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时间碎片化的业余钢琴爱好者来说,想要在弹钢琴方面不断进步、达到令自己满意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必须知道并坚持最有效的练琴方法。这样,即使每天只有半小时的练琴时间,持之以恒下来,也能达到令人羡慕的弹奏水平。
Chuan C. Chang(张仲权)所著的 Fundamentalsof Piano Practice 对这个课题做了非常细致深入的研究。虽然他并非钢琴演奏家,他用这本著作梳理出来的练琴方法却源远流长。毕竟,音乐家们虽然能出色地演奏,却未必具备科学阐述的能力,能像这位持有六项专利的科学家一样,把他们的习琴方法清晰地分析表述出来。
这本书建议的练琴方法的主要构架,来自于张先生两个女儿的钢琴教师 Yvonne Combe。Combe 是著名法国钢琴家 Marguerite Long (1874-1966) 的学生,曾做过德彪西的助手,15岁时在作曲家圣桑的指挥下,演奏了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她移民到美国后,在新泽西创立的法国音乐学校,培育出无数的音乐人才。
在 Combe 的指导下,张先生的两个女儿在钢琴上都达到了很高造诣,在卡内基音乐厅表演过,并获得过众多钢琴比赛的冠军,多年来有平均每年10次公开演出的记录,成年后还以作曲为业余爱好(其中一个女儿的网站:Eileen Sauer)。
这本书的全文在网上免费给公众浏览和下载,从2007年发表、经过多轮版本更新至今,已经帮助世界上成千上万的业余钢琴爱好者更加有效地取得可喜进步。可惜至今还没有高质量的中文版本问世。
借钢琴世界这个平台,希望我以下的总结能把书中最为精华、普遍实用的部分呈现给大家,令更多人受益。当然,这里有些观点在钢琴教学领域是有争议性的。我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认识到学习钢琴多种不同方法的存在,并根据自己的体验、感受和需要来做出判断。
一、练琴的时间应该基本花在能表演的曲目上,且要尽力表现出乐曲的音乐性
用这种方法的学生,练琴的时间,除了视奏练习(约占10%的时间), 几乎全部都用在他们要记忆和表演的乐曲上。不建议哈农和车尔尼之类的练习,因为它们是不能用来表演的(与其花时间弹车尔尼,还不如弹巴赫的初级曲目);当然肖邦的练习曲不在此列。书中的原话是: Practicing something that wasn't meant to be performed isnot only a waste of time but also destroys any sense of music you originallyhad.
其实我本人认为张先生这样的结论有些夸张了。花时间在没什么音乐感的练习曲上,顶多会令你真正练习可表演的乐曲的时间减少,降低练琴效果,应该不至于“毁坏”一个人的音乐感吧?不过这个观点的背后,是对钢琴技巧培养的深刻认识。钢琴技巧,并非简单的手指本身的力量和灵活程度,而是通过大脑对音乐的感受来指挥手指表现音乐的协调能力,说到底,弹琴其实更应该是对大脑的训练。而如果在练习时,单纯只把注意力放在机械的手指训练上,忽视了音乐性表现,会令学生在要表演给老师或旁人的时候非常被动,因为表演时,音乐是要用来表达和传递感情的。
只练能够表演的曲目,也是因为,每一首乐曲其实都有它独到的技术特点和难点。车尔尼练习曲即使一条不漏地弹完了几本,遇到每一首新乐曲,因为音乐语境的完全不同,仍需要针对乐曲本身的特别技术和难度,花时间去对它进行练习。所以在有限练琴时间的条件下,何不把所有时间都集中在练习有音乐性、能表演的曲目上呢?
二、练习前应边聆听乐曲的范例录音,边对曲谱进行观察和分析
在拿到一首新的曲子的时候,首先,要好好听一下这首曲子的示范弹奏。在聆听的同时,跟着看谱子,注意一下基本节拍,留心一下曲子的结构,看看有没有重复弹奏的部分,也观察一下左右手音符的走势,发现音符位置有些什么样的规律。最好听不止一遍,你会发现每遍跟着读谱的时候,都会观察到新的内容,比如强弱记号、渐慢、加快处理、连贯弹奏的乐句等等。有了这些初步的印象,在动手练的时候,就会更有全局观。
有的老师会建议不要事先听录音,理由是可能会先入为主、破坏创造性。其实对并非往音乐家方向培养的成人学生而言,是多虑了。
三、先分手练,再双手配合练
这是初学者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因为在双手同时学习弹奏时,大脑注意力分配给了两只手,每一只手受到的关注就相对较少,这时候还要同时注意指法、节奏和配合等,必然会影响学习的进度。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一只手上,更能帮助这只手,尽快地学会按照正确的指法和节奏弹奏。
当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有些比较容易的、大脑经过训练后已经有能力双手兼顾的部分,是可以双手同时练习的。这时候就可以只在必须时采用分手练的方式,并逐渐减少它的应用。
即使在完全学会了一首曲子后,分手练习也是非常有价值的。这其实比哈农或其它练习曲更为有效。你可以用各种“奇妙的方式”来进行单手练习,并在这时候真正地提高你的技巧。刚开始的分手练只是让你的手指熟悉曲目,而在已经会弹了以后,继续分手练习,才是真正提高演奏水平的关键。
很多初学者会遇到左右手配合的问题,甚至一只手动的时候,另一只手完全就动不了。先分手把这一两个小节弹熟后,合手时关键要把速度放慢,不要想一下子就用单手弹奏时的速度去双手弹出来。用你感觉较难的那只手慢慢地弹奏(因为已经很熟了,就几乎可以“不动脑子”地弹了),再加入另一只手的音符(这时候脑子的注意力几乎100%放在了这只“较容易”的手上)。先加入第一个音,弹对了以后,加入第一、二个音,再弹对了以后,再加入第一、二、三个音,以此类推,直到全部音符都正确地“对位”。就这样重复、放慢速度练,注意遵照同样的指法,注意遵守音符的节奏,一定能把双手配合的感觉找到。
四、分成尽量小的小段集中、重复地练习
每一首曲子,千万不要从头到尾地一遍遍学习弹奏,一定要分成小段来练。把一小段练满意了,再去学弹下一小段。弹下一小段的时候,也不要一次又一次地把刚才已经学会的那一段,也“顺便”拿过来一起弹了。(前一段已经练会了,就不用担心,不可能这么快忘掉。)你每弹一遍已经学会了的部分,因为时间的关系,重复你本来该重点学弹的、新的这段的次数就变少,就会影响你的学习进度。
只有多次反复练习足够短小的章节,才是最有效地学会它的办法。章节只有足够短小,你才能在几分钟内重复练习十几甚至上百次。这样不断重复的练习,是最快学会新的手势和弹法的方式。章节越短,你就能越快学会弹,并且不易有负面效果。
与此相关的一个高效练琴窍门是,拿到一首新乐曲时,首先揪出最难的那几个小节开始集中练习。最难的弹会了,再去弹较容易的,会令整个过程更有满足感。
另外,在一小段一小段练习的时候,要注意把和前后小段衔接部分的那一两个小节,也包含在一起弹,这样可以避免以后弹奏全曲的时候,小段和小段之间衔接不好。
五、注意全身的放松,不要搞疲劳战术
碰到特别难攻克的部分,左手、或右手单练的时候,要注意别让单手过于疲劳紧张,一旦觉得手已经无法放松弹奏了,就换另一只手练习,换手之前要尽量准确、慢速地弹奏一次。双手练习也是一样,一旦感到重复得次数多,手或身体的任何部位有紧张感,要赶快停下来,换着弹一些容易的,放松一下。千万不能搞疲劳战术,那样会对你的弹奏有很负面的影响,搞不好还会导致某些肌腱受伤。
提到放松,这里顺便提一下,肖邦的教学有三个重点:全身放松、善用手臂自然重力和避免不动脑子的重复练习。肖邦是强调音乐性的弹奏先于技巧的获得的。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肖邦作品的弹奏速度可以有很大发挥自由吧。
六、慢速弹奏的重要性和注意点
在练习的速度上,不要求快,一开始就想用乐曲的原速来弹。练习的时候,要追求弹对、哪怕是很慢速的,也比弹得够快、但是会出错的效果要好得多。人的神经和肌肉是有记忆的,速度快时容易出错,每出一次错,你还没意识到呢,你的肌肉和神经就记住了,就会影响到你下一次的弹奏。
慢速弹奏对曲目的记忆也很有帮助。这时候可以培养让思想超前于音乐的习惯,因为快速弹奏时,我们的脑力自然会忙于“跟从”音乐、而不是“引领”音乐,比较容易“失控”。慢速弹奏给了你训练“超前思维”的机会,能提前预见前面的难点而有时间提前做准备,这样在逐渐提速时,才能知道如何保持这样的习惯。
这里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对要求弹奏速度比较快的曲子,不能盲目地沉溺于慢速练习。在开始慢速精雕细琢之前,最好先用接近曲子要求的速度,体验感受一下快速弹奏时对手指动作的要求。因为借用手臂重力的慢速弹奏,很多时候会导致手指、手掌、手腕某些多余的动作,这些多余动作一旦养成习惯,对提速是很不利的。只有在体验过原速弹奏时手指应有状态的前提下,再用慢速练习,才不会产生错误的动作。
另一个极为重要的慢速弹奏要点,是在每次结束练习之前,要慢速、尽量完美、准确地把这一次的练习内容弹奏一遍。千万不要在结束时想过把瘾,很快地把练习的内容匆匆过一遍。因为快容易出错,那这最后一次弹奏出现的错误,对下次的练习,是会产生负面效果的。
七、重视并充分利用习后进步(PPI,PostPractice Improvement)能带来的效果
请见我的另一篇文章:学钢琴的“习后进步”(Post Practice Improvement, 简称PPI) - 欣同的文章 - 钢琴世界专栏
八、学习时就动脑筋发现规律并进行记忆
在学习弹奏一首曲子的时候,也就是说在学习弹奏每一小段时,就开始动脑进行记忆。不要只是用手机械地跟着谱子弹,要有意识地去记忆音符重复的规律和变化。要知道,音乐之所以为音乐,之所以好听,都来自于这些重复和变化的音符排列规律。练习时就有记忆的意识,比整曲学会了,再开始练习不看谱弹奏、记忆,要更有效,能维持的时间也会更长。
九、严格遵照和使用固定指法
不管是初学者还是有了一些经验的学生,一定要遵照指法来学习弹奏任何乐曲。这不仅有助于良好的音乐表现,也有助于记忆。如果拿到的曲谱上没有标注指法、或指法标注得不全,要自己用铅笔,分手逐一试弹,把适当的指法在曲谱上确认、标注出来。个别情况下,曲谱本来标注的指法会不太适合弹奏者本人手的条件,可根据情况按自己觉得舒适的指法进行修改。
十、不要过分依赖节拍器
节拍器是用来检测你弹奏的速度和节拍的准确性的,不能过度使用。
如果练琴过程中长时间跟着节拍器弹奏,会破坏你技巧的提高,导致没有乐感的弹奏。如果你必须使用节拍器来逐渐增快弹奏速度,可用节拍器设好速度,短暂启动后很快关掉它再练习;调至更快一些的速度,也是短暂启动节拍器、关掉后再练习。节拍器只是用来检测的一个辅助设备,不能用它来代替你自身内在的节奏感训练。
张先生的书中还有很多更为细致的对一些具体弹奏技巧的分析和建议,其中个别观点在钢琴老师人群中也有不少争议。如有兴趣继续学习,不妨去把全书啃一啃吧:
Fundamentals of Piano Practic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