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6-3 12: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的看法是:“钢琴之路有多难多苦多恐怖”的这个说法,也对,也不对。既有一定的道理,也有很大的片面性。
说它对,是因为如果以钢琴演奏为职业,即:成为钢琴演奏家,需要同时满足多重“天时地利人和”的严苛条件:不仅对个体先天的天赋要求极高,也需要从幼年就开始接受严格而系统的教育和培养,几乎容不得一丝偏差,以及足够的机遇和贵人相助,才有一丝微薄的可能性。郎朗从小到大是怎么一路走过来的,这里无需赘述,然而君不知还有着更多同样天赋过人、勤奋努力的琴童没有郎朗那么好的机遇和运气,无法得到郎朗如今的成就和地位。也就是说,成为钢琴演奏家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事业。
而说它不对,是因为如果不准备以钢琴演奏为职业,只是希望培养个业余爱好,甚至是达到在业余中比较不错的水平,是确实没有必要那么苦的。(我指没有必要 那么 苦,不代表一点苦都不需要吃)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善于引导,一点点培养对音乐的感知和兴趣(比如说从胎教和幼年时期开始受到音乐的熏陶),有足够有经验又懂儿童心理学的老师的派样,初期少量多餐、细水长流地接触钢琴(比如说学龄前儿童每次只练习10-30分钟),随着年龄和兴趣的增长一点点增加时间和强度,这样长期坚持下去,一样可以学的很不错,甚至比从小严格要求效果更好。更不用说很多从小被打骂学上来的学生,也并没有习得多么过硬的基本功和音乐素养(严厉和严格,即专业性强,是两码事),反倒是留下来一堆不堪的童年的回yin忆ying,长大再也不想碰。至于这种现象的产生,我个人认为,和我国近百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也有关系,很大一部分人的思想仍然停留在:“吃苦=努力=成功=成名成家发财”这上面,遇到问题就是一顿打一顿骂,就像“让死刑犯踢国足就能出线”的思想一样幼稚可笑。不过近些年来这种简单粗暴的“一刀切”的思想已经有了很大转变,这也是大家所乐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