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为什么弹琴要保证手型,但录像里钢琴家的手型、触键却并不符合要求?

[复制链接]

440

主题

1922

帖子

28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809
发表于 2019-6-2 21: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为什么弹琴要保证手型,但录像里钢琴家的手型、触键却并不符合要求?
打赏鼓励一下!

0

主题

328

帖子

25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0
发表于 2019-6-2 21: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德国学钢琴演奏和钢琴教育,在教学法上几个教授都提过手型的问题,总结下来说一下。

普通学生,尤其初学要保持比较圆的手型,因为这是几百年来键盘演奏史总结出来的最容易发力的手型。这个是最基本动作,就像写字必须先学楷书,然后才能学行书,草书一样,掌握了这种基本动作,才有可以学习更高级的触键方法的能力,才可以用其他的手型。并且,我教授直到现在还建议我们弹古乐派跑动的时候,保持球状手型,离手掌最近的关节发力。

当然,对于准专业和专业的学生来说,手型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一直握个球”的形状
,在遇到比较大的和弦/音程,显然无法保持这个形状。再高级一点,手型和触键是有直接关系的,不同的触键需要不同的手型,弹大多数古典乐派以及之前的作品,大多数时间都要保持这个手型,尤其是跑动,音阶。

在慢版乐章和浪漫派以及之后的时期风格,经常要用到手放平,更多的用指肚触键。在一些特殊的Artikulation,比如两个音用一个小的连线连起来,需要弹得很软,手指需要很慢的离开琴键,否则太突兀,这种情况也可以用指肚触键。再高级一点,一只手也要做到有的手指用指尖,有的手指用指肚,来突出某一个音,产生不同的色彩。

当然,这些都是是很高级的触键方法,只有到了至少准专业水平才会用得上,初学者还是老老实实按照老师的要求“成握球状”。不过,中国很多老师只知道这个手型,知其表不知其源,盲目的要求学生只能用这个手型,这也是错误的

只知其表盲目模仿大师也是错的,至少要知道大师为什么用这种手型,这种触键。并且就算知道了为什么,也不要轻易模仿,很多时候大师做的不一定对普通人适用,更有甚者是错的!最典型的例子是古尔德,他的坐姿非常奇怪,其实是因为他有心理疾病,只能用那一把椅子,所以只能坐得那么低。由此导致他首先不可以弹很多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之类的曲子,后来小臂疼痛难忍,他自己也多次在日记里提到,并且,他只活到了五十岁。。。

手型,触键,怎样发力,这些并不是玄学,都是现代医学,解剖学可以解释的,甚至有一些用初中物理就能解释。德国有些音乐教授是学医出身(我们学校就有一个),也有不少音乐家后来学了医学。并且德国有专门给音乐家看肌肉类病的诊所,还有一个专门的学科叫Alexander Technik,就是研究音乐家怎样发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0

帖子

25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7
发表于 2019-6-2 21: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关注手型训练的问题很长时间了,特别是在培孩子练琴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很多资料,跟很多大牛也交流过,我自己也是80年代钢琴热的琴童之一。

我的结论是:目前尚无任何关于手型训练和未来演奏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的有效理论模型。

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说法,在统计上实际都是站不住脚的,逻辑有明显漏洞。

例如:大师们已经封神,无须按照标准手型演奏,但他们初学时是按照标准手型练的。

这明显是一个严重缺乏证据说法。不但没有任何事实证明这个说法,甚至还存在反面证据。以郎朗很小的时候演奏视频显示来看,他那时和现在的手型并无区别,按照教科书的要求,可以说都是“不正确”的;王羽佳幼年录制的教学示范演奏的视频中,手型是“很标准”的,而现在成名之后的视频中,手型依然那么“标准”,也没有什么变化。

当然,这仍可以解释为:郎朗和王羽佳天赋异秉,不足为证,但这恰恰说明了,没有什么公认的证据能就这个问题得出有效结论。

其它的各种说法和它们的漏洞就不说了,总之既无解释力,又无预测力,所以没有什么方法论的意义。

如果要充分研究这个问题,应该设计好长期跟踪实验模型,控制手型以外的其它所有变量,以测试手型和未来演奏水平之间的相关性。

例如找一个实验组,一个对照组,实验组严格要求手型,对照组完全不要求手型,除了这两个区别,其它教学内容完全都一样,长期跟踪,或许有可能得出学习过程中对手型的要求是否与未来演奏水平有相关性的结论。

但是我更倾向于:这样的实验很难设计。因为个体差异的复杂性,让你很难界定是否做到了“控制变量”。

但昭义老师非常注重手型是事实,但昭义老师教出了很多钢琴明星也是事实。但是你很难说这两件事中,前者是后者的充分且必要条件。因为但昭义老师还有很多别的过人之处,但昭义老师也有很多不成才的学生。

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会有很多的个人经验,有很多老师教学成绩斐然,但他人在归结原因(即形成某种理论解释)时却未必正确,很可能老师多年坚持一种教学手段卓有成效,但是有可能真正起作用的却是该老师的人格魅力,或者该老师语言表达能力出众,或者该老师音乐修养深厚。

还回到手型这个话题,我想大多数的非专业人士都是纠结于:“注重手型耗费时间,不注重手型又不敢冒险”。

但是要注意,我的结论并不是“手型论”是鬼话,我的结论是:这事目前没有结论,特别是没有任何真正普遍有效的理论模型。

所以我只能关注个体,比如陪孩子练琴的过程中,不断跟大牛们请教,尝试不同的方法,以求提高练习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5

帖子

6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0
发表于 2019-6-2 21: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理解和体会,正确的手型就是最省力,动作最小,做容易正确演奏的手型。

而钢琴家的力量,灵活性,精确度,独立性,已经超过演奏的需要,以至于可以挥霍一点在不正确但是自己觉得爽的手型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2

帖子

24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3
发表于 2019-6-2 21: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懂音乐。但是看别人开兰博基尼的开40码缓缓压过来,超有气势。老爸开雪铁龙开40码别人就问他是不是车子要大修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4

帖子

22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8
发表于 2019-6-2 21: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手型,我觉得完全没必要纠结是否握球。唯一标准,放松自然。当然了,第一指节要出力挂住键不能折,手掌往后的全是放松的。

第一步,垂下手臂放松。
第二步,手臂保持放松,手掌保持下垂时的原状,然后拿到琴键上。这就是你本身的自然手型。

用这个手型弹就行了,不用想是不是有握球,指尖是不是立,掌关节是不是高……其实我是反对手指一直保持非常直立的。
不说太细,只粗说大致的手型变化,就这个自然手型为基础,该弹颗粒性的时候稍立,该弹飘飘柔柔的时候稍平。剩下的就是音乐了,用耳朵听,来检查你的手型带出来的是否是你想要的音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4

帖子

24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5
发表于 2019-6-2 21: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卸腰
贝克汉姆的贝式弯刀全世界只有他一个人会踢,而且也不符合常规技术动作,但是他如果没有多年的传统技术磨练肯定踢不出来那种球。
吉诺比利的“凌波微步”感觉就是30%脚步30%的身法40%的精准度混合而成的,每一个技术动作都离规范动作差好远,但是他需要100%的基础脚步练习,100%的基础身法训练,100%的标准投篮训练,才会知道如何把这三个东西按照适合自己的比例组合成一个独有的技术。

比尔盖茨辍学了,但人家是扎扎实实的努力考上哈佛才辍学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1

帖子

25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1
发表于 2019-6-2 21: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钢琴的击键方式是要保证以最小的疲劳度来准确的完成演奏任务的。

因为钢琴击键具有高强度高频次高控制需求以及时间持久等特点,如果不能保证科学的击键手法,则很容易手腕酸痛。无法持久的演奏长段的乐曲。

钢琴家们看似不标准的手法,其实暗含了两点:第一,这个手法对他来说能够坚持整个乐曲甚至整个音乐会演奏完毕,身体不会出问题。第二,这个手法能够正确准确的完成演奏任务。那么如果能满足这两点,这个手法对该钢琴家来说就是正确的手法。

在初学者对老师手法要求表示疑惑的时候,试着问问自己:
你自己的手法能满足持续演奏半小时,两小时,甚至八小时而不出现手腕酸痛等身体不适吗(请不要拍脑袋,亲身试过再说)?
你自己的手法能完美演绎曲目所要求的力度以及速度以及音色吗(换句话说,声音好吗)?

如果这两个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你就有维护自己手法的资格,否则还是先学习标准手法吧。大师的手,手腕,手臂,一般是远比初学者发达的,他们能驾驭的方式,初学者未必能驾驭。

举个例子,羽毛球,打高远球老师要求你引拍到腰,然而电视上冠军选手从未见过引拍幅度如此大的,只因为这些专业运动员在力量速度方面远超常人,所以他们不需要那么大幅度的引拍也能正确击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3

帖子

25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3
发表于 2019-6-2 21: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钢琴家们的手型都是对的,声音也都是对的。只是我们为了方便初学者形成正确的手型弹出正确的声音,给他们加了一些不必要的要求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1

帖子

25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1
发表于 2019-6-2 21: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上结论:
    钢琴家的手型和触键是根据自身条件基于经验对手型理论的矫正和补充;钢琴家们的这些补充至今多是经验之谈,并不能解决手型理论带来的bug;手型理论的逻辑基础至今依然缺乏合理性,只能说主流采用,但我们不建议沿用。
关于手型的问题,我们刚做了一个专题,可以移步这里:
欧拉钢琴音乐工作室:手型(上)——历史与演变欧拉钢琴音乐工作室:手型(下)——位置的局限总的结论
    手型作为一个理论,实践可运用范围太窄;技术问题的处理要注意结合个人实际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