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会弹钢琴的人在不用以考级为目的再学琴以后,你们还会听钢琴曲吗?会听钢琴协奏曲吗?

[复制链接]

1385

主题

2739

帖子

550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09
发表于 2019-6-14 17: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会弹钢琴的人:请您在回答中大概说一下您的弹琴水平,比如说弹得最难的曲子是什么?大概达到了什么级别之类嗒(: “会”听钢琴曲和听钢琴协奏曲:会,指能听出演奏者的特色;能否听出曲子的感情色彩;能听出或者看出演奏者的技巧;能否听出作品的层次来,并分析出一共有几层。
打赏鼓励一下!

0

主题

307

帖子

23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6
发表于 2019-6-14 17: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站在老师的角度说说这个问题。
接触过挺多考过英皇八或者国内十级的学生,有一些甚至在考级中得到了比较好的成绩。但是“会”听音乐的,真的少之又少。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钢琴教育,大部分还是停留在弹曲子,或者说敲键盘上面。真的与音乐,关系不大。
哪怕是相对严格的英皇考级,需要学生对各个风格的音乐有比较好的掌握,大部分钢琴老师也能教成只会弹那几首曲子,只会应付那个听力测试。
问学生巴洛克的音乐特点是什么?要怎么触键?不知道的。
包括我小时候,一直算是跟着能力范围内最好的老师,也几乎没有受过“听音乐”的教育。直到后来自己摸索,以及出国学习周边的氛围好,才慢慢走上听音乐的道路。
会听古典音乐,是一个需要学习的技能。
学会了,才能享受音乐。
这也是我本人十分强调的,在钢琴课堂上,要给学生听音乐。哪怕学小汤一,有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第二乐章可以听,有carry my back to Virginia这种民歌可以听。不要跟学生说,回去找来听听,百分之九十的孩子和家长做不到。
在课堂上花五到十分钟的时间,带着孩子一起听听,让他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美。然后再布置他们回家听熟。
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在考完级以后,才能依然爱音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0

帖子

4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2
发表于 2019-6-14 17: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下业余爱好者一枚,先现身说法:

在1999年考了大陆业余8级(没记错的话是当时最高了)之后由于中学学业繁忙就没有继续。下一年后大陆开设业余9级、10级的考级。新体系当然是比8级更难,而不是把原来8个级的难度拉展成10个级。

弹琴缘由,必须是被老妈逼着学的,她小时候很喜欢但没有条件学,是把理想强加在子女身上的典型母亲。刚开始曾反抗过几次,无果。被虐习惯后,在5年内考完8级,遂停止课程。

随后10年里,由于高考、异地求学,基本没碰过钢琴。曾经很想“在结束考核后就练习”的流行作品也没弹过多少。

再后来工作后,迷上了打架子鼓这类刺激玩意儿,但身边的爱好者也是一阵大脑发热,几个月便作鸟兽散,几千元买回来的电子鼓就此封尘。

就在3、4年前,慢慢又恢复听古典作品,突然发现:为毛不把钢琴捡回来?再加上一些时髦作品影响(例如《交响情人梦》、《海上钢琴师》等),于是把自己的业余时间重新投入到练琴上。

就在前年,一个朋友邀请我去她的生日会弹奏一曲,让我全身心回归到弹钢琴中。还找了音乐学院毕业的朋友做老师上课,把一些技术慢慢练起来。当然,能弹的曲目也不多,集中在巴赫、莫扎特 的作品中,难度顶天了也就目前9级的曲目,只是乐在其中。

就在2013年夏天,自己掏钱把一家钢琴培训机构的小演奏厅包了一晚,请一些以前合唱团的朋友来弹弹琴、唱唱歌,甚是欢乐。最最关键是,一个来宾朋友事后跟我说:我在听你弹巴赫《D小调创意曲和赋格》最后几个小节时,被深深震撼了。

弹钢琴的就是俺,请原谅照片如此模糊……


现在我仍在想2014年的私人音乐会要做什么样的主题,也要准备新一轮的练习当中去了。

===============补充下2014年发生了什么事====================
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今年跟另外5名同事组建了一只摇滚乐队,并在乐队中担任键盘手,立马完成了从“古典音乐”到“流行音乐”的转变。前不久还在市内一间咖啡厅包场进行了表演。

操作的乐器从钢琴变成了电子琴、编曲合成器,目前主力使用ROLAND GW-8,不久前也试过了更高档的YAMAHA Motif X系列产品,在这个角度上,演奏的重点就跟钢琴有所不同。

钢琴:一般是以独奏为主,演奏者可以全面掌控场面及情绪
乐队键盘:往往是配角,排练时经常感觉地位低下(例如:吉他手:这首歌最好加个String,屁颠屁颠去加,那首歌编排要个Distortion Guitar,你记得设定好;主唱:这首歌有个和声才有气势,你加一个……)键盘由于其多用途性,经常成为补漏的角色,另一方面,也是烘托气氛的主力乐器。

担任乐队的键盘手,要比钢琴演奏者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审视乐队,更多类似交响乐中指挥的角色,因为主唱、主音吉他、节奏吉他、贝斯手、鼓手的职责都相对单一,能够呈现乐队变化和特色很大一部分工作,就落在键盘手。
技法上,熟练的和弦、对位成为基础中的基础,指法的要求反而退居次席,要快速了解、记忆乐曲中的调性、和弦,尝试使用不同的配乐去烘托乐曲的气氛成为了主要工作,让歌手、吉他手的表演更加出彩。最后,在即兴伴奏、即兴表演中也要有一定的功力,应对舞台突发情况的同时,也要为随时SOLO展现自己做好120%的准备。



恩,弹键盘就是俺,终于有摄影师了。


===================回归正题的分割线=======================
古典钢琴门类还是挺多的,在下主要听的作品集中在巴赫、亨德尔、莫扎特等巴洛克、古典主义的作品中,甚喜巴赫的作品。目前主要以《二部创意曲》作为练手曲目,希望有天能把《哥德堡变奏曲》、Bussoni《D小调恰空》搬上私人演奏会(目前来看比较遥远……)

在我看来,“会听”应该包含几个层次:
1、知道作品的类型,这需要阅读一定的文献资料
例如:巴洛克时代,键盘作品创作目的是给羽键琴、管风琴而不是钢琴,由于羽键琴音量与色泽变化较少,需要大量修饰音来强调旋律。创作目的更多是作为乐队以及唱诗班的配角。管风琴作品规模宏大、变化丰富,近现代众多改编作品,需要慢慢聆听,还要下载各个谱子弹奏比较,找出更适合“当代审美”的版本来弹奏。

2、能听出演奏者的特色、技巧,需要听大量不同演奏者演艺同样作品的录音。
同样的曲目,不同演奏家风格迥异。以巴赫的《十二平均律》为例,古尔德喜欢弹得更加连绵悠长,富有宗教意味。而前苏联演奏家李赫特则是干净利索、富有激情。
甚至同样的曲目,同样的演奏家也能有巨大的差异,古尔德曾录制过2个版本的《哥德堡变奏曲》,1955年的第一版显得年轻气盛、演奏流畅、甚至咄咄逼人,1981年的第二版则是充满睿智、更加柔和。这些都值得爱好者去反复聆听、了解的。

3、曲子的感情色彩,则取决于两点:作品本身所表达的感情、改编者/演奏者的演绎
亨德尔职业生涯主要是在英国为王室贵族名爵度过的,所以他的作品更加自由、活泼、富有喜庆色彩,代表作品如《皇家烟火音乐》、《水上音乐》,光看标题就觉得很富有、欢乐。同时代的巴赫生涯则相对坎坷,流连在各地为教堂当乐师、带唱诗班,他的总创作超过一半是宗教作品,那怕是非宗教的作品,色彩上更加暗淡、庄重、严肃、空灵,尤其是几个重要的代表作,例如《D小调创意曲和赋格》、《D小调键盘协奏曲》、《恰空》均游走在D小调上,乃至相对欢乐的作品,如《耶稣,世人期待之喜悦》、《D大调键盘协奏曲》比起亨德尔那种喜庆、热闹,则显得冷清不少。

洋洋洒洒写了那么多,看起来还是无法完全回答题主的问题,有需要的话请留言交流。

最后推荐一些个人常用的网站有:
Download Sheet Music at Virtual Sheet Music®
Piano Street
Free-scores.com : World Free Sheet Music (PDF, MIDI, MP3)
首页 - IMSLP/Petrucci Music Library: Free Public Domain Sheet Music
上面有大量古典作品的谱子,以及后人改编的版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8

帖子

26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1
发表于 2019-6-14 17: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怎么知道我会钢琴的?!)。
答案是会。我4岁学琴,一直学到14岁,考过了中央音乐学院的8级。得过几个北京市钢琴比赛的三等奖和安慰奖。我高中开始在文科实验班,确定是走文科道路了,大学到博士一直在读历史,所以钢琴对我来说并非专业或者职业需要,而且初中以后就再没学过了。
高中太忙,考级成绩也用不上,钢琴就想解压的时候弹一弾,班级活动需要配乐时弹一弾,偶尔谱个曲什么的,基本弹着玩。上了大学空余时间多,就自己买音乐史的谱子从巴洛克、古典、浪漫和现代的各阶段弹过来,也算是切身体验音乐风格的变迁。也有听《聆听音乐》的课程,也有偶尔让在钢琴系当教授的家人在比较高的层次指导我。但这同样是为了自娱和怡情,也很少弹给朋友听,就是自己觉得愉快。我的技巧肯定与专业钢琴家没法比,我弹琴就和学其他乐器,学外语或看书一样,是为了享受其中的精神乐趣。古典音乐有着理性的结构之美,能够完整而优美地表现一首钢琴曲在精神上是种享受,能在技术上攻克比较难的曲子也能带来挑战和乐趣,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成功演奏出一段旋律时那种能与某种极美极和谐(请自觉略过现代派)的绝对秩序有精神共鸣的感觉,它让你觉得自己融入了一条漫长的音乐之河,河中各种大师谱出旋律,而你随之沉浮。
学过钢琴给我带来的钢琴之外的好处,大约就在于对美的感觉,对艺术的敏感性,以及一种与和谐相呼应的直觉。我在本学科内对于理论或者某些事实建构会有直觉性的灵感反应,也容易产生一些创造性的发现,我觉得这就是弹钢琴时所培养的。此外,由于我自己的训练路径,我对于历史感的理解非常切身—不同时代的音乐弹起来就不一样,无论是触键、表现或是乐感。另外,就是听音乐会时会比较容易沉浸,也能从技法的角度欣赏。列维施特劳斯曾经指出神话与音乐在理解方法上十分相似,因为我们所听的都是“一种从一个开头走到一个结尾的东西,以及一种在时间中展开的东西”,历史当然也是如此,我想这也能解释这两种表面上不同的东西--历史与钢琴,或人文与艺术--所培养的能力是共通的原因。再另外的收获,是学所有的键盘乐器都快,弦乐上手也比没有音乐基础的快一些(当然要精通还是另一回事)。最后,我不能肯定是不是有关系,但我自己觉得有关系的,是我所有外语的发音都比较标准,而且学二外三外时也特别快。我总觉得大脑中管理语言与音乐的中枢是同一个,因此每次加了钢琴的技能点,学语言时就会得到BUFF。
当然,钢琴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buff,比如我对于噪音的耐受度远低于正常人...手指结实而不纤细...以及永远不留长指甲(键盘上会打滑)因此与美甲无缘...离家一段时间就会没琴可弹因此而特别容易对其他可携带乐器的小伙伴羡慕不已等等。我相信其他学钢琴的小伙伴也会有自己的debuff和buff,不过就我而言,学钢琴还是利大于弊。
但是说实话,我觉得钢琴能带给我创造性,主要还是因为我成年以后自己的再学习。单凭小时候考级的经历,不会天然地让你拥有良好的音乐文化素养。到头来,还是你成年后的追求,决定了你的钢琴生涯在你生命中的位置。希望对题主有帮助(๑• . •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7

帖子

24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7
发表于 2019-6-14 17: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会弹钢琴的人:请您在回答中大概说一下您的弹琴水平:
本人是普通的钢琴演奏者,13-15年的曲目单:(还有部分录音待更)
娄晟:我的录音分享与合集
“会”听钢琴曲和听钢琴协奏曲:
会听钢琴曲和协奏曲。在知乎做了一些本人对于录音版本的分析:
拉赫前奏曲5的各版本演奏分析 - 娄晟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4636415
幻想即兴曲各演奏家版本赏析。 - 娄晟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5520765
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各版本赏析 - 娄晟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54919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8

帖子

3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2
发表于 2019-6-14 17: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中音乐生一枚哈~
  4岁开始学的钢琴,想想以前,实在是太悲惨了,小时候弹钢琴都是妈逼的,想到都痛苦,为什么人人都去玩了,个个都有值得回忆的童年,而我的童年就是车尔尼???!六年级的时候考完英皇八级,总算告一段落了,可以把初中学业为重的理由搬出来逃过一劫,中考的时候我也考了特长生,为了躲避学音乐我甚至发奋读书考全市最好的高中.....真是狗急了都跳墙了

嘛..现在我也确实考上全市最好的高中,但是以特长生的身份进去的,现在呢,老实吧唧的学着钢琴、视唱练耳、乐理、音乐史、和声什么乱七八糟的,其实现在也挺庆幸自己一路捱过来了,人长大了点就会想开点,知道什么事情都是有理由有存在的意义的,很感谢爸妈这么多年死活不让我放弃。但有点遗憾的是,上了高中,大家玩的都是乐团,创作型,人家那玩的是自己的音乐,可我还在苦逼的撸理论T T 哎羡慕嫉妒恨....

学得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便越想变好,这个念头还是件积极向上的好事情吧哈哈。每当苦练钢琴的时候,练不出来的时候,就会想想那句话:学习音乐的人是幸福的,就会重新有了练下去的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8

帖子

4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3
发表于 2019-6-14 17: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考过级,觉得考级没意思,就是纯粹地喜欢弹琴。14岁开始学,17岁弹完肖练,本来还想试一试超技,协奏曲什么的,不过手指机能是真的跟不上了,遂放弃。当时的老师(上音作曲系的老教授)评估水平大概在8~9级吧。18岁上了大学之后就没有再跟着老师学了。
学钢琴和没学之前一样,甚至一直到现在,我都非常爱听钢琴曲(当然克莱德曼,马克西姆什么的除外),协奏曲什么的也非常喜欢。不过唯一的不同就是学完钢琴之后,我对古典的兴趣有一部分就转移到爵士钢琴和即兴演奏上了。
大学时期想弹一些难的曲目,才发现自己虽然学的很快,但是手指机能确实是比不上那些从小练琴的人,所以几次试图弹大型曲目都非常受挫。不过后来偶然在一个音乐交流群里看到一个Blues的教程,就从此开启了新天地。之后找来了不少Bill Evans,Thelonious Monk的扒谱过来弹,然后系统地学了一下爵士和声,后期还练了一段时间的Bebop。随着学习的深入,慢慢感觉爵士才是我的爱。能够不需要借助谱子,随心所欲地表达心中听到的音乐,是一件超级快乐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5

帖子

4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9-6-14 17: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弹琴13年没断过,考完五级就不考级了,基本功很差,没怎么弹过古典,弹过最难的应该是he is a pirate,而且还是0.5倍速,磕磕绊绊的,我承认自己水平不高。
学琴学了12年,高三停的,其实从初中就不考级了
我水平有限,协奏曲那种不了解,所以听的也不多,更别提理解了
但是听钢琴曲的时候是真正能听出曲子的感情色彩的,不论是听各种软件里的名曲还是听别人现场弹,我身边大多数仍然会弹钢琴的人弹的曲子只是单纯敲键,没有感情。很多人的基本功都比我好很多,但仍然没有感情色彩。
我弹琴的时候,别人是可以听出来曲子中的感情的,不论他会不会乐器。这不是我瞎扯淡,是从家人到我开直播时候的观众都说过的。
顺便偏个题,和知乎大佬比起来我肯定是个渣,但我很好奇,学过多年乐器的人不应该是听过一首流行歌曲就大致会弹的吗……我很多同学都说没谱子就不会弹了,我就很奇怪……可能是我乐感好吧,有时候即兴一小段之后自己会一面编一面弹往下弹好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0

帖子

24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0
发表于 2019-6-14 17: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也会听的,但我现在以听交响乐为主。我以前是跟教授学的,现在自学了。
弹过最难的曲子。。。李斯特的鬼火,abrsmLRSM程度的曲子。
听曲子当然要听很多东西,主旋律,和声,伴奏,和弦进程,配器,感情色彩等等一大堆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7

帖子

3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8
发表于 2019-6-14 17: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业余爱好者。会听。常听。现场和录音都听。
我其实想问问题主问这个问题是想知道什么,还有为什么要特别提钢琴协奏曲,我一直以为‘钢琴曲’包括‘钢琴协奏曲’。。
--开始有一搭没一搭絮叨的分割线--
1993年开始学钢琴,1997年考了不记得哪个体系的七级,之后出国求学,钢琴就不学了。2002年上了一个理工大学发现学校没有钢琴社团就和同学组了一个,当时有个同学鼓励我去考英皇的钢琴演奏文凭(DipABRSM),就是考完英皇业余八级之后可以考的一个东西,所以我姑且认为同学认为我当时的弹奏水平是好好练可以考过的吧,不过最后也没有去考就是了。
弹的最难的曲子,社里音乐会弹过的大概就是贝多芬月光悲怆这样了,但我觉得过了五级之后任何一个曲子要理解好并弹好都好难。有这种想法是因为被同学鼓励了去考演奏文凭之后去看了一下考试大纲,发现我那时候的水平顶多也就是‘把谱子上写的音都弹出来’而已,完全称不上是‘演奏’,并且还要考我从来没练过的现场视奏,直接就吓瘪了。。还有我练琴其实不努力,组了钢琴社之后忙着想节目单写曲目解说安排排练,而且出了国之后发现钢琴真的不适合经常要搬家的人,兴趣转向声乐,更不怎么练琴了,于是连‘把谱子上写的音都弹出来’都不敢保证。。自己不努力的后果就是从本来就不怎么样的水平连年倒退*远目*
(题外话,我觉得业余爱好者以达到英皇这个钢琴演奏文凭的考试要求作为自己的目标是完全可以的,可以照着里面列出的要点训练自己对音乐的全面掌握和理解。)
最喜欢的钢琴/键盘类作品是JS巴赫和阿尔坎。
能听出演奏者的特色;能否听出曲子的感情色彩;能听出或者看出演奏者的技巧;能否听出作品的层次来,并分析出一共有几层。
这个基本上就是多读多听,如@Darius Ho所说,阅读文献资料,听不同的演奏者演奏同一个作品。阅读文献资料让我可以去思考‘作曲家写的是什么,想要什么样的效果’,听不同的演绎让我可以去比较并思考‘为什么把这个作品/这里一段弹成这样,技术上是怎么做到的’。
我个人觉得如果要认真搞这些‘分析’的东西,跟会不会弹钢琴关系不大,都是可以练出来的,多听肯定是要的,我觉得还要读谱。确实地掌握谱子的细节才有分析和比较的本钱。我第一次看到总谱是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一脸懵逼地感觉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噗。。
技术和‘层次’:我个人在技巧上会比较看重三个方面,器乐声乐都适用:1. 弱音是否坚实优美 2. 快速段落是否清晰,长音/慢速段落的线条是否稳定 3. 和声的层次是否清晰。个人感觉国内业余学音乐不怎么注重训练听,就像 @夏小曈 说的,尤其不注重听和声。我自己也是兴趣转向声乐后跑去合唱团才开始有意识地去看N个声部的谱去听去想‘别的声部都在干什么/和我是什么关系’,因为我个没有绝对音准的菜鸡只能靠其它声部,如果不听其它的声部会找不到自己的音噗。。然后慢慢发展到器乐上也这样去看谱去听‘层次’,再慢慢发展到其他东西的分析,和声、感情、技巧、断句、速度、音量,种种,然后新世界的大门就真的打开了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