(就比肖邦小一岁),但是很遗憾,他小时候没有能爬上钢琴弹音阶,没有绝对音准金耳朵,更没有七八九岁就能谱曲的传奇。

说白了,李斯特并不是一个天生的神童,天才倒是真的。如果我们结合一下他日后拥有的变态般超人类手指技巧这一点的话,我们甚至可以断定,李斯特的天赋,就是他与生俱来的完美身体协调能力和强大的体魄。

我大胆判断一下,要是他改行去参加奥运会,游泳网球拿一波金牌应该也没问题。

所以,李斯特不像肖邦,他并非生来就是一位音乐家。也正因为此,李斯特的成长代表了一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而李斯特本人也很荣幸的成为了第一位因材施教出来的钢琴家。

他的老师叫车尔尼



读到这里,有些爸爸妈妈肯定很激动,车尔尼啊!我知道,还有他那一大堆数字,比如299,599,849,740等等等等,等;也会有爸爸妈妈一边举着早饭,一边搜着百度,并问旁边激动的爸妈,“哎,你知道车尔尼?他是谁,有名吗?”

这是一个神奇的钢琴家,他在钢琴界非常有名,其名气之盛甚至大过了李斯特+德彪西(印象派开宗大师,不好意思他还没出场,先客串下)的和乘以二。

那绝对不是“贝多芬门下最得意弟子”这十个字能代表的。因为要用另外十个字“钢琴史上第一位教育家”。

还不懂的爸爸妈妈们别急,举个简单的栗(例)子,说起电学,你很可能只知道爱迪生而不知道特斯拉;说起水利;你可能只知道三峡而不知道潘季驯。

同样说起钢琴,你极有可能知道命运交响乐而不知道车尔尼与那他那一堆数字是个啥。

那一堆数字是一个伟大的发明,一个伟大的理想,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

车尔尼从青年时代起就励志把贝多芬,莫扎特,巴赫,海顿,斯卡拉蒂等大钢琴家的手指技术提炼出来,把他们总结归纳成一个又一个的技术点,然后利用这些技术点写成一个又一个既简单又困难却不复杂的练习曲。

这些练习曲就好像能装配一艘艘宇宙飞船的标准件。它们几乎涵盖了钢琴从古至今的所有技术,甚至我们可以说,如果一个人能把车尔尼所有的练习曲全部吃透,那么钢琴技术对于他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简单,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现在,你们知道他多伟大了吧?车尔尼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钢琴教育,作为一位钢琴家,他没能享受到鲜花与掌声,没能多次在舞台上酣畅伶俐的演出。

在这里,我希望大家在心中为他喝彩,为他鼓掌,为他的舞台打上最美的灯光。

致敬
伟大的钢琴演奏家
钢琴教育家
卡尔.车尔尼




这天,正在进行伟大的钢琴教育事业的车尔尼,遇到了一个伟大的麻烦。他终于还是管不住自己的徒弟李斯特了。这个年轻的孩子,永远有着无比旺盛的经历,平生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像亚瑟王的骑士们那样,把手套轻轻摔在同学面前——决斗。哦不,是斗琴。比快,比重,比狠(再次强调,民间俗称打砸抢)。

这样下去怎么得了!!!无奈之下的车尔尼只好把李斯特丢到巴黎去。


去吧!我的好学生,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在那里你会碰见你命中注定会成就你的那个人。


1831年,这真是个神奇的年份。这一年,代表了欧洲新时代的音乐家们都来到了巴黎,聚到了一起。其中有最伟大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浪漫派与古典派的分界线柏辽兹与他的《幻象交响曲》;和声大师罗伯特.舒曼;还有年纪尚小的歌剧之神理查德.瓦格纳(别急着说不认识他,听过星球大战的主题曲不?)。

穿过庆功宴嘈杂的走道,穿过人群的欢呼与喝彩,李斯特的目光落在了一位端坐于正座的一位脸色苍白,目光炯炯并有着一头淡金色头发的年亲人身上。

——你。。。就是那个传说中的肖邦?
——是的先生,你好,我就是肖邦。

于是这段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友谊,就这样悄然展开了。

后面的事情,上周的肖邦传里面说了。李斯特不服肖邦的盛名在外,遂找肖邦单挑却被肖邦音乐里纯洁无暇的灵魂给瞬间征服。他陪伴着肖邦,和他一起创作,一起学习。此时的李斯特开始认识到——

钢琴不是体育

不是更高更快更强就是更好,他开始思考音乐本质的东西是什么。于是,李斯特开始停下手头上写的正欢的超级练习曲,开始专注的,用心聆听音乐的声音。

命运的齿轮在转动,它固执的按照自己的轨迹向前走去。

1839年,肖邦的翩然离世对李斯特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在这九年里,他是如此活生生的看着自己的知己,如何一步一步的走上音乐艺术的巅峰,却又在最为灿烂盛放的年华,忽然凋零。



在肖邦的葬礼上,李斯特亲自为好友弹奏《葬礼进行曲》并亲自指挥乐队演奏莫扎特的《安魂弥撒》,最后送自己的好朋友一程。

                 葬礼进行曲                 Gernot Oertel - 音乐殿堂 著名进行曲                 
他弹奏着好友最伟大的作品,却不是在音乐会场里,而是在葬礼。

同年,李斯特收到了另外一位好友的邀请,尼克拉.帕格尼尼。同样的伟大,同样的闪亮,同样跨时代的音乐家,可等到李斯特匆忙赶到帕格尼尼家时,他却发现这位伟大的小提琴家已经是奄奄一息(也是肺病)。帕格尼尼,把自己厚厚的一沓乐谱递给了李斯特。

我的梦想
我想要创造的时代
现在交给你了

1840年春,帕格尼尼逝去


尼科罗·帕格尼尼雕像



好友相继的离去,让李斯特的情绪沉闷不已。虽然他已经是一位孩子的父亲了,他仍然选择了长达八年的自我放逐。

相传,李斯特出发前,曾向一位吉普赛女巫婆算命,巫婆预言,李斯特一生都无法成为一位钢琴家。这使得李斯特更加沮丧了,他开始花天酒地,开始了真正的放逐自己,迷醉的生活。这让他的妻子再也受不了他,于1842年离婚。

可是命运却在这时不经意间亲吻了这位才子的双手。《旅行岁月》,这是李斯特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套乐曲创作。

这套作品集只有短短的九首,没有超越人体极限的难度;没有华丽飞扬的手法;没有夸张奢华的宣泄。

有的只有一个彷徨无助的灵魂对生命的渴望;对幸福的向往;对命运的敬畏;对自然的赞美了;对生活的描写……



李斯特终于红了

他不再是一个给人取乐的戏子,不再是一个炫耀钢琴技巧的杂技家,不再是一位舞台上的演员,而是一位真正的钢琴演奏家,音乐家。

幡然醒悟的李斯特,开始借着这股势头和灵感继续创作,直到《但丁奏鸣曲》的完成。

这部恢弘又诡异奏鸣曲,饱含了李斯特几十年来对人生,对命运,对鬼神的种种疑问。此时此刻,李斯特仅仅只是用刚刚悟道的音乐语汇,来描述《但丁.神曲》里的悲叹,倨傲,淫乱,憎恶,饥饿的地狱景象。

                 VII. Après Un Lecture Du Dante (Fantasia Quasi Sonata)                 Jorge Bolet - Liszt: Piano Works Vol. 4 - Années De Pèlerinage - Italie                 

别急,伟大的钢琴家,属于你的气数与传说,才刚刚开始,你会找到答案的,只是要在下一个十年后。

于是李斯特振作精神,又回到了那个吉普赛巫婆那里。

你错了
我必将是这个时代
最伟大的钢琴家
巫婆笑着看着李斯特
点了点头
从此
他迎来一个属于他的时代

接下来,李斯特开始疯狂地开音乐会。他曾一年之内,在欧洲连续开了四十场钢琴独奏音乐会,这四十场音乐会为他之后的钢琴学子们定(挖)下(出)了一个基(大)调(坑)——

他是背谱弹的


终于,从莫扎特的爹开始提出背谱演奏,到莫扎特的言传身教再到李斯特的亲力亲为,之后加上工业革命促进着钢琴教育的迅速崛起。


钢琴家必须背谱演出,从此成为了一条铁律并延续至今。


还有,从李斯特开始,钢琴家的音乐会出现了舞台美术,开始注重自己的着装,而不仅仅只是一套燕尾服。


李斯特的演出服上面总是镶满了亮片,
皮鞋反射着光芒;
他的舞台总是烟雾缭绕,灯火辉煌;
他的演出激情磅礴,动作幅度夸张至极,
他有一个标准动作,就是不停的
——甩头、甩手、甩头发、跺脚,
直到让自己看上去大汗淋漓。

他的音乐会不再是完全的严肃而安静,
而会在曲终的时候,整个剧场都充斥着欢呼与尖叫。

他开始有了自己的经纪人,开始不断的在报纸上打广告,为音乐厅代言,为学校代言,为钢琴代言。


肖邦走后的第一个十年,在自我放逐,游历各地的过程中,李斯特发现,人生可以活得像地狱一样;李斯特悟道觉醒后的十年,在不停的音乐会与贵族打交道中,他又发现人生可以活的像天堂。

此时此刻,李斯特仿佛抬头能看见——

那苍白的脸庞和有神的眼睛
他仿佛听见了
肖邦在天堂给他耳语

音乐,为什么而存在?

1855年,李斯特走上了属于他的神坛——《但丁交响曲》完成了。李斯特一上来就用苍凉而悲壮的和弦配合定音鼓和大鼓宣读着地狱大门上的文字:

从我这里走入恐怖之城
从我这里走入永恒的悲伤
从我这里走入幽灵居住的地狱
进入此门的人放弃一切希望

这之后就是从地狱到炼狱的绝望;从黑暗世界的起始之地,一个满是雄辩家的争论大厅,开始一层一层的走下去,傲慢…懒惰…嫉妒…色欲…饕餮…贪婪…愤怒…最后走到了地狱的最底层,那是关押着背叛者的囚笼。

一声疑问呼之而出
你愿意相信
背叛者的忏悔吗

我愿意,我愿意用我的音乐
去救赎世间的地狱;
去救赎满是虱子的灵魂;
去救赎人类的可怜与卑微;
去救赎人性里的黑暗与憎恨。

我不怕失去我的生命
因为我的音乐就是我的生命!

无形中一束亮光从天而降,驱散开一切悲凉与哀伤,天使们高唱着哈利路亚降临在此,走过了一切罪恶与背叛,那里既是天堂之路。

这就是《但丁交响曲》,李斯特用了四十九分钟来描述地狱的漆黑可怖,而只用了不到一分钟来描述天堂降临时的光明与神圣,但这一分钟的永恒之光,却直穿天宇,震慑人心。他告诉我们,

仅仅只是需要一个光明的念头
就足以击穿看似沉闷厚重
挥之不去的阴霾与悲戚


自由之光-但丁神曲

1875年,李斯特开始着手创立自己的学院——匈牙利李斯特学院。他开始像他的老师那样,将他一身本领和钢琴的技术传承下去。

惊天动地了一辈子的李斯特,在他暮年时,命仆人把一样东西,准确的说是一本小册子给了一位少年钢琴家。

正是这本小册子,差点把全世界的钢琴界闹得天翻地覆,山河倒转。这位少年钢琴家叫阿图尔-施纳贝尔。这本小册子叫《车尔尼手记》。李斯特为什么在暮年,会把这么重要的东西,交给这个当时还不是很有名的钢琴家呢?



因为施纳贝尔是车尔尼最后的一位学生!李斯特把《车尔尼手记》给他,就是希望他能完成李斯特已经无法完成的愿望——按照师祖贝多芬真正的意愿,编一套完整的《贝多芬奏鸣曲集》。

而施纳贝尔最终没有辜负这份伟大而又艰难的期望,他成功了!他不仅完成了编谱,还录了一套完整的《贝多芬奏鸣曲集》和《贝多芬钢琴协奏曲集》。他被美国人称为最接近贝多芬的男人。

但是!由于他的编谱与老牌的欧洲编谱社Henle(中文叫原作版)有巨大的差异,被古老的编谱社不屑一顾,称为 “施纳贝尔版贝多芬”。

那么到底是谁错了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要施纳贝尔拿出李斯特给他的《车尔尼手记》就一切真相大白了。

我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告诉大家,这本书失传了……施纳贝尔在录完音编完谱以后,不久就辞世了,并让这本珍贵无比的资料,也成为了一个不解之谜。

但我依旧从一系列李斯特的传记,施纳贝尔的传记,贝多芬的传记,钢琴的发展史,欧洲史等一系列资料中推测出了一个答案。


算了,这个谜团,让我先留着,现在让我们一起见证我们伟大的钢琴家最后的人生吧!


1886年7月31日的深夜,李斯特就这样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很难相信吗?

是的我也很难相信,他就这么走了,没有贝多芬那样的轰轰烈烈;没有莫扎特那样的谜团重重;没有肖邦那样的黯然神伤,有的只是短短的一段文字,一句话,这简直和他脱跳闪亮的人生完全不配啊!



但我相信这是真实的,也是李斯特最完美的结局。他的人生,他的生命早已经在《但丁交响曲》中托付给了神,托付给了天堂,托付给了世界所有的芸芸众生,托付给了希望。

我不怕失去我的生命,
因为我的音乐就是我的生命。

他从不曾逝去,从不曾被遗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打赏鼓励一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