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6-6 07: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毕业后开始工作的同时开始学钢琴,至今一年半了。每周去跟老师学一个小时的那一种。突然想聊聊。我觉得就是成人生活中的选择更多,所以学琴的机会成本更大吧。
金钱成本:如果不学琴,我大概每年可以买一个奢侈品包。不过既然决定学琴了,再喜欢什么也没打过学费的主意。 时间成本:我不止一次在周六要加班的时候跟老板商量能不能把钢琴课的时间让出来,至今也都成功了。不敢说完全对业绩没影响,不过既然决定学琴了,也就不在乎资本家看我是不是一个百分百投入的劳工了。 精力成本:因为业余时间有限,很多时候工作日的晚上,读书、练琴、运动这三件事情我无法都做完。只能有所侧重地选择一两样。索性就没有强迫自己一定要每天去健身房或者每天要练琴一小时。能够隔天去运动,每天练琴半小时,见缝插针地看kindle,已经很满足了。
除此之外,能找到适合自己,又值得信任的老师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很感谢我的老师,她是一位约莫我家长年纪的格鲁吉亚女性。她非常专业素养很好,急性子,能迅速发现我的问题;同时又充满激情和慈爱。用人不疑,每次上课我都是完全放空自己去接受她的指导。
第一次试课的时候,我就跟她讲,我工作很忙而且我没有琴。她说那都不是事儿,买电钢琴是可以的,有时间也可以来学校练琴;尽量练就好,每天能练十五分钟她都很开心。记得我第一次一周没碰琴、心情忐忑地去还课的时候,她说没关系,我们现在花时间练。又有一次我整个月都神经紧绷,课上的一个难点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我忍不住哭了起来;她拥抱了我,等我哭完,然后我们从巴赫聊到贝多芬,再聊到俄罗斯五人强力集团。她不介意花一年的时间教我肖邦的圆舞曲,也不介意我拿着《菊花台》的谱子请她教我。
今天我们在练《致爱丽丝》的节奏,她展示给我,又差点哭出来。她说,她总是很惊讶,为什么那个一直不开心的、斗争着的人,心中会有那么强的爱,写出那么美的旋律。我也十分喜欢贝多芬。
——-————————————
按古典乐的路子学钢琴,两年才算入门,我也只是把它放在一个比较高的优先级上,既然选择了,就不轻言放弃。我会为了自己喜欢的、值得的东西,排除万难。学了琴之后,发现文学、绘画、歌剧等等艺术的载体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经常在其中一个里发现另一个的蛛丝马迹。比如上半年读《傅雷家书》,对我对音乐的理解有很大帮助。而理解音乐,又帮助了我了解瓦格纳的歌剧。而听了歌剧,你又难免想通过其他文学,去一窥那个时代的生活。
//如果以后结婚,买一架斯坦威三角琴作定情信物可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