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5-9 08: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不推荐任何社会培训组织的钢琴集体课。市面上绝大多数集体课都是噱头,效果很差。
和文化课不同:文化课只传授知识型内容——钢琴要同时传授体育,知识,艺术三方面内容。
文化课只有一个标准答案:1+1=2——钢琴对于每一个人手指能力、反应速度、艺术追求的内容都不一样:必须因材施教。
对于初学阶段的儿童(启蒙~599):钢琴需要同时输入视觉,听觉,触觉方面的内容。一个钢琴老师必须时刻同时注意学生的【手型】【动作】【音符】【节奏】【唱谱】【情绪】【注意力】,并用【触碰】【示范】等方法反复现场训练,纠正孩子发力出现的偏差;用【唱谱】【指示】【打节拍】等方法,训练孩子的读谱能力;用【表演】【夸赞】【威胁】等方法维持孩子注意力与兴趣。以上是一节钢琴课中一个老师应完成的正常内容,不可能同时面对两个以上孩子完成这一步骤:时间空间上不允许。
初学阶段的儿童如果过多使用大课,极大可能会出现【折指】【压手腕】【僵硬】等技术问题——因为老师没有时间精力及时纠正;出现【读谱慢】【读谱不准】等知识问题——因为老师没有时间精力及时纠正;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完就忘】【一知半解】等问题——因为老师不能准确照顾到每一个人的情绪和状态。因此初学阶段的儿童是完全不应上集体课的。
对于强化阶段的青少年(849~299):在此阶段学生已形成基本的技术体系,有一定的演奏能力和对曲目的理解。但在此阶段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会凸增,学生的个人风格和优缺点也会形成。一些较难的技术,如【八度】【震音】【轮指】等技术需要在老师全程监管下完成以免误入歧途;对于曲目的处理如【声部】【前后结构】【细节】【情感】必须老师全程细听不得有干扰。因此教学曲目安排,技术学习的步骤,曲目内涵的讲解必须因材施教,私人订制。大课只适用于少数情况:如手指基本速度,耐力,技术的训练(想象一百人练哈农的场景),基本只是一个监管,陪练的效果,学习新知识是不指望了。
对于专业阶段的学生(740及以上):此阶段更不能长期进行集体课,因为此时曲目处理已经相当深刻,无数的细节在曲目中需要老师全神贯注细听;无数的处理方向需要学生认真思辨做出自己的理解和选择,情况及其复杂,老师不可能同时一对多。可能的情况类似于讲座,大师课,学生参与了解知识性内容,了解大师对曲目对音乐的理解,属于日常学习的补充,断然不可作为主课学习。
综上所述:以钢琴为代表的乐器类学习各个阶段均不宜过多使用大课,市面上绝大多数所谓钢琴大课以【低廉的学费】吸引家长,对学生进行【一刀切】式的教学,大多数学生进步缓慢或误入歧途。因此强烈不推荐任何形式的器乐集体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