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孩子初学钢琴的教法问题?

[复制链接]

98

主题

1145

帖子

132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28
发表于 2019-5-13 10: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谢谢大家的建议,换了一位老师,沟通了一下孩子的情况,过几天开始上课,希望一切顺利。 ................................................................................... 孩子6岁,钢琴学了不到两个月,现在在学小汤2,老师教学的节奏很快,小汤1大概学了四节课就结束了,一直都是先教认谱,然后让孩子自己弹出来,至于指法姿势没什么要求,也很少示范,课后作业留两首曲子,下节课能顺利地弹出来就过,节奏什么的最多点…
打赏鼓励一下!

0

主题

340

帖子

24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4
发表于 2019-5-13 10: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手型问题其他答主已经回答的很详尽了。我的建议也是一样:换一个更有经验、更重视基础的老师。题主孩子现在的老师在大概率上不是一个好老师,甚至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对于学生,特别是孩子,启蒙阶段的老师的好坏直接左右了他能达到的上限的高低。所以不论是否走专业,启蒙阶段的老师都是马虎不得的。

另外就手型问题再补充几句。
首先,初学阶段是否需要注重手型(“握鸡蛋”状)?毫无疑问,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是。但是!应该是学生逐渐找到正确的放松和手指支撑的感觉之后,一点一点逐渐形成的“近似握鸡蛋”手型,而且还不是完全像握鸡蛋,正确支撑的手指不可能像握鸡蛋那样,也握不住(对于成人来说就是“握膝盖”,鸡蛋太小了)。而不能是为了所谓“好看”,硬生生地让手“摆”出“握鸡蛋”的形状,整个手紧张得像石头一样,这还怎么弹啊,弹一会就很累了,学久了还容易受伤,更不用说音色怎么样了。

最后再说句心里话:我小时候也受到过题目所说那种老师的荼毒,而且当时信息也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所以一学就是6年。所以后来虽然换了好老师、拼命练琴改毛病,但是现在看来当时跟那个老师学的时光还是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失和无法弥补的遗憾,小时候养成了毛病,大了再改就像扒皮一样痛苦。所以真的不希望再看到更多的孩子走弯路了,真的!遇到孩子家长咨询我学琴,我也毫不犹豫地坚决让他们直接去找我现在的老师,或者同等级别的其他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5

帖子

27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1
发表于 2019-5-13 10:3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换老师,换老师,换老师!
看到这个问题,想跟题主讲讲我小时候的经历。
我学钢琴说起来真的很草率,小时候我觉得幼儿园会弹钢琴的老师都特别厉害,所以也想学钢琴。碰巧有一天,幼儿园门口有钢琴班招生,我就拉着我妈给我报上了名,从此成为一名小琴童。
当时父母都不懂,也不知道什么样的老师好,什么样的老师是半瓶子醋瞎晃荡,所以我跟着这位老师一学就是两年多。
这位老师的教法和题主描述的非常像,上课不讲究手型,不讲究指法,音弹对了就行,甚至节奏也不怎么说,一上课过好多首曲子,然后带着我识一下新谱子就下课了。不同点是,这个老师在第一节课的时候还告诉学生要握乒乓球一样,后面好像他自己都忘了这件事,也从来没有提起过这个问题。小孩子嘛,老师不说基本上就当没有这件事了,慢慢的也就忘了,就跟着老师一通瞎学,学到后面车尔尼599,大汤2.3本的时候,我爸妈就觉得不太对劲了。
首先说老师让我练哈农,让我高抬指,那真的就是单纯的高抬指啊!!!我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折指的问题绝对有,手腕肯定也是不停的晃,音当然不是一个一个干干净净落下去弹出来的,就单纯的把手指抬高,然后落下。再说车尔尼,练习曲里面的小跑动,我爸当时跟我说:虽然我不懂,但我总觉得你这个不利索不清楚。我当时年龄小,还跟我爸顶嘴,说老师都没说,不让我爸管我,还给我爸气的够呛……然后大汤2.3其实已经有一些难度了,踏板强弱表情记号基本上都是这个时候开始接触的。这个老师教踏板的方式,我实在是记忆犹新……我那会自己提前看了书,看到下一首曲子是讲踏板的,我特别激动,我还跟我妈说,你看你们说弹琴用不到脚!现在我用到了!并且十分期待讲踏板的那节课。结果,老师只是告诉我,有这个符号的时候踩下去,有小雪花的时候抬脚……这话是没错了,但是小时候刚接触踏板还踩不到太底,什么时候踩什么时候放,早一点晚一点的,老师也从来没说过,天真的我真的以为我做的都是对的,自己天天还美滋滋的。我爸说:我觉得你弹得一点都不美,这首曲子不是叫天鹅嘛,你咋弹得这么别扭呢……当然,我还是跟我爸顶嘴了,说他啥也不懂净瞎说我。
后来,我妈跟我合唱团的一个小姐姐的妈妈聊天,她妈妈问我们钢琴是跟谁学的,我妈说谁谁谁。那个阿姨表情十分复杂,然后跟我妈说,那个小姐姐原来也跟我那个老师学琴,学了四年,偶然的机会听别人说起来那个老师不行,然后她家就换了老师,结果一换老师啥都得从头改,搞得自己家孩子都快对钢琴没兴趣了。我妈一听这不行啊,赶紧给我找老师换老师,果然,所有东西都要改,基本上等于从头学。我吧,天生手就不太有劲,加上之前在错误的路上开的头,纠正起来手型指法都特别费劲,好在后来的老师要求严格,让我到了天津之后不需要这么痛苦的继续改基本功。考附中之前,我玩命的练施密特和740,现在肖练也是一点一点的慢练,但跑动还是不太利索,手指灵活性也没有那么好。真的是,小时候养成的练琴习惯,很难纠正,尤其像我这样大软手,嗯之前附中老师管我叫残废手,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开头,后面会走的很难很难。

当然题主的孩子还小,也不一定走专业,但我觉得这种事情真的就应该从小抓起,哪怕不走专业,要学也得好好学,以后也拿得出手。

有的答主说手型无所谓,慢慢来,以后会变得很好的,我只能说因人而异。有些孩子他们从小没练过基本功,但手指照样利索,比如题主说的其他学的久一点,跑动灵巧的学生,人家那是先天条件好。但大部分孩子还都是需要好的老师引导的,需要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的。在对的路上练,哪怕一开始慢,没有迅速见成效,日积月累也会好起来的。但如果在错误的路上走,错误的东西也会越攒越多,到后面想往回改的时候就会很痛苦了。学钢琴走弯路并不是比别人多绕一个弯道,绕弯道好歹还是同方向的,只不过多做功,效果最后出来除了慢点,但还是一样的。学钢琴走弯路相当于一个x坐标轴,有一个好老师,可以一下从零走到10,但不好的老师会把你带到-10,等你想和已经走到10的学生一样的时候,就要付出双倍的努力,才可以跟别人一样,所以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还有的答主说,有这样的老师,并且拿自己举例子说她作为老师会先不纠结这些问题,以后会让学生自己慢慢理解,让学生先养成对音乐的感觉音质的好坏啊啊之类的,我只能告诉题主,这样的好老师有,但您孩子的老师不是,这种事情最好不要太乐观,宁可信其无不可信其有,不如干脆换一个好老师保险。至于手型的重要性,答主王大哲@王大哲已经明确说明了理论上的重要,我是根据自己亲身经历的血泪史,跟题主讲一下不让孩子走弯路的重要性。趁着您孩子还小,也还没学多少东西,哪怕从头再来都不会耽误太长时间,万里长征您这才走反了50米,一切都还来得及。

哦对了,当时跟我一起学琴的小朋友们,除了我换了老师坚持下来了,其他人就算换了老师也都因为改错太痛苦而不学了。那个合唱团的小姐姐,后来也坚持下来了,考到天津音乐学院了,现在大学毕业,在德国准备读研了。我俩已经好多年没有见面了,但是我俩的妈妈倒是经常联系,要不是当年她妈妈告诉我妈妈让我换老师,我现在估计就是个普通大学生吧,钢琴专业?不存在的。

哦对了还有我爸,我现在觉得我爸当时说的都是对的!!我爸现在听我弹琴也会说,嗯,好听!但我自己会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要改正,只是我爸作为外行听不出来啦……

啊我觉得自己好啰嗦啊!!!不过还是祝题主好运,孩子能一直保持对学钢琴的兴趣和对音乐的喜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7

帖子

24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3
发表于 2019-5-13 10: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是这样教的。
在启蒙时我会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本能去弹奏。让他们在蹒跚学步的同时,获得关于键盘的手感。
期间我主要会强调盲弹,这也是技术引导的一种,能够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就是同时做几件事情的能力。这对于钢琴演奏技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
直到学生积累了足够多的演奏经验之后,通常到初级末期,开始接触到两个八度以上的音阶和一些技巧上稍有难度的乐曲,我才会把如何触键逐步传授给他们。
毕竟,一般认为的握鸡蛋手型在钢琴演奏中只适用于某一种风格,即古典主义风格。我们同样需要贴键、手指放平的触键方式。
我认为从第一节课就开始教握鸡蛋是不妥当的。钢琴技术,从无到有,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求应该逐步增加。一来就握鸡蛋,要求太高了,不知多少学生就这样被吓退在第一关。
补充一下。我认为老师不示范是不妥的。在启蒙初级阶段,通过感性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来模仿是最好的。这个阶段应该尽量多示范。除了示范正确的动作之外,更多的是正确的声音。反复把老师的声音和学生的来比较,让他辨别,自己才能拥有判断好坏的能力。
我觉得题目中的老师对学生过于放任自流了,他不是顺其自然,好像是一种懒政。不管教不教手型,你对学生总得有要求,不能音弹对了就过。我经常对学生说,每首曲子都是一个故事,你得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比如小汤二,黄昏的歌,天黑了,小动物要回家睡觉了,我就是通过这个曲子,教学生怎样弹出弱的力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25

帖子

26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7
发表于 2019-5-13 10: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具体问题还是要具体分析,不教手型只教学识谱肯定是不妥当的,但是我也有过孩子非常抵触我对于他手型指导的情况。
我用的方法是先识谱,保证孩子对于乐谱的认识后不强求指法,反而对于他的音色提出要求,让他自己理解手型的重要性。
最后,不示范的老师不靠谱。除非是成名已久的学院派老教授。能指导你不一定能示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1

帖子

26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0
发表于 2019-5-13 10: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请自来 (^_^)

最近收了个新学生,在读小学三年级,是我师傅把我推荐给学生的爸爸,之前那孩子在别的地方学了两年,手型什么的简直惊人…手腕老塌下去,四指五指老翘着,看谱能力不是很熟练,手腕不稳,节奏不稳,很难想象为什么学了两年都还存在这么多问题,孩子的爸爸看孩子两年来都总没进步,也觉得很郁闷,就四处找新的老师,终于找到了我师傅,进而找到了我。
到昨天为止,我给他上了三节课。第一节课我看出了他存在的问题之后,回家给他准备了什密特的手指独立性练习,第二节课我就把练习带去给他,并自己录了一个小视频,让他回家慢慢照着练。这个练习看似简单,但是做起来很难。练的过程中,可以让他保持四五指不再翘起来,并且保持手型不塌下去(因为塌下去就很难弹)。昨天给他上第三节课,看到他因为总弹不好这个练习觉得有点泄气,这个练习他只练了三天而已,我就告诉他没有必要做到完美,只要每天坚持练就可以了。
然而他在弹奏其他曲子的过程中,他的手型竟然立起来了,并不再塌着,四指五指老爱翘起来的毛病也不见了,我就把这些进步告诉他,他就很开心。
所以还是要找到好的方法来练习才行,当然,需要先找到个好老师 (^_^)





在教学方面,我不敢说自己十分有经验,毕竟刚回国工作,之前在国外也见过手型乱七八糟的但是弹琴依然弹得很好的人,不过他们手型乱七八糟的时候毕竟占少数,而且也是为了一些特别的演奏方式才会用很奇怪的手型,但绝对敢保证的是,他们可以灵活变换各种不同的手型来演奏出不同的效果。
但如果是在初期打基础阶段的话,还是要要求手型的重要性,不然以后孩子养成一个不好的习惯之后,会很难改过来。比如我,在弹奏中很容易肩膀紧张,我知道这是不对的,但我弹了十多年的琴之后,才有老师指出我这个问题,但已经很难很难改变这个问题了。不过我会在给初期的孩子上课时,关注他们是否会存在这个肩膀紧张的问题,会尽早帮他们改掉。

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不一样,有的孩子理解得快,也能按老师要求的来做,那么进度快也是正常的。但如果很长时间都没有进步的话,除非孩子故意不练琴,那确实该换个老师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0

帖子

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
发表于 2019-5-13 10: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度过快,要不先看看我是怎么教小汤的?然后是否换老师再决定不迟。
https://zhuanlan.zhihu.com/p/29119258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99

帖子

21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8
发表于 2019-5-13 10:3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实名反对 @虎皮纱 的答案。
为什么要用握鸡蛋的手型?我相信绝大多数钢琴老师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
先放结论:
0,手型不是目的是方法,用手指控制住琴键进而控制住音色是目的。
1,采用握鸡蛋手型是最容易让初学者控制住琴键的手型。
2,手型越早改越好,一旦形成某些发力习惯的肌肉记忆很难改正。

本来想配图来着,但是还得现拍照,光照不好p图费劲,有空再配图吧。
0:想要控制住音色,音量,时值,就必须保证手指的每个骨节,关节处于你的控制之下,按照你所想的方式运动。
1:那么手指的哪个关节是最难以控制的呢?很明显是最靠近指尖的关节是最脆弱的,指间关节次之次之,掌指关节最强壮。
那么采用握鸡蛋的时候,远节指骨基本垂直于琴键,近端指骨和琴键夹角很小。那么当你向下发力去弹琴的时候,从指尖到手掌,弯矩从0逐渐增大,轴向力从大到小,法向力从0逐渐增大。也就是说最脆弱的远端关节处于最轻松的位置,最强壮的掌指骨节承受最多的弯矩;因为手掌近乎水平,因而手指第一骨节处于一种发力最佳位置:向上抬起高度与向下发力支撑的总和最佳点。
其余的一些手型要求:手腕水平,不能折指,手背拱起,五个近端关节全部突出都是有他们的客观力学与解剖学原因的。全写出来能发一篇paper,还得配图,此处略。简而言之:钢琴发展几百年,是无数钢琴家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钢琴家们也许不懂力学和解剖学,但是这是他们摸索出来的最佳方式。
2:手指发力方式,动作会成为肌肉记忆存在大脑和小脑里,就和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一旦学会就很难忘记;发力方式会一直留在大脑和肌肉神经的反射里及其难以改正。所以一开始学钢琴就得使用正规手型,越早越好。
有人就和我说了:你看郎朗/李云迪/霍格维茨他们弹琴的时候也趴趴手/塌指/手臂晃动啊,照样不是钢琴大师?
因为1:那些钢琴大师的技术已入化境,到了人琴合一的境界。他们可以用任何他们想用的方式控制琴键,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2:有些音色确实是用非握球型手型完成比较容易,例如极柔极软音色可以塌指弹,大规模大跨度跑动可以指肚敲击等等。但是这些不是琴童可以完成的。
@虎皮纱 的错误在于:太高看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自己的纠错能力了。在孩子还在蹒跚学步的时候,要么看着他们养成罗圈腿,八字腿的习惯说等他们长大了骨头成型了再慢慢改,先让他们感受春风/夏日/秋风/冬雪。或者在他们蹒跚学步的时候就用跑步的方式要求他们,什么高抬腿跑啊,脚尖蹬地跑啊,脚跟着地什么的。说实在的,除了少数有天赋的,什么演奏经验,判断好坏的能力对于大多数琴童完全就是扯淡。
另外我个人的教学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是要因材施教的。而这个“材”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按重要程度划分:
一,家长的重视程度。
二,学生的个人天赋。
三,学生的个人性格。
说句不好听的: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琴童是不适合学钢琴的。以绝大多数人的耳朵,基本还是停留在更高更快更强的阶段,谈处理谈细节谈音色谈情感都太玄学了。但是这类学生我又不能不教,我的名气还没到可以挑学生的地步,还是吃饭要紧。遇到天资聪颖+钢琴热爱+家长想走专业的学生我都是从抬手指的动作教起的,现练两节课抬放手指再说。
我也不是每个学生都扣手型。我有的学生,家长态度是随便学学(反正家里有钱),学生天赋基本为0(弹错音不难受),学生喜爱程度为0且上蹿下跳(在我学琴的年代敢捣乱老师早就一巴掌扇出去了),那对于这样的学生我的态度就是:你开心就好,你随便闹随便玩每节课我挣钱就好。
我以前的老师是音乐学院在职老师,颇有《爆裂鼓手》里弗莱彻的风格。学琴期间一直在否定我,从未表扬过我,一旦节奏不对他会用力搥我肩膀来打节拍。也就是我这种脸皮厚的,有很多小女孩和他学经常被骂得大哭。以他的视角看,我们这些学员弹的都是屎,而多年后我听了很多名家大咖的演奏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客观认识自己的水平并承认这一点需要极大的勇气。
但是市面上绝大多数老师都是逗你开心型老师,全程一直在表扬“宝贝弹得真好!”,逗得小孩吱嘎乱笑。这些老师要么没好好教的心思,要么没好好教的能力,要么两者都没有。哄你学得开开心心,我收学费开开心心,国泰民安,岂不美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4

帖子

22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8
发表于 2019-5-13 10: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在纠结手型问题?何谓手型?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一个人的手会长得一模一样,为何弹钢琴就要做成一模一样的手型?做出来的手型是不自然的,缺乏手指支撑的手型与完全没有手型结果是一样的。根本的问题是手指的支撑,手型应该是建立在手指支撑的基础上。手型是根据每个学生的手指条件来确立的,如果让一个完全没有指尖肉垫的人也做成握鸡蛋的样子,他还如何弹奏?应该是先根据手指的条件确定好触键的部位,以这个部位作为触键点,能够牢固的支撑整个手指,这样支撑出来的手型才是符合这个学生的手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3

帖子

25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3
发表于 2019-5-13 10: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手型是最基础的。


赶紧换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