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电影《钢琴家》背后的两三事

[复制链接]

1409

主题

3043

帖子

586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862
发表于 2019-8-1 08:54:5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IP:北京
看这个电影的人有的认为主角为德国军官弹奏钢琴的那几分钟而感动理解为音乐上的知音是跨越一切的,还有的为主角在片尾知道德国军官的下落却没有全力寻找和营救而不平,其实多了解一些背景资料就会知道:德国军官原型威廉·霍森菲尔德帮助和庇护过很多犹太人并不仅仅是钢琴家,席皮尔曼和被救的其他人都曾经多次试图拯救威廉·霍森菲尔德但因为苏联方面的原因没有做到。电影里没有体现这些内容只是不想引起无谓的争端而已。
1、波兰犹太人,在经历屠杀之后,幸存比例是1/12
2、德军的苏军战俘营,600万苏军战俘在战争结束时只活下来240万人。苏军的德军战俘营,238万德军战俘在羁押期间死了100万人,纳粹党成员会承受加倍的审讯和迫害。
3、威廉·霍森菲尔德,片中的德国军官,出生于一个虔诚的天主教教师家庭,参加过一战,在1917年受重伤并获得二级铁十字勋章(1918年另外一个参加一战的人获得一级铁十字勋章,名字叫希特勒),1935年加入纳粹党,但是在后来他妻子公布的他的日记里对纳粹党的政策特别是灭绝犹太人的政策是反对和抵触的,1939年8月他加入国防军,九月被调往波兰,直到1945年7月17日被苏军俘获。在1940年7月—1945年7月这五年里,他利用职务之便给至少五十个人波兰人提供了帮助和庇护,被俘之后曾经先被判处死刑,后来又减判为25年苦役,1952年死于西伯利亚的战俘营,死因是胸主动脉破裂。
4、1950年代初期,席皮尔曼第一次知道恩人的真实姓名,并尝试向波兰共产党当局提出营救,但波共当局回复说:“如果他在波兰,我们可能给他自由。但是我们的苏联同志不愿释放他。” 尽管许多人证实欧森菲德的战时行为,苏联人仍拒绝相信他未涉及战争罪行并且拒绝释放。
5、1945年席皮尔曼他开始撰写回忆录。凭着惊人的记忆力,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度过的每一段时光、交往过的每一个人的名字和住过的每一个地方。这部回忆录于1946年出版,书名为《城市之死》,但由于书中描写了波兰犹太人对当时苏联的不信任和当时对犹太人进行屠杀迫害时部分波兰人以帮凶身份的所作所为,遭到苏联查禁。直到90年代,这本书才得以重见天日,改名为《钢琴家》在美国重新发行,
6、2009年,受瓦迪斯瓦夫·席皮尔曼之子安德烈兹·席皮尔曼请求,以色列犹太大屠杀纪念馆于2009年2月16日追封霍森菲尔德为国际义人。
打赏鼓励一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