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官方微信

钢琴世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极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查看: 507|回复: 0

唱咏芳华·浪淘沙·北戴河 | 第四期「廖昌永网络声乐艺术歌曲集」

[复制链接]

1386

主题

2957

帖子

572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22
发表于 2018-11-25 18: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浪淘沙·北戴河》原是毛泽东的词作,经作曲家桑桐谱曲后,成为了一首饱含乐观豪迈之情的艺术歌曲。在第四期《廖昌永网络声乐艺术歌曲集》的课程中,国际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廖昌永教授针对这首作品进行了精彩的讲解和示范。通过本课的学习,您将更好地理解本作品当中雄健的整体风格和内部情绪变化,并由此出发,掌握吐字的风格要领和稳固、连贯的声音状态。
本课重点与难点:
1.务必仔细阅读乐谱,有清楚的节拍意识,把握旋律的强弱关系,知道如何进入乐句。
2.强音不能靠身体的“蛮力”,而是靠气息的支撑和保持,以此保证声音密度和音乐连贯性。
3.演员在舞台上要理性和感性相结合,“清醒”地进行二度创作。
4.伟人诗词在演唱中不能落入甜媚的演唱风格,需要对诗词进行揣摩,表现其中的胸怀和气势。
5.辅音要吐得快,不要在辅音上过多纠缠;复合元音要很快回到主元音;“i”母音和带“i”母音的复合元音要唱得竖一些。
《浪淘沙·北戴河》是毛泽东于1954年创作的一首词,笔调开阔,意境磅礴,同时又精妙用典,抒怀于今昔之间,展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开阔胸怀和豪迈之情。曲作者为中国现代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桑桐教授。桑桐不仅在音乐理论上造诣深厚,在音乐创作方面也屡有创新,成果丰硕,善于运用多样的手法表现民族风韵。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艺术歌曲《浪淘沙·北戴河》遵循原词的上、下两阕样式划分为两个部分,各包含A、B两段。声乐旋律采用五声性调式,风格流畅、雄健,节拍韵律方面处理得尤其细腻灵活;钢琴部分通过密集的和弦造成厚重的音响和前进动力。



A乐段具有很强的动力,节奏疏密错落,富有张力和变化。此段在“浪滔天”处便早早掀起波澜,而第三乐句则以七度下跳的手法造成弱收,稳落于徵音,情绪稍稍缓和,带有抒怀之情。
B乐段从“一片汪洋都不见”开始,旋律相较于A段稍显沉郁,三拍子的加入带来细腻的张弛变化;同时,钢琴伴奏换以密集的震音给予配合,形成非常鲜活的“一片汪洋”的场景感。



上阕着墨于景,而下阕转而怀古并进一步抒发对当下的豪情。A、B段先后再现,但具有细致的变化。A段的力度有所控制且富有内部逻辑:从弱声起,进入“往事”之时空,在“魏武挥鞭”处显出豪情,之后却又立即转弱,精妙地表现出“东临碣石有遗篇”那悠远的抒怀之感。
B段的“萧瑟秋风今又是”一句点出今昔对比的题旨,至“换了人间”一句,音乐通过速度的剧烈变化,音程大跳,以及戏剧性的钢琴音响而被推向高潮,着重呈现出强烈的转折感和乐观豪迈的精神。
或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
立刻加入我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打赏鼓励一下!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QQ|钢琴世界 ( 陕ICP备16012637号-2 )

GMT+8, 2025-5-5 07:41 , Processed in 0.552436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钢琴世界 PIANOWORLD.CN

Copyright © 2015-2022,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