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4-23 16: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9.24更新=========
感谢 @南洋湾李苹果的提醒,修正一下答案。因为并不是医科生,所以关于听觉系统的文献阅读面并不是很广,所以如果描述有偏差的话,请各位医学专业的同学及时提醒我改正!
原答案其实更偏重于“老年性耳聋(Presbycusis)”来描述了。虽然和“噪音性耳聋(NIHL)”的机理有重合之处,都是在于毛细胞的损伤,但是老年性耳聋归咎于毛细胞的磨损,而噪音性耳聋的机理则是因为突然暴露于极高分贝噪音或长期持续暴露于噪音环境,导致过度刺激毛细胞,产生大量的活性氧化物(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最终导致氧化细胞死亡。
[图4]噪音性耳聋患者的频响曲线
与老年性耳聋从高频开始不同,噪音性耳聋通常是由中高频,尤其是4kHz左右开始的。如上图所示,噪音性耳聋的患者的频响曲线通常在4kHz处出现凹陷。在楼下@Yi Jia Zhao的回答中,她在4kHz的损失就很明显。如果长期遭受噪音污染的话,这个凹陷会从4kHz处向3kHz及6kHz扩大,最后向低频(0.5, 1 or 2kHz)延伸。
有相关研究表面,在音乐家群体,尤其是在管弦乐团和摇滚乐队的音乐家们,都面临着听力损伤的困扰。不过对于经常排练的音乐家来说,Disco舞厅、现场音乐会等等对听力影响似乎更为严重,在6~19岁的青少年中,大约有15%正在经受着听力损伤。
(该段落参考文献已更新至结尾)
=========9.23更新=========
有不少同学在评论中说想要测一测自己能听到多高的频率,所以贴个耳领测试的网站好了:
Ultrasonic Ringtones
这个测试还是蛮准的,初中的时候能听到19.9kHz左右,两年前测的时候能听到16.7kHz,现在能听到15.8kHz。
如果测出来结果不太好,也不用难过。其实14kHz以上的声音在音乐中并不是那么重要,通常是镲片小号军鼓的颇具空气感的部分,除了合成器,通常乐器根本到不了这么高的地方。而就算是piccolo这种极高音域的乐器,其基音最高也就能到5kHz,就算是泛音,14kHz以上的部分也一般很弱。所以如果丢了这部分高频听力的话,听歌可能会有一点点“闷”,然而主要的乐器什么的都可以很清晰地听得见的,对于欣赏音乐是基本没什么影响的。
=========原答案==========
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很没营养,然而如果较一下真的话,其实题主的假设也并非没有道理。
先上个图:
[图1]各种环境下的分贝
通常来说,人耳很难感知到20db以下的声音。我们觉得“寂静”的夜晚,通常背景噪音也在30db左右;而我们觉得“安静”的室内环境,一般来说在50db上下;而我们觉得“一般嘈杂”的环境,响度大概在60db附近;而坐在行驶的车辆中,就算我们关上了窗子,响度也有85db左右,这个时候我们会觉得噪音很“明显”。再往上,电钻、飞机发动机或者摇滚音乐会之类的声音就会让我们觉得“很吵”。
再上个图:
[图2]毛细胞受损前后
我们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组成,简单来说,如果不是受外伤、炎症或穿刺影响的话,外耳和中耳一般不会受损。而在内耳中,在位于耳蜗的基底膜上的柯蒂氏器上,有许多的毛细胞,这种毛细胞分为两类:一是OHCs(Outer Hair Cells)外毛细胞和IHCs(Inner Hair Cells)。外毛细胞的作用是将微弱的声音放大,而内毛细胞则是将声音信号传递到大脑中。通常在年轻时,耳朵里的毛细胞的排列是很整齐的(如上图),而在老年的时候,大量的外毛细胞以及一部分内毛细胞则会毁坏(如下图)。比较遗憾的是,对于人类和大多数哺乳动物来说,毛细胞是不可再生的,所以造成的听力损伤通常也是不可逆的。
举个例子来说,相信许多人小时候应该都和我一样有这样的一个能力:回到家在开门之前就能通过听高频来判断家里的电视机有没有打开。然而在长大以后,哪怕现在就算是坐在电视机(显像管型)前,也不能单纯靠听来辨别电视的状态了。这个就是听觉丢失的一个表现。
这种听觉的丢失是无法避免的。人类的理论听觉是20Hz-20kHz,然而现实中,17岁的人的听觉范围通常在30Hz-18kHz,而在35岁,听阈通常就只剩40Hz-15kHz左右了。然而,除了会自然丢失的听力之外,过大的音量也会造成听力的不可逆受损。
现在的研究普遍认为,85db以上的噪音会对人的听力产生影响,如果在85db的环境中待超过8个小时,就会对听力造成损害。而音量每增加3db,造成损害所需的时间就缩短一半。
85db~8hr
88db~4hr
91db~2hr
94db~1hr
97db~30min
100db~15min
120db~threshold of pain
而再往上,120db则会达到人的痛阈,在该响度下,人会明显感觉耳朵出现疼痛,乃更大的响度下,短时间的暴露都会对听力造成很严重的损伤。
好了,扯完了以上这些,让我们回归问题“每天练钢琴2个小时会损伤听力么?”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下各个乐器的响度:
[图3]各乐器的响度
由上图可见,通常练习钢琴,响度大概在60~70db左右,而在Fortissimo(fff)的强度下,响度最高可以达到95db。而根据前面的“分贝-损伤时间表”我们知道,在95db的响度下,持续大概不到1个小时,就会对听力产生损伤。所以题主问“每天练琴2小时会对听力产生影响么?”,答案是“有可能”。
然而,除非是持续用很大的力气FFF砸钢琴,或者是要练习各种诸如“用锤子或木板用FFFF的力度砸向钢琴的极低音区”这样的现代技法,一般来说通常的练习的响度也才70db,就比日常生活的环境噪音响一些,还没有坐车里的时候发动机那么响,你问我这种情况下练2个小时会不会损害听力,这不是逗呢嘛!
而且,就算是损伤听力,难道就因此不玩了么?相比各种铜管乐器演奏者来说,钢琴简直是太幸福了。我小时候第一次听见别人吹萨克斯(并不是铜管,并且圆号也不是)的时候,那个声音一出来简直把我吓尿了。而且,通常在live中,无论是double bass还是drum,音量都比钢琴大多了。可是,如果就因为太响就不去听Jazz quartet的话,那人生就太没意思了。而且有时候,如果刻意藏着掖着,所有乐器都轻轻悄悄地演奏,那听起来就完全不是这个味了,有些东西就是要响度够大才有够有意思的。反正听力最后都是要衰退的,还不如用来享受下音乐呢。
P.S 答主的耳朵也不行了,sad...
:-(
参考资料:
1. H.E.A.R. | Are You At Risk?
2. Posts about outer hair cells on Deafened But Not Silent.
3. Protection of auditory receptors and neurons: Evidence for interactive damage
4. Alberti, PW (29 February 1992). "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 (PDF).BMJ (Clinical research ed.) 304 (6826): 522. PMID1559054.
5. Morata, Thais C. (2007). "Young people: Their noise and music exposures and the risk of hearing lo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ology 46(3): 111–2. doi:10.1080/14992020601103079. PMID1736506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