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5-30 13: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谢邀,本来一开始收到邀请的通知之后看了一下题目,深深地觉得自己回答这个题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看到某个回答的里啼笑皆非的言论,真是不得不出来冒个泡。
首先说明,钢琴家技术这种东西是没法量化的,因此以这个为基准来给钢琴家排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所以我这里的回答只是参考,就算是有排名也是根据可以量化的东西排的名,只能间接反映出钢琴家的技术,并不是直接把他们进行排名。
首先我这里只挑选了两个可量化的评判项目,一个是国际性大赛的获奖记录,另一个是与知名唱片公司发行CD的数量。一个钢琴家没获过大奖,没有过硬的唱片并不能证明他技术不行,但是拿过大奖,能和大唱片公司签约的钢琴家肯定是技术过硬的。
即使是这两个我觉得已经比较客观的衡量标准仍然是不是完全客观的。拿奖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发行唱片又会和演奏家的背景知名度有关系,很难说到底是不是反应技术的优劣。所以还是那句话,只做参考。
世界四大国际性钢琴比赛:
波兰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俄罗斯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美国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和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
郎朗:
11岁获第四届德国青少年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并获杰出艺术成就奖。
13岁获第二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年音乐家比赛第一名(金牌)。
王羽佳:
15岁获德国第二届“塞勒国际钢琴比赛”少年组第一名。
李云迪:
13岁获美国斯特拉文斯基青少年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
16岁获第七届美国南密苏里青少年国际钢琴比赛少年组第三名。
17岁获第五届荷兰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公众奖。
18岁获第14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金奖,并获“最佳波兰舞曲演奏奖”,成为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史上最年轻的金奖获得者。
沈文裕:
14岁获第十四届伊丽莎白王后国际钢琴大赛第二名,成为大赛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
19岁获第二届美国拉赫玛尼诺夫国际钢琴比赛的冠军。
19岁获第一届香港国际钢琴比赛第二名。
综合来看,朗朗和李云迪都曾经获得过四大国际钢琴比赛的第一名,虽然郎朗获奖年龄比李云迪获得肖邦奖小了七岁,但鉴于郎朗得到的是小柴奖,所以只能算二人并驾齐驱。在综合王羽佳和沈文裕的获奖年龄,这一项中:郎朗=李云迪>沈文裕>王羽佳。
世界知名主流CD发行公司:Deutsche Grammophon, EMI, London/Decca, Philips, RCA, and Sony/CBS。
郎朗:
DG:
2003 MENDELSSOHN / TCHAIKOVSKY
2004 LANG LANG Live at Carnegie Hall CD
2005 RACHMANINOV 2. Piano Concerto
2006 LANG LANG Memory
2006 LANG LANG Dragon Songs
2007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s 1+4
2008 CHOPIN Piano Concert
2009 TCHAIKOVSKY Trio Lang Lang Repin Maisky
2012 The very best of LANG LANG
2014 The Romance of Rachmaninov
SONY:
2010 Lang Lang Live in Vienna
2011 Liszt: My Piano Hero
2012 Lang Lang: The Chopin Album
2013 Bartok: Piano Concerto No. 2; Prokofiev: Piano Concerto No. 3
王羽佳:
DG:
2009 Sonatas & Etudes
2010 Transformation: Stravinsky / Scarlatti / Brahms / Ravel
2011 Yuja Wang: Rachmaninov
2012 Fantasia
2013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 3 & Prokofiev, Piano Concerto No 2
DECCA
2014 Brahms Violin Sonatas
李云迪:
DG:
2003 Liszt: Piano Recital
2003 Piano Sonata 3 / Etudes / Nocturnes
2005 Chopin: Scherzi; Impromptus
2006 Yundi Li: Vienna Recital - Scarlatti / Mozart / Schumann / Liszt
2007 Prokofiev: Piano Concerto No 2; Ravel: Piano Concerto in G Major
2007 Piano Concerto 1
2010 YUNDI LI CHOPIN BEST
2011 Prokofiev:Piano Concerto No. 2
2012 Chopin & Liszt Recital
2013 Beethoven: Moonlight, Pathetique and Appassionata
2013 Art of Yundi
2014 Emperor / Fantasy
EMI:
2007 Chopin: Nocturnes
2010 CHOPIN: NOCTURNES
2011 Yundi Li: The Red Piano
沈文裕:
遗憾未找到任何相关资料。
由于主流的几个CD数据库和唱片公司的网页上都查不到沈文裕的CD资料,所以无法看出沈文裕在这一项上表现到底如何,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出版的CD数肯定不及郎朗,李云迪和王羽佳。郎朗和李云迪的唱片发行数可谓是不分伯仲,王羽佳就明显略逊一筹。因此这一项中的排名为:郎朗=李云迪>王羽佳>沈文裕。
综合这两项,总体排名是郎朗=李云迪>王羽佳>沈文裕。
除了以上两项,还有很多因素会让人直接联想到演奏家的技术,比如:
这一项我一直认为很有争议,哪个音乐家能保证一生永远都不弹错音呢?无非就是多少罢了。最近这段时间很流行的几个灾难性的演出(如下,随便找了几个,没有任何偏颇,如果看到有合适的欢迎提名。),都是发生在非正规的商业性演奏场合,演奏家的重视程度、现场音响条件、很多无法控制的因素都会影响钢琴家的演出,弹成这个样子也不能就给一个演奏家打上一辈子没法翻身的烙印。还有很多演奏家错音了也没有视频流传出来,所以也不能说你看不到听不到他他错音,就意味着他没弹过错音。
20130623杭州西湖 郎朗雨中演奏
李云迪《英雄 第三十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 现场版》
李云迪2014工体新年音乐会 野蜂飞舞
有人可能会说XXX评价过XX弹得技术多么多么高超,某个钢琴家羡慕XX的技术多么多么过硬。其实,这个话在各个领域都适用,哪个成熟的音乐家或者乐评人会真指出A的技术肯定就比B高呢?纪录片Bloody Daughter就有一段Argerich和同为音乐家的前夫Stephen Kovacevich一起欣赏其他音乐家演出的片段。他们也会去评判一个演奏家的好坏,但是更多的是从对音乐处理的角度,而不是单纯的技术。
我相信还有很多因素是我没考虑到的,或者我考虑到了却发现无法量化对比的。对于音乐家来说,即使他现在弹得很好,也不代表以前或者以后弹的也好,所以这个问题,还是大家自己心里找个答案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