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11-18 16: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IP:香港
以郎总为例回答一下,如果家长真懂音乐,能达到朗爸的水平;孩子真天赋异禀,如郎总一样;再生活在北京、上海这种城市,那可能花销不会太大。
——郎总的问题在于,他原本生活在沈阳,为了到北京求学,朗爸不得不辞掉原本很不错的工作的,这种经济损失,也算是培养钢琴家的成本吧。
以郎总为例,假设生活在北京,按当前价格计算,成本分析如下:
1. 立式钢琴一架,当然是越贵越好,但实际上2万~3万元即可。
郎总去美国之前,只有一架星海钢琴。从他2岁半开始学琴算起,十三年需调音,他弹琴狠,一年要多调几次音,十三年下来,按13000元算。
钢琴购置和调音,¥43,000.00元
2. 学琴费用
郎总3岁半开始跟朱雅芬教授学琴,之前都是郎爸来教,没有学费。朱老师那时是沈阳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1000元一小时吧。一年五万元到六万元差不多,郎总取上线,按六万元算。三岁半到九岁,6年半,三十九万元。
北京先后经历了两个老师,其中有一段时间没有老师,按一年算,备考多花些,十万元吧。
郎总92年考上央音后,不需要再花课时费了。也就是说,最终不超过:
¥490,000.00元。
3. 视唱练耳等其他乐理课程费用,郎总自传里提过,自己到北京之前,在沈阳是上过练耳课的。就按每年都要上这种课程,每年学费5000元,三岁半到九岁,6年多,按7年算
¥35,000.00元
4. 听音乐会,买磁带,买唱片
郎总那时候花得肯定不多,现在孩子,就按一年一万元算,按进入央音后继续花钱到出国算,十一万元吧。
¥110,000.006.
5. 音乐营
郎总是拿了小柴金奖,殷承宗带到美国后,才第一次参加音乐营的。现在孩子肯定不一样了,这部分肯定要根据家长实力来看,实际上没法算。(郎总那次音乐营,他也没花钱)
补充一下,虽然郎总是小柴金奖后,才被殷承宗带到美国第一次参加音乐营,但他在沈阳空军文工团生活时,每周末都会和院里学习各种乐器的孩子们有各种合奏活动,多少有些类似每周都有参加音乐营的意思。
在北京时,也经常给同样考央音附小的堂弟做伴奏。
也可以说,郎总生长的环境,完全弥补了当时由于各种原因,国内琴童无法参加音乐营造成的普遍短板。
6. 大师课
因为天赋异禀,表现突出, 郎总在央音上大师课,好像是从没花过钱。小柴金奖后,殷承宗偷偷教了他一年,好像也没收钱。
综上,如果真是北京、上海的爱好音乐的家庭,有一个类似郎总这样天赋绝佳,又极其热爱钢琴的孩子,培养出来,总花费不到70万元,还是有些往多了算。
郎总当时经济窘迫,是因为朗爸为了支持他学琴,不得不辞掉沈阳的工作,而当时朗爸的收入比朗妈高很多,在当时的沈阳,算是比较高收入的工薪阶层了。没了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的收入,还要到北京租房求学,一进一出,经济上的损失就太大了。所以郎总即使进了央音,不需要花课时费了,经济上依然很拮据。
但如果是原本就在北京、上海生活的家庭,无论户籍在哪里,其实都不会感觉花销太大,毕竟考上音附小、央音附小,不限制非得当地户籍儿童。但最关键的是,孩子真得有郎总那种天赋,父母也真明白,知道不应该浪费孩子的天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