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6-12 17: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个简单粗暴的。。。我的钢琴老师(男的)从我5岁开始每次上课必念的一句话:
“位置要坐正啊!不要坐偏!用你的小jj对准中央C啊!对准了!”
直到现在过去这么多年了,有时候练琴还忍不住要对准一下。。。
想了想。。还是不匿了。。
补充说明的分割线。。。。。。。。
好几天没上,没想到有这么多赞,诚惶诚恐~我的老师是个老头,带我的时候差不多有60左右了,他的人生很坎坷,52年毕业于现在的四川音乐学院的前身,然后文革期间被打成右派,老婆为了跟他划清界线离婚了,终身无子,一直是跟他老母亲一起生活。到了晚年全靠他一个远房的外甥和自己曾经的学生照顾。前年回家的时候去看过一次,当时已经很严重的痴呆状态,谁都不认识。我站在床边跟他外甥说话的时候,他突然来了一句:“小调皮!平时有没有好好练琴?”小调皮是小时候他给我取的外号。当时的感觉。。哎~希望这个老调皮能一直好好的,我还练了新的曲子下次去给你听呢。
再一次的分割线。。。。。。
说了这么多,就再回忆一下我的老师吧。他是个很典型的经历过民国时期教育的老派知识分子,和这个群体的大多数人一样,对于学术,认真,仔细,追求完美,甚至有些偏执。对于生活,朴素,简单,但绝不随便。对于学生,严厉,苛刻,但又不失温暖。
他会因为我迟到15分钟而拒绝给我上课,而实际上我们是两个城市,每周末回课都要先坐2个半小时的长途车和一个小时的公交车才能到他家,冬天碰到路上大雪,夏天碰到大雨,就会可能迟到。但他只会冷冷的告诉我这都不是理由和借口,迟到了就是迟到。但也会在夏天的课后,笑眯眯的从冰箱里摸出一只雪糕或者一包我最爱的草莓。他会怒吼着让我把巴赫的一个乐句反复练到他满意才让我下课而忘记他母亲还在等他做饭,也会在我生日的时候很郑重的送我一本书并签上他自己的名字。嗯,还记得他送我的第一本书是苏联钢琴教育家涅高茨写的《论钢琴表演艺术》。
我的家乡在甘肃,在我学琴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相关的资料非常贫乏,但只要是他觉得对练琴有必要的,就会托他的学生从各种途径买回来。现在我还有他给我的香港,台湾,欧洲的各种乐谱。
虽然后来没在音乐的道路上走下去,而是选择了漫漫苦逼学医路,但是老师对我的影响是终身的。
虽然因为这个国家因为那个时代,他和他那个群体受了很多的折磨和不公的待遇,但我想,至少现在有这么多的学生在关心着他,他的心中应该还是会有慰藉的吧。
-------------时隔一年的分割线----------------
这个回答已经有一年了,老师已经走了,借这个回答也算是对他的一种怀念,不知道有没有以前的兰州师专,现在好像是叫兰州城市学院的朋友能看到呢~补贴几张老师的照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