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4-23 16: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钢琴技术这门科学,
如同众多学问一直都是各家学派说法不一,常常各有各坚持的看法,甚至相反的意见...
比方牛排要先煎再考?还是常温再煎?大火两面还是反复翻面?要蒜油还是奶油香草?每位米其林主厨说法都不一样...
混乱状况已经由来已久,连钢琴零件名称都常常各时代各学派各国家无法统一一致,
(因为钢琴零件很多是新创的词汇)
更何况是讨论音色这种抽象,每个人感官不同的感觉...
到底是历史悠久的贝森朵夫工厂说得对?
还是闭门造车研究钢琴翻新二十年的木工师父说得对?
或是东抄西学复制steinway零件造型但根本不知道其作用的yamaha说得对?
我只能跟你说连施坦威纽约汉堡两个工厂都会有不同意见了...
我们尊重神技师老前辈的各种说法,
能用美国科学的方式去检视,或是用欧洲传统的精神去解释,亦或国产土法炼刚去研究...
都不行的话就等待时间去证明...只要别一昧完全相信某个金法白皮肤说的就好:P
Kissin大或是Fazioli神说的我认为都有某方面对的立场,
当然也有我这学艺不精,外语不好,讨厌理论喜欢实干,听了太多白皮肤各种说法而脑袋混乱的论述,
大家听听聊聊讨论就好...keep calm and talk more
首先漆影响音色理论也许是从小提琴制琴那边来的吧?(甚至什么传说加了人血的涂漆...)
这个要先问小提制琴专业的人来回答了...我个人认为还是有影响的成分.
很简单...制作音板时来来回回反复好几道刷漆打磨...就是为了把漆渗入木头表面细胞,
填平也好,为了能光滑涂下层漆也罢...
各种厂牌类型的漆,质地密度不同渗透效果当然也有差....
漆涂的不好不均匀,肯定也会影响音板震动.
PS:
施坦威钢琴音色之所以好,不单纯因为音板质地坚固轻薄震动好,
更因为控制零件的成本范围内挑选所有影响声音传递共鸣等因素...例如:木纹切面方向.
而能造出坚固能承受"压力"以至发出美好的音色..(而不是Kissin大说的钢板那么单纯.)
所以廉价琴是不可能在考量木材耐用度,湿度影响木纹变化,又不在乎木纹切面造成的成本问题等等
还说音色媲美百年钢琴...这是不科学的.
如同Kissin大说的,
基于环保,生长,成本等因素而现代钢琴舍弃实木的可能性而采用复合木材,
在木纹切面堆叠和胶水的处理下...(对了,据闻施坦威的胶水种类也考虑到声音传导影响)
确实能造出坚固的钢琴外匡.
PS:
国外也有大神说法外匡是音色的灵魂所在,因为更换了音板却能保有百年前录制唱片的相同音色.
但业内说法,声音传递并不是立式琴往后,三角琴往下...
理由很简单:
1.钢琴上盖是反射板,将声音往观众席辐射出去
2.大部份录音师都"只有"把麦克风放在音板上方收音
因此有说法由于贝森多夫钢琴的外筐内壁采用软木,所以声音经过吸收反射后就比较柔,适合室内乐.
而施坦威外筐内壁采用硬木,所以声音反射后比较嘹亮,适合独奏...
如果牵扯到吸收问题,我猜想漆就还是有可能存在一点影响,
毕竟例如欧洲琴外观的黑色烤漆就比较厚软有延展性,
亚洲韩国的黑色烤漆质地就比较脆薄...所以有说法韩国琴特别容易烤漆收缩破裂.
抱歉一次回Kissin大一整篇这种方式确实很难对到讨论点,自己头脑都昏了.
顺便闲聊最后一点关于影响音色成分 : 90%音板,10%榔头+弦 的说法.....
钢琴整音目的是让钢琴回复到原本该有的声音,
不可能有所谓的大师把yamaha整成steinway的说法.
不过在改善钢琴音色最快最有感受的方式.....还是更换榔头
~某位美国名人堂技师
所以在音板不太可能更换的情况下,定期保养更换耗材是必要的,
而小弟是不觉得有到9:1这么悬殊的比例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