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5-28 15: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8.21补充:另外,这也涉及一个大众观念的转变的问题。
我(以及当时的同龄孩子)学琴的时候,当时传统的观念是“坚持可贵,放弃可耻”。如果孩子学琴没有坚持下去,是非常丢人的事情,要被各种笑话的。所以一旦决心学琴了,一般家长是不会考虑还有“孩子中途放弃”的可能性的。而近几年,大众的观念逐渐转变为“放弃和坚持同样重要”“快乐教育,孩子不喜欢不能逼”,中途选择放弃也变成一个很正常的事情,所以越来越多的家长会选择先不去买琴。两种不同的思想观念我不评论孰优孰劣,不过确实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
而这两种不同的观念下,最终学习的效果也不同:
20年前,学钢琴成本高,师资很有限,普及率较低(大概普通小学一个班最多能有1-3个学琴的),但是普遍学琴的态度、质量都不错,即使是业余学习,也普遍把学琴当做严肃的学习任务来对待,请假的也很少;近些年,学钢琴成本骤降,师资充足,普及率很高(大半个班学钢琴),但是学琴态度和质量就比较参差不齐了,优秀的依然优秀,只是把学琴当做一个普通的课外兴趣班,甚至服务业的也越来越多。(这里不评价孰优孰劣)
另外,我 从未否认 有“不买琴但是坚持得不错”和“买了琴半途而废”的各种个体情况存在,但是从 概率 上来讲,买琴确实比不买琴能坚持下来的概率要高很多。另外,坚持每周雷打不动上课的学生,也比不每周上课、随性约课的学生坚持下来的概率更高。原因也无需多做解释了,缺乏足够的接触(刺激),养成习惯(条件反射)自然更加困难,也就更容易有意无意地懈怠。(所以再有各种个例故事之类的就相当于统一回复了哈)
原答案:
歪个题。我成年以前,一直以为学琴之前先买琴简直就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我学琴的时候是在上世纪末,在普通家庭月收入才3000的时候,买一架很普通的琴依然需要10000出头的,不是一笔小数字。但是不论是我还是身边学琴的同龄孩子,都是买了琴的。(无任何恶意,是真的是这样,不论是小学同学,还是课外班同学)
直到成年之后才知道居然还有“学琴可以先不买琴”这种操作!而且以现在的收入水平来看,买琴和学琴已经便宜了不知多少倍了。
至于原因想必大家也都清楚。除了家里放不下,就是怕小孩学一阵子不学了,这琴的钱就打水漂了。但是呢,一般来说,选择先不买琴,等于在一定程度上给孩子了一个可以放弃的退路,其坚持下来的概率一般也会远低于买琴的孩子的。学琴先买琴,相当于给孩子一个重要的“仪式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孩子对学琴的重视,也更容易坚持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