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钢琴手的小鸡爪

[复制链接]

736

主题

2375

帖子

385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850
发表于 2019-4-25 09: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最近大家对“钢琴教学是否要注重手型”这个话题吵得有些沸沸扬扬,不管是起步的学生还是弹了十多年的老油条,甚至一些全职的钢琴老师很多都持有截然相反的观点。不少人也私信征求我的意见,今天就带着大家一起聊聊:学钢琴是否需要注重手型的培养?首先大家要弄明白一件事情:手型究竟影响着什么?
弹琴的最终目的是让手自由灵活的操纵键盘上的88个琴键,来奏出理想的音乐。对键盘的把控力是一个钢琴手水平的最大体现,所以无论你是学流行也好,古典也罢,你的手指如果无法做到“指哪弹哪”,那就说明你的水平还有待提高。而手型则是控制手指的直接因素,所以说不同的手型手指的触键方式是会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手型影响并决定着手指触键方式
那么,触键方式是否有对错之分呢?答案是:没有正确的触键方式,但是有错误的触键方式。
先跟大家提一句,钢琴的绝大部分弹奏技巧都是以手指为单位来工作的,包括力度的控制,八度弹奏,连续和弦。初学者很容易在八度或者和弦上通过上下摆动手腕来达到弹奏效果,这其实是不规范也很有后患的一种偷懒行为。具体原因这里暂时先不赘述了,抽空会跟大家细说。目前而言对手腕要求比较高的技巧只有类似震音或者和弦半音阶这种学个十年也接触不了几次的东西。之所以跟大家说这个,主要是想告诉大家:大部分的钢琴技巧都是要看你的触键方式的,我说有错误的触键方式是因为这类方式在某些甚至很大一部分的技巧里弹奏起来非常困难甚至干脆无法弹奏。所以凡是可以完成这些技巧练习的触键方式都是没问题的。
这些触键方式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
我相信这个问题很少有人专门去研究,我在看过很多成人的手型和弹奏方式后,对比一下孩子的手型和触键,还是总结出了一些有用的信息。
这是我的手……大家不要吐槽,我知道比较小……



大家可以看到,每个手指都有三个指节。这三个指节的灵活度和可控度几乎100%决定了手指的控制力。所以每个手指节的活动范围越大,活动能力越强,弹奏就越准确越流畅。所以,最理想的手型就是能最大限度的给这三个指节活动空间和训练机会的手型。
我们先来看一下最“标准”的“握鸡蛋”手型:



这是绝大部分老教师都非常注重的初学手型。大家可以看出,第一指节垂直于琴键,指尖触键,这是最容易发力的手指状态。同时第二指节和第三指节可弯曲的程度都是最大,所以可控性和灵活度非常高;手指可以垂直抬的很高,所以可以奏出非常强的音。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手型并不是一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非常有科学根据的。遵循这个手型来练习,是绝对不会坑的。
我们再来看一下最被各种老师严厉抵制的“大平板”手型:



大家可以看到这种手型的触键点主要在指肚,手指基本上是平的。这种触键方式大家试一下就可以看出用力的方式基本是靠第三指节以“费力杠杆”的形式。第二指节和第一指节基本无法弯曲,这种情况下练琴基本上是无法训练手指指节的。稍微对速度有要求的曲子基本上就没法弹,而且弹奏时候力量消耗很大,无用功会做很多,弹着弹着就会非常累。所以各大教师抵制这种手型也是非常有道理的。这样就是我所说的“错误的手型”,大家务必要避免。
这两个极端的例子就是要告诉大家:对手型的要求绝不是老师吃饱了撑的没事儿闲的。即使你不想机械的养成“握鸡蛋”的标准手型,老师也会很尽力地避免你养成错误的手型。这种东西对你以后的训练效率绝对是影响很大,尤其是小孩子手指力量并不是很好的情况下,一些奇葩手型很容易把手练伤。所以对手型的要求核心目的在于不养成多么好的习惯,而是不让自己跌进坑。
再给大家贴几个比较常见的,比如下面这个八爪鱼式手型:



这个手型是周杰伦弹琴的惯用手型。这手型的特点是手掌比较低,手指第二指节基本常年处于弯曲状态,靠第三指节活动来弹奏。这个手型对于非大跨度的音来说弹奏的准确率非常高,灵活度训练效果也很好。但是这个手型不适合孩子尤其是初学的孩子,因为这个手型对第三指节活动力要求很强,孩子的手发育不是很好的话很难弹出力量,同时第二指节长时间弯曲对孩子成长也不利。但总体来说,这个手型已经可以达到训练手指关节和力度控制的要求了,只是在弹八度或者大距离弹跳的时候会有些迟钝。
还有这种悬挂式的手型:



这个手型是马克西姆的标志手型。他的弹奏特点是手掌手腕和手指几乎保持平行,触键的时候三指节同时弯曲向下“扣”键盘。这种手型初学者尽量不要模仿,因为第三指节没有向上的蓄力动作,直接向下弹奏,而且三个指节要求同步,接触琴键的依旧是指尖,如果没有大量的力量训练和手指灵活度训练是很难做到的。这种手型的最大好处是在处理快速跑动的篇幅时非常得心应手,准确性和流畅性都非常好。这个特别推荐手大的朋友尝试,绝对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后提一个老一代钢琴家中特别常见的“贴键不倒翁”式手型:



这个手型的点就是没有特点……整体看上去就像手很自然的搭在琴键上,指节自然弯曲,手腕手掌自然放平,触键的地方是手指间和手指肚之间。这个手型基本在演奏的过程中全程保持贴着琴键的状态,看视频的各位会觉得演奏家的手全程弹奏几乎没啥变化,小幅度的晃来晃去就是不变,很多常人看来复杂的技巧在这些钢琴家的手上基本没动就弹下来了。特别推荐看一下berezovsky弹奏的《鬼火》里的那段复杂的双音,最典型的例子。这种手型我至今没想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因为看上去他们的手每一个很小的关节都具有无穷大的力量和灵活性。我自己达不到所以理解不了那是什么感觉。
手型的要求其实不应该作为一种强制性的指标,但是确实非常影响练习效率的因素。我对老师死扣手型强行固定手指状态是持反对态度的,因为根本就没有“正确标准”的手型,只要符合弹奏者的习惯,能正确的训练各个指节的活性,都是可行的手型。老师要做的是让学生们避免使用不适合甚至错误的手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注意学生的手型变化,不让学生养成影响练习的错误习惯。所谓“形散而神不散”,就是手型要求的真谛。如果学生能在各个不同的曲目中熟练切换各种适合的弹奏手型,对成长是极其有帮助的,老师应该多多鼓励。
这里给大家贴几个我的好朋友弹琴时的手型可以给大家参考下:
这个是华南地区唯一的高等音乐专业学府:星海音乐学院的帅妹子@Aurora的手型




标准的“握鸡蛋”式,但是她在弹《冬风》的时候转换成半悬挂式,有点偏平板,所以指法控制会稍显吃力,不过整体还是ok的。
然后下面是18岁的德国钢琴教授@Jellicle费了老大劲帮忙演示的一系列反面教材:








以上情形都是错误的手型和触键方式,大家务必要避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打赏鼓励一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