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钢琴大师演奏很长的曲子时真的不会出错吗?

[复制链接]

549

主题

2010

帖子

311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15
发表于 2019-5-30 11: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一个音都不会弹错?
打赏鼓励一下!

0

主题

317

帖子

25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5
发表于 2019-5-30 11: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鲁宾斯坦回忆录上写到,他观看霍洛维茨的音乐会。音乐结束后,霍洛维茨下来对他说:哎呀这一场弹错了两个音。
鲁宾斯坦写到他听到这句话时心里的想法:我愿意用我所有的财富换来一场音乐会只弹错两个音。

当然两个人都是绝对的大师。我只是想说,有的大师也有不少错音。你一个音都不错也不一定是大师。

如劳伦斯李所说(抱歉打英文好麻烦),老霍晚年音乐会错音一大把一大把的。他那么对鲁宾斯坦说的确有装逼之嫌。估计鲁宾斯坦也是故意把这事儿写出来的——我就是要让大家都知道你在装逼。
这俩大师一直互相不太看得上——他们的不少粉丝也是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7

帖子

3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8
发表于 2019-5-30 11: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错音又有什么的,很多人音符都弹对了,音乐却弹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3

帖子

26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1
发表于 2019-5-30 11: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答案是否定的。而且年纪大的老大师失误会更多。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大师,大师也绝不是因为“没有失误”才成为大师。btw,我们去看现场音乐会,也并不是为了去挑有几处失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7

帖子

26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7
发表于 2019-5-30 11: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录唱片,长篇现场live没有错音的,还真比较少,特别是上点岁数的。
问题就出在,大师有错音还让你觉得牛逼,而你一个错音没有却平淡无奇。
王羲之写兰亭集序,错了好多字,还有涂涂抹抹的痕迹,如果让我来写,保证一个错字和涂改都没有,可是我写得跟个傻逼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8

帖子

2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7
发表于 2019-5-30 11: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次現場演出時,人的身體和心理狀態都不一樣,沒有誰能保證每次都不出錯。錯了,很多時候就是「今天狀態不好」而已。

我想題主問的可能是「真的可以把一首曲子裡的那麼多音符都背下來嗎?」答案是肯定的。但每個人背的方式不同。很多時候鋼琴家是靠肌肉記憶記住了曲子,那其實並不算真正記住,只不過在大部分情況下這樣的記憶程度也夠用了。

不管怎麼說,記住長曲子屬於鋼琴家的基本功,對於受過專業訓練的人而言也並不難。你不需要是一個鋼琴大師才能做到這點。

---

又及:不知道「一點也不好笑」兄提到的八卦發生在哪個年代。Horowitz 本來就不是以精準著稱的鋼琴家,晚年更甚。老實說他本人那麼講實在有點裝腔的嫌疑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9

帖子

25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7
发表于 2019-5-30 11: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1. 没出过错是不可能的
2. 一段内容精彩绝伦的演讲,你会在意演讲者其中几个字的发音不标准?
3.您听音乐难道是为了纠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6

帖子

26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3
发表于 2019-5-30 11: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Alfred Cortot以常常弹错音著名,

但是丝毫不能影响他是肖邦作品最出色演绎者(之一)的光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2

帖子

26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3
发表于 2019-5-30 11: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肌肉记忆是最普遍的方式,为了长期记忆,会像小学背课文一样去背谱子。一旦肌肉记忆在某些地方忘记了,还可以使用脑中的记忆。
不过,在演出的时候,根本谈不上脑中记忆,几乎完全凭借肌肉记忆,因为一旦调用脑中记忆,音乐的情感以及旋律都会受影响甚至断掉。
也不必太惊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话不假,我常常练习一首曲子一年之久,才会上台演出,保证99%不会有差错,也不敢保证每次演出都没有差错。肌肉记忆后,闭上眼睛,依旧可以弹出曲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9

帖子

23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7
发表于 2019-5-30 11: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在写20世纪十位最伟大的钢琴家系列文字的时候,多少提过一些大师们的错音,节选几段吧。

————————————————————————————————
科尔托
科尔托在音乐会中有着出名的记忆失误(20世纪40年代以后尤其显著,那时他的想法更多是非音乐性的),他的录音中不时也会留下错音。这种指法上的小疏漏和他著名的学生迪努.里帕蒂那种技术完美无瑕的演奏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尽管如此,当科尔托“状态良好”的时候(当然,这个情况往往比“不在状态”的时候少得多),他所展现出的那种高超技巧几乎可以处理任何钢琴炫技作品。

————————————————————————————————
约瑟夫.霍夫曼
这两辑(Marston公司出版的霍夫曼系列第7、8辑)中的录音也暴露出那个时候霍夫曼的技术已经开始有点不协调了,部分是因为上了年纪的缘故,但是最主要是20世纪40年代他开始严重的酗酒。在《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中他的指法听起来异乎寻常的不太干净,尽管他的技术仍然非常精彩。他的《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弹奏的是如此的放纵,弹出很多错音来几乎是必然的。但是在演奏鲁宾斯坦的时候——我相信鲁宾斯坦的协奏曲在技术上比贝多芬的这两首协奏曲要难的多(尽管我自己没有弹过,因此也不是太肯定,但是听起来确实是这样)——他在第四钢协中最多只出现了五处小走音,演奏极其精湛!

————————————————————————————————————————
霍洛维茨
Rachmaninoff :Etude tableau in D, Op.39 No.9
录于1967年。对于这张碟我没什么可说的。这完全就是另外一部为霍洛维茨的激情风格量身定做的炫技作品。可以留意到他演奏了很多错音,但是它们并不影响整体效果。就像往常一样,曲子一结束听众就疯狂了(这是一次现场录音)。

Rachmaninoff :Concerto No.3, Op.30
录于1978年。这部作品他一共有三次商业录音(如果要算上和Mehta的那次录像的话就是4次),另外两次的录音时间是1930年和1951年。大多数人更喜欢他30年和51年的录音,批评他这次录音的怪癖和粗糙发音。另外还有一次1941年他和Barbirolli合作的广播录音,虽然这是很多人最喜欢的拉赫第三,但是我觉得过于炫技而且没有任何道理地采用了过快的速度。我最喜欢78年这次演奏主要是因为全曲饱含忧郁和乡愁的感觉。几乎其他所有钢琴家演奏这部作品的时候都当成一部炫技作品,但是这次录音中霍洛维茨则集中表现了作品感性的一面,催人泪下。没有人在演奏这部作品中比霍洛维茨投入更多的感情。实际上,我同样喜欢他的怪癖和稍显粗糙的发音,这些让这次演绎变得很迷人。第一乐章华彩段落的错音太不可思议了。当其他钢琴家演奏错音的时候,音乐听起来很蹩脚,但是霍洛维茨做同样的事情,音乐实际上听起来更好听了。这是一个伟大音乐家的特征。事实上,他承认他经常故意演奏错音是为达到音乐目的。大量的节奏和速度变化带来了一种极其神经质的效果。很难想象,年届74岁高龄的老霍是如何演奏这样繁重的“体力劳动式”作品的。有一点我要指出的是,这个录音里听到的反常的粗糙声响,是在钢琴家的要求下,调音师过分打磨了槌子的结果。顺便说一句,拉赫本人曾经听霍洛维茨演奏过这部作品,发出这样的惊叹:“he swallowed it whole. He had the courage, the intensity, the daring”(大意是他已经完全消化了这部作品。他表现的勇气惊人、感情强烈、处理大胆)。

Chopin :Scherzo No.1, Op.20
录于1985年。这个疯狂的演绎太杰出了。他用了一种反常的慢速来演奏,听起来比别的钢琴家和老霍以前那些高速的录音好很多。很多细节在高速演奏下根本听不到。他以一种最别致的方式来演奏,左手用了一些处理漂亮的重音,还有一些意料之外的急停和声音效果。在7分59秒到8分02秒的地方,有几处错音,但很有可能是霍洛维茨故意弹错的,听起来不但没有对音乐产生不利影响,实际上却是提高了音乐的精彩度。总的来说,这是一次魔鬼般的演绎。

—————————————————————————————————————
其他各位熟知的大师也不是没有,比如上面提到的Rubinstein。他1975年在加州Pasadena的现场演奏了贝多芬的《热情》,里面的错音多到神奇的地步,但是很多处理方式还是能让人眼前一亮,提醒各位注意的是,这时鲁大师已经89岁了,技术缺陷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很奇怪的是,同一场演奏会上的Chopin练习曲 Op.10 No.4的错音却出奇的少,在我看来这首曲子的难度比起《热情》来只高不低。

再比如Richter在1994年的现场录音Schumann Fantasy in C ,这张philips的唱片对我来说算是李赫特最好的舒曼录音,但是在第二乐章高难度的结尾部分,李赫特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不少错音,但是同样要指出的是李赫特这时已经79岁,同时这是一次没有剪辑过的现场录音。你还可以听听李赫特在79岁录制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其中有很多错音对一些高水平的业余爱好者来说都是可以避免的,但是李赫特却“粗心”的弹错了,唯一的解释就是他根本就不太在乎弹错音。

——————————————————————————————————————
最后节选一段《阿劳谈艺录》中老一辈大师关于错音的看法:

Arrau在忆柏林的时候,谈到他的偶像布索尼:

Arrau:他演奏的李斯特奏鸣曲还是那么精彩。尽管错音连篇,成段经过句漏掉。感觉仍是那么奇妙,浑然一体,每一个乐思自前面的乐思生化而出。

霍:那时候,弹错音,人们不大在乎,是么?

Arrau:不在乎,他们认为这是天才。

霍:你是说人们真的喜欢听弹错的音?

Arrau:是的,那是天才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