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11-11 19: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个人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拆成两部分来说。
首先是当年iPhone4为什么有逼格。在2010年,触屏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远不及现在,不止iPhone,就是拿个Android机都能让你显得和别人不一样。毕竟全手势操作,各种新奇APP在2010年那会儿都是很有逼格的玩意儿。iPhone4有着在那个年代瞥一眼就能让人赞叹的大屏(3.5寸在那个年代绝对算得上是大屏),超精细的retina display(想想诺基亚在那个时候的大果粒屏)让人过目不忘,鹤立鸡群而又极具辨识度的ID设计,以及高昂的售价(2010年的¥4000+购买力远高于现在,而且当时你几乎不可能原价购买到),综合主观客观因素,历史因素,使得iPhone4成了当年人人渴求的dream phone,也使其成为了苹果公司所有产品线中的一代经典。
再说说我个人对“逼格”这个词的理解。首先是要够“装逼”,其次是要有“格调”。
什么产品能让你“装逼”?首先肯定是能在短时间引起周围人好奇和兴趣的产品。它要够独特,具有一定的无可替代性,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并且在同类或者类似产品中有着独特的优势等等。或者,它够昂贵,使用者和占有者是极少数人群。
那“格调”又是那些方面?它的设计不是落后的、庸俗的、低级趣味的,能让人瞬间产生好感,能让周围的多数人认可的设计。同样也要有一定的独特性和无可替代性。
综上所述,其实有“逼格”的产品在各个领域,各个类目中都一定会存在。
数码类中的HIFI,显卡,相机,耳机。例如大奥耳机,哈苏相机,TITAN显卡等等都算是有一定“逼格”的产品
非数码类的,部分戴森家用电器,某些奢侈品皮具箱包,百达翡丽表,威龙肥龙超跑等等。
最后我想补充说的一点是,其实“逼格”这个概念很主观,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阶层,你眼中的“逼格”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举个栗子,皮包手表手机在学者眼中可能一文不值,但是在大众眼中可能一文不值的某些资料、文献、书籍在学术界那里会是人人争相想要一睹的圣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