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钢琴选购白皮书(持续更新)

[复制链接]

903

主题

2145

帖子

395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954
发表于 2019-4-24 09: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先留片区域做目录跳转,还没研究明白有没有这个功能
钢琴——乐器之王
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是无可比拟的乐器。 近三个世纪以来,槌击式击钢琴始终在音乐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并且成为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众多作曲家、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必备工具。他们在钢琴前为我们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乐章,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慰藉,让我们从中能获得无限的乐趣。我们的会员中,那些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钢琴制造商所生产优质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始终是音乐家们忠实的伙伴。


不二之选
出于众多原因,经典的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始终是最佳之选。因此,特别是产自德国的品牌乐器始终列于消费者未来的考虑范围之内。 电子乐器和电子钢琴虽然丰富了乐器领域, 但是,从特殊意义上来讲,在乐音优美的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前演奏始终带个人特别丰富的感受,是不能用数字和事实衡量的教育制胜之道。


历史

在音乐史上,还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钢琴一样持久地缔造出如此伟大的一个音乐时代,而这一时代至少从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时期(1685 - 1750)就已经开始繁荣兴盛。 事实上,在西方国家里,钢琴在音乐史上的影响绝对不可小觑。


Bartolomeo Christofori
对于意大利人克里斯托佛(Cristofori)的天才发明,德国钢琴制作师对其给与了权威性的肯定。 弗莱贝格的戈特弗里德西尔伯曼(Gottfried Silbermann),格拉的弗里德里奇(Friederici)以及奥格斯堡的楚姆佩与施泰因(Zumpe und Stein)等堪称是德国钢琴制造业的先锋。
钢琴让我们的生活乘风翱翔。 无论在娱乐界还是在古典音乐界, 钢琴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对于当时的作曲家来说,钢琴是将他们的新音乐作品转变成美妙乐音的必备工具。对于钢琴家来说,则是他们表达情绪和感觉的媒介。对于热爱音乐的人们来说,聆听钢琴的乐音即是愉悦,也是放松。尽管现代的音乐媒介种类繁多,在很多家庭中弹奏钢琴依然深受青睐,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甚至有时我们会忘记:槌击式钢琴的历史可以回溯到300多年以前。


十八世纪


18世纪意大利人巴托罗密欧·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eo Christofori)的天才发明“Pianoforte”是钢琴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德国钢琴制作师对此给与了认可,并成为了槌击式钢琴制造业向前发展的基石。这些制造商包括:戈特弗里德西尔伯曼(Gottfried Silbermann),格拉的弗里德里奇(Friederici)以及楚姆佩与施泰因(Zumpe,Stein)等。 钢琴制造业阶段性的逐步发展铸就了19世纪钢琴工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基础。钢琴制作师们为其下一代的未来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






Bartolomeo Christofori
1700
巴托罗密欧·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eo Christofori)(*1655)在其位于佛罗伦萨的乌菲齐(Uffizien)的车间内对钢琴进行改造创新,通过敲击键盘的力度改变声音的强度。为此,他采用了包有皮革的小槌,通过击弦机敲击琴弦。新构造的钢琴最初命名为“Gravecembalo col piano e forte” (意为:带有音强变化的古键琴),后来简略为“Piano forte”(意为:强和弱)。那时,克里斯多佛利击弦机已经是惊人地完美。  


Christoph Gottlieb Schröter
1717
1717年左右,克里斯托弗·高特立博·施罗特(Christoph Gottlieb Schröter) (*1699)发明了一种新型钢琴,并在德累斯顿的家里向公众展示。这架钢琴上的槌式击弦机要比巴托罗密欧·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eo Christofori)的简单。  


1725
家住(德国)弗莱贝格的戈特弗里德·西尔伯曼(Gottfried Silbermann)是十八世纪最著名的管风琴制造师。他制造出了德国的第一架槌击式钢琴。  
管风琴大师巴赫先生指出了高音部的缺陷以及演奏方式上的困难。西尔伯曼继续工作,寻求突破,并最终的感到了巴赫先生的认可。自此,钢琴制造业的重心移向德国。

1742
1742年,约翰·邵荷(Johann Socher)在德国桑托芬(Sonthofen)建造了一架今迄今所知的最古老的方形钢琴,其尺寸与当时很受欢迎的翼琴相同。 十年后,弗里德里奇(Christian Ernst Friederici)在德国格拉(Gera)开始了方形钢琴的批量生产,他将其命名为“fortbien”。 1745年,弗里德里奇(Fridrici)制造出垂直三角钢琴,并将其命名为“金字塔”。
卡尔·菲利普·以马内利·巴赫(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1714)于1753年出版的《试述键盘乐器演奏法》中虽然仍旧偏爱翼琴,但与此同时也不乏对“新钢琴”的溢美之词。 卡尔·菲利普·以马内利·巴赫因此也成为了钢琴音乐的奠基人。此后,在这一音乐领域中相继产生了莫扎特、海顿以及贝多芬等著名音乐家。


维也纳式击弦机
1770
钢琴制作师约翰·安德雷亚斯·施泰因(Johann Andreas Stein)(德国奥格斯堡)在1770年前后发展了新的击弦机,将弦槌置于琴键杠杆上。这种简单的构造形式也被称为“维也纳式击弦机钢琴”,对于维也纳古典音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这种类型击弦机的钢琴制作方法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  


1782
音乐家约翰·安德里亚斯·施特莱歇(Johann Andreas Streicher)(德国斯图加特)陪伴着他的朋友以及诗人弗雷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Schiller)从斯图加特流亡到了曼海姆。施特莱歇首先在德国曼海姆和德国慕尼黑教授钢琴课程。1794年,他与约翰·安德雷亚斯·施泰因(Johann Andreas Stein)(德国奥格斯堡)的女儿,钢琴家以及钢琴制造者阿奈特·施泰因(Nannette Stein)结为伉俪。 并和她在维也纳共同经营钢琴厂“Nannette Streicher, neé Stein”,该工厂在1896年之前还曾经命名为“Johann Baptist Streicher & Sohn”。


十九世纪

十九世纪时,特别是德国的乐器制造工匠将钢琴这种乐器的发展提高到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并让这种乐器进入到普通大众的生活中。这不失为音乐界的一项伟大的功绩。换言之,钢琴这种乐器让普通百姓的生活插上了翅膀。同时,钢琴在许多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作曲家来说,是他们表达情绪和感觉的媒介。对于那些喜爱演奏钢琴的人们来说,钢琴让家庭生活变得丰富,让友谊充满活力。对于热爱音乐的人们来说,聆听钢琴的乐音即是愉悦,也是放松。坐在钢琴前演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800
钢琴制造业在德国、奥地利以及英国成为了重要的经济产业。从19世纪起,生产立式钢琴以及三角钢琴的手工工场数量不断攀升。这些手工工场的设备在当时堪称一流。正是如此,才能够批量生产出钢琴上为数众多的大小零部件,同时又能够保证其必须的精确性。从欧洲的各个角落到南北美洲,钢琴演奏带来的快乐无处不在。钢琴制造商几乎总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Sébastien Érard
1808
塞巴斯蒂安·艾哈德(Sébastien Érard)(法国巴黎)做出了一项精巧的发明,并在1822年申请了专利:这是一种名为双擒纵结构的三角钢琴击弦机的“简单击弦”装置。这一结构使得重复弹奏一个音符时,不必等到琴键完全退回原位。具备了这一“ 双擒纵结构”后,演奏钢琴时可以施加更大的力度,使得声音的力度和传播距离与越来越大的演奏厅相适应。如今,三角钢琴的击弦机仍然依照这一原理制造。  

Johann Grimm
1819
萨德钢琴的历史始于1819年的(德国)施柏兴根(Spaichingen)。在那里,约翰·格林姆(Johann Grimm)制造了他的第一架方形钢琴。在此之前,他在维也纳师从施特莱歇(Streicher),接受了钢琴制作的手工工艺培训。他将其所学知识传授给了侄子卡尔·萨德(Carl Sauter)。从此,萨德家族的高超的钢琴制作手工艺术得以传承发展。


1820
在德国,钢琴产量逐渐增加。1820年,彼得·斯特伦茨(Peter Strunz)抓住了这一大好时机,开始生产钢琴制作所需的共鸣板木材。斯特伦茨(Strunz)家族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将这一古老的共鸣板木材生产企业发展成为了国际著名的Holzwerken Adolf Strun公司。1945年,阿道夫·斯特伦茨(Adolf Strunz)的女儿,也就是企业创立者的重孙女,与其丈夫卡尔·希尔茨(Carl Hilz)共同努力,从头再来。1990年,Holzwerke Adolf Strunz公司在德国的家乡珀京(Pocking)的边上建起了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工厂。自1995起,家族的第六代传人托马斯·希尔茨(Thomas Hilz)接过了领导企业的接力棒。

1823
马丁·安得利亚斯·劳克胡弗(Martin Andreas Laukhuff )于1823年建立了自己的手工工场。他的儿子奥古斯特(August )在生产自制管风琴的同时,也为其它的管风琴制造商生产金属管。因此大大刺激了管风琴部件生产的专业化以及劳克胡弗企业的发展。自1933年起,另外两个儿子奥托(Otto)和威尔海姆(Wilhelm)开始领导企业。在企业成立170年庆典之际,公司为位于德国威克斯海姆(Weikersheim)的Stiftsbasilika Waldsassen大教堂制作了欧洲最大的管风琴设备。同时,生产用于其它键盘乐器的琴键系统也成为了企业中不断发展的重要分支。今天,劳克胡弗的产品遍及各大洲,并且成为了管风琴以及钢琴制造商最为青睐的产品。

E.W.F. Thürmer
1834
费迪南·迪尔莫尔钢琴厂(Ferdinand Thürmer)的历史始于1834年的德国麦森(Meißen),创始人迪尔莫尔(E.W.F. Thürmer)来自齐陶(Zittau)小城,曾经在南德以及瑞士学习钢琴制作。1862年,其子古斯塔夫·阿道夫·费迪南·迪尔莫尔(Gustav Adolf Ferdinand Thürmer)在接受了父亲以及博兰斯勒(Blüthner)公司的专业培训后,开始领导企业。在他之后,企业由其子费迪南三世(Ferdinand III)和雨果(Hugo)共同接管。在二者的领导下,企业获奖无数并成为了当时的萨克森王后卡罗拉(1905)、萨克森-魏玛大公(1906)以及黑森大公(1908)的宫廷承办商。

Heinrich Engelhard Steinweg
1835
在德国赛森(Seesen),木工工匠及钢琴制造师海因里希·恩格哈德·施坦威(Heinrich Engelhard Steinweg )于1835年成立了一家小型钢琴厂。 就在这一年,他生产出了第一架方形钢琴。 1836年,施坦威制造了他的第一架三角钢琴。 1850,他们全家出于政治和经济的原因移民纽约。只有其长子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希·西奥多·施坦威(Christian Friedrich Theodor Steinweg )继续留在家乡,并继承了父亲的钢琴厂。 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希·西奥多·施坦威(Christian Friedrich Theodor Steinweg )在1855年将父亲的原厂址搬迁至德国沃尔芬布特尔(Wolfenbüttel)。1859年,他又与他的新合作伙伴弗雷德里希·戈特里安(Friedrich Grotrian)在布伦瑞克建立了新的生产基地。 1865年,他也移民纽约并将他的公司股份分别出售给他的三个合作伙伴,其中包括与他共建企业的已经去世的弗雷德里希·戈特里安的儿子威尔海姆·戈特里安(Wilhelm Grotrian)。 从此,来自布伦瑞克的这家钢琴企业以“戈特里安—施坦威”的名字而享誉整个世界。

三角钢琴
1840
德国的钢琴制造业达到鼎盛阶段。手工工场鳞次栉比,革新实验层出不穷。一如那些便携式的小型乐器,虽然庞大的“金字塔”三角钢琴已经属于过去, 但是,在传统的“三角钢琴” 之外,不仅仅立式钢琴的生产源源不断,传统的方形钢琴生产(特别是在美国)也在向前发展。

1846
卡尔·萨德一世(Carl Sauter I)将他的车间改建成专业手工工场,并致力于钢琴技术的改进。他的儿子约翰·萨德(Johann Sauter)在45年后将乐器制造的重点由方形钢琴转向具有时代烙印的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

1847
海因里希·霍伊特贝克(Friedrich Heutelbeck)于1847年成立了生产钢琴零部件的企业。 25年后,他的女婿尤里乌斯·科林克(Julius Klinke)登上历史舞台,科林克将机器加工技术引入到钢琴零件的批量生产中。这种产生方式在19世纪后期称得上是一种先锋精神,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石。如今,科林克公司位于诺伊哈德(Neuenrade),其产品从钢琴用的“宝石牌“弦轴(德国境内唯一生产该产品的企业)到金属扣件、钢琴毯以及弦轴板螺栓等应有尽有。这些产品在世界上许多的优质钢琴中都能发现。

Eduard Steingraeber
1852
埃德瓦德·斯坦格列泊(Eduard Steingraeber )在维也纳完成了在阿奈特·施特莱歇(Nannette Streicher)处的学徒期后,于1852年在拜罗伊特成立了钢琴厂“斯坦格列泊索纳”。 仅仅用了20年的时间,“斯坦格列泊索纳”就成为了拜仁地区最大、最成功的立式钢琴和三角钢琴制造企业。1871年,斯坦格列泊为了所谓的未来的拜罗伊特节日庆典演出而购买了一座建于1754年的洛可可式宫殿,并在宫殿的二层组建了著名的音乐沙龙。作为具有革新精神的钢琴制造师,埃德瓦德·斯坦格列泊早在1867在巴黎就名噪一时,并且借此机会建立了广泛的国际联系。

Julius Blüthner
1853
1853年在德国莱比锡,尤里乌斯·博兰斯勒(Julius Blüthner)开始制造钢琴。他所制造的立式钢琴和三角钢琴以音质柔美而著称。在开发独特的、演奏起开更加轻巧的击弦机的同时,博兰斯勒还花费大量时间改进钢琴的音色。1872年,博兰斯勒与格莱西尔(Gretschel )出版了基础性、系统化的钢琴制造教程《钢琴制造》。
在美国纽约,来自德国赛森的钢琴制造师海因里希·恩格哈德(Heinrich Engelhard)成立了施坦威公司。他自始自终坚持企业创始之初所确立的将这种乐器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则,并发明了众多的专利。这为他的乐器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1880年,在德国汉堡成立了施坦威子公司。初期厂址设在山岑大街(Schanzenstraße),后于1823开始在洪登巴格(Rondenbarg)附近建造了新工厂。

1853年,威尔海姆·瓦格纳(Wilhelm Wagner)也注意到了市场上对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精密部件需求的不断增长,并成立了大机器批量生产钢琴弦轴的专门企业。

Theodor Steinweg
1855
西奥多·施坦威(Theodor Steinweg)将工厂搬迁至(德国)沃尔芬布特尔(Wolfenbüttel)。1858年,乔治·弗雷德里希·卡尔·戈特里安(Georg Friedrich Karl Grotrian)参与企业投资。从那时开始,戈特里安-施坦威这个传统家族企业延续至今。一年后,公司在布伦瑞克找到了新厂址。当1860年弗雷德里希·戈特里安(Friedrich Grotrian)去世时,他身后留下了一个未成年的儿子。这样,西奥多·施坦威(Theodor Steinweg )最初单独领导公司。1865年,他移民美国,并将公司股份出售给年轻的威尔海姆·戈特里安和他的商业伙伴阿道夫·海弗李希(Aldolf Helfferich )以及H.O.W. 舒尔茨( H.O.W. Schulz)。公司以“C.F.Th.Steinweg Nachf.”的名字在戈特里安、海弗李希和舒尔茨名下进行了工商注册。舒尔茨去世后,威尔海姆·戈特里安在1879年将合作伙伴海弗李希的公司股份一并购入。这样,他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实现自己对乐音的理念:他要将弦乐器的乐音移植到立式钢琴和三角钢琴上。这一理念至今仍然构成了戈特里安—施坦威公司的发展基调。

August Förster
1859
奥古斯特·福尔斯特(August Förster)于1859年在(德国)闾堡(Löbau)开始生产制造钢琴。从而又产生了一个兴旺的家族企业。该企业是由家族第三代盖尔哈德·福尔斯特(Gerhard)和曼弗里德·福尔斯特(Manfred Förster )从一战后的艰难中建立起来的。依照物理学家奥斯卡·菲尔林(Oskar Vierling)的想法,他们制作出了具有电子功率放大的无共鸣板三角钢琴。这样,在1933年就大胆尝试了这一50年后作为制造电钢琴的基础理论。

Joseph Anton Pfeiffer
1862
约瑟夫·安东·菲佛(Joseph Anton Pfeiffer)于1862年在德国斯图加特创立了J.A. Pfeiffer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厂。并在业界迅速获得了认可。他的儿子中有三位为专业钢琴制造师,其中卡尔·A·菲佛博士(Dr. Carl A. Pfeiffer)成为了企业继任者。在他的发起以及慷慨的捐赠下,成立了慕尼黑德国博物馆乐器部以及斯图加特符腾堡州立博物馆(德国)。


Johann Christoph Neupert
1868
约翰·克里斯多夫·纽珀特(Johann Christoph Neupert )于1868年在德国穆尼贝格(Münchberg)成立了自己的钢琴厂。1874年,搬迁至稍大一些的城市(德国)班贝格。 那时,这位工厂主就对钢琴的历史充满了兴趣。 他收藏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键盘乐器,正是这些收藏为他的儿子制造出纽珀特羽管键琴奠定了基础并与1906年正式问世。在当时来讲,这是一项先锋之举。通过汉斯·纽珀特(Hanns Neupert )的不懈的科研工作以及“纽珀特音乐历史博物馆”的广泛收藏 ,纽珀特乐器成为了无可争议的世界级品牌。

1876
海尔曼·克鲁格(Hermann Kluge)创立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琴键制造厂。当1951年企业创立者的长孙阿尔伯特·那拉特(Albert Narath)庆祝公司成立75周年时,公司已经成为了钢琴工业中极具生产能力的供货商之一。自1999年起,企业归于施坦威公司名下。  


1878
就在这一年,尤里乌斯·博兰斯勒( Julius Blüthner)为其“共鸣弦系统”申请了专利,该系统在高音部采用了额外的第四根琴弦。使得泛音部分得到了丰富。由此,博兰斯勒又回到了这一已经在荷兰的羽管键琴制造以及在巴托罗密欧·克里斯多佛利的槌击钢琴上曾经应用过的理论。100年后,他的曾孙英格贝尔特·博兰斯勒·海斯勒(Ingbert Blüthner-Haessler)进一步完善了“共鸣弦系统”。

1881
通过组织拜罗伊特音乐盛典,埃德瓦德·斯坦格列泊(Eduard Steingraeber)与理查德·瓦格纳(Richard Wagner)之间的合作愈加紧密。位于(德国)拜罗伊特的斯坦格列泊沙龙成为了艺术家们彩排的场所。直至今天,这一传统仍然被保留下来。1881年,在瓦格纳的指示之下,斯坦格列泊制作了一架玻璃外罩钢琴。这架钢琴专为歌剧“帕西法尔”而制作,并从1911年起,被发送到世界各地的歌剧院。

Louis Renner
1882
路易斯·伦纳(Louis Renner)可称得上是一位完美主义者。他于1882年开始在斯图加特开办工厂,生产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的击弦机。20世纪初,他的企业是转为使用电动机驱动整个大机器生产的重要先锋。



Max
1884
在(德国)莱比锡又诞生了一家钢琴制造厂。1884年,马克思·齐默曼(Max)和理查德·齐默曼(Richard Zimmermann)成立了他们的企业。他们的乐器专为家庭演奏所设计。几年之后,他们的名字就已经在世界市场上广为人知了。1893年,公司转变为股份制经营。1904和1911年,其位于艾伦伯格和赛弗海纳斯多夫(均为德国城市)的生产基地急剧扩大。由此,齐默曼成为了欧洲最大的钢琴制造商。 今天,齐默曼是贝希斯坦集团的一员。

Wilhelm Schimmel
1885
当威尔海姆·诗密尔(Wilhelm Schimmel)于1885年在莱比锡旁边的小城斯托特利茨(Stötteritz)制造了他的第一架钢琴时,他还无法预知,他的企业在70年后能够成为欧洲领先的钢琴制造厂。1895年,位于莱比锡的第一个生产基地落成。25年后,诗密尔成为了他的故乡城市里极受尊重的企业家之一。暴风骤雨般袭来的世界经济危机使得公司后来不得不搬迁至(德国)布伦瑞克。对于其子威尔海姆·阿尔诺·诗密尔(Wilhelm Arno Schimmel)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Carl Meyne
1893
卡尔·梅恩尼(Carl Meyne)于1893年成立了一家企业,这家企业的后人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投身于立式钢琴和三角钢琴部件和工具的批发贸易中。公司专注于满足钢琴技师以及钢琴贸易上的需求,同时还自行生产特殊部件以及工具等。


Wilhelm Grotrian
1895
1895年,威尔海姆·戈特里安(Wilhelm Grotrian)将他的两个儿子库尔特(Kurt)和威利(Willi)作为股东纳入公司旗下,使其成为了“戈特里安,海弗李希,舒尔茨, 西奥多·施坦威继承人”公司的成员。8年后,威利·戈特里安发明了他的最有名的带有米字型支杆的小三角钢琴。他始终致力于这种乐器的发展与生产。而他的弟弟库尔特·戈特里安则负责在全世界建立广泛的生意网。


二十世纪


德国钢琴制造业在这一历史时期具有空前的创造性。音质以及演奏的灵活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得音乐的发展以及作曲家的影响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钢琴已经不仅仅是艺术家和作曲家的工具。在本世纪初,已经成为了普通大众所喜爱的乐器。在这一基础之上,产生了德国的钢琴制造艺术,并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了标准典范。因此,没有理由不相信,今天“德国联邦钢琴协会”(BVK)所团结的立式钢琴和三角钢琴制造企业仍将以其不变的标准典范的姿态迈向20世纪。




Julius Blüthner
1903
自1853年公司创立之后,尤里乌斯·博兰斯勒(Julius Blüthner)钢琴厂成长成为了一个大型企业。并成功出厂了50000架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公司创始人的儿子海因里希·布鲁诺(Heinrich Bruno)、阿道夫·马克思(Adolf Max)以及罗伯特·博兰斯勒博士(Dr. Robert Blüthner)继续领导着企业向前迈进。销售渠道遍布世界各地。自1932年起,鲁道夫·博兰斯勒·海斯勒博士(Dr. Rudolph Blüthner-Haessler)接管公司。之后的企业领导者是英格贝尔特·博兰斯勒·海斯勒(Ingbert Blüthner-Haessler)。他也同样坚持不改变乐器的音乐品牌特征:公司创始人的乐音哲学。  


1906
纽珀特(Neupert )制造了他的第一架羽管键琴。企业创始人的三个儿子还积极投身各种活动,纽珀特乐器以其“优美的音色”赢得了纽伦堡艺术和手工业展览金质国家奖章。


1907
奥依根·巴尔茨(Eugen Balz)在他的企业成立后不久就开始生产钢琴椅和钢琴凳。创始家族领导公司长达64年之久。直至1971年,企业由路易斯·伦纳(Louis Renner)接手。1985年,家族传人麦根哈尔德(Megenhardt)购入巴尔茨公司的全部股份。今天,公司拥有先进的设备,在维纳登市(Winnenden)通过自行开发的技术进行生产。


Ferdinand Thürmer
1909
1909年,当庆祝费迪南·迪尔莫尔(Ferdinand Thürmer)建立的钢琴企业诞生75周年之际,公司在一年之内又在麦森-采拉市(Meißen-Zscheila)建成了一座新乐器厂。1946年,公司成功迁往西德并在那里由企业的第五代传人继续将传统发扬光大。


1910
当威尔海姆·诗密尔(Wilhelm Schimmel)于1910年庆祝公司成立25周年时,他的长子已经开始辅佐他的事业,并在莱比锡的老城中心负责管理销售网点。小儿子阿诺(Arno)刚刚只有12岁,却已显示出对钢琴制造浓厚的兴趣。就是他后来在布伦瑞克将他们的家族企业发扬光大。


Gebrüder Wupper
1912
盖博吕德·乌珀尔(Gebrüder Wupper)公司于1912年在格维斯堡市成立,主要从事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零部件的生产,并在几十年后发展成为德国的一家颇具传统的制造商。 即使在90年后的今天,企业仍然牢牢坚持生产专业用于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的各种脚轮、特种折页、支脚固定装置以及金属配件等。几乎在所有的德产钢琴身上都能够找到乌珀尔产品的踪迹。






1919
齐默曼(Zimmermann)公司在成立35年后成为了德国最大的钢琴制造企业。二战结束后,公司不得不归属在前东德国家计划经济管辖之下。在一个名为“钢琴联合会”的机构中,齐默曼公司一直扮演着领导的角色。1989年,钢琴联合会由于两德统一而解散。在被贝希斯坦集团(德国柏林)收购后,1990年,齐默曼在其新生产基地赛弗海纳斯多夫开始了公司新的篇章。
萨德(Sauter)钢琴的名字在世界上久负盛名。在卡尔·萨德二世的领导下,工厂在(德国)施柏兴根继续扩大并且引入了现代化的生产工艺。




1925
马特乌斯·克劳斯(Matthäus Kraus)成立了„Kraus & Pabst“运输公司,并主营集装货物和家具的运输。 在企业创始人去世后,1936年,他的女婿鲁道夫·霍尔巴赫(Rudolf Rohrbacher)接管了企业的管理。




1929
1929年,钢琴制造师约翰·克里斯多夫·纽珀特(Johann Christoph Neupert)所开始的收藏工作终于得以实现其所追求的目标: 在(德国)纽伦堡的“纽珀特音乐历史博物馆”正式开放。馆内收藏了近300个具有历史价值的键盘乐器以及其它展品。后开,所有收藏均被“纽伦堡日耳曼国家博物馆”所接管。  

阿洛伊斯·哈巴(Alois Hába)建议在钢琴上逐步引入“四分之一音符”并为新三角钢琴的制造注入了生机。福尔斯特(Förster)将“四分之一音符三角钢琴”变成现实,他采用了两个叠加的发声体和两个钢琴键盘。这一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将钢琴的音符进一步丰富并推进欧洲的音乐进步。  


Wilhelm Arno Schimmel
1935
位于莱比锡(德国)的诗密尔钢琴厂成立50年后,威尔海姆·阿尔诺·诗密尔(Wilhelm Arno Schimmel )在布伦瑞克为这家生产制造小型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的家族企业谱写出新的篇章。在50年代,企业创始人之子威尔海姆·阿尔诺·诗密尔成为了西德钢琴工业重新崛起的灵魂人物。
戈特里安-施坦威开发出了所谓的“均匀共鸣板”,这种共鸣板是由纹理均匀的共鸣板用木材拼合而成。  
瓦尔特·菲佛博士(Dr. Walter Pfeiffer)数十年如一日的投身于钢琴制造的科学研究工作中。他的专业书籍成为了钢琴制造业的标准教程。  




1947
奥古斯特·福尔斯特(August Förster)公司在企业创始人的孙子盖尔哈德·福尔斯特(Gerhard )和曼弗里德·福尔斯特(Manfred Förster)的领导下在1947年重拾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的生产制造。
经历了1972年的国有化以及1984年归属于东德钢琴联合会后,成为了前东德的国有企业。然而,创始家族的第四代代表人物沃尔夫冈·福尔斯特(Wolfgang Förster)能够将家族的盛名在东德时期以及计划经济体制下保存下来。


1948
1948年,艾弗里德·亚恩(Alfred Jahn)创立了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零部件的批发贸易企业。他在钢琴行业多年的经验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他也为钢琴工业的重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企业由约尔根·哈尔克(Jürgen Harke)和他的儿子安得利亚斯·哈尔克(Andreas Harke)领导。其产品涉及钢琴零部件以及各种工具、配件等,甚至一部分产品由其自行开发研制。


1953
施坦威(Steinway & Sons)公司自在纽约成立起,已经具有百年历史。位于德国汉堡的分公司也已经经历了73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坦威公司已经拥有超过100项专利技术,其中三角钢琴的延音踏板和交叉夹紧弦轴板与重型铸铁板的结合已经为钢琴制造所普遍采用。


Kraus & Pabst
1958
Kraus & Pabst国际运输有限公司将其服务范围扩大到大型无包装乐器的运输。由此,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内铸就了公司在整个欧洲范围内的货运网络。自1965年起,企业创始人的孙子盖尔哈德·霍尔巴赫(Gerhard)和鲁道夫·霍尔巴赫(Rolf Rohrbacher )致力于运输服务向国际化的转变以及提高服务质量。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公司联合集团迅速增长:其子公司包括:位于意大利维罗纳(Verona)的Kraus & Pabst, Italia s.r.l. (成立于1977年),位于德国、瑞士、奥地利以及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三国的货运基地(成立于1989年),位于德国格鲁斯雷纳(Großlehna)的子公司 Kraus & Pabst 家具运输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以及位于德国瑞德威茨(Redwitz)的家具高架仓库(成立于1997年)。企业主要服务于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的制造商和贸易商,同时也面向私人客户。




1969
霍尔斯特·伯格哈尔特(Horst Burghardt)公司在头十年里主要从事管风琴、吉他等乐器及配件的销售。从八十年代开始,企业开始从事立式钢琴和三角钢琴的钢琴凳和钢琴椅以及乐谱架的批发业务。在全球化的时代,公司创始人的经营理念以及为数众多的产品为企业在全世界范围内打开了广阔的市场。


1970
来自德国利安贝格( Leonberg)的菲佛(Pfeiffer)乐器以其坚固耐用和优美的音质而出名。122/124型钢琴符合当时钢琴制造的潮流,即:高度较高。这种型号的钢琴于1985年在巴黎获得了“金音叉”奖。1989年,公司重新开始生产191型三角钢琴。  

戈特里安-施坦威公司生产的钢琴造型美观,颇具五十年代风格。


1982
海尔姆特·爱博尔(Helmut Abel)在(德国)弗兰肯哈德市(Frankenhardt)工作了20年之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之后他成立了自己的企业制造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弦槌。今天,该企业兼容了现代化生产技术与传统的手工制作弦槌工艺,同时还为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技师制造特殊部件,其销售遍布世界各地。公司的专业特长为弦槌和击弦机的修理。


Schimmel
1985
诗密尔(Schimmel)公司成立100年后,成为了德国境内的大型钢琴生产企业。在现代化的生产基地,诗密尔除了生产本身的乐器产品以外,还在商标许可框架协议下为法国品牌埃拉尔(Érard)、普利耶(Pleyel) 和嘉瓦(Gaveau)生产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随着企业在九十年代初的转型,所有的诗密尔副品牌产品都停止生产和销售。  

1985年,钢琴制造专家瓦尔特·海勒(Walter Heller)开始为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生产低音弦。如今,其产品已经出口到世界各地。




Thürmer
1988
位于波鸿的迪尔莫尔(Thürmer)公司在成立150年后搬入了全新的厂房。公司老板杨·迪尔莫尔(Jan Thürmer)在其新厂址的新厂房内还修建了钢琴博物馆、室内音乐厅以及为艺术家提供的下榻场所。


1990
英格贝尔特·博兰斯勒·海斯勒(Ingbert Blüthner-Haessler)在1990年东德解体之后又重新获得了这个曾经归属国有的莱比锡企业的所有权。 他的儿子,钢琴制造师克努特·博兰斯勒·海斯勒(Knut Blüthner-Haessler )致力于这种乐器的制造和发展。自1995年起,克里斯蒂安·博兰斯勒·海斯勒博士(Dr. Christian Blüthner-Haessler)作为企业领导集团的成员负责管理和拓展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销售和服务中心。


Dr. Georg Pfeiffer
卡尔A.菲佛(Carl A. Pfeiffer)三角和立式钢琴厂很久以来就是德国钢琴工业中耳熟能详的品牌。1990年,乔治·菲佛(Dr. Georg Pfeiffer)博士作为家族企业的第五代传人走上领导岗位。1993年,公司向公众展出了包豪斯风格的新版三角钢琴。1994年,公司迁到利安贝格( Leonberg)。  


Wolfgang Förster
沃尔夫冈·福尔斯特(Wolfgang Förster )于1990年重新执掌自己的企业。在推出了东德钢琴联合会(莱比锡)后,公司重新开始自主经营并恢复了传统的名字——奥古斯特·福尔斯特有限公司(August Förster GmbH)。  
B. & K.鲍姆盖尔特(B. & K. Baumgärtel)有限公司自1990年起定址(德国)格拉市(Gera),并且为钢琴工业供应种类繁多的零部件、运输工具等。同时,他们还致力于低音弦的生产和琴键表层更新和琴键维修业务。


1991
诗密尔(Schimmel)公司制造的玻璃三角钢琴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广为人知,是德国钢琴制造业中的新古典主义者。


1992
纽珀特(Neupert)公司在其将近130年的历史中,由一个立式和三角钢琴厂发展成为了键盘乐器的艺术性手工制造企业。如今,家族企业的第四代传人沃尔夫·迪特·纽珀特(Wolf Dieter Neupert)领导整个公司,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始终保持着钢琴制造企业的最悠久传统。
从路易斯·伦纳(Louis Renner)组建公司至今过去110年。到目前为止,已经超过两百万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上装有伦纳击弦机。半个世纪以来,该企业式是德国唯一的一家始终保持其本色的制造商,质量更是有口皆碑。


1993
施坦威(Steinway & Sons)公司于1993年庆祝公司成立140周年。一年之后,“施坦威学院”在汉堡(德国)挂牌,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家这种类型的培养音乐会技师的学院。1997年,施坦威庆祝公司创始人亨利E.施坦威(Henry E. Steinway)诞辰200周年。同一年,公司在(日本)东京成立分支机构。


1995
斯坦格列泊(Steingraeber & Söhne)钢琴厂具有175年的历史,其中的140年里,公司位于(德国)拜罗伊特。拜罗伊特市的斯坦格列泊之家是音乐会的中心和艺术家的集结地。 斯坦格列泊为乘坐轮椅的残障人士开发了具有踏板电磁控制装置的钢琴,该踏板电磁控制装置由传感器控制。  
戈特里安-施坦威(Grotrian-Steinweg)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0年以前。在那一时期,超过30个皇宫、王室和选帝侯宫将企业列为宫廷承办商。如今,公司成为了一个将艺术手工制作与包括计算机辅助木材加工在内的现代生产工艺相结合的典范。 这样,小型钢琴的制作与2.77米长的Concert Royal或协奏用三角钢琴同样能够做到精确。


1996
贝希斯坦(Bechstein)集团于1996年转型为股份公司,并且在同一年在新股东处私募到新的股份。1997年11月,在柏林证券交易所成功进行了场外交易的首次开价。1999年,股东们首次获得了股息。  


世界知名设计师彼得·马莱(Peter Maly)特别对萨德钢琴(Sauter )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为其设计了一个系列。 其中注入的新元素使得钢琴超越了其乐器本身的界限,并进入到当今居家的世界,另外就是将高品味、乐音文化以及家居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1997
1997年,在充分考虑到对钢琴制造最新认知的情况下,在莱比锡的旁边建造了全新的博兰斯勒(Blüthner)钢琴厂。该厂以手工制作为基本点进行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的生产。这里出产九种不同类型的三角钢琴和四种立式钢琴,每架钢琴都各有千秋。
在这一年,位于斯图加特的菲佛(Pfeiffer)公司接管了“莱比锡钢琴厂”,并在产地莱比锡生产霍普菲尔德(Hupfeld)和劳力士(Rönisch)两种品牌的钢琴。12年后当企业陷入到经济危机之中时,遂由博兰斯勒公司将其接管。  


1999
福尔斯特(Förster)公司在装修一新的福尔斯特别墅内与知名的艺术家共同庆祝公司成立140周年。
纽珀特(Neupert)参照历史蓝本,开发了箱型结构16度音域音乐会羽管键琴。根据最新的科学调查,巴赫曾经在他的音乐会上指定使用过这种羽管键琴。  
卡尔·萨德(Carl Sauter)钢琴厂在180年前创始之初就以为演奏者设计出乐音与演奏灵活性完美结合的钢琴为己任。
诗密尔(Schimmel)向外界介绍他新开发的系列三角钢琴“Concert Chamber 213”。 数十年来,作为德国钢琴市场的领军人物,诗密尔三角钢琴不断开发并打入新的国内和国际市场。
尽管世界金融问题频发,德国钢琴生产厂家仍然保持着活跃的创造力。1999年4月1日,波鸿费迪南·迪尔莫尔(Ferd. Thürmer)钢琴厂庆祝企业成立165周年。杨·迪尔莫尔(Jan Thürmer)在企业的创始地(德国)麦森市(Meissen)成立了钢琴博物馆。
1999年,齐默曼(Zimmermann)是贝希斯坦集团(贝希斯坦、齐默曼和W. 霍夫曼)旗下排名第二的品牌并且生产各种不同型号的钢琴,是行业中的佼佼者。


二十一世纪


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依然是当今音乐生活中各种乐器之王。这并不稀奇,因为演奏钢琴能够陶冶情操、丰富生活并且愉悦身心。它使得人们摆脱压力,敞开心扉,积极面对生活并且唤起对生活的快乐憧憬。同时,演奏钢琴也是工作之余放松与解脱的方式。它让人陷入沉思,为人带来安宁,使人精力集中。它让人陷入自我陶醉之中,为生活增添了特殊的意义。也让聆听演奏的人们获得相同的体验。演奏钢琴还能够促进普遍的感知和体验能力以及社会敏感性和创造力。钢琴演奏愉悦并丰富了生活,让人回味无穷。它带来动力与勇气,安静与和谐。正是如此,演奏钢琴始终保持着鲜明的时代性。而优质的钢琴是所有这一切的先决条件,对于这一点,德国钢琴制造企业始终深谙其道。


2009
无论是三角钢琴、立式钢琴或是高级家俬,M+S Piano-Express都能够以一流的质量出色地完成任务。在2009至2012年期间,企业进行了结构性的改制。2009年奥地利的JCL AG收购了Kraus & Pabst集团74.9 %的股份。一年后,JCL AG成功地购入全部股份。2012年1月1日,位于德国Minden的VELA GmbH公司购入了JCL Logistics Germany GmbH的全部股份及其子公司JCL Transport Germany GmbH。两家企业现在以P&M Logistics GmbH和P&M Transport GmbH的名称进行经营。2014年5月,位于德国柏林的M+S Piano-Express GmbH收购了P&M集团的全部股份。由此,让一段不稳定的历史成为过去。M+S依然将精力放在了大型乐器和无包装/高级家私的物流服务领域。


2010
就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依旧是想象力的魔法箱。它们是唯一的可以表现几乎一切音乐形式的乐器。因为钢琴色彩丰富的音质不仅唤起了想象力,更以其广阔的音域空间营造出独具特色的创造性。所以,经常听到人们这样感叹: “或许真的应该学弹钢琴”......!  
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的德国音乐学校的学生们都必须接受钢琴演奏训练。这里我们不仅仅只讲述德国的情况。在许多其它国家,参加钢琴课程的学生数量始终居首位。因此,世界各地都需要优质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德国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制造企业始终对未来充满信心,并且继续秉承和发扬德国钢琴制造业的优良传统。这条发展之路上的里程碑就是记载了各个公司历史的周年纪念日。这些历史性的日子就是德国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制造企业令人信服的有力证明:  
2009年:迪尔莫尔(Thürmer)钢琴厂成立175周年,福尔斯特(Förster)钢琴厂成立150周年,
2010年: 戈特里安—史坦威(Grotrian-Steinweg)公司成立175周年,诗密尔(Schimmel)公司成立125周年
2012年: 斯坦格列泊(Steingraeber)公司成立160周年,菲佛(Pfeiffer)钢琴厂成立150周年
2013年: 贝希斯坦(Bechstein)公司成立160周年,博兰斯勒(Blüthner)公司成立160周年,施坦威(Steinway & Sons)公司成立160周年
2017年: 斯坦伯格(Steinberg)公司成立140周年
2016年: 萨德(Sauter)公司成立170周年
2018年: 纽珀特(Neupert )公司成立150周年


击弦机系统——钢琴的心脏

钢琴的击弦机系统在整个乐器中是最具精确性和可靠性的杰出之作 。几代以来,特别是在德国钢琴制造大师的努力之下,制造钢琴击弦机系统的标准始终保持不变,并精确到每一个细节。上千个连部件连成一体,共同作用,铸就了整个的槌击机械装置,使其成为: 整个乐器的心脏,随演奏者的力度强弱变化而变化的功能完美的槌击机械装置。  
杠杆装置由硬质木材制成,由于安装精细,能够将琴键最细微的运动传递至弦槌之上。每一个木质元件都经过精密加工,许多元件都通过轴定位器使得加工精度达到正负1/100毫米。金属元件(其中包括用于弦轴的精密钉梢、为数众多的具有非常特殊的特征曲线的弹簧、若干金属丝元件以及不同规格的螺丝钉)也是击弦机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
毛毡和皮革材料均为上等精品,作用之一在于保证整个杠杆系统运动时不会发出任何噪音;其次就是将敲击琴键的能量由弦槌传递至琴弦;另外就是为振动的琴弦减振等。

制造


德国制造
不言而喻,来自德国传统钢琴制造企业的原装乐器是品牌乐器中的精英。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完全在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手中一点点成型。制作过程中需要经过无数的手工雕琢,上千件零部件被接合在一起,材料筛选精细谨慎,加工过程协调进行。


独一无二
优质的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征,就如同为演奏者创造出一个对话伙伴。其自然的乐音表达意境。通过琴弦的摆动以及共鸣板的震动而让音乐变得活灵活现。优化的琴弦是美妙乐音的源泉。 每一个琴弦都以自己的方式振动。 一旦通过弦槌的击打刺激琴弦振动后,琴弦将振动传递给敏感的共鸣板并刺激共鸣板随之发生振摆。振动的形式多样且不断变化,由此产生的声波到达人的耳朵。从我们的感觉角度来讲,就形成了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所发出的无法比拟的美妙乐音。




考究的木材加工
钢琴外壳均以贴面板、实木材料、胶合板以及再生木材作为原材料,由这些材料最终成型为每一个组件。因此,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可以保持300年的历史而经久不衰。当然,除了黑漆钢琴以外,使用珍贵木材品种作为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外壳也同样具有相当长的传统。


秘密
如果说在钢琴制造中有什么秘密,那么其发音体的构造艺术必定是当之无愧。铸铁弦架承担琴弦的最主要张力(超过18000公斤)并且构成了整个发音体的脊梁。肋木和木框架作为构成具有张力的拱形共鸣板的基础。因此,选择合适的木材以及进行合理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考究的共鸣板用木材均出自欧洲专门的种植基地。精选的山毛榉和枫树是最主要的木材种类。桥码将琴弦(音源)与共鸣板(钢琴的灵魂)相连接。


演奏灵活性
琴键系统就如同进入钢琴的入口。而通过琴键构成的复杂杠杆系统被称为击弦机。通过击弦机的作用将敲击琴键的动作传导至弦槌,并通过弦槌敲击琴弦形成振动发出声音。钢琴家在演奏时传递给琴键的能量大小决定了弦槌运动的速度。来自琴键的能量加上弦槌本身内部所具有的能量以脉冲式撞击琴弦。这样,琴弦开始振动。只有整个击弦机装置上的木材、毛毡、皮革、金属材料、弹簧以及重量等因素完全匹配协调,才能够创造出丰富且自然的钢琴乐音。


大师级的能力
高质量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之处。这还远远不能证明钢琴的顶级质量。还应包括: 德国所特有的一成不变的培养钢琴制造大师级的能力。 因此,钢琴制造师的培训期往往需要3年半的时间,请您访问位于路德维希堡的联邦乐器制造专业学校(Bundesfachschule für Musikinstrumentenbau)网址(http://www.ows-lb.de/),并可以从那里获得钢琴制造的相关知识。有鉴于此,很多来自服务部门、贸易部门和生产部门的专业人士也是德国钢琴制造商协会成员。www.bdk-piano.de


保养&维护

最初购买之后
新出厂的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应该在第一年进行两次调琴,并且在第二年后每年进行一到两次调琴。除此之外,服务工作还需要视范围和时间而定,如:对声音求、音调的要求以及演奏方式等,另外还受到乐器的演奏频率、场地条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声音所到之处
会造成其它物品发出噪音。无论是噪音出自三角钢琴或立式钢琴本身,还是噪音来自钢琴周围的物品,通常都很容易被发现。异物很有可能在不经意之间进入钢琴,并损坏到钢琴的击弦机而发出噪音。不可使液体流入发音体或击弦机。因此,不应再钢琴上放置花瓶、饮料杯以及饮料瓶等。 如果有液体物质不慎流入钢琴,须向专业人士咨询采取何种必要措施。


气候条件
对于立式钢琴和三角钢琴而言,相对稳定的气候条件以及空气湿度保持在 40%和65 %时最为理想。对于比较古老的钢琴(制造年份在1950年之前),空气湿度应保持在下限45 %。应尽可能减小温度的变化,因为温度的变化也会引起相对湿度的变化。 强烈的温度变化可能会影响钢琴音质以及击弦机系统,甚至造成共鸣板损坏。
地板采暖系统可能会在三角钢琴下部形成一个干燥和温暖的气团,从而造成共鸣板单面干燥。结果会出现共鸣板裂纹,维修起来会异常麻烦。
详细信息请见保值性与采暖系统。


维护
您的钢琴应每年至少在钢琴经销商的工作人员或具有资质的专业人员处进行一次调琴。同时,专家还可以对您的钢琴整体情况进行检验。另外,还可以现场排查击弦机系统中的缺损以及调整不太完美的音色。


表面
钢琴表面的上漆和抛光过程非常复杂细致。为了能够使得钢琴的表面光泽保持持久,在清洁时应首先拂去表面灰尘(灰尘颗粒会磨损表面)。油脂痕迹应使用柔软的湿布轻轻拭去。几年后,可以使用特殊的抛光物质对表面进行翻新。


废弃处理
优质的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在正确的保养下和适宜的存放地点可以拥有很长的使用寿命。请您注意的是,旧钢琴的翻新通常很不划算。
当需要对旧钢琴进行废弃处理时,推荐直接向当地或地方的垃圾处理站或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专营商咨询。在那里您可以获得旧钢琴废弃处理的相关规定。
具有电子装置的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如:静音演奏系统和自动演奏系统)应在废气处理前将电子元件拆除,并依据当地的规章或法律进行分类处理。


保值性——高级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保存须知


优质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独具特色
在这样的钢琴上演奏充满乐趣。人们听到并感受到德国的钢琴制造商们是如何用心将木材、毛毡、皮革和金属组装在一起,成为一个高级乐器。钢琴制作所使用的材料均取自天然。这些天然材料对于不同的气候特征以及气候变化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建议为钢琴选择一个合适的存放场所,使其所处的气候环境尽可能保持在一定的限度范围之内,从而避免钢琴受损。通常来说:


合适的存放场所
指:人体感觉舒适之处即为钢琴存放的最佳场所。 原则上,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不应放置于:
    窗户旁边。阳光长期直射处。散热式或对流式采暖器旁边。风口上、风口下或风口前。湿度大、温度低的山墙附近。


房间内的正常通风不会对钢琴造成损坏。
室外温度为零下时或天气非常潮湿时,不应过度通风。在这样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穿堂风会对钢琴造成损害。穿堂风越强烈,持续的时间越长,给钢琴带来的干燥或潮湿气体越多,室内的温度变化越大(例如:暖气迅速加热室内冷空气),对钢琴造成的损害就会越大。


适宜的室内温度
室内温度稳定而适宜对于钢琴声音的稳定性异常重要,同时能够降低不良因素对于演奏灵活性的影响,减少共鸣板的张力变化,保护发音体的木质元件从而延长钢琴的使用寿命。原因很简单,因为木材和毛毡均为天然材料。这些材料对于相对湿度的变化产生反应。随着时间的流逝,其结果是木材和毛毡的含水率发生变化,并随之影响到发音体和弦槌的张力关系、演奏灵活性、音色以及音调和音质。


理想的室内空气相对湿度
应保持在40%和 60%之间。在35 %和70% 之间也可接受。相对湿度变化频率和范围过大会导致音色和演奏灵活性的变化。


理想的室内空气温度为20至24摄氏度。
只要相对空气湿度在35%至70% 之间,过高或过低的温度本身并不会损坏钢琴。应避免室内温度低于10摄氏度。无论如何应该避免温度的骤然变化(特别是在运输时)。应避免温度的骤然变化,特别是避免在室外温度较低时快速急剧升高室内温度,因为这样会使空气湿度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如果需要,推荐加装Piano-Life-Saver系统。 专业经销商愿意为您提供咨询。



采暖和通风系统


采暖系统的影响,
通风以及/或者空调设备影响着室内的温度。建筑及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的多样性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很难用一两句话解释清楚,请咨询专业人士。 通常情况下:


辐射式采暖气
大都安装于窗户下面。主要通过对流作用将辐射热传递给整个空间。钢琴不应直接放置于这样的暖气旁边。对流式暖气通常安装于墙壁旁或地板内,仅通过对流作用为室内加温。不可将钢琴直接置于这样的暖气前或暖气上。


空气加热系统
在出风口附近制造持续的空气流,这种空气流对于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能够造成直接损害。因此,不可将钢琴直接置于出风口前、出风口下或出风口上。


地板采暖系统
通过非常低的加热温度而在室内产生相对较小的均匀的气流。 标准范围的地板采暖应直接将地面空气的温度加热到21℃至23℃。室内空气的温度随着距地面的距离增大而减小。因此,空气温度的升高以及辐射热对三角钢琴的影响很小。对于立式钢琴来说,推荐在地板和钢琴底座之间加装隔热层。 专业经销商可对此提供咨询。


空气加湿系统
对于相对湿度持续偏低的环境非常实用,但必须严格界定房间大小并且谨慎行事。空气的相对湿度变化剧烈或过高时,空气加湿系统不能够避免钢琴损坏。


全空调系统
对于钢琴来说是最佳之选。条件是:该种类型的全空调设备能够将全部房间的相对湿度保持在35%至70%之间,并能够迅速平衡通风条件下的湿度变化(对于钢琴的理想数值: 40%至60%)。




YAMAHA雅马哈
U系列(U1,U2,U3)处于YAMAHA产品线中端系列,是全世界普及的一个钢琴系列。
以质量稳定,性价比高为主要特征。每个时期该系统命名有所差异。
以下是该系列的演化历程。


U系列最早可以追溯到20年代,甚至更早,1948年开始量产,曾经有一批经历过二战核爆并且幸存下来的琴,其中最有名的,是一台1932年产的no.100,至今被向往和平的日本音乐人士用于公益演出。
1948-1954(no.100 no.200 no.300)


1970年之前,U系列, 因为有彩琴,特殊造型琴等原因,导致型号繁杂,比较混乱
1954-1959(U1A U1B U1C U2A U3A U3B)
1959-1969(U1D U1E U2B U2C U3C U3E)


1970年之后,U系列在风格,定位和理念上基本固定下来。只是在弦槌,铁骨,琴弦和其他一些零件配置上略有不同。
1970-1971(U1F U2F U3F)
1971-1972(U1G U2G U3G)
1972-1980(U1H U2H U3H),这是YAMAHA历史上产量最大的一批型号,U3H尤为突出。
1980-1982(U1M U2M U3M)
1982-1987(U1A U2A U3A),从这时起U1A的提升比较明显,实际效果中普遍强于之前的U1系


1987年后,U2型号(高度127)停产,只保留121和131两种型号。
1987-1989(U10BL U30BL)
1989-1994(U10A U30A)
1994-1997(U100 U300)


1997年后,日本本土发售名称被改名YU系列(注意!不是国内的YU系列),日本以外的地区,称为U系列一直至今。
1997-2001(YU1 YU3)
2001-2006(YU10 YU30)
2006至今(YU11 YU33)


被誉为德国国宝,全唱歌的钢琴。
世界五大顶级钢琴中性价比最高的品牌,新琴价格与施坦威不相上下,二手琴价格却比施威坦便宜不少。


历史:
1853成立于德国莱比锡。
一战后到二战前期间(1918-1939),不管是品牌影响力、材料质量还是工艺水平均达到巅峰。
1936年曾制造过一架三角琴,跟随希特勒飞艇环游世界,登峰造极。
1944年工厂被炸毁,顶级材料从此消失。
二战后,品牌归西德政府所有。
1990年,柏林墙倒塌后,重新回归家族管理,真正恢复元气。


专利:
整倍分弦(第四根独立琴弦同频共震),早期共震弦配附属码桥,1990年后为了削减成本,取消了附属码桥;
独立挂弦(一个弦轴挂一个琴弦);
低音琴弦麻花技术;
每两组弦(6根)换一个弦号;
柱状音板;
斜切琴锤。


品牌型号:
三角
280
MOD.4 长度210
MOD.6 长度191,1878设计定型,18世级20年代击弦机改为施坦威现代化类型
MOD.10 长度166
MOD.11 长度154


立式
订制型号M 高度113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打赏鼓励一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