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5-17 08: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这个问题,很难说清楚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首先导致这种结果本身就是多种因素共同发挥的作用;其次钢琴出现在流行音乐中的比例还是不低。如果分析为什么圆号在流行音乐中很少出现(然而在jazz band里,是吧),理由还比较清晰。所以以下只是大概补充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泛泛而谈。
钢琴能成为乐器之王,跟它和别的乐器合奏没有关系,恰恰是它不太能和其他乐器融合,却可以独当一面。在古典音乐领域,钢琴不属于管弦乐的常规编制;即便有,也是更多出现在20世纪的作品中,担当戏份很轻的角色。室内乐中最常见的弦乐四重奏也没有钢琴什么事儿,倒是有钢琴五重奏这种编制存在。可能统计下来,钢琴出现的频率会比我说得要多一些;但真正的重点在于,钢琴更多更多地是作为独奏,伴奏(为声乐、独奏乐器等)和钢琴协奏曲中的绝对主角而存在的。相比于和其他乐器的音色融合,它更多的时候是以和其他乐器产生对比而存在的。
不同乐器的音色融合与否,标准还是比较明显的。不是说不融合,放一起就很难听了;而是融合后的乐器们你靠耳朵不太好分辨(除非一个特别响一个特别轻,你拨一个竖琴低音的同时猛敲大鼓我也确实听不见竖琴)。以及发声方式相同相近的乐器,音色当然是融合的,譬如小提琴和中提琴,电吉他和电贝斯(差不多的效果器),小号和长号等等。而钢琴发声方式太特殊,它的发声方式靠的是击弦,很像打击乐器,但其精密的机械和踏板又具有更完整的共鸣以及延续性强,这样钢琴就具备了无比稳定、力度范围广、音色变化丰富的声音。
所以钢琴其实和任何乐器都不太融合。相比之下,由于贝斯和鼓是流行音乐最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而吉他更能和贝斯融合,那么吉他出现的频率自然也就比钢琴要高了。
除此之外,钢琴本身是演奏方式和音色非常丰富的乐器,但是这种丰富建立在非常细微的差别上,我可以负泽任地说大多数人是分辨不出来的。所以钢琴其实是非常严肃的乐器,它是用来追求极致的声音的,在古典音乐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就此可以延伸一下,在古典音乐领域,使用频率最多的乐器就是钢琴和弦乐器,因为它们表达空间自由度高(这包括音域力度范围和音色的多变),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声音状态相对容易稳定,这样音色的多变才有意义。
但是钢琴的这些优点,放到流行音乐中就不适用了。流行音乐所需要的是追求个性的声音,强调具有更大量级的音色变化,不追求极致的稳定,是更加粗放的音乐审美。这就好比严肃的5v5篮球运动有着无数战术和动作细节,但是在街球里面要的就是动作的炫酷。所以钢琴的那些精密的音色变化,在吉他能靠效果器变化出很多种声音面前就不行了。更何況鼓那么吵,一敲起来你钢琴有些什么精细的音色变化都没用了。
流行音乐本身是比古典音乐更加强调群舞性节奏感的音乐类型(简单来说也就是流行音乐更容易让一群人跳起来),这也是鼓为什么如此重要的原因。显然那种(粗暴简单地说)刚一敲下去就是最响的状态的噪音最能调动起一群人跳起舞的情绪。所以总体来说,其他乐器和音色如果也具有类似的这种声音,那么就自然会更受到重视。比如dubstep中的wobble bass, 核类重型音乐里的break down. 像吉他所演奏出的这种bkd的效果,就是依靠特别演奏法弹出来的,你换钢琴你觉得能有那么震撼的效果么?
说白了,钢琴的“噪音太少”。虽然噪音也有,但是不如吉他那样明显,吉他还有专门的,放大了噪音的闷弦效果。就更别说吉他加上效果器噪音也会增加了。这一点也可以和电吉他单音频段更宽联系在一起,具体这些乐器使用中的乐音噪音是什么表现没有专门观察研究过,但在长期的实践中钢琴和吉他已经对比出了差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