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官方微信

钢琴世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极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查看: 282|回复: 0

低价:让世界更自由(一)

[复制链接]

404

主题

1849

帖子

265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659
发表于 2019-5-1 22: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看到“好奇心研究所”一篇文章《百年吉他老牌宣告破产,一种代表一个时代灵魂的乐器为何失去光辉?》讲的是吉他顶级品牌“吉布森”(Gibson)的破产。原文在这里:
一、乐器巨头的陨落

作为一个90年代弹红棉吉他的老Diaos,吉布森吉他动辄上万的价格对我来说,就像高档车行里闪闪亮的保时捷之于脸贴在橱窗玻璃上流口水的小镇青年,可望而不可及。然而这并不能阻挡我研究这个品牌的发展之路——我吉他弹得不好,但跟那些本镇音乐大咖们交流时,总需要有些知识可以吹嘘,以免被大咖们看不起。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培养自己研究市场的洞察力。——这是后话。
回来继续,很多人认为吉布森的破产是因为近年来民谣原声吉他的兴起、布鲁斯和摇滚乐的没落(吉布森主要生产摇滚乐演奏中的电吉他),而电子合成器和编曲软件已经智能到可以模仿所有乐器的水平,——那我想说这样倒闭的应该不止电吉他厂商,其他摇滚乐乐器的厂商也应该玩完才对,况且电吉他还有其他几家厂家还活的好好的。
那你说是什么原因吧!你要问我,我就会回答:
太贵了~
没错,就是吉布森太贵了。
上海CES推介会上的吉布森展位
或者说,吉布森的技术都体现在专业高端(高价)产品上了,这一点与同为电吉他巨头的芬达Fender完全不同。Fender不仅高中低档价位齐全,而且产品线丰富,除了吉他,贝斯也是其重点产品之一。
回到我所在的城市青岛,我身边喜欢音乐的朋友只有一个买了吉布森吉他的,他也是我了解的身边唯一一个布鲁斯音乐的疯狂爱好者,他可以拿起那把落日红的吉布森给你忘情的弹奏一曲BBKING的12小节布鲁斯《Thrill is Gone》,——但大多数年轻人听完都一脸懵逼,他们听的都是流行音乐和电子乐,R&B(有些音乐平台翻译成“节奏布鲁斯”,这二者毫无关联),对布鲁斯这种七八十年前的音乐风格毫无热爱。而我问了很多本土音乐大咖,说到fender吉他大家没有普遍的共识,从流行摇滚到小清新都可以弹奏,——而说到吉布森,大家的共识就是“高端”、“布鲁斯”、“硬摇”(一种不那么流行的摇滚风格)。
可以说,吉布森把自己的品牌定位卡在了高端和专业上。动辄数万的价格实在不是很亲民,而同时受难的还有高端钢琴品牌“施坦威”。
身为「钢琴之王」的施坦威为何想要出售自己? - 钢琴世界 https://www.pianoworld.cn/question/21472637
不过今天的话题并不是讨论多元化经营和丰富产品线管理的,也不是跟各位杠精讨论乐器的,而是讨论“低价”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想象一下,你跟20年前的我一样,想学吉他,但商店里只有上万块的吉布森,你怎么办?
想像一下,你的儿子现在七岁了,想学钢琴,但商店里只有二十万的施坦威,你怎么办?
王千源秦海璐电影《钢的琴》,讲述了东北一位底层家庭的父亲为学钢琴的女儿手工打造钢琴的故事,这个镜头是王千源坐在用木板画的假琴键前给女儿演示指法。
二、丝袜与汽车

就电吉他话题继续说,1936年,吉布森Gibson在密西根的工厂出品了ES-150电吉他。确立电吉他独特音色的爵士音乐家查理.克里斯蒂安(Charlie Christian)认为ES150是世界上最好的电吉他。而在同一年,同在美国的杜邦公司的技术人员们从石化产品中提取了一种特殊成分:尼龙。
可以说,杜邦公司的很多发明都改变了这个世界。作为一名化学专业的毕业生,说这句话时我仍带着深深的敬畏感。
而杜邦在1940才开始量产尼龙丝袜,定价2美元一双,2美元什么概念呢?从美国作家威廉曼切斯特的著作《光荣与梦想》对四十年代美国物价的描述中可见一斑:
“单身公寓每月需支付25美元,热狗每个5美分,电影票每张20美分,大多数杂志一份10美分,一顿饭45美分,手表维修费10美分,1/5威士忌1.25美元,一般情况下,与朋友打赌只投注5美分”
按购买力来算,2美元大约相当于现在200多元人民币,不便宜,在当年5月15日一天,7万双尼龙丝袜就被抢购一空。很多排队购买的女士在买到之后直接当街换上……
当街穿尼龙丝袜的女士 1940年 美国
要知道,在杜邦量产尼龙丝袜50年前的英国,丝质的长袜要120英镑,羊毛的要35英镑。
杜邦大力扩张尼龙产能的同时,也大力推广尼龙丝袜,据说其要求公司的女性必须穿本公司生产的尼龙丝袜来上班……而为啥黑丝呢?因为早期技术难以把石油中的黑色去掉……
感谢杜邦的科学家,几十年后的现在,你既可以在小商品市场买到十元一双的尼龙丝袜,也可以找海外代购买到闺蜜鼓吹的一两百元的日本货。
回来继续说1940年的美国,那一年上映了一部影响甚远的电影《愤怒的葡萄》,讲述的是美国第一代农业工人在大萧条中的悲惨遭遇。主角搭乘一辆破旧的“哈德逊”牌汽车一路来到加州寻找新生。而此时美国的汽车工业已经高速发展了30年。一个偏远山区都可以找到可搭的车,这要感谢另一个汽车品牌的生产方式改进。
福特,1903年发明真正意义上第一辆汽车,1914年又发明了第一条汽车流水线,1914年公司的1万3千名工人生产了26.7万辆汽车;而同期美国其余299家工厂的66万工人仅生产了28.6万辆汽车,福特公司的人均效率是其他公司的47倍。福特公司之前,一辆轿车的售价为4700美元左右,1914年福特公司的T型车售价已经降到了360美元,使小轿车成为平民也可以也买得起的交通工具。
福特流水线 上世纪20年代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低价的汽车,也就没有汽车的普及;如果没有低价的尼龙制品,女士们也没有便宜的丝袜;如果没有低价的红棉吉他、星海钢琴,我们的音乐教育更是无法普及;甚至没有橡胶的广泛应用,也没有西方的性自由。而产品的普及催生了文化的普及,文化的普及又让产业更加繁荣。——比如美国的汽车产业形成了美国独有的汽车文化,“公路片”这个名词自此而来,从1973年的《青春涂鸦》到这几年大火的《速度与激情》,连儿童片都有汽车文化的市场,比如《汽车总动员》。


三、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时间到了2008,美国人萨拉·邦焦尔尼写了一本书:《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讲述自己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收到的圣诞节礼物大部分都是made in China, 然后决定一年不买中国货。结果发现,沃尔玛里低价的小商品都是中国造,从玩具到电器到生活用品,到服装,其他国家造的不仅不好找,还很贵。萨拉带着美国白人式的傲娇表示很不开心,咬着牙不买中国货,结果收获的是付出更多和手忙脚乱。直到一年后,她(算是)完成了自己的承诺,才开开心的又开始买中国货了。
——那是10年前的书了。萨拉现在什么样我不知道,不过我认为,如果美国不用中国产品,最先跳起来闹事的是美国的底层民众。正是美国沃尔玛里10美元的大号中国T恤牛仔裤,以及中兴99美元的智能手机,让美国底层民众可以吃饱穿暖举高高,轻松享受民主和自由。
美国的沃尔玛,左侧货架可见“低价”字样
调侃完了美帝,还是要言归正传。实际低价也是让我们中国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生活更自由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计划经济时代凭票供应的衣食住行,到现在逐年降低的电话费,我们生活之所以如此丰富和自由,都要感谢中国制造的低价。正因为有了奇瑞比亚迪,大众的桑塔纳才从十几万降到了几万块(按购买力则降幅更大);正因为有了中国制造的重型卡车,让东南亚国家可以大大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正是因为有了中国的智能手机,才让印度和非洲的朋友享受到了本世纪的通信发展红利。
那么下一个问题,中国为什么低价?是因为中国有“福特式的流水线革命”吗?
先来看看中国制造的出口:
“2016年我国出口占全球总份额达到13%,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分行业来看,中国在纺织、服装等行业的出口份额均接近40%,排名都位列全球第一;办公和电信设备的出口占比在2009年超越欧盟以后稳居第一,份额达到33.7%。其中的电信设备和电子化数据处理的出口份额均超过35%,集成电路及电子元器件的出口份额也在20%左右。从贸易伙伴角度看,我国是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进口的第一大来源国,在日本、美国和欧盟进口中的份额分别达到25%、21%和20%。”
再来看看“中国组装附加值”,根据IHS iSuppli 2015年的报告:
“售价349美元的iWatch,生产成本为83.7美元,绝大部分价值被苹果公司创造并拿走。在生产成本中,美国的公司贡献了40美元的价值,日本生产的储存器贡献7.2美元价值,中国生产的电池、附带配件等贡献的价值可能不足7美元,组装测试成本仅2.5美元。”
如果还没看明白,看下图:
来源:《2016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
我相信看完你跟我都会得出一个老掉牙的结论:中国的低价是建立在低成本和贱劳力之上。而众所周知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涨价已经在这两年带来了珠三角的小工厂撤离,以及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关于此话题有很多报告,大家可以参考,这里不做详解。)
也就是说,世界是按照“发展中国家耗尽生态进行低人工生产,发达国家享受低价产品→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成本上升→低价产业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国家继续享受低价产品”的逻辑推进的。
那这种低价并不是“有意义”的低价。


四、有意义的“低价”

那么回过头来我们要问自己,什么样的“低价”才有意义?或者说,什么样的低价才能在不牺牲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人工的前提下有意义。
我觉得首先不是“纯模式创新”,比如以前是线下洗车,你开发个APP,让大家都可以找到更便宜的洗车店,或者说让师傅上门洗车,——这模式本身没什么问题,也符合垂直、迭代两个互联网创新的原则,然而它并不能革命性的改变产业,颠覆性的提升生产力。
根据我在某砸冰箱企业孵化机构的工作经验,国内这几年的互联网多以纯模式创新为主,而制造业的maker一直没带好节奏,国内技术创新相比美帝自己动手的maker文化,还差不少,这里要提一下maker,国内有把这个词翻译成“创客”的,我不能苟同,我概念中的maker应该是在车库里有一墙的工具,喜欢各种DIY,详情请见美剧《绝命毒师》以及《钢铁侠》。
美剧《绝命毒师》
举例:在块砖式大哥大刚成为大陆土豪标配时,美帝的maker已经开发出了VR眼镜;
如果这里一直吐槽我国的创新不足,那本文实在太浅薄了。所以接着往下说,除了不能是“纯模式创新”以外,这种创新一定是可以产业化的。举个例子,尼龙如果不是从石油里提取而是从铀235中提取的话,很难大规模应用;或者杜邦的工程师发明了尼龙之后坚持手工作坊式生产,也很难大规模应用;又或者不是在1940年代工业化的美国,而是在1780年的拉瓦锡时代发明了尼龙,也很难大规模的应用。
也就是说,产业化或者说规模化生产需要符合几个条件:
    可规模化生产的原料可规模化制造的工艺配套产业规模化市场需求规模化
其实还有可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营销与推广、物流与仓储以及政治等等原因没放在里面。所以我们看到福特流水线的成功不是偶然,新燃料发动机技术成熟,美国产业工人增多,甚至还有屠宰场流水线对他的启发。
说到这,我想基本可以定义一下制造业中有意义的低价应该是什么样的:
    颠覆式的技术极大降低了成本;颠覆式的工艺极大提升了效率(从而降低了成本);成本更低的新型原材料投入使用;以上的混合。
纵观中国制造的产品,能做到以上的并不太多,我们在国外市场跟自己的同胞同行咬着牙打价格战的时候,带来的是产业改革的阵痛和珠三角中小企业倒闭潮;在我们发给非洲客户一柜柜劣质水管和拖鞋的时候,带来的是黑兄弟们对中国品牌的如潮差评;在小米号称自己只挣5%的利润时,马斯克让火箭发射的成本降低到1/10,运力提升了三倍。
低价不应该是玩命压低自己的价格、成本、材料和人工,而是技术和工艺的颠覆式创新。
说到这,我们下期lv一遍中国制造业“技术和工艺颠覆式创新”的机会,各位家长在给孩子选专业的时候可以格外留意一下……


转载前请与作者ray-long@hotmail.com联系
其他文章请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打赏鼓励一下!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QQ|钢琴世界 ( 陕ICP备16012637号-2 )

GMT+8, 2024-5-19 03:46 , Processed in 0.679371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钢琴世界 PIANOWORLD.CN

Copyright © 2015-2022,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