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雅思贝尔斯(德)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钢琴大师班活动顺利展开,并取得圆满成功。
10月30日,著名钢琴教育家、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福建音乐家协会钢琴艺术委员会创会会长——黄登辉教授,不辞辛劳,远道而来,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师风范。
黄登辉教授1960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师从中国著名钢琴泰斗——李嘉禄教授。著有《钢琴教学与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歌剧性、交响性、钢琴性》等数十篇论文。被誉为福建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科研、文艺、教育领域推动钢琴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引领人。
到场的有魏长兴教学副校长、康宇丹教授、王政老师以及音乐组全体教师。
■■■■■
简短的开场后,正式开始上课。
经过同学们努力的准备与考核,最终定下学员名单。
倾情授课
●●●
授课中,老师不仅给大家讲解演奏时遇到的技术难点该如何解决,并亲自示范进行专业指导,给大家介绍了作曲家的生平,分享了关于作曲家有趣的小故事,为大家梳理了曲目的时期、风格和演奏的深度、逻辑和想象力。教学过程中,老师幽默的语言时不时逗得大家捧腹大笑,课堂上妙趣横生。
■■■■■
充满趣味的指导该生弹琴要歌唱:弹琴不唱谱,不如回家卖红薯。
■■■■■
非常生动形象的指导该生想象旋律的线条:旋律是油,滴在水里,化不开,沉不下。
■■■■■
严肃又不失乐趣的指正该生依靠惯性弹琴不看谱的坏习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不长久。
■■■■■
诙谐的调侃该生曲目的节选和演奏时支撑力、爆发力不足: 这是 “娘娘腔”贝多芬演奏的压缩版“悲怆”。
■■■■■
指导该生如何练习:放慢速度,拿掉踏板,踏板不是遮羞布。
小插曲:当问到学生关于所弹曲目是哪国作曲家时,学生回答不上来,老师风趣的说到拉赫玛尼诺夫是闽侯上街的。
脚踏实地
●●●
学琴就一定要练习,黄老师告诉大家,学习钢琴是一件苦差事,追求完美的路上永远没有尽头,弹得每一遍都有新的体会,只有傻瓜才会把钢琴当做一种职业,他从鲍蕙荞老师的书上读到殷承宗老师练琴非常刻苦,一个装饰音可以练上一个早上都不满意,话锋一转说道:在座各位既然都已经上了贼船,那就只有坚持认真练习了,引来哄堂大笑。
老师多次提到音乐要有想象力,要有心劲儿,要投入、要专注、要用情,音乐是技术、美术和艺术三个层面的总和,音乐是跨越种族、空间、时间的艺术,只有懂得这些才能弹好琴。
同学们认真听讲中,求知惹渴的小眼神儿。
为人师表
●●●
黄登辉老师对前来听课的老师们分享他的经验,中外教育的差异在于中国总是把孩子们的缺点放大,告诉他们哪哪哪有问题需要改正,而国外恰恰相反,他们会告诉孩子哪哪哪很优秀继续保持。批评很可能会扼杀孩子,而表扬一定会激发孩子的斗志和学习的欲望,好的老师会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放大它,引导他。
他曾经觉得有些比赛只要参加就能拿奖,是很没有含金量的比赛,而现在他认识到这正是广大琴童需要的比赛,他们需要平台、需要锻炼,而不是一次又一次的角逐和打击。
他认为学音乐的孩子都是好孩子,他们利用明明可以玩耍的时间,情愿或不情愿的坐在钢琴前一练就是好长时间,是很了不起的行为,他们需要鼓励、关爱和正确的引导。
“教育的本质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教师需要有献身的精神,我们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
老师们也受益匪浅。
大师班的意义
●●●
1.现在学琴的孩子普遍缺少对音乐的想象力,参加大师课,可以给孩子们渗透“音乐中充满美感,需要积极探索”的观念。明确学习音乐的意义,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理解。
2.参加钢琴大师课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维。学琴不应该只会看谱弹琴,知识的沉淀和全面的修养对演奏深度、逻辑、想象力以及多维理解曲目的能力有很大的影响,钢琴大师课可以帮助孩子学习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的生平以及风格流派特点等等综合的音乐知识。
3.观摩钢琴大师课是一种学习方式,看看大师是如何解决演奏时的遇到问题,从最基本的旋律、节奏、结构等到乐句的处理,情感的表达和乐曲的艺术处理等,可侧面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演奏技巧。通过听别人演奏和上课,联系到自己的练习、演奏等,会有更多体会、收获。
4.观众观摩,对于演奏的学生来说得到一次公开演奏的实践。
同学们认真听课,热情高涨。
因乐相逢
●●●
我们因为音乐相逢在这里,因为教育理念而产生共鸣,感谢黄老师,感谢所有到场的老师和同学们!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的机会再次相聚!
尾声。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礼是天之经,地之义,是天地间最重要的秩序和仪则;乐是天地间的美妙声音,是道德的彰显。自古以来,礼乐共存,礼就是音乐的心态,只有端正态度才能演奏出动人的旋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