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钢琴家不需要原创吗?

[复制链接]

102

主题

102

帖子

31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16
发表于 2019-7-6 12: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这几天被郎朗结婚的消息刷屏了,本人理工直女对艺术没什么专业了解,突..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希望大家解答一下 钢琴家不需要原创吗?钢琴家不需要演奏自己作曲或者别人特地为他作曲的作品吗?为什么其他艺术方面都需要很强的原创性呢? 比如画家,绘画更多在于原创,临摹别人的画或者在别人的画上二次创作画的再好也不行。 歌唱家,也得是原唱,翻唱的好也只是翻唱,不管过多少年大家还是愿意听原唱,甚至原唱还不够,还得有自…
打赏鼓励一下!

0

主题

307

帖子

23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6
发表于 2019-7-6 12: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邀请。挺有意思的问题,可以从很多角度去想。你自己又想了很多,又引出了很多也很有意思的问题。
什么是音乐,乐谱是否就是音乐?——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这一句话值得玩味。一首乐曲在演奏的时候活着,演奏完了,这个音乐这一次的生命就结束了。而乐谱是帮助演奏家或/和歌唱家在不同场合、不同地点、在不同的人面前一次次将音乐“重生”的工具。而这个工具本身是不那么精确的,打个比方,它只能告诉你说什么话,而用什么语气、音色、音调说,句子和句子之间停顿多久,只能模模糊糊地给点提示,大部分靠揣摩。于是就引出了下一个问题:
演奏艺术家的角色?——你举的类比都不太贴切,我觉得最合适的比较,演奏艺术家比较像是话剧演员。话剧演员拿着一样的莎士比亚剧本,说着一样的台词,但不同修养、不同性格、对剧本字里行间的深意有不同揣摩的演员演绎出的哈姆雷特会有多么大的差别?本质上钢琴家和演员的工作职责是一样的,他们将剧本/乐谱这些“未完成状态”的艺术补完成“完成状态”的艺术作品。而相较而言,翻译家是根据某个“完成状态”的艺术作品进行再次创作,成为另外一个不同的艺术作品,这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钢琴家不是都弹一样的么”?——是也不是。弹的乐谱是一样的,弹出来的音乐千差万别,各有千秋。举个例子,可能是最有名的钢琴曲贝多芬《致爱丽丝》吧:
Kempff: https://music.163.com/#/song?id=557961618
Brendel: https://music.163.com/#/song?id=5161646
Schnabel: https://music.163.com/#/artist?id=28978
这三位钢琴家都是风格流派接近(德国现代钢琴学派)、艺术成就相当的钢琴艺术大师,可以比较一下开头主要旋律的性格、速度、音色,1分钟左右出现在大调的明朗新旋律的处理,是不是差别很大,而且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到这里,你的问题基本可以有答案了。钢琴家有钢琴家的原创性,这个原创性就在于把乐谱上干巴巴的音符二度创作为活生生的音乐的过程中,对乐谱无法精确表达的大量信息的解读和处理。(古典音乐中这个过程的复杂性,对技术、音乐修养等各个方面更复杂艰深的要求这里就不具体展开了,总之和流行音乐相比不是一个概念)


另外你引申提到的几个点快速回应一下:
    原创、原唱和翻唱——展开说又是一大段了.......其实很多价值观是录音工业下流行音乐特有的产物。可以问一问自己,为什么会认为同一首歌第一次唱的人就比后面唱的人唱得更值得听?唱得更对么?更好么?为什么会认为写了这首歌的人就一定比其他人唱得更对更好?仔细想象,这些想法本身不是挺奇怪的么?
    其实这些观念很多都是因为流行音乐对某一些维度(音色的优美,演唱的难度等等)的要求较低,另一些维度(有特色、有个性的音色、处理,要表达自我等等)的要求相对较高。
    另外,我的艺术观(不展开):艺术作品被创作完成后,就具有自己独立的生命。作品的创作者就像是作品的父母,你孕育诞生了它,不代表你可以随意解释、定义、规定、评价它。某种意义上作品可以看做作者生命的一部分,另一种意义上,它可能是艺术之神假借你这个容器、通道留给世界的礼物而已。翻译的所谓“原唱”——翻译也分应用文的翻译和艺术作品的翻译,后者本身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创作过程,无所谓是否第一次,翻译得信达雅,翻译得好才有价值,而且不同版本的翻译也可能各有各的好因此都有价值,甚至可能有独立于被翻译的原文独立存在被欣赏品鉴的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9

帖子

25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7
发表于 2019-7-6 12: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音乐学科的职业划分,你说的钢琴家是演奏者,他们的任务就是把曲子拿过来在舞台上表达出来,而负责创作的是作曲家,他们往往理论功夫很扎实,但是演奏技巧上没有钢琴家那么强大。所谓术业有专攻嘛。你可以理解为钢琴家是演员,而作曲家是编剧。而你提到的钢琴家弹的都一样。并非是这样,同样一个角色不同演员表演都会有不同的细节。同样钢琴也是,不同演奏家手里的曲子的细节处理和整个表现都会有很大的差别。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段演奏出的同一首作品也会有很大差距,因为所处的时间点所有的感悟会有不同,那么对作品的理解也有不同。像你说的,最经典的要有版本永远就是那么几个人,但是这并不影响新来的后起之秀挑战前辈们的地位。
总之一句话,所谓钢琴家是坐在舞台上的表演者,他们的职责就是把作品完整的表达给听众,除了作曲家创作的初衷外还会有演奏者本人的二次创作,不过这些都是非常细腻的东西。如果不是你熟悉的作品你根本不知道前者和后者的差距,听起来就好像都一样似的。
而创作作品是另一个职责的工作,他们叫作曲家。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美术是创作的艺术。所以这就是他们的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7

帖子

3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9
发表于 2019-7-6 12: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emmm,很有意思的问题。谈一下个人看法吧,才疏学浅权作交流
先总起说一句,题主这个问题嘛,一方面是职业里的必须--must和可以--can之间的区别,一个是对“原创”“创作”的定位问题。就我的理解具体解释一下:
1,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什么叫钢琴家?就是我说的职业份内之事的“must”
中文维基百科的定义是:指具有公认地位、造诣较高的职业钢琴演奏者。
英文维基百科的定义是:A pianist is an individual musician who plays the piano.
德语维基百科的定义是: Ein Pianist, ist der Musiker, der Klavier spielt.(其他的语言我就不列出了,基本上德语和英语说的是一回事儿)
题主你看在这些解释里面有“创作作品”这个要求了么?这些定义里面的主体是什么?职业钢琴演奏,顶多加一些比如说造诣较高的这样的定语,但是主体不影响,都是演奏钢琴。这说明啥,只要他以钢琴演奏为职业,演奏的曲子是不是自己创作的,并不影响其职业定位和分内本职工作。
个人观点吧,一切涉及到在既定的前提基础上进行个人化演绎的职业工作,比如说钢琴家、演员、歌唱家等等,这种个人化化演绎是他自己的创作和风格,而不会因为他演绎了别人的作品就认为他没有“原创”。
如果按照题主的标准,“原创”意味着要彻底从无到有创作作品,那么你所说的并不是钢琴家,至少不是钢琴家本身必须要做的职业内容,你说的是“作曲家”,同理以你的标准,“演员”职业中对应的原创者应该是“剧作家”,连导演和编剧都不能满足条件,“歌唱家”对应的原创者是“作曲家”“作词家”等等。一个职业有一个职业必须要做的事情,各司其职罢了,剧作家也好作曲家也好,他们能进行创作,但是他们并不需要也去演绎,教给那些专业的合适的人进行演绎,这是社会劳动合理细化分工的表现。
再说另一个角度,职业之间的兼容和共存性,就是“can”,同样身为钢琴家,可以去指挥啊,比如巴伦勃依姆,比如艾森巴赫,比如会小提琴的指挥家马泽尔;也可以作曲啊,肖邦、李斯特、莫扎特、贝多芬等等太多太多了;一个歌手可以去写词谱曲同时自己也演唱,比如周杰伦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著名指挥家伯恩斯坦也写了有名的音乐剧西区故事、Candide和自己的交响曲,这些都不矛盾,这些也都是我说的“can”,而不是他们作为一个钢琴家一个歌手一个指挥在职业范围内要求的“must”,钢琴家只演奏不作曲完全没问题,又演奏又作曲又写剧又指挥,只要实力好能一把抓也没问题。
还有,钢琴家弹得一样,这个一样只是说弹得是同一个作品(就算同一个作品也可能有不同的版本,或者其中某一个段落的编曲会有多个版本),而钢琴家演奏作品的“不一样”更多体现在他对于这个作品的理解和演绎表达,不同的钢琴家就会有不同的风格和偏好,这种会直接反映在他演奏作品中各方面的处理,比如节奏比如音色比如强弱等等。哪怕耳朵没那么灵,但是风格差距大的钢琴家对同一作品的演绎处理,相信还是能听出来的,从这一点来看,题主你说的钢琴家弹得都一样是不成立的,只是你主观的推断罢了。
2、谈谈你题目中说的绘画,当然我也不是绘画相关专业的,就只说一下个人看法。你觉得绘画更多是原创,二次创作和临摹画的再好都不行。我觉得还是你对于“创作”这个词的定义和理解角度问题,你可能认为绘画就是从无到有从零开始,一个想法拍脑袋灵光一闪,大笔一挥,空白的画布上就有了创作(参考你对于钢琴家作曲的定义,一首歌曲或者音乐作品从无到有的过程)
在我看来,举个例子,《最后的晚餐》这幅画,大家可能最熟悉的就是达芬奇的那幅壁画,现存米兰的圣玛利亚修道院,但是最后的晚餐其实有好多好多幅不同的画作,达芬奇只是其中一幅也是最有名的一幅罢了,他既不是开始也不是最后,著名画家鲁本斯也有一幅最后的晚餐,达利也画过他的最后的晚餐,我在米兰玩的时候,没预约上达芬奇那幅的参观,结果去了离那个教堂不远的San Maurizio教堂,真是米兰教堂的一颗遗珠,外表平平无奇但是里面的壁画相当精美,那里也有一幅最后的晚餐壁画,如图:
然后我去了米兰的布雷拉美术馆,又看到了另外两幅最后的晚餐,第一幅是保罗鲁本斯的,第二幅是Daniele Crespi的(手机拍的画质不好请见谅)
Pieter Paul Rubens的最后的晚餐
Daniele Crespi的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这是一个圣经故事,是一个艺术创作最开始的动机和主题,不同的画家根据这个主题去发挥去演绎,而达芬奇的这幅作品在这众多的演绎中是最广为人知的。所以既没法说最后的晚餐完全是达芬奇的原创,因为这个主题是公用的是既定的,不是达芬奇凭空拍脑袋想出来的,而且他在创作之前已经有人完成了同样主题的画作。也不能说其他人二次创作了达芬奇的画,尽管有些画里的内容大同小异,甚至风格构图都类似。所以说大家都是对同一个主题进行自己的创作,进而产生了不同风格和类型的作品,创作的过程更多的是个人化的理解和演绎的过程,而不是单单指一个作品的从无到有,这二者是有区别的。
附一个链接可以看看,方便理解一下一个同样的动机和主题产生的多样的风格画作: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竟然不是“最后的晚餐”? 所以说就算是绘画领域,你所说的“原创”也是相对的,能发现很多用同一主题的不同的画家进行的个人化创作,以及很多画家被前人的作品启发而进行类似的再创作。
顺便推荐你去看一下梵高的《吃土豆的人》和《龟户梅屋》这两幅画。之前去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时,看到梵高代表作之一的《吃土豆的人》,这幅画的旁边放着另一幅画,是对梵高产生重要影响的荷兰画家Jozef Israëls的一幅《围坐饭桌的农民家庭》,画作介绍里说,虽然同样画了农民家庭的就餐场景,Jozef的那幅表达的是安宁满足和谐的氛围,并且有一定的宗教意义表现。梵高被这幅画影响启发,他想表现的却是真实的农民生活,朴素且艰辛,在画里,梵高用粗陋的模特来显示真正的平民,“我特别想通过这幅画,让大家对这些在昏暗灯光下吃着土豆的的人的生活感同身受。正是通过这些正在拿着食物的手,食物才得以从田间长出——它们意味着劳动的意义,他们用一种最直接最诚实的方式去获得食物。”所以梵高的这幅画,也不是全然从零开始的创作,他也是受到jozef的画作启发,场景和氛围等等的启发,加上他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去创作。
而《龟户梅屋》就更是梵高临摹歌川广重的画进行的再创作。梵高表现了自己对原作的尊重,同时也进行了自己的演绎和创新。“即使他复制了日本艺术作品的形象,你也必须站的非常,非常远,然后眯着眼睛看他的版本,才会觉得其作品看起来像歌川广重的原作。梵高的每一个笔触都是充满热情的,添加了属于其独有的元素。歌川广重笔下的树是光滑、暗淡的、如暗剪影一般,而到了梵高笔下,则成了原始的、粗糙的、满是滴状的斑点;而另一幅作品中,歌川广重所绘制的黑色线条的雨水如同清凉的窗帘,而在梵高视觉语言中,则变成了猛烈的、险恶的、沉重的斜线。”
总而言之,绘画的创作并不意味着要完全从零开始,一拍脑袋一个想法冒出来了,然后就画了一幅画。艺术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艺术也需要从前人的作品里汲取灵感和帮助,而后推陈出新不断发展和变革。
PS:实在是惭愧我并非钢琴专业也并非绘画专业的,但是因为个人兴趣和职业特性,会去了解一下这两方面的皮毛。在知乎上还有很多专业的大神,我仅在这个回答里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班门弄斧了,希望对题主的疑问有所帮助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