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为什么俄罗斯/俄国出现了很多钢琴大师?

[复制链接]

105

主题

105

帖子

32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5
发表于 2019-6-13 15: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为什么俄罗斯/俄国出现了很多钢琴大师?
打赏鼓励一下!

0

主题

321

帖子

3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5
发表于 2019-6-13 15: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泻药,非音乐史专业,手机简单胡乱回答一下。

1,俄国钢琴家主要集中出现是在19世纪末,以至后来的20世纪,之前是很少的。

2,因为在格林卡之前,俄国音乐较为落后,以民间音乐为主。而后来俄国为了融入欧洲,开始大力学习西方,这也包括音乐。建设了几所著名的音乐学院,培养音乐人才——这样就有了诞生好音乐家和演奏家的土壤。

3,俄罗斯民族是个苦难的民族,幸运的是,沙皇俄国时期,政府对文化并没有严加管制。苦难的环境下,是很容易诞生伟大的艺术家的(只要不杀他们不整他们不开文艺座谈会)。稍加注意就会发现,那段时期,不但出现伟大的音乐家,也出现了不少伟大的文学家和画家,原因就在于此。

4,到了20世纪初,十月革命,杀了沙皇全家。精英贵族阶层大量外逃。这个苦难的民族更是陷入了地狱。ok,磨难的环境下才能出大师,那些逃走的再加上离乡之苦,在痛苦/迷茫/无助等情绪下,只好借助乐器来逃避,思想境界更是像美国人英国人这些生活安逸的的国民无法体会到的。

5,那些没跑出去的,虽然受到不少政治影响。但音乐这门艺术难以表达具体的情绪,所以相对其他领域的艺术家还是幸运不少,也出了一些音乐家,作曲如肖斯塔科维奇(这货还当了苏联文化部长,虽然一生也没少挨整),钢琴家如李赫特。

6,一些其他因素,比如斯拉夫人种身材高大,有先天优势(拉赫玛尼诺夫一只手能把到增十二度)。比如寒冷的气候、广阔而贫瘠的土地对性格的影响,天这么冷只好窝在家里练琴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8

帖子

26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1
发表于 2019-6-13 15: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俄派不僅出了很多鋼琴大師,還出了不少小提琴大師大提琴大師和指揮大師還有歌唱家。究其原因,自然是很多的。但有一點我認為很關鍵,那就是俄派出了很多作曲大師啊!
試想,全世界還能有哪個國家能夠像中國人一樣把京劇藝術和各種民間音樂表現得如此地道的?那是因為這本來就是我們自己的藝術,我們的語言就是融入其中的。你把任何一門外語放入其中唱起來都不可能通順,所以作為以中文為母語的使用者,在創作這些音樂,表現這些音樂時當然就會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中國有這個情況,難道古典音樂就沒有了?無非古典音樂沒有鮮明的地域性,世界各國,以歐洲為主都有交織多年的古典音樂歷史。但是即便有大量的這種交流,人的音樂語言受到母語思維的影響是沒有改變的。
那麼為什麼俄派又出了很多作曲大師?請參考:RAX XU:俄罗斯可以说是除了德奥以外最重要的古典音乐大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19

帖子

24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9
发表于 2019-6-13 15: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个很特殊的群体,叫做俄裔犹太人,这群人实在是太擅长玩古典音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3

帖子

5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3
发表于 2019-6-13 15: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他几个答案主要关注于19、20世纪的历史背景,实际上即便今日,(泛)俄派钢琴家依然在古典音乐的舞台上独霸一方,且新秀层出不穷。接下来从当代角度讲讲(泛)俄派依然兴荣的理由。

1. 自十九二十世纪承袭而来的严密训练体系。

传统俄派钢琴青训里最最注重的就是手指功夫,实践起来就是练音阶。二十四个大小调,三度六度八度十度,音阶琶音属七减七,就这么反反复复两个小时四个小时地练,从学琴开始到成家以后,风雨无阻地练。国内(以及日韩)音乐学院对音阶和练习曲的疯狂喜爱,很大程度就是在刚开始发展国内古典音乐的二十世纪受了隔壁苏俄的影响而成。

我曾以为这种训练大概已成为历史,可是有次去2013Van Cliburn Gold Medalist钢琴家Kholodenko的小访谈,才知道直至今日莫斯科柴院这些大学校都仍坚持用老方法教钢琴学生。

Kholodenko自己说柴院的训练就是军事化训练,大家每天练琴都是要登记打卡的,还有人看着,不练够小时数不行。Kholodenko说自己在校时平均每天练6到8个小时,我当时的老师,一个同样俄派出身的老太太听后翻翻眼睛道,哦他还算练得少得了,我们当时大把人每天十个小时十二个小时这样练。

我这里并没有质疑俄派训练轻视音乐性的意思,只是跟现在欧美、尤其美国一比(美国人最不爱练琴啦啦啦),宏观上来说,俄派的技术其他人实在是望尘莫及。同样道理,今日东亚裔/亚洲钢琴家在舞台上所向披靡,也是一条条音阶一个个小时积累出来的。浓厚的古典音乐土壤是培养演奏家的必须,但是没有牢固的infrastructure,土壤里也长不出来什么上层建筑。


2. (泛)俄派的乐界network

为什么这里有个打了括号的泛字?因为十九二十世纪的老俄派已经随着音乐家外迁移民丧失了原有的地域特殊性。今天所谓俄派的大本营,除去莫斯科柴院这些老牌俄国音乐学院,其实在美国。我老师曾半开玩笑说,所谓Russian School早就不存在了,如果真的有什么school,大概就是American School吧。随便找多几个音乐学院,看看教授roster里面有多少夫、娃、斯基、诺夫...就知道了。

这些苏俄解体前后来到美国的钢琴家和教授们,在他国形成了特殊的network. 很多俄罗斯、乌克兰、以及前苏联势力范围下的小朋友从小在家乡接受音乐训练,等到十几岁,奔赴美国跟从这些旧俄派教授,然后就此走上国际舞台。

不要小瞧network这个东西。跟老师简直决定一切啊!有老司机带带你,跟你在中央音乐学院苦练小半辈子,完全天差地别好么。




先写这么多,想到再补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6

帖子

4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2
发表于 2019-6-13 15: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跟敖德萨很有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0

帖子

25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4
发表于 2019-6-13 15: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图说话吧。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俄国(苏俄)出现过很多“教父级”的人物,
比如小提琴领域的奥尔(从此俄派称霸近半个世纪),钢琴则是以H.Neuhaus为代表的一批,
伟大的Anton Rubinstein就更不用说了, 是和Liszt相提并论的BOSS级存在。
下图里面比较重要的人物传承很明了。

有兴趣可以wiki翻翻下面这些人的履历,
你会发现介绍里面有更多名字不那么熟悉的俄系钢琴家,
而且很多都是大牛人!
只不过可能一生很少去西方演出(有铁幕的缘故),不那么出名而已。
比如下图里的Oborin如果不是作为大卫的搭档合作贝小奏,
估计都很少有人听说过这位第一届肖邦钢琴大赛金奖得主。
再比如下图里没有提到的Sofronitsky,如果不是前些年Denon和Vista Vera的发掘,
这位斯克里亚宾的女婿+诠释者也只是在Philips伟大钢琴家里露过一面而已。








Anton Rubinstein自成一系,一般严格来算不是纯俄国派的。当然,只要提到俄国(包括后来的苏俄)的古典音乐教育,少不了鲁宾斯坦兄弟创立的两所音乐学院,要知道伟大的安东可是柴可夫斯基的作曲老师。这些图上的很多人物要么任教,要么毕业于这两所著名学校——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和莫斯科音乐学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0

帖子

24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0
发表于 2019-6-13 16: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普及程度不能比啊。
当年的初中同学去了俄罗斯留学,想学钢琴,房东老大娘教她,直接送了一台钢琴给她,老大娘自己是音乐系的,每节课收35元人民币一个小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