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6-14 17: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下业余爱好者一枚,先现身说法:
在1999年考了大陆业余8级(没记错的话是当时最高了)之后由于中学学业繁忙就没有继续。下一年后大陆开设业余9级、10级的考级。新体系当然是比8级更难,而不是把原来8个级的难度拉展成10个级。
弹琴缘由,必须是被老妈逼着学的,她小时候很喜欢但没有条件学,是把理想强加在子女身上的典型母亲。刚开始曾反抗过几次,无果。被虐习惯后,在5年内考完8级,遂停止课程。
随后10年里,由于高考、异地求学,基本没碰过钢琴。曾经很想“在结束考核后就练习”的流行作品也没弹过多少。
再后来工作后,迷上了打架子鼓这类刺激玩意儿,但身边的爱好者也是一阵大脑发热,几个月便作鸟兽散,几千元买回来的电子鼓就此封尘。
就在3、4年前,慢慢又恢复听古典作品,突然发现:为毛不把钢琴捡回来?再加上一些时髦作品影响(例如《交响情人梦》、《海上钢琴师》等),于是把自己的业余时间重新投入到练琴上。
就在前年,一个朋友邀请我去她的生日会弹奏一曲,让我全身心回归到弹钢琴中。还找了音乐学院毕业的朋友做老师上课,把一些技术慢慢练起来。当然,能弹的曲目也不多,集中在巴赫、莫扎特 的作品中,难度顶天了也就目前9级的曲目,只是乐在其中。
就在2013年夏天,自己掏钱把一家钢琴培训机构的小演奏厅包了一晚,请一些以前合唱团的朋友来弹弹琴、唱唱歌,甚是欢乐。最最关键是,一个来宾朋友事后跟我说:我在听你弹巴赫《D小调创意曲和赋格》最后几个小节时,被深深震撼了。
弹钢琴的就是俺,请原谅照片如此模糊……
现在我仍在想2014年的私人音乐会要做什么样的主题,也要准备新一轮的练习当中去了。
===============补充下2014年发生了什么事====================
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今年跟另外5名同事组建了一只摇滚乐队,并在乐队中担任键盘手,立马完成了从“古典音乐”到“流行音乐”的转变。前不久还在市内一间咖啡厅包场进行了表演。
操作的乐器从钢琴变成了电子琴、编曲合成器,目前主力使用ROLAND GW-8,不久前也试过了更高档的YAMAHA Motif X系列产品,在这个角度上,演奏的重点就跟钢琴有所不同。
钢琴:一般是以独奏为主,演奏者可以全面掌控场面及情绪
乐队键盘:往往是配角,排练时经常感觉地位低下(例如:吉他手:这首歌最好加个String,屁颠屁颠去加,那首歌编排要个Distortion Guitar,你记得设定好;主唱:这首歌有个和声才有气势,你加一个……)键盘由于其多用途性,经常成为补漏的角色,另一方面,也是烘托气氛的主力乐器。
担任乐队的键盘手,要比钢琴演奏者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审视乐队,更多类似交响乐中指挥的角色,因为主唱、主音吉他、节奏吉他、贝斯手、鼓手的职责都相对单一,能够呈现乐队变化和特色很大一部分工作,就落在键盘手。
技法上,熟练的和弦、对位成为基础中的基础,指法的要求反而退居次席,要快速了解、记忆乐曲中的调性、和弦,尝试使用不同的配乐去烘托乐曲的气氛成为了主要工作,让歌手、吉他手的表演更加出彩。最后,在即兴伴奏、即兴表演中也要有一定的功力,应对舞台突发情况的同时,也要为随时SOLO展现自己做好120%的准备。
恩,弹键盘就是俺,终于有摄影师了。
===================回归正题的分割线=======================
古典钢琴门类还是挺多的,在下主要听的作品集中在巴赫、亨德尔、莫扎特等巴洛克、古典主义的作品中,甚喜巴赫的作品。目前主要以《二部创意曲》作为练手曲目,希望有天能把《哥德堡变奏曲》、Bussoni《D小调恰空》搬上私人演奏会(目前来看比较遥远……)
在我看来,“会听”应该包含几个层次:
1、知道作品的类型,这需要阅读一定的文献资料。
例如:巴洛克时代,键盘作品创作目的是给羽键琴、管风琴而不是钢琴,由于羽键琴音量与色泽变化较少,需要大量修饰音来强调旋律。创作目的更多是作为乐队以及唱诗班的配角。管风琴作品规模宏大、变化丰富,近现代众多改编作品,需要慢慢聆听,还要下载各个谱子弹奏比较,找出更适合“当代审美”的版本来弹奏。
2、能听出演奏者的特色、技巧,需要听大量不同演奏者演艺同样作品的录音。
同样的曲目,不同演奏家风格迥异。以巴赫的《十二平均律》为例,古尔德喜欢弹得更加连绵悠长,富有宗教意味。而前苏联演奏家李赫特则是干净利索、富有激情。
甚至同样的曲目,同样的演奏家也能有巨大的差异,古尔德曾录制过2个版本的《哥德堡变奏曲》,1955年的第一版显得年轻气盛、演奏流畅、甚至咄咄逼人,1981年的第二版则是充满睿智、更加柔和。这些都值得爱好者去反复聆听、了解的。
3、曲子的感情色彩,则取决于两点:作品本身所表达的感情、改编者/演奏者的演绎
亨德尔职业生涯主要是在英国为王室贵族名爵度过的,所以他的作品更加自由、活泼、富有喜庆色彩,代表作品如《皇家烟火音乐》、《水上音乐》,光看标题就觉得很富有、欢乐。同时代的巴赫生涯则相对坎坷,流连在各地为教堂当乐师、带唱诗班,他的总创作超过一半是宗教作品,那怕是非宗教的作品,色彩上更加暗淡、庄重、严肃、空灵,尤其是几个重要的代表作,例如《D小调创意曲和赋格》、《D小调键盘协奏曲》、《恰空》均游走在D小调上,乃至相对欢乐的作品,如《耶稣,世人期待之喜悦》、《D大调键盘协奏曲》比起亨德尔那种喜庆、热闹,则显得冷清不少。
洋洋洒洒写了那么多,看起来还是无法完全回答题主的问题,有需要的话请留言交流。
最后推荐一些个人常用的网站有:
Download Sheet Music at Virtual Sheet Music®
Piano Street
Free-scores.com : World Free Sheet Music (PDF, MIDI, MP3)
首页 - IMSLP/Petrucci Music Library: Free Public Domain Sheet Music
上面有大量古典作品的谱子,以及后人改编的版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